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當祂受苦難的時刻到了,祂用非常深刻的方法告訴我們祂會是位怎樣的君王;祂騎上驢子,榮進耶路撒冷,這應驗聖經上說默西亞會是位謙遜的君王:「你們應向熙雍女子說:『看,你的君王來到你這裡,溫和的騎在一匹驢上,一匹母驢的小驢駒上。』」(瑪21:5;匝9:9)
最後晚餐時,耶穌預備好向門徒道別,但他們像多次一樣,又捲入了他們中誰最大的爭論。耶穌於是「從席間起來,脫下外衣,拿起一條手巾束在腰間,然後把水倒在盆裡,開始洗門徒的腳,用束著的手巾擦乾。」(若13:4│5)
這樣祂再次以榜樣教導,在因驕傲及虛榮而爭執的門徒中間,耶穌俯身、開心地做了僕人的工作。然後祂返回餐桌,向他們解釋:「你們明白我給你們所做的嗎?你們稱我『師傅』、『主子』,說得正對;我原來是。若我為主子,為師傅的,給你們洗腳,你們也該彼此洗腳。」(若13:12│14)耶穌這樣有技巧,真叫我感動不已,祂並沒有說:「如果連我都這樣做,你不是更應如此做嗎?」祂放自己在門徒同等的地位,滿懷愛心地指責那些不夠慷慨的人。
祂怎樣對待門徒,也會怎樣對待我們,主會在我們耳畔細語:「我給你們樹立了謙遜的榜樣,我成了奴僕,為叫你可以學習以溫柔、謙遜的心去服事他人。exemplum dedi vobis.」(若13:15)
如何「真正的肖似天主」?今天的奉獻詠這樣說:「凡認識你名號的人,必仰望你,上主,尋覓你的人,你必不摒棄。」(詠9:11)我們身為修補過的陶器,就該喜悅:「上主常懷念悲苦的人民。」(詠9:13)祂不會忘記謙遜人的祈禱。
完全不要相信那些認為謙遜會令人降格、或使人陷於沮喪的人。單是知道自己是被箍好的陶器,就應是不斷喜樂的泉源,因為在天主的眼裡,我們承認自己的渺小:一個孩童,一個兒子。如有人認清自己是個可憐軟弱的傢伙,同時也認清自己是天主的兒子,有什麼可超過他的快樂呢?所以,有什麼值得人沮喪?不過是為了人生未必事事如願,又或有些東西防礙我們滿足自己的野心。
如果一個人能和天主有聯繫地生活,這些事就不會發生,「若是天主偕同我們,誰能反對我們呢?」(羅8:31)讓我重複;那些堅決不認自己是天主子女的人,讓他們鬱鬱寡歡去吧!
記著我剛才所說的,我希望你信服這點:如果我們要真正緊隨天主,服務祂及其他人,那我們得有份完全超然的心,不眷戀我們智力上的天份、健康、名聲、野心、光榮及成就。
此外,我也想說,你的決定應配合你崇高的理想;我們要尋求的是所有光榮及讚美皆歸天主。要保持不眷戀之心的金科玉律就得對主說:「主啊,如這能取悅你,那便也是我的意願,否則,我會毫無興趣。」如能這樣做,便可消滅隱藏在良知背後的自私及虛榮。同時,我們會找到靈性上真正的平靜,而這無私的行為會使我們更親近主,更能擁有祂。
如我們要效法基督,我們的心便不能有所羈絆,「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緣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瑪16:24│26)聖額我略評說:「如我們不能棄絕自己,縱有不眷戀之心也不夠,但是……離棄了自己去那裡呢?離開了自己的人,又可以棄絕誰呢?
你要知道人有兩種境況;一是因罪而淪落,一是由天主塑造。其實,人生本來只有一種存在的境況,淪落的那種是人咎由自取。所以,讓我們棄絕因罪淪落的自己,但卻堅守由恩寵建立的我們。一個驕傲的人如果皈依了基督,變得謙虛了,那他已棄絕了自己;一個肉慾很強的人,如變得節制,那他也棄絕了自己;一個吝惜的人,如不再奪取別人的財產,反之能樂善好施,那他也棄絕了自己。」 註一
天主要其成為聖人及門徒的是那些在街上行走,能融入社會的普通基督徒,祂要他們在專業的工作中成聖,即是要聖化我們的工作,並通過工作聖化自己,又通過工作幫助他人聖化。天主充滿父親及朋友的愛,就在工作那兒等待我們,如你負責地做好你每天的工作,你不單能在經濟上獨立,更對社會發展有直接貢獻,你會減輕別人的負擔,並代那些貧窮的國家及人民協助維持本地及國際的福利計劃。
約在廿五年前,我常去一個由慈善團體經營的飯堂,那裡的食客是一群乞丐,他們每天除了在那吃頓飯之外,再沒有錢買食物。經營飯堂的是數位善心婦女,派完首輪飯後,常有更多乞丐來分享殘羹,這些人當中有一人特別引起我的注意:他擁有一枚白鑞湯匙,通常他會小心翼翼地把它拿出來,貪婪地看著它,吃完那少許飯菜之後,他又看著湯匙像是在說:「它是我的!」然後把它舔得乾淨,再放回破衣的口袋內,的確,那湯匙是「他的」!他不愧是個潦倒可憐的乞丐,但在他不幸的同伴中,他卻認為自己是富足的!
在此同時我認識一位西班牙貴族,她是位有頭銜的女士,在天主眼中,這頭銜又算得了什麼!因我們皆是平等的,皆是亞當、厄娃的後代,是既有德行也有缺點的受造物,如主捨棄我們,我們可以犯何等可怕的罪,但因基督的救贖,我們便再沒有種族、語言、膚色、出生及財富的分別,「我們均是天主的子女」。剛才我所講的女士,住在祖傳的大屋裡,給僕人豐厚的酬勞,但絕不花錢在自己身上,此外,她又樂善好施,但從不給自己什麼,這女士擁有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物質,但自己卻是赤貧的,懂得克制,對世物毫無貪戀,我說得清楚了嗎?在一切事上,需要做的只是聽主人的話:「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天國是他們的。」(瑪5:3)
如你想有這種精神,我勸你對自己要節儉但對人卻要慷慨,避免在奢侈品或享受上無謂的開支,不論是因一時的喜好或虛榮之故,此外,也不要為自己找出什麼需要的藉口。換言之,要向聖保祿學:「我也知道受窮,也知道享受;在各樣事上和各種境遇中,或飽飫、或饑餓、或富裕、或貧乏、我都得了秘訣。我賴加強我力量的那位,能應付一切。」(斐4:12─13)如我們不讓自己的心有所羈絆,那我們便可像宗徒一樣,在靈性的鬥爭中獲勝。
聖大額我略曾說:「所有進入信德競技場的人,都得委身於邪靈的惡鬥,魔鬼在世上不能擁有什麼,既然他們赤裸而來,那我們也要赤裸地應戰,因一個穿衣服的人和一個赤裸的人搏鬥,他的敵人會抓住他的衣服把他扳下來,世上各種事物難道不就像那件令人把我們扳下的衣服嗎?」 註三
文檔打印自 https://escriva.org/zh-hant/book-subject/amigos-de-dios/57053/ (202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