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我否定”的主題,《天主之友》中 ,一共有3個點。

記​著​我​剛才​所​說​的,​我​希望​你​信服​這​點:​如果​我們​要​真正​緊​隨​天主,​服務​祂​及​其他​人,​那​我們​得​有​份​完全​超然​的​心,​不眷​戀​我們​智力​上​的​天份、​健康、​名聲、​野心、​光榮​及​成就。

​此外,​我​也​想​說,​你​的​決定​應​配合​你​崇高​的​理想;​我們​要​尋求​的​是​所有​光榮​及​讚美皆​歸​天主。​要​保持​不​眷戀​之心​的​金科​玉律​就​得​對​主​說:​「主啊,​如​這​能​取​悅你,​那便​也​是​我​的​意願,​否則,​我會​毫無​興趣。​」​如能​這樣​做,​便可​消滅​隱藏​在​良知​背​後​的​自私​及​虛榮。​同時,​我們​會​找到​靈性​上​真正​的​平靜,​而​這​無私​的​行為​會​使​我們​更​親​近​主,​更能​擁有​祂。

​如​我們​要​效法​基督,​我們​的​心便​不能​有​所​羈絆,​「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緣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瑪​16:​24​│26)​聖額​我​略評​說:​「如​我們​不能​棄絕​自己,​縱有​不​眷戀​之心​也​不夠,​但是​……​離棄​了​自己​去​那​裡​呢?​離開​了​自己​的​人,​又​可以​棄絕​誰呢?

​你​要​知道​人​有​兩​種​境況​;一​是​因罪​而​淪落,​一​是​由​天主塑造。​其實,​人生​本來​只有​一​種​存在​的​境況,​淪落​的​那種​是​人​咎由​自取。​所以,​讓​我們​棄絕​因​罪​淪落​的​自己,​但​卻​堅守​由​恩寵​建立​的​我們。​一​個​驕傲​的​人​如果​皈​依​了​基督,​變得​謙虛​了,​那​他​已​棄絕​了​自己​;​一​個​肉慾​很​強​的​人,​如變得​節制,​那他​也​棄絕​了​自己​;​一​個​吝惜​的​人,​如​不​再​奪​取​別人​的​財產,​反之​能​樂善​好施,​那他​也​棄絕​了​自己。​」​ 註​一

主​要求​我們​有​慷慨、​不眷戀​的​心,​要​做到​這​點,​我們​必須​下決心​斬斷​以​自己​為​中心​的​羈絆。​我​無意​對​你們​隱瞞,​這​需​要​持續​的​掙扎,​不顧​自己​的​聰明​和​意志。​自我​棄絕,​坦白​說,​比放棄擁​有​價值​連城​的​物質​更​困難。

​主向​人​宣講​要​不​眷戀,​而祂​也​期待​每​個​基督徒​都​可以​做到​這​點。​不眷​戀​必須​有​其​外​在​的​表達,​「耶穌​所​行​所​教​……。​Coepit facere et docere.」​(​宗1:​1),​所以​耶穌常​以​行動​宣講,​我們​見祂​在​馬槽​出生,​生於​極​微賤​的​貧窮,​首次​睡覺​的​地方​竟​是​馬槽​的​乾草​上。​後來​外出​傳教,​祂多​次​警告​要​跟​隨祂​的​人:​「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路9:​58​)你​也​勿​忘​經​上​記載某​安息日,​門徒們​餓​了,​遂​在​路過​麥田時​掐食​麥穗​的​事(​參閱​谷2:​23)。

我​可​指出​更多​日​常​可​接近​天主​及​鄰人​的​小事,​但​我​強調​給​你​這些​例子,​並​非​我​貶​低大​的​補贖。​相反,​它們​是​神聖​美好​的,​如​主帶​你​前行,​及​得​到​你​的​神師​認可,​便有​需要。​但​大​補贖​的​危機​是​使​你​感到​自傲。​相反,​如你​藉​內​在​的​掙扎​取​悅主,​例如:​不想笑​時​微笑,​有時​這​比​用​一​小時​的​苦帶​更難,​那樣,​我們​便​不會​自滿,​或​覺得​自己​是​大英雄,​相反,​我們​會​視​自己​如​孩童,​連​最​小​的​東西​也​無法​獻給​父親,​如​能​獻​上​少許,​父親​便​歡喜不​已。

​基督徒要​常克己​嗎?​是​的,​為了​愛​的​緣故,​為了​這​召叫​的​寶藏:​「但​我們​是​在​瓦器​中存有​這​寶貝,​為​彰顯那​卓著​的​力量​是​屬於​天主,​並​非​出於​我們。​我們​在​各​方面​受​了​磨難,​卻​沒有​被​困住,​絕​了路,​卻​沒有​絕望​;​被​迫害,​卻​沒有​被​棄捨​;​被​打倒,​卻​沒有​喪亡​;身​上​時​常​帶​著​耶穌​的​死狀,​為​使​耶穌​的​生活​也​彰顯​在​我們​身上。​」​(格​後4:​7─​10)

備註
註一

聖大額我略,Homiliae in Evangelia, 32, 2(PL 76, 1233)

聖經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