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明達”的主題,《天主之友》中 ,一共有4個點。

讓​我們​重燃​心火,​渴望​成聖,​雖然​我們​充滿​軟弱。​但​不要​害怕,​因為​愈重​修德​就​愈​看清​自己​的​弱點。​恩寵​像​面​放​大鏡,​連​最​小​的​塵埃​沙粒​都​會​放得​很​大,​因靈魂​是​無比​的​敏感,​小小​的​陰影​也​會​令​良知​不安,​因它​只會​在​天主​的​清澈​中​找到​喜悅。​由​心深處​向​主​說:​「主,​我真​的​想成聖,​我真​的​想成為​當得​起你​的​門徒,​和​想無​條件​的​跟隨你。​」​讓​我們​決意​每​天​都​重申​此​刻​所訂​的​理想。

​主耶​穌啊,​假如,​我們​這些​結合​於​主愛​的​人​能​貫徹始終​!​假如,​我們​能​把​你​從​我們​靈魂​燃起​的​渴望​化成​行動​!請​時​常​問​自己:​「我​在​世上,​是​為了​什麼?」​這​問題​會​幫你​完美、​有​愛心​地​完成​日常​的​工作,​連細節​也​不會​忽略。​讓​我們​看​聖人​的​榜樣,​他們​像​我們​也​是​血肉​之軀,​充滿​軟弱,​但​卻​可以​克服、​主控​自己,​為了​愛​天主​的​緣故。​讓​我們​思考​他們​的​生活,​像蜜​蜂​吸取​珍貴​的​花蜜​一樣,​學習​他們​的​奮鬥​掙扎。​你​我​也​要​學習,​去​發現​周圍人​的​德行,​他們​的​勤勞、​克制、​喜樂​都​可以​教導​我們,​不要​光​看​他們​的​缺失,​除非​出於​弟兄​之情,​需要​幫​他們​糾正。

一​個​堅強​的​人不會​急於​尋求​實行​美德​的​賞報,​他​會​靜心​忍耐。​其實​堅毅教人​欣賞​忍耐​這​美德,​而​這​美德​是​人性​的,​也​是​神聖​的。​「『你​們​要​憑​著​堅忍,​保全​你們​的​靈魂。​』(路​21:​19​)​你​看,​要​保​全​靈魂,​就​必須​忍耐,​而​忍耐​也​是​眾德​的​守護​者,​因​只有​通過​學習​控制​自己,​我們​才​能​保全​自己。​」​ 註​二​ ​忍耐會​使​我們​更​明白​他​人,​而​靈魂​像​醇酒,​年份​愈久,​味道​也​就​愈醇。

仁慈​最先​的​表達​是​引靈​魂​進入​謙遜​之​中,​當我們​坦誠地​看到​自己​一​無​是​處;​當​我們​明白,​沒有​天主​的​幫助,​最弱​最​渺​小​的​受造物​也​比​我們​好;​我們​看到​自己​可以​做​所有​錯事、​惡事;​看到​自己​是​罪人,​即使​我們​竭力​掙扎​不願​不​忠!​我們​有​何​資格​覺​得別人​差?​我們​又​如何​能​把​狂妄、​不容忍、​傲慢藏於​心​中?

​謙遜​引我們​善待​鄰​人,​就是​對人​的​諒解、​與​人​和平​相處、​寬恕​人​;​不去​製造​分裂,​永遠​作​個​加強​團結​的​工具,​這​一​切​不會​白費。​人​的​內心​深處​渴望​和平、​與​人團結、​尊重彼​此​權益,​在​如此​強烈​渴望​的​驅使​下,​人自然​想​把​彼此​的​關係​轉化​為​手足​之​情;​這​渴望​深刻​的​反映​出刻​在​人心​深處​的​狀況:​因​我們​是​天主​的​子女,​我們​的​手足​情誼​不​是​陳腔濫調​或​白日夢,​反而​是​目標,​儘管​困難​重重,​總是​會​達到​的。

​作為​基督徒,​我們​要​向​懷疑​或​憤世​嫉俗​的​人​顯示​這​愛​是​可能​的​——要​對​愛​失望​的​人​或​對​人生​有​懦弱​看法​的​人,​付出​真感情​是​相當​困難​的,​因為​人性​與​生具來​的​自由​會​反抗​天主,​即使​這​反抗會​是​無效​的​苦澀,​然而​這​愛​並​非​不可能​達到,​因為​它出於​天主​對​我們​以及​我們​對​天​主愛​的​結果。​倘若​你​我​想​擁有​它​——​耶穌​也​希望​我們​享​有它,​那​我們​對​人生​的​受苦、​犧牲、​無私​的​奉獻​就​有​更​豐富​的​全面性​了​解。

現在​我們​肯定:​基督徒​生活​中​最​主要​的​美德​與​扭曲​的​愛德,​毫無​相似​的​地方,​但​為​何​需要​不斷​宣講​它?它​是否​只​適合​宣講​而​缺少​在​日常​實踐​的​機會?

​環顧​四周,​我們​有理​由​相信​愛德​是​空洞​的​德行,​但​從​超性​角度,​我們​可以​看到​這​匱乏​的​根由​是​因​我們​缺乏​和​主耶穌​基督​那​持續、​密切​的​個人​關係,​加上​忽略​聖神​在​靈魂​中​的​工作,​而​聖神​的​初果​正​是​愛德。

​對​聖​保祿​的​勸告;​「你們​應​彼此​協助​背​負​重擔,​這樣,​你們​就​滿​全​了​基督​的​法律。​」​(​迦6:​2)​有​位​教父​這樣​說:​「因愛​基督​的​緣故,​我們​能​輕易​地容​忍別人​的​弱點,​包括​那些​缺乏​善工,​我們​未​能​去愛​的​人。​」​ 註​六

​這​就是​引領​我們​在​愛德​成長​的​途徑,​如​相信​將​愛天​主放​在​一邊,​先要​參與​慈善​活動​或​社會​工作,​才​會​有​愛德,​就是​誤解,​「我們​不要​為了​關​注鄰​人​的​病痛​而​忽略​了​基督,​因​我們​應​為​愛基督​而​愛病者。​」​ 註​七

​不斷​注視​耶穌,​祂​雖​具​有​天主​的​形體,​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為了​服事​人​(​參閱​斐2:​6─​7)。​只有​跟祂​這​方​向,​我們​的​理想​才​有​價值​;​找​尋愛​的​合一,​和​所​愛​的​認同,​和​基督​結合,​我們​便​被​祂​奉獻​的​生活、​無限​的​愛、​祂​的​犧牲​至​死所​吸引。​基督​使​我們​面對​最終​的​抉擇:​一​是​在​自私​的​孤立​中度日,​或​是​奉獻​自己​及​所有​精力​去​服​事​人。

備註
註二

聖大額我略,Homiliae in Evangelia, 35, 4(PL 76, 1261)

備註
註六

聖奧斯定,De diversis quaestionibus LXXXIII, 71, 7(PL 40, 83)

註七

聖奧斯定,De diversis quaestionibus LXXXIII, 71, 7(PL 40, 83)

聖經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