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这种丑化一切的态度一旦变成第二本性,便很难帮助人看到从善处去设想他人是更符合人性,更符合真实的。圣奥思定推荐这一条经验法则:「努力修务你认为你的兄弟所缺乏的德行。这样,你便不会再看到他们的缺点,因为你自己也不再有那些缺点了。」 但有人却不以为然,认为这种做法太天真,他们自以为更「明智」,更「现实」。他们以自己的偏见作准则,而且往往批评得快,聆听得慢。之后,他们或许以「豁达」或「公平」的美名,给那些已被毁谤的人一个辩护的机会,然而这做法却违反了最基本的正义和道德准则——因为指控者有提供举证的义务——竟飞扬跋扈,「赏给」无辜的被控者提供他无罪证据的「特权」。
我必须声明,这些想法并不是从法律课本或伦理神学中借引的,而是以许多身受其害者的切身经验为基础的。这些人就像其他许多人一样,长期一再被当作靶眼,让那些专事造谣诋毁中伤的人作练靶之用,然而因着天主的恩宠和不图报复的本性,他们并无丝毫怨恨之心。他们可以与圣保禄一起说︰”受你们的审断,为我都是极小的事。” 援引一句俗语,他们还可以补充说,这整个事件不过是茶杯里的风浪而已。这话一点不假。
尽管如此,我不得不承认,我为那些诋毁他人人格的人感到哀伤,因为他们中伤别人正是毁了自己。对那些身受攻讦,蒙冤受辱而无处申诉的人,我也深为悲痛。他们受到威胁,难以理解,宛如一场噩梦。
几天前,我们在弥撒的书信中读到苏撒纳的故事。那位贞娴的淑女被两名好色的老头反唇诬告。”苏撒纳叹息说: ‘我真是左右为难!因为我若作了这事,我是必死无疑;我若不作这事,我也难逃你们的手。’” 那些嫉恨与阴谋势力的走卒所玩弄的诡计曾多少次把多少高尚的基督徒逼入同样的死胡同?他们只能有一种选择:不是得罪天主,便是身败名裂。同时,那惟一可取的正当抉择,则是无比的痛苦。但你必须作出抉择︰”我不如不作,宁可落在你们手里,也不愿在上主面前犯罪。”
Document printed from https://escriva.org/zh-hans/es-cristo-que-pasa/68/ (2025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