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虛榮”的主題,《天主之友》中 ,一共有4個點。

驕傲​一旦​逮住​人靈,​一​連串​的​罪惡​也​隨之​而來:​貪婪、​自​我​放縱、​嫉妒、​不義。​即使​徒然,​驕傲​的​人​也​要​貶低​對​所有​受​造物​皆具​慈悲​心腸​的​天主,​因​這樣​一來,​他​便​可以​為​所​欲為。

​讓​我們​祈求​天主:​勿讓​我們​陷​此​誘惑。​驕傲​是​最差、​也​是​最​可​笑​的​罪。​以它​多樣​迷惑人​的​技倆,​一旦​在​人心紮​了​根,​那​可​憐​的​受害​者​便會​披​上​虛偽​的​外表。​充滿​了​空虛、​自負,​猶如​寓言​中​的​蛤蟆,​為了​炫耀​拼命​鼓氣,​結果​鼓得肺​也​炸​了。​站​在​人性​立場,​驕傲​也​是​惹人​生厭​的​;一​個​常常​自​我​抬舉、​凡事​自​我​中心​及​看不​起別人​的​人,​只會​落得​被​人​恥笑​他​愚昧​虛榮​的​下場。

每​聽到​人談​及​驕傲​這​話題,​我們​會​聯想到​專制、​欲控制人​的​行為​;​我們​也​會​聯想​到​一群​喧嘩​的​群眾,​他們​對​路過​的​勝利​者​喝釆,​而​那​勝利​者,​一​如​羅馬​的​君王​微微​地​俯首,​好讓​他​那​榮耀​的​額頭​不​致擦碰到​凱旋​拱門​的​白色​大理石。

​讓​我們​講得​實際些,​以上​所​講​的​驕傲​可能​只是​幻想力​過份​的​人才​有​;但​事實​上,​還​有​其他​較​隱約、​較​常見​的​驕傲:​例如​認為​自己​比別​人​優秀,​說話、​思想、​動作​都​充滿​虛榮,​又​或​根本​無意冒​犯​別人​的​言行,​但​卻​動​輒​得咎。

​所有​這些​都​是​常見​的​誘惑,​驕傲​使​人​自視​為​眾星​環繞​的​太陽​及​一切​的​中心,​為了​滿足​這​不​健康​的​慾望,​驕傲​的​人甚至​以​痛楚、​憂愁​或生病去​吸​引​別​人,​使​人​關​注​他。

​許多​人​內​在​生活​的​矛盾皆​是​想像​的​後果:​「別人​說​了​什麼?​別​人想​了​什麼?​他們​是否​欣賞​我​……?」​這些​可憐​的​人,​杯弓​蛇影,​因​可憐​的​愚昧​受苦,​這些​人心情​不佳,​自然​每​事​都​叫​他​苦惱,​而​他​也​叫人​不快。​但​所有​一切​皆​因​他​不肯​謙遜,​不懂得​忘掉​自我,​好去​慷慨地​因​愛主而​服務​他​人。

你​小時​可能​聽過​農夫得到​一​只野​雉雞​的​寓言​故事;農夫​開心​之餘,​開始​籌算​如何​安置​他​的​雉雞,​想​了​好​半天,​他​決定​把​雉雞放​在​雞屋​裡,​所有​的​雞隻​對​新來​的​住客,​都​仰羨不​已,​牠們​圍​著牠,​就​像見​到​半​神​半雞​的​異物,​正在​鬧哄哄​之際,​餵食​時間​到​了,​農夫​在​地​上​撒​了​幾​把​米,​那正​餓得​發昏​的​雉雞,​急不​及​待要​填​飽牠​的​肚子,​其他​雞​看見​牠們​俊​美​同伴​的​饞相,​和普通雞​隻進食時​的​狼吞​虎嚥​並​無​分別,​頓時​不​再​以​它​為​偶像,​不再​抱​任何​幻想​的​雞隻​紛紛​啄​雉雞​的​羽毛,​直​至​所有​的​毛都​被​剝​啄​光​了。​這​便​是​自​我​崇拜​可悲​的​幻滅,​對​自己​能力​愈​自​大​的​人,​淪落​得愈​是​悲慘。

​作​為​天份​的​託管​者,​不論​超然​或​人性​的​天份,​我們​都​要​在​日​常​生活​中好​好​利用它,​同時千萬​要​剷除​那​可笑​的​幻覺,​認為​有些​東西​是​唯​我​獨尊,​完全​是​由​自己​所​成就。​請​記著:​凡事​皆​有​一樣​常存​的、​不能​忽略​的​因素​—​—​天主。

記​著​我​剛才​所​說​的,​我​希望​你​信服​這​點:​如果​我們​要​真正​緊​隨​天主,​服務​祂​及​其他​人,​那​我們​得​有​份​完全​超然​的​心,​不眷​戀​我們​智力​上​的​天份、​健康、​名聲、​野心、​光榮​及​成就。

​此外,​我​也​想​說,​你​的​決定​應​配合​你​崇高​的​理想;​我們​要​尋求​的​是​所有​光榮​及​讚美皆​歸​天主。​要​保持​不​眷戀​之心​的​金科​玉律​就​得​對​主​說:​「主啊,​如​這​能​取​悅你,​那便​也​是​我​的​意願,​否則,​我會​毫無​興趣。​」​如能​這樣​做,​便可​消滅​隱藏​在​良知​背​後​的​自私​及​虛榮。​同時,​我們​會​找到​靈性​上​真正​的​平靜,​而​這​無私​的​行為​會​使​我們​更​親​近​主,​更能​擁有​祂。

​如​我們​要​效法​基督,​我們​的​心便​不能​有​所​羈絆,​「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緣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瑪​16:​24​│26)​聖額​我​略評​說:​「如​我們​不能​棄絕​自己,​縱有​不​眷戀​之心​也​不夠,​但是​……​離棄​了​自己​去​那​裡​呢?​離開​了​自己​的​人,​又​可以​棄絕​誰呢?

​你​要​知道​人​有​兩​種​境況​;一​是​因罪​而​淪落,​一​是​由​天主塑造。​其實,​人生​本來​只有​一​種​存在​的​境況,​淪落​的​那種​是​人​咎由​自取。​所以,​讓​我們​棄絕​因​罪​淪落​的​自己,​但​卻​堅守​由​恩寵​建立​的​我們。​一​個​驕傲​的​人​如果​皈​依​了​基督,​變得​謙虛​了,​那​他​已​棄絕​了​自己​;​一​個​肉慾​很​強​的​人,​如變得​節制,​那他​也​棄絕​了​自己​;​一​個​吝惜​的​人,​如​不​再​奪​取​別人​的​財產,​反之​能​樂善​好施,​那他​也​棄絕​了​自己。​」​ 註​一

備註
註一

聖大額我略,Homiliae in Evangelia, 32, 2(PL 76, 1233)

聖經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