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福音中有許多情景描述耶穌和天父的談話,我們不能在此一一詳述。但我覺得我們必須默想耶穌受難與聖死前的那一段緊張時刻:當時祂準備祭獻自己,重回天父的至聖之愛中,在最後晚餐的親密氣氛裡,耶穌內心充滿著愛;祂向父祈禱,宣言聖神的降臨,並且鼓勵門徒保持愛與信仰的熱誠。
救世主熾熱的心境仍然持續在山園的祈禱中,祂知道苦難即將開始,屈辱與苦楚迫在眉睫,懸吊罪犯的殘酷十字架,祂已熱切盼望多時,「父啊!你如果願意,請給我免去這杯罷!」(路22:42)祂立刻改口:「但不要隨我的意願,惟照你的意願成就罷!」(路22:42)稍後,獨自被釘在十字架上,兩臂伸開──一種永恆司祭的姿態,祂仍依舊維持與父交談:「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托在你手中。」(路23:46)
要克服一切怠慢、拖延祈禱的不實藉口,千萬別把賜與恩寵的活力之源擱到明天,現在正是時候,天主以愛觀察我們一天的所作所為,顧及我們心底中的哀懇。我再次告訴你,我們必須信賴祂如同信任自己的兄弟、朋友和父親,你親口告訴祂,像我現在對祂說話一樣,祂是至大、至善、至仁慈的。也告訴祂:「這就是我要愛你的理由,儘管我的態度粗魯、手腳笨拙、飽受世間灰土和塵垢的污損。」
幾乎不知不覺的,用這種方式你就能昂首闊步、步武天主。與主親近時,我們內心可以深深感受到、尋找到喜樂,即使在痛苦、克己和憂傷中。當天主的子女發現自己與天父是如此親近時,力量的泉源便洶湧而出!我父我主,這就是為什麼無論發生任何事情,我堅定地與你同舟共濟,因為你是我的磐石和力量(參閱列下22:2)。
基督徒的召叫,由主向我們每人發出,是要我們認同肖似祂。但我們不要忘記祂來是為救贖所有的人,祂「願意所有人都得救」(弟前2:4)基督不會對任何人沒有興趣,因祂的寶血為所有人傾流(參閱伯前1:18─19)。
當我想到這真理,我記起主和門徒在增餅前的對話,一大群人跟著耶穌,我主向斐理伯說:「我們從那裏買餅給這些人吃呢?」(若6:5)斐理伯計算一下,回答說:「就是二百塊德納的餅,也不夠每人分得一小塊。」(若6:7)門徒沒有那麼多錢,只找到一些餅,「西滿伯多祿的兄弟安德肋說:『這裏有一個兒童,他有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但是為這麼多的人這算甚麼?』」(若6:8─9)
「你們呼求我,前來懇求我,我必俯允。」(耶29:12)呼求的方法就是轉向祂、與主談話,我們要實踐宗徒的教誨:「不斷祈禱。sine intermissione orate.」(得前5:17)「不單用心,而是全心全意。」 註一
你會認為生命艱難,人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苦澀、憂慮、傷痛,我會引聖保祿之言:「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亡,是生活,是天使,是掌權者,是現存的或將來的事物,是有權能者,是崇高或深遠的勢力,或其他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們與天主的愛相隔絕,即是與我們的主基督耶穌之內的愛相隔絕。」(羅8:38─39)沒有任何事物可以使我們離開天主的愛及保持和天父的關係。
我向你推薦這個與天主不會斷絕的融合,是否在講一個過高的理想,致使大多數基督徒都達不到呢?這個目標是很高,但並非不能達成;成聖的道路就是祈禱之路,而祈禱要在靈魂處紮根並慢慢的成長,如同一粒小種子,後來長成枝葉茂密的大樹。
剛開始時我們用口禱,自孩童時我們已經如此做,包括簡單的禱文、說些熱心的話,對象是天主及主的母親,她也是我們的母親。每天早晚我仍慣於更新父母教我的奉獻禱詞:「聖母,我的母親!我把自己完全奉獻給你,為了証明我的孝愛;我今天獻給你我的眼睛、耳目、口舌、心靈……。」這不就是默觀的開始嗎?是信任自我的棄絕嗎?情人見面時會說甚麼?做甚麼?他們犧牲自己,為了愛人而放棄所有。
一個接著一個的短誦……,熱心好像永遠不足夠,因為語言是多麼貧乏……接著和天主更佳親密,凝視天主,不眠不倦,生活得像囚犯。當我們盡力完成所交付的責任(雖然我們有很多錯誤限制),而靈魂渴望逃避,奔向天主猶如鐵塊被磁石所吸引,我們開始更積極地愛耶穌,出奇不意地和主相遇是多麼甜蜜。
我們奔馳,「好像牝鹿渴慕溪水。」(詠41:2)我們的雙唇乾渴裂開,渴望在活水泉源暢飲,我們整天在豐盛清澈的永生水泉行走(參閱若4:14)。言語變得沒有用,因唇舌已不能表達,理智靜止了,不需思考,只需注視!靈魂開始詠唱新歌,因它感到自己整天在天主愛的注視之下。
我不是在說異常的情形,而是指普遍在靈魂發生的情景:瘋狂的愛教我們如何去受苦及去生活,不誇張不炫耀,因天主給了我們祂的智慧。一踏上那「導入生命的窄路」(瑪7:14),我們會是多麼鎮靜、平安!
苦行?神秘主義?我不介意你叫它什麼,那都不要緊,因都是天主恩賜的禮物。如你靜思,你知道主不會拒絕對你援助,最重要的是信德及信德的行為,行為因為你早已知道,我也早已告訴過你,主每天對我們愈加要求。這已是默觀及結合,很多基督徒都如此生活,在世上各種顧慮中,雖然可能不知不覺,其實是在靈修的道路上錘鍊、前進。
當他們到達村莊旅程就結束了,兩位門徒不知不覺被降生成人的主所講的話、所顯示的愛深深感動了,他們捨不得祂離去,因耶穌「裝作還要前行。」(路24:28)主需要人自由地轉向祂,從不強迫,當我們把握住祂純潔的愛(是祂把這愛放在我們的心靈裏),我們要留住祂,(他們強留祂),並懇求說:「請同我們一起住下吧!因為快到晚上,天已垂暮了。」(路24:29)
這真像我們,總是缺乏勇氣,可能我們不夠坦誠,或覺得尷尬,但私底下,我們想的是:「留下罷,因我們的靈魂被黑暗籠罩,而只有你是光,只有你能滿足這耗盡我們的欲望,」因為,「在所有美好、尊貴的東西中,我們知道最好的是:永遠擁有天主。」 註三
耶穌留下,而我們的眼睛就打開了,像克羅帕及他同伴一樣,在耶穌擘餅時開了眼。雖然耶穌消失了,我們也會找到重新開始的力量,向人宣講祂,即使天色已晚,因為太多的快樂不能獨自藏在心底。
通往厄瑪烏之路,主使這名字變得何等甘甜!現在整個世界已變成厄瑪烏,因主已為我們打開了世界神聖的路徑。
文檔打印自 https://escriva.org/zh-hant/book-subject/amigos-de-dios/56740/ (202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