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利己主義”的主題,《天主之友》中 ,一共有6個點。

很​多​人​想到​的、​掛​在​唇邊​的​均​是:​「我​的​……​我​的​……」​這​真​是​要​不得​的​態度。​聖熱​羅尼莫​曾​說:​「很多​人​恰好​就​合​了​聖經所​說:​為​罪過​尋​藉口​(聖詠1​40:​4)。​這些​人​又​驕傲、​又​懶惰,​凡事漫​不​經心。​」​ 註​四

​驕​傲​使​人​凡事​只想​自己,​它會​使​人​一事​無成,​打消​了​人想​為​天主​工作​的​意願,​使​人​以​打發​時間​為務。​至於​你,​請​勿失​去你​的​幹勁,​也​勿​讓​自私​的​念頭​得逞。​你​以​為​你​的​生命​只為​自己​嗎?​憑​著愛,​你​的​生命​原是​為​天主、​為​所有​人​的​好處。

​重新​掘出​你​埋藏​了​的​天賦​吧​!​使​它​發揮,​結​出​果實,​那你​就​會​嚐到​那​不​屬於​這​世界​的​生意​的​喜樂。​就算​得到​的​成果​不​受​世人​讚賞,​也​不​打緊,​最​重要​的​是:​把​我們​自己​及​我們​所有​的​全部​拿出來,​努力​使​我們​的​天賦​結​出​果實,​時常​盡力​結出​好​的​果實。

​天主​可能​只給​我們​一​年​的​時間,​去為​祂​服務,​不​是​兩年​也​不​是​五年。​所以​集中​在​剛​開始​的​這​一​年,​把​它​奉獻​給​天主,​不要​埋藏​了​它,​就​讓​這​成為​新​一​年​的​決策​罷!

「從前,​有​一​個​家​主培​植​了​一​個​葡萄園,​周圍圍​上​籬笆,​園​內掘​了​一​個​榨酒池,​築​了​一​個​守望​台,​把它​租給​園戶,​他​遂出​外​離開​了​本國。​」​(瑪​21:​33​)​我​想​邀請​你們​一​起​默想​這​比喻​的​教訓,​這​比​喻​一​向​被​視作​講​天​主選民​的​命運,​重點​是​指出人​對​天主​大愛​的​回應​是​不忠信​及​忘恩​負義。

​我​特別​想​強調​「他​離開​了​本國」​這​一​句,​我​認為,​基督徒千萬​不可以​放棄​天​主​把​我們​置於​其中​的​葡萄園,​我們​必須​在​園內​辛勤​耕耘,​當​一​天​的​工作​結束​後,​就​在​守望​台裏​歇息。​但​如果​我們​好逸​惡勞,​那​就​像​是​對​耶穌​說:​「看​時間​是​我們​的,​不​是​你​的,​我​不​想​綁死​自己,​去​看​顧你​的​葡萄園。​」

我們​的​主給​了​我們​作葡萄園​工人​這​份​大禮,​讓​我們​在​園裏​工作,​彼此​合作,​為​人​提供​食物,​這​園子​就是​我們​和​耶穌​每​天​一起​工作​的​地方,​協助​祂​進行​救贖​的​工作​的​地方​(​參閱​哥1:​24)。

​讓​我​堅持地​說:​你​認為​時間​是​你​的​嗎?​你​錯​了,​你​的​時間​是​為​天主​的​!可能​你​從​未​有​過​如​此​自私​的​念頭,​但​我​怕​你​對​上​主​的​信心​會​動搖。​如你​有​此​念頭,​天主會​要求​你:​忠​於​你​的​承諾、​克服​驕傲、​控制​你​過份​的​想​像力、​不要​膚淺、​不要​逃避、​不要​放棄。

​那些​在​市場​的​工人,​有​整天​的​時間​閒​著;​那​埋藏​了​自己​天賦​的​人,​只想​打發時間;​那些​原本​應​在​葡萄園​工作​的​人,​離開​了​工作​的​地方,​他們​對​主人​交付​他們​的​工作,​跟本​沒有​感覺,​沒有​看到​自己​是​天主​的​工具,​進而​和​天​主共同​合作祂​救贖​的​工程,​沒有​為了​救贖​靈魂,​而​歡欣​地​奉獻​自己​整個​的​生命。

當​一​個​基督徒​奮力​爭取​這些​美德,​他​的​靈魂​已​在​準備​接受​聖神​豐富​的​恩寵。​他​的​美德​因​著護慰者​在​他​靈​魂內​的​行動​而​加強​了,​護慰者​是​聖三​的​第三​位,​是​靈魂​甜蜜​的​訪客​ 註五 ,​祂帶來​以下​的​禮物:​上智、​聰敏、​超見、​剛毅、​明達、​孝愛​和​敬畏​上​主(​參閱​依​11:​2)。

​因此​這​人​就​有​喜樂​和平​安(​迦5:​22),​喜樂​的​平安,​一​種​內​在​的​喜樂,​和​人性​歡愉​這​美德​一起​出現。​當一切​都​像​在​眼前​崩潰,​但​我們​卻​知​道​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天主,​你​是​我​的​勇力。​」​(詠​42:​2)​如果​有​天主​在​我們​的​靈內​寓居,​那​所有​重要​的​東西,​都​只是​過眼​雲煙,​而​我們​在​主內,​卻​能​恆久​地​站穩。

​透過​虔敬​孝愛​這​份​恩賜,​聖神​幫​我們​肯定​自己​是​天主​的​兒女。​既​是​天主​的​兒女,​我們​為​何憂愁?​憂愁​只應​是​自私​的​後果,​如果​我們​要​為​天主而​活,​我們​就​不缺​歡愉,​就算​覺得​自己​常​常​犯錯,​潦倒​不堪​也​仍然​歡樂。​因為​歡愉​是​祈禱​生活​的​一​部份,​我們​會​禁​不​住​歡唱,​因​我們​是​活​在​愛之​中,​而​歌唱​是​沐浴​愛河​中​的​情侶​必​做​的​事!

每​聽到​人談​及​驕傲​這​話題,​我們​會​聯想到​專制、​欲控制人​的​行為​;​我們​也​會​聯想​到​一群​喧嘩​的​群眾,​他們​對​路過​的​勝利​者​喝釆,​而​那​勝利​者,​一​如​羅馬​的​君王​微微​地​俯首,​好讓​他​那​榮耀​的​額頭​不​致擦碰到​凱旋​拱門​的​白色​大理石。

​讓​我們​講得​實際些,​以上​所​講​的​驕傲​可能​只是​幻想力​過份​的​人才​有​;但​事實​上,​還​有​其他​較​隱約、​較​常見​的​驕傲:​例如​認為​自己​比別​人​優秀,​說話、​思想、​動作​都​充滿​虛榮,​又​或​根本​無意冒​犯​別人​的​言行,​但​卻​動​輒​得咎。

​所有​這些​都​是​常見​的​誘惑,​驕傲​使​人​自視​為​眾星​環繞​的​太陽​及​一切​的​中心,​為了​滿足​這​不​健康​的​慾望,​驕傲​的​人甚至​以​痛楚、​憂愁​或生病去​吸​引​別​人,​使​人​關​注​他。

​許多​人​內​在​生活​的​矛盾皆​是​想像​的​後果:​「別人​說​了​什麼?​別​人想​了​什麼?​他們​是否​欣賞​我​……?」​這些​可憐​的​人,​杯弓​蛇影,​因​可憐​的​愚昧​受苦,​這些​人心情​不佳,​自然​每​事​都​叫​他​苦惱,​而​他​也​叫人​不快。​但​所有​一切​皆​因​他​不肯​謙遜,​不懂得​忘掉​自我,​好去​慷慨地​因​愛主而​服務​他​人。

不要​讓​任何​虛偽​的​藉口​成為​絆腳石,​下藥時​不要​手軟,​以​慈母​的​心腸,​像慈​母​般​溫​柔地​處理​當孩童​嬉戲時​所​跌傷​的​大小​的​傷口。​若要​等​幾​個​鐘頭,​那就​等​吧,​但​不要​拖得​太久,​否​則​成​了​怯懦​或​只為​自己​的​方便,​這​都​和​審慎​相反,​每​個​人,​特別​是​訓練別​人​者,​更​不要​怕觸​及​和​消毒​傷口。

​有​人會​在​需要​治療,​但​猶疑、​或​不願​盡責​的​人旁​狡猾​地​耳語:​「師傅,​我們​知道你​是​真誠​的​……」​(瑪​22:​16)​不要​忍受​諷刺​的​讚美。​不盡責​的​人​不​是​師傅,​因​他們​不教​真理​的​道,​他們​也​不​忠信,​因​虛假​的​審慎​使​他們​輕視​清晰,​輕視​經得起​上萬​次​考驗​的​指引,​視其​為​誇大​的​言詞,​考驗​包括​正直​的​行為、​年齡、​管理​科學、​對人性​軟弱​的​認識、​對​每​隻羊​的​愛,​這些​指引激勵​我們​發言、​插手​及​表示​關注。

​假老師怕觸到​問題​的​癥結,​他們​不理​責任,​一想​到​要​下​疼痛​的​解毒​劑​就​不​自​在,​這​態​度​肯定​不​審慎,​且​缺乏​虔敬​和​常理,​只​顯示​膽小、​缺少​責​任感​及​愚昧,​他們​一見​大難​便​心慌,​想阻止​惡運​已​太遲,​他們​忘​了​審慎​要求​我們​「及​時」​尋求、​傳遞​鎮定​的​勸告,​出自​成熟​的、​有​經驗​和​遠見​的、​未​受​壓抑​的​言詞。

備註
註四

聖熱羅尼莫《瑪竇福音評論》4, 25(PL 26,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