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手足規勸”的主題,《天主之友》中 ,一共有6個點。

讓​我們​重燃​心火,​渴望​成聖,​雖然​我們​充滿​軟弱。​但​不要​害怕,​因為​愈重​修德​就​愈​看清​自己​的​弱點。​恩寵​像​面​放​大鏡,​連​最​小​的​塵埃​沙粒​都​會​放得​很​大,​因靈魂​是​無比​的​敏感,​小小​的​陰影​也​會​令​良知​不安,​因它​只會​在​天主​的​清澈​中​找到​喜悅。​由​心深處​向​主​說:​「主,​我真​的​想成聖,​我真​的​想成為​當得​起你​的​門徒,​和​想無​條件​的​跟隨你。​」​讓​我們​決意​每​天​都​重申​此​刻​所訂​的​理想。

​主耶​穌啊,​假如,​我們​這些​結合​於​主愛​的​人​能​貫徹始終​!​假如,​我們​能​把​你​從​我們​靈魂​燃起​的​渴望​化成​行動​!請​時​常​問​自己:​「我​在​世上,​是​為了​什麼?」​這​問題​會​幫你​完美、​有​愛心​地​完成​日常​的​工作,​連細節​也​不會​忽略。​讓​我們​看​聖人​的​榜樣,​他們​像​我們​也​是​血肉​之軀,​充滿​軟弱,​但​卻​可以​克服、​主控​自己,​為了​愛​天主​的​緣故。​讓​我們​思考​他們​的​生活,​像蜜​蜂​吸取​珍貴​的​花蜜​一樣,​學習​他們​的​奮鬥​掙扎。​你​我​也​要​學習,​去​發現​周圍人​的​德行,​他們​的​勤勞、​克制、​喜樂​都​可以​教導​我們,​不要​光​看​他們​的​缺失,​除非​出於​弟兄​之情,​需要​幫​他們​糾正。

有​些​人會​把​傳揚​信仰掛​在​唇邊,​但​事實​上​他們​對​職業​的​成果​漫​不​經心,​好​像​心​不​在​焉。​如果​碰到​這樣​的​基督徒,​要​盡力​幫​他們,​要​堅持,​但​也​要​有​愛心,​就​像​聖經上​說​矯​正​弟兄​的​方法:​「如果​一​個​人​陷於​某​種​過犯,​你們​既​是​屬神​的​人,​就​該​以​柔和​的​心神​矯正​他​;但​你們​自己​要​小心,​免得​也​陷入​誘惑。​你們​應​彼此​協助​背​負​重擔,​這樣,​你們​就​滿​全​了​基督​的​法律。​」​(​迦6:​1│​2)​如果​他們​是​教友,​或​比​我們​年長,​或​比​我們​更​有​經驗​及​有​更​大​的​責任,​那​我們​就​更​應​和​他們​談,​我們​要​幫​他們​更​認​真地​工作,​像​父母、​師長​般地​引導​他們,​但​不要​羞辱​他們。

​如果​我們​默​想聖​保祿​如何​行事,​我們​定​會​深受​感動:​「你們​自己​原來​知道​該​怎樣​效法​我們,​因為​我們​在​你們​中​沒有​閑散過,​也​沒有​白吃​過人​的​飯,​而​是​黑夜​白日​辛苦​勤勞地​操作,​免得​加重你​們​任何​人​的​負擔,​這​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權利,​而​是​為​以​身作​則,​給你​們​立​榜樣,​叫你​們​效法​我們​;​並​且​當​我們​在​你們​那​裏​的​時候,​早​已​吩咐​過​你​們​;​誰若​不​願意​工作,​就​不​應​當吃飯。​」​(得​後3:​7│​10)

你​記得​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嗎?​一​個​可​憐​人​躺​在​路邊,​因​被​洗劫​而​滿身​傷痕。​一​位​司祭路過,​其後​一​個​肋​未​人,​兩​人​都​沒有​停下來,​「但​有​一​個​撒瑪​黎​雅人,​路過​他​那​裡,​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和​酒,​包紮​好​了,​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裡,​小心​照料​他。​」​(路​10:​33​─34)​留意​這​榜樣​不​只為​一​小​撮人,​因為​主馬​上向​提問​的​人​說,​就是​我們​每​個人:​「你去,​也​照樣​做吧!」​(路​10:​37)

​所以,​當注意到​自己​或​別人​的​生活​有​不妥​的​地方,​需要​靈性​或人​的​幫助,​我們​作天​主子​女​的,​為​可​審慎​地​提供​針對​問題​根源​的​作適當​補救,​加上​決心、​愛心​和​真誠,​不必​畏​首畏尾,​因​問題​不會​因​我們​不​補救​或​拖延而​解決。

​審慎​使​我們​為​各​種​情況​提供​適當​的​藥方,​一旦​暴露​了​傷口,​便要​毫無​緩衝、​全力​以​赴。​當見​到​少許​病徵,​不論​是​屬​於​別人​或​是​自己​的,​都​要​真切、​忠信地​處理,​要​以​天主​的​名,​讓​有​需要​的​人,​有治療​傷口​的​資格,​按著​傷口,​由​遠​至近,​把​膿​全​擠​出來,​把​感染​的​根源​剷除。​我們​先​由​自身​做起,​再​為​他​人,​依​著​公正​及​愛心,​我們​有​責任​去​幫忙​他​人:​我​特別​為​家長、​教育​及​訓練​工作​的​人祈禱,​使​他們​也​能​這樣​做。

不要​讓​任何​虛偽​的​藉口​成為​絆腳石,​下藥時​不要​手軟,​以​慈母​的​心腸,​像慈​母​般​溫​柔地​處理​當孩童​嬉戲時​所​跌傷​的​大小​的​傷口。​若要​等​幾​個​鐘頭,​那就​等​吧,​但​不要​拖得​太久,​否​則​成​了​怯懦​或​只為​自己​的​方便,​這​都​和​審慎​相反,​每​個​人,​特別​是​訓練別​人​者,​更​不要​怕觸​及​和​消毒​傷口。

​有​人會​在​需要​治療,​但​猶疑、​或​不願​盡責​的​人旁​狡猾​地​耳語:​「師傅,​我們​知道你​是​真誠​的​……」​(瑪​22:​16)​不要​忍受​諷刺​的​讚美。​不盡責​的​人​不​是​師傅,​因​他們​不教​真理​的​道,​他們​也​不​忠信,​因​虛假​的​審慎​使​他們​輕視​清晰,​輕視​經得起​上萬​次​考驗​的​指引,​視其​為​誇大​的​言詞,​考驗​包括​正直​的​行為、​年齡、​管理​科學、​對人性​軟弱​的​認識、​對​每​隻羊​的​愛,​這些​指引激勵​我們​發言、​插手​及​表示​關注。

​假老師怕觸到​問題​的​癥結,​他們​不理​責任,​一想​到​要​下​疼痛​的​解毒​劑​就​不​自​在,​這​態​度​肯定​不​審慎,​且​缺乏​虔敬​和​常理,​只​顯示​膽小、​缺少​責​任感​及​愚昧,​他們​一見​大難​便​心慌,​想阻止​惡運​已​太遲,​他們​忘​了​審慎​要求​我們​「及​時」​尋求、​傳遞​鎮定​的​勸告,​出自​成熟​的、​有​經驗​和​遠見​的、​未​受​壓抑​的​言詞。

我​不想​向​你​隱瞞,​當我​要​指正​別人​或​作些​會​引起​痛苦​的​決定,​我​事前、​當中、​事後​都​很​難過,​雖然​我​非​感情​用事​的​人,​但​我​一​想到​只有​動物​才​不哭,​我​就​釋然​了,​我們​做天​主子​女​的,​必要​哭泣,​如你​認​真​忠誠​地​盡責,​你​必​有​受苦​的​時刻。​勿忘​以​不傷​人​作​藉口,​不惜​代價​逃​避痛​苦,​是​較​舒服​的​事(​雖然​這​是​錯​的​)。​因​指正​嚴重​過犯​並​不​好受,​猶豫​通常​隱藏​著​羞恥​的​逃避,​不想​自己​難受。​孩子,​地獄​中​多得​是​閉口​不言​的​人呢​!

​你們​中​有​當​醫生​的,​原諒​我​作​醫學​上​的​假設,​我​的​比喻​可能​不​夠​科學化,​但​在​靈​修上​仍​有效。​要​治癒​傷口,​首先​要​把​它​洗淨,​包括​傷口​的​四周,​外科​醫生​知道洗​傷口會​很痛,​但​不洗​更糟,​洗完要​塗消​毒劑,​會​「刺痛」​病人,​但​只有​這樣,​傷口​才​不會​發炎。

​傷口​雖​小,​但​這些​程序​保障​身體​健康。​當一​個​人​生命​中樞​的​靈魂​的​健康​出現​危機,​那洗滌、​剪除、​刮削、​消毒、​疼痛,​都​不​是​必須​的​嗎?​審慎​要求​我們​作​這樣​的​處理​而​不​是​逃避,​因逃​避是​不關心,​甚至​是​違反​公正​及​堅毅​的。

​一​個​在​天主​及​人眼​中​真誠​做事​的​人​需要​所有​的​美德,​至少​潛​在​地擁​有​它們。​如果​你​問我:​神父,​那麼​我們​的​軟弱​怎麼​辦?​我會​回答:​「難道生病​的​醫生,​甚至​是​慢性病,​不可​醫人​嗎?​他​的​病使​他​不能​處方​嗎?​當然​不,​只要​有​醫學​知識,​又​能​應用,​並​以​對己​的​關心​對​人,​便​能​治​人。​」

如果​你​認為​實踐​基督徒​愛德​的​要求​是​件​容易​的​事,​那​也​未免​太​天真,​因日常​與​人​交往,​就算​在​教會​內,​都​顯示​是​另​一​回事。​如果​愛​不能​使​我們​緘默,​人人​都​可以​有​很長​的​故事:​有​不​和​的、​個人​攻擊​的、​不義​的、​誹謗​及​陰謀​的​;讓​我們​公開​承認,​並​嘗試​去​解決​這​問題,​就是​盡力​不去​中傷​或​虧待​別​人,​糾正別​人時​不要​叫​他​感到​羞愧。

​這​問題​不​是​新​的。​在​耶穌​升天​後​幾​年,​當大​部份​宗徒​仍​舊​在​世上​並​很​活​躍​時,​瀰漫​著​信德​及​望德​的​氣氛,​那時​就​已​有​不少​人​迷失,​沒能​持續​在​主​的​愛德​道路​上。

​聖保祿​對格林多人​說:​「你們​中​既​有​嫉妒​和​紛爭,​你們​豈​不​還是​屬​血肉​的​人,​按照​俗人​的​樣子​行事​嗎?​這​人​說:​『​我​屬​聖​保祿,​』那​人​說:​『​我​屬​阿頗羅;』​這樣,​你們​豈​不成​了​俗人​嗎?」​(格​前3:​3─​4)​這​豈​不​是​那些​不明​基督​已​取締​所有​區​分​的​想法​嗎?​「其實,​阿頗​羅算​甚麼?​聖保祿算甚麼?​不過​只是​僕役,​使​你​們​獲得​信仰,​每​人​照主所​指派​的​而​工作。​」​(格​前3:​4─​5)

​宗徒​不​是​譴責​他們​的​不同,​每​人​各​有​恩賜,​有​人​有​這樣,​有​人​有​那樣​(​參閱格​前7:​7),​但​所有​恩賜皆要​為​教會​的​好處。​我​感​到​現在​有​需​要求​主不要​讓​缺乏​愛德​在​教會​內散​播​莠草,​(如​你​願意,​也​可​和​我​一起​祈禱。​)愛德​是​基督徒​事工​的​鹽,​如鹽​失去​了​味,​那​我們​如何​進入​世界​並​宣告:​「基督​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