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我們剛進入四旬期,一段補贖、淨化和皈依的良辰。要好好的度過四旬期並非易事,因為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本來就不是一條舒適的大道。只是在教會內,任憑歲月蹉跎是不夠的。在我們生命中,在基督信徒生命中的第一次皈依當然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對那獨特的時刻都記憶猶新,那時我們清楚明白到上主要求我們的一切。但是,日後不斷的皈依更為重要,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使恩寵能在這些持續皈依的行動中幫助我們,我們的靈魂要充滿朝氣和活力,要向上主呼求,學習如何聆聽祂,並懇求祂寬恕我們的過錯。
我們在今天禮儀中讀到:「他若呼求我,我必應允。」 天主不但照顧我們,還隨時準備好聆聽我們,在每時每刻關注人們的傾訴,這是多麼美妙的事。祂永遠願意聆聽我們,特別是現在,因為我們已妥當地預備自己的心靈,決定趁此四旬期潔淨自己,祂決不會輕視一顆「痛悔和謙卑的赤心」 的祈求。
天主聆聽我們,祂會主動地參與、介入我們的生命,使我們不致陷於兇惡,反而滿溢美善。對於人,祂曾說:「我必拯救他,也必光榮他」, 因此,我們必須期望獲得天主的光榮,這正是我們內在的驅策力,那是靈修生活的開端。渴求光榮的望德會引領我們的信德,鼓勵我們的愛德,於是我們能好好運用這激勵我們肖似天父的三種超性德行。
甚麼才是開始四旬期的最好方法呢?重發信、望、愛三德吧!這就是補贖精神和淨化慾望的泉源。倘若我們認為四旬期只不過是多做一些外在克己的機會,我們就誤解了它對基督徒的深厚意義,因為,我重複,外表的克苦實際上是內心信、望、愛三德的成果。
對基督信徒來說,喜樂是一座寶庫。惟有得罪天主時,我們才會失掉它,因為罪是自私的結果,而自私則是悲傷的根源。但儘管如此,在人靈的殘灰堆裏,還有着一些喜樂的餘燼。因為我們深知天主與祂的母親絕不會忘記我們。只要我們痛悔,只要我們從心底發出真心痛悔,只要我們在告解聖事中滌淨罪污,天主必會親自來迎接我們,寬恕我們。我們就再也不會有任何悲傷,我們只會歡欣,「只因為你這個弟弟死而復生,失而復得,應當歡宴喜樂!」
上面摘引的這句話,是浪子回頭比喻精闢的結語。這個比喻應百讀不厭,反復默想。「且看,[天父]出來迎接你。祂屈身來迎接你。祂要親你吻你,漾溢着慈父的恩情。祂要命令僕役為你拿來簇新的衣裳、戒指、鞋子。你心有餘悸,惟恐受責,祂卻恢復你的尊嚴。你怕受罰,祂卻親吻你。你怕祂會喝斥你,祂卻為你大擺盛宴。」
天主的愛是難以想像,深不可測的。如果祂對待罪人尚且如此寬大厚道,那麼祂對一向忠信的至聖童貞無玷聖母,豈不更要不遺餘力地顯揚她嗎?
我們的心常忤逆天主,儘管所作的回應微乎其微,天主聖愛卻使之結果纍纍。聖母瑪利亞從沒有在任何最微小的事情上違抗過天主的聖意,在她的聖心中,天主豈不更要完成無與倫比的偉績嗎?
「天上出現了一個大異兆:有一個女人,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榮冠。因為君王戀慕你的美艷雅麗。……公主穿戴齊備,姍姍來迎,她的衣服全是金絲繡成。」 看,今天節日禮儀如何表明單靠人的理智,根本無法明白天主仁慈的浩瀚無限。這禮儀與其說是解釋,不如說是頌揚。它激起我們的想像力,使我們熱情激昂地歌頌讚美。但是,儘管我們且歌且頌,仍未免猶感不足。
最終禮儀以聖母瑪利亞的話語作結。此語在最偉大的謙虛中,寄寓最偉大的光榮:「今後萬世萬代都要稱我有福;因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祂的名字是聖的。」
Cor Maria dulcissimum, iter para tutum:瑪利亞至甘飴之心,請為我開拓穩妥的路徑,引領我們的步伐,使它滿有力量安行征程,作我們前進的康莊大道,因為惟有妳的愛心才是通向耶穌基督之愛的通途捷徑。
文檔打印自 https://escriva.org/zh-hant/book-subject/es-cristo-que-pasa/56749/ (2025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