列表
工作是人生在世的重要部分。工作涉及奋斗努力,困顿烦恼,精疲力竭;这些痛苦挣扎是与生俱有的,并揭示罪恶的现实和救赎的必要性。然而工作本身并非一种惩罚,并非一种咀咒或折磨。持此惩罚观点者是没有正确地理解圣经。
现在正是我们基督徒向世界大声疾呼的时机:工作乃是天主给我们的恩赐!认为工作有高低贵贱,并按人从事的工作把人划分成不同的等级,是完全不合理的。工作——任何工作——见证人的尊严;工作见证人从天主手中领受的,宰制万物的管辖权。工作是人培养品性的良机。工作是人团结合作的枢纽;是人养家糊口的方法;是改进社会,促进人类进步的利器。
对基督徒来说,工作的这些视野要伸展得更加辽阔遥远。因为工作乃是参与天主创造的工程。当初天主创造人类时,祂祝福人说:”你们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各种在地上爬行的生物!” 更甚者,由于基督亲手操持工作,工作已变成一个既蒙救赎,又能救赎的事实,工作不仅成了人类生活的经历,更成了人类修德成圣的方法与途径。为此,对我们而言,工作之为物,既有待圣化,又能够圣化。
所以,犯罪的经验不应使我们怀疑自己的使命。的确,罪能使我们难于认出基督。因此,我们务必正视自己的不幸,并竭力净化自己。但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天主并未许诺让我们能在现世生活中彻底克胜邪恶的势力。祂要求我们要奋勇作战。当圣保禄要求把那使他屈辱的「身体上的那根刺」拔除时,我主回答他说“有我的恩宠为你够了” 。
天主的德能经常藉我们的软弱彰显出来。它激励我们奋战,克服我们的缺点,尽管我们深知在这尘世征途上,我们不会取得彻底的胜利。基督徒的生活是继续不断每天重整旗鼓的过程,周而复始,更新不已。
基督把祂复活的生命赐给我们,祂在我们内复活,只要我们分担祂的十字架,分担祂的死亡。我们应当热爱十字架,热爱自我牺牲,热爱克己自律。基督徒的乐观主义不是媚人的语言,不是苟且偷安,也不是「船到桥头自会直」的人为乐观主义。不是的!基督徒的乐观主义是根植于一个信念,就是意识到恩宠中的自由和信德。它是一种敦促我们从严要求自己的乐观主义。它鼓励我们全力以赴去回应天主的呼召。
基督并非真正鄙弃我们的可悲状况,却是要通过我们的可悲状况,通过我们的血肉之躯,粪土之身的凡人生活,通过我们改过从善的努力,守身如玉的自重,克服自私的慷慨,舍己为人的义举,以及通过生活中不懈的服务,昭然彰显祂自己。
我主升天节还提醒我们一点:同一基督,这位鼓励我们在世界上努力实现我们任务的基督,也在天堂等待着我们。换言之,我们现世的生活,尽管我们爱它,但究竟不是最后的归宿。”我们在此没有常存的城邑,而是寻求那将来的城邑” ,那永恒之家,在那里我们将永远定居。
不过要当心,不要把天主圣言理解得过于狭隘。我主无意要我们在现世度不幸福的生活,而只在来世赏报我们。天主愿意我们在现世上也得享幸福,却同时要我们一心向往另一个只有祂才能馈赐的圆满幸福。
在现世我们已能预尝天堂的滋味,即默观超性界的现实,灵魂内天主圣宠的化工,因爱天主而爱人等,都是永福的开端,而且是一天天日益茁长的。我们基督徒绝不可让自己阳奉阴违度双重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必须是坚定而单纯的合体,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会合其中。基督在等待我们。”我们的家乡原是在天上” ,我们同时是这个世界十足的公民,虽身处各种艰难困苦邪恶不义和误解丛中,但同时又沉浸于喜乐和宁静之中。因为我们深知自己是天主的儿女。让我们持之以恒事奉天主。我们必会看到这支属于基督的和平大军,这共同赎世的民族,在人数和圣德上将不断增长。让我们做默观的灵魂,从清晨醒来第一个思想,直到夜晚最后一念,无不时刻与我主耶稣基督密谈对话。我们通过圣母,迈向耶稣基督;通过耶稣,迈向圣父及圣神。
尽管如此,耶稣升天依然在我们心灵上留下一丝丝伤感的滋味。那么就让我们仿效宗徒们的榜样,投奔到祂母亲的怀中。”他们回了耶路撒冷……同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同心合意地专务祈祷。”
但是请注意,天主没有说:「为了换取你的心,我将给你一个纯精神的意志。」没有。祂给了我们一颗心,一颗人性的心,与基督的心一模一样。我并没有一颗专门爱天主的心和另一颗专门爱人的心。我用同一颗心去爱基督,爱圣父,爱圣神,爱圣母,爱我的父母亲友。我愿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这一点:我们必须有十足的人性,否则就不能分享天主性。
人性的爱,我们在世上经验的爱,只要是真正诚挚的,便会帮助我们尝到天主圣爱的滋味。我们在天主内享受的爱,以及在天堂上享见”万物之中的万有” 的天主,究竟是怎样的福乐便可从个中领略一二。如果我们开始领略天主的爱,我们便会情不自禁地越来越富有同情心,越来越慷慨大度,越来越全心全意地献身服务。
我们必须施舍自己所领受的,教授自己所学习的。简单平易,不骄不矜,我们必须帮助他人分享天主圣爱的知识。当你们执行任务,在社会上工作时,你们各人应该把各自的职务转化成真正的服务。你们的工作应该精益求精,关心他人的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文化方面的先进成果。如此工作,只要动机是忘我无私,舍己为人,充满基督徒生活的精神,便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整个人类带来裨益。
通过你们的工作,通过整个人际关系的网络,你们应当展示出基督的爱德和祂在友谊,谅解,友爱与和平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正如基督巡行巴勒斯坦各地时,到处”施恩行善” ,你们也该在家庭、社会、工作岗位、文娱场合,散播平安。这是天国临于你们心中的最好证据。正如圣若望所写的:”我们知道,我们已出死入生了,因为我们爱弟兄们。”
但是,除非先到耶稣圣心这所学校接受教育,没有人能够实行这份爱。惟有当我们默观瞻仰耶稣圣心,我们才能够把自己的心从嫉恨冷淡中解放出来。惟有这样,我们才会体谅他人的疾苦,并以基督徒的方式作出响应。
你们记得圣路加所描绘的,耶稣到达纳因城的景象吗? 耶稣再一次穿街越巷,迎向人群去会合他们。祂本来可以径自走过,或是让他们来请求祂的。但是祂没有这样做。祂采取了主动,因为祂被一个寡妇的哀伤所感动。她刚刚失去了她所有的一切,她的儿子。
圣史解释说耶稣受了感动。甚至像在拉匝禄墓前那样,祂还流了感动的泪。耶稣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对发自挚爱的哀伤无动于衷。看到子女与父母生离死别,祂痛如身受。祂克服死亡,正是为了赋予生命,使相爱的人再次相聚。但与此同时,祂要求我们首先承认天主圣爱至高无上的地位。惟有天主的爱才能激发真正的基督徒生活。
基督知道周围的人群对那奇迹必会肃然起敬,会把这事传遍乡里。但祂不愿故作姿态,哗众取宠。祂只是被那位妇人的哀伤所感动,情不自禁地前去安慰她。所以祂走上前,对她说:”不要哭了” 。祂仿佛是在说:「我不要看到妳哭。我到世上来是为传播喜乐与和平的。」于是接踵而来的便是那个奇迹,那是基督真天主德能的标志。但首先来的是祂的同情心,是基督真人仁爱之心的明征。
不过,我还想向你们提出一点。正因为对我们人来说,下定决心成圣成贤极不容易,所以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修德务善。人际关系要因爱德而受启发,而不是以仇恨和冷漠为主导,还是遥遥无期。我们必须意识到财富的分配即使能做到合理均匀,社会的组织即使能和谐健全,人间还会有痛苦疾患、误会纠纷、生离死别、孤苦伶仃,以及我们本身种种局限性的苦恼经验。
面对所有这些重担,基督徒只能找到一个真正和肯定的答案,即十字架上的基督,一个受难而死的天主,一个博爱众人以致于祂的心被长矛所刺透的天主。我主对不义深恶痛绝,对犯不义之罪的人备加痛斥。但是祂尊重每一个人的自由。祂允许不义存在,因为不义是原罪造成的后果,是人类状况的组成部分。然而祂的心充满着对人类的爱。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悲伤,我们的苦恼,我们对公义的饥渴……所有这一切残酷折磨,祂无不藉十字架而加诸自己身上。
基督信仰对有关痛苦的教诲并不是花言巧语,自圆其说。它开宗明义首先呼吁我们接受与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痛苦。我不会隐瞒在我的一生中常常存在着痛苦;有许多次我真想放声痛哭。我可以喜悦地告诉你们这一点,因为我经常宣讲,并力图实践真理,那只有在十字架上才能找到的基督,祂就是「爱」。还有些时候,我对现实存在的不义和邪恶深恶痛绝。尽管抱定志向,并尽了自己的努力,但对未能纠正不义境况的局面,苦闷万分。
我向你们谈论痛苦时,并不只是空谈理论。我告诉你们面临痛苦,心寒胆颤之时,补救的办法就是要仰望基督,这并不只是他人的经验之谈。加尔瓦略山的景象向每一个人宣布,痛苦是必须圣化的,我们的生活必须与十字架结合。我们若能像基督徒一样忍受艰难困苦,我们的艰难困苦便会转化为赔补和补赎,使我们分享耶稣的命运,参与祂的生命。祂由于爱人,甘愿忍受种种酷刑折磨。祂生于贫困,活于贫困,死于贫困。祂受尽责难侮辱,毁谤中伤,诬告陷害。祂被门徒负卖,众叛亲离,孑然一身,祂经历惩罚的苦涩,最终被判死刊。如今,这同一位基督,身为人类的首生者与赎罪者,继续在祂的肢体身上受苦,继续在普世人类身上受苦。
痛苦是天主计划的一部分。这是真理,尽管我们难以理解。连耶稣自己在承受祂的苦难时也表现出相当困难:”父啊!祢如果愿意,请给我免去这杯吧!但不要随我的意愿,惟照祢的意愿成就!” 在这恳求和接受圣父旨意的张力之中,耶稣平静地走向死亡,宽恕那些钉死祂的人。
这种抱着超性态度接受痛苦的壮举,正是最伟大的胜利。耶稣藉着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一举征服了死亡。天主从死亡中带出生命。天主子女的态度,并不是对可能发生的悲惨命运无奈接受,而是一份预尝胜利滋味者的成就感。因基督凯旋之爱的名义,我们基督徒应走向世界,通过我们的言行,播种和平与喜乐。我们应当战斗,和平地战斗,向一切邪恶、不义、罪恶开战。这样我们才能唤醒世人,人类遭遇的厄运,不是注定不变的。惟有天主的圣爱,天主藉耶稣圣心所显示的圣爱,才能为人类赢得光荣的精神凯旋。
Document printed from https://escriva.org/zh-hans/book-subject/es-cristo-que-pasa/54256/ (2025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