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的主題,《基督剛經過》中 ,一共有5個點。

我們​不能​否認,​有​待​完成​的​工作​不計​其數。​有​一​次,​耶穌​極目​瞭望​麥浪​滾滾​的​田野,​對門徒們​說:​「莊稼​固多,​工人​卻​少,​所以​你們​應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祂​的​莊稼。​  」​ 如​今一​如​當初,​需要​工人​來​「整天​受​苦​受熱」​ 。​如果​我們​自己,​我們​身為​工人​者​不忠信​的​話,​那麼​先​知岳厄爾​所​描繪​的​景象​便會​應驗:​「田園​已​荒廢,​土地​已​悽涼;​因為​五榖​已​遭​蹂躝,​美酒​已​枯竭,​油​已​乾涸。​農夫,​你們​應​哀哭!​葡萄園丁,​你們​應​為了​小麥​大麥​而​號咷!​因為​田園​的​出產​巳​遭​破壞。​」

​我們​若​不​準備​全力​以赴,​持續​不斷​慷慨地​工作,​不計​時間,​不怕​疲勞,​耕耘​播種,​除​草​施肥,​收割​打場,​就​不會​有​收穫。​天主​的​國是​在​歷史​與​時間​中​形成​的。​我​主把​這​任務交給​我們,​無​一​例外。​今天,​我們​來​朝拜​聖體​中​的​基督,​讓​我們​牢記歇工​的​時間​尚未​到來,​我們​必須​繼續​每​日​的​工作。

​箴言​中​寫道:​「自耕​其地​的​人,​必得​飽食。​」​  ​讓​我們​把​這​話​應用​到​我們​的​屬靈​生活上。​我們​若​不耕​耘​天主​的​田園,​不忠於​捨己​為​人​的​神聖​使​命,​不幫助​他​人​認識​基督,​就難​以​明​瞭​聖體​的​意義。​沒有​人會​珍惜​不​花代價​取得​的​東西。​為了​珍惜​熱​愛​聖體,​我們​必須​追隨​耶穌​的​道路,​必須​甘當麥粒,​死於​自我,​再生氣​蓬勃​地​復活,​結出​豐碩​的​果實,​結出​百​倍​的​果實!

​基督​的​道路​可以​歸納為​一​個​字:​愛。​若​我們​要​去愛,​就​必須​心胸​廣闊,​可容​天​下​一​切​憂患​之士;​我們​必須​仁恕​諒解;​必須​與​耶穌​一起​為​人靈​自​我​犧牲。​我們​若​熱愛​基督​聖心​就​應​效法祂為​人​服務,​就​應果​斷​熱情​地​捍衛​真理。​若​我們​要​這樣​去愛​就​必須​在​自己​生活​中​根除​一切​妨礙​基督​生活​在​我們​內​的​障礙。​例如:​貪圖​個人​的​安逸​享受,​自私​自利​的​誘惑,​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等​等。​惟有​在​自己​身​上​複製​基督​的​聖訓,​我們​才​能​把祂​的​聖訓​傳遞​給​別​人。​惟有​親身體驗​到​麥粒​死於​土中​的​滋味,​我們​才​能​到​世界​的​中心​去​工作,​從​內裏​轉化它,​使​之​收穫​豐裕。

我​必須​向​你​們​吐露,​有​一​件​事常​使​我​痛心​不​已,​並​讓​我奮​發​行動,​那便​是​想到​天下​所有​尚未​認識​基督,​所有​從​未希​冀​天堂​上​為​我們​保留​的​褔祉​的​人們。​他們​的​生活​就​像​瞎子​迷路,​他們​在​遠離​真褔​的​歧途​上,​探索​莫名​的​「幸福」。​聖保祿​宗徒​在​特洛阿,​夢見​異象​那晚​的​感受​並​不​難理解:​「有​個​馬其頓​人​站着,​請求​他​說:​「請​往​馬其頓​去,​援助​我們​吧!」​保祿​既見了​這​異象,​我們​便​推知​是​天主召叫​我們​給​他們​宣傳​福音,​便立即​設法​往​馬其頓​去。​ 」

​你們​難道​沒有​感覺​到​天​主正​在​召叫​你們​嗎​﹖祂​通過​我們​周圍所​發生​的​事物,​正在​催迫​我們​去​宣講​耶穌​降臨​的​喜訊。​但是,​有​時​我們​基督信徒​卻​把​自己​的​召叫​貶為​糟粕。​我們​變得​庸俗​浮淺,​把​大好​時​光浪費於​傾軋​紛爭,​妒賢​忌才。​更糟​的​是,​有​人​竟​對​他​人​選擇​實踐​真理​的​某些​方面​妄加責難,​無風​興浪。​他們​不僅​沒有​竭力​相助,​反加濫​肆詆毀。​的​確,​你​有​時​會​在​基督徒身​上​發現​嚴重​的​缺陷。​但是​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我們​本身,​不​在​於​我們​的​缺點。​惟一​關係​重大​的​是​耶穌。​我們​應​當宣講​的​是​基督,​而​不​是​自己。

​這些​反思​是​由於​對​耶穌​聖心敬禮​正​陷於​危機​而​激發​的。​其​實​危機​並​不​存在。​耶穌​聖心​的​真誠​敬禮​一直​健在,​而且​依然​充滿​活力,​並​具有​人性​和​超性​的​意義。​它​一貫​而且​依然激發人​們​皈​依​獻身,​承行​主旨​;激發人​們​親切領悟​救贖​奧蹟​的​底蘊。

​然而,​我們​應​當把​真正​的​敬禮​與​無用​的​多愁​善感,​與​缺乏​信理,​華而​不實​的​表面​虔誠,​區別​開來。​我​並​不​欣賞​那些​媚人​的​塑像,​也​不欣賞粗製​濫造​的,​對​具有​常識​與​超性​觀念​的​基督徒絲​毫​起​不​了​感召​作用​的​聖心像,​而且​不​欣賞​的​程度​不遜於​你們。​但是,​把​這些​個別​的,​並​正在​消失​的​弊端,​曲解為​信理​或​神學​問題,​則​未​免​是​一​種​糟​糕​透頂​的​邏輯。

​若​說​有​危機​的​話,​那便​是​人心​的​危機。​人​的​目光​短淺,​自私​自利,​思想​狹隘。​他們​不能​領悟​基督​愛人​之心​的​偉大​深度。​教會​自​建立​聖心節​以來,​在​慶日​禮​儀讀​經​中,​取用​了​一​段​保祿​書信,​來​培育​我們​真正​的​虔誠​敬禮。​聖保祿​在​其中​向​我們​提出​了​一​整​套默​觀​生活​的​規劃,​包括​知識​與​愛情,​祈禱​與​生活,​且​始於​耶穌​聖心​敬禮。​天主藉​宗徒​的​話,​親自​邀請​我們​遵循​這​條​道路:​「使​基督​因​着​你們​的​信德,​住​在​你們​心​中,​叫你們​在​愛德​上​根​深​蒂固,​奠定​基礎,​為​使​你​們​能夠​同眾​聖徒​領悟​基督​的​愛是​怎樣​的​廣、​闊、​高、​深,​並​知道​基督​的​愛是​遠超人​所​能​知​的,​為​叫你​們​充​滿​天主​的​一切​富裕。​」

​天主​的​充盈​富足​是​在​基督​內,​在​基督​的​聖愛內,​在​基督​的​聖心內,​啟示​給​我們,​賜予​我們​的。​因為,​正是​在​祂​的​聖心​內,​「真實地住​有​整​個​圓滿​的​天主性」​ 。​誰若​無​視​天主​這​一​偉大​計劃——即藉​降生​成人,​贖罪​救世,​聖神​降臨,​向​世界​傾​注祂​的​聖愛​——便​無法​體會​我​主​對​我們​的​體貼​入微。

讓​我們​充分​認識​寓於​「耶穌​聖心」​一詞​的​全部​寶藏吧。​當我們​說​到​某人​的​心時,​我們​不​只是​指他​的​情感,​而​是​涉及​他​與​人友愛​交往​中​的​整個​人格。​聖經為了​幫助​我們​明​瞭天主​的​事理,​採用​充滿​人性​意味​的​詞語​「心」,​來​表示​思言​行動​的​總結​與​根源,​表現​與​基礎。​人​的​價值即​其心​的​價值​……。

​心乃​是​喜樂​之​所​由生:​「我心​歡愉祢​的​救援。​」​  心乃​是​痛悔​之​所​由生:​「我​的​心好​像​是​蠟,​在​我​內臟​中​溶化。​」​  心乃​是​讚頌​天​主之​所​由生:​「我​的​心靈​湧​溢​優雅​的​言辭。​」​  心乃​是​矢志​從​主之​所​由生:​「天主,​我​的​心​已​準備​妥當。​」​  心乃​是​愛慕​不懈​之​所​由生:​「我身​雖睡,​我心​卻​醒。​」​  心​也​生疑懼​惶恐:​「你們​心​裏​不要​煩亂,​你們​要​信賴​我。​」

​心​不僅​有​感覺,​它​也​認識、​瞭解。​「祢​的​法律​常​存於​我​的​心懷 ,​刻​在​心​上 。​」​聖經​也​引證​道:​「心裏充滿​甚麼,​口裏​就​說​甚麼。​」​  ​我​主訓​斥​經師道:​「你們​為​甚麼心裏​思念​惡事​呢?」​  祂​又​列​舉人​的​罪過​加以​概括​說:​「因為​由​心裏​發出來​的​是​惡念、​凶殺、​姦淫、​邪淫、​盜竊、​妄證、​毀謗。​」

​聖​經論​到​心​時,​所​指​的​不​是​喜怒​哀樂​瞬息​消逝​的​感情,​而​是​指​引導​整​個人​的​靈魂​肉體,​趨向​其善​的​人格。​正如​耶穌所​指出​的:​「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必​在​那裏。​」

​因此,​當我們​談到​耶穌​聖心​時,​我們​強調天​主聖愛​的​確鑿​無疑,​強調​天​主對​我們​忠貞​負責​的​真理。​當我們​提倡​敬禮​耶穌​聖心​時,​我們​是​在​提倡​徹底​獻身於​耶穌,​獻身於​整​個​耶穌​——​我們​的​靈魂,​我們​的​感覺​和​思想,​我們​的​言語​和​行動,​我們​的​喜樂。

​這​就​是​真正敬禮​耶穌​聖心​的​真諦;​是​認識​天主,​認識​我們​自己​;​是​瞻仰​耶穌,​趨向​耶穌,​讓​祂來​鼓勵、​教育​和​引導​我們。​使​這​敬​禮流於​淺薄​的​最​大​弊病,​莫過​於​缺乏​人情,​莫過於​無視​這​位​降生​成人​的​天主​的​存在。

我們​若​不​向​耶穌學習便​永遠​不會​懂得愛。​如果​照​某​些​人​的​想法,​以​為​要​保持​心靈​潔淨,​保持​一顆​相稱​於​天主​的​心,​就​意​味着​與​人性​的​愛​「不相混淆,​不受​它​污染」,​變得​對​他​人​的​痛苦​和​哀傷​麻木​不仁。​我們​只​能​擺出​一付​「官樣​文章​的​愛德」,​乾​巴巴​的,​沒有​靈魂​的。​但​這​種​愛德​絕​不​是​耶穌​基督​的​真愛德。​耶穌​基督​的​真愛德​是​富於​情感​和​人情​的​溫暖​的。​這樣​說,​並​不​表示​我​支持​某​種​錯誤​的​理論​——​其實​是​一​種​可憐​的​藉口​——​把人​的​心引向​背離​天主​的​方向,​引向​犯罪​和​死亡​的​機會。

​在​今天​這​慶節,​我們​該​懇求​我​主賜​予​我們​一​顆​善良​的​心,​一​顆​能夠​同情​他​人​疾苦​的​心。​惟獨有​這樣​的​一​顆心,​我們​才​能​認識​到​世上​痛苦​疾患​的​靈膏​妙方​就是​愛,​即​是​愛德。​其他​所有​的​處方​都​只是​暫時性​的,​只會​遺留​遺憾​與​絕望。

​我​堅持,​如果​我們​要​幫助​別​人,​就​必須​愛​他們,​必須​以體貼​諒解,​獻身​服務,​熱情​友​愛​和​自甘謙​和​等​態度​為​外衣​的​愛德​來​愛​他們。​這樣,​我們​才​會​懂得​為​何​我​主​把​全部​法律,​歸納成​那​條​雙重​的​誡命,​其實​是​二而​為​一​的​誡命,​即​全心,​全靈,​全意​愛​天主,​愛近​人 。

​你們​或​許會​這樣​想:​有​時​連​基督徒​本身,​包括​你​和​我,​還​有​他​人,​往往​都​忘記​了​實踐​這​條​最​基本​的​誡命。​在​你們​腦​海裏,​或許會​呈現那​一​件​件​呼籲​平反​的​冤案,​那​一​樁樁​橫行​霸道​的​暴政,​那代代​相襲​永世​不得​翻身​的​歧視。

​我​無法​向​你們​提出​一​個​解決​這​類​問題​的​具體​方案,​也​沒有​理由​這樣​做。​但是,​身為​耶穌​基督​的​司鐸,​我​有​責任​提醒​你​們​聖經​的​教訓。​請​默想​一​下​耶​穌親​自​描述​的​公審判​的​光景:​「可​咒罵​的,​離開我,​到​那給​魔鬼​和​牠​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裏​去​吧!​因為​我餓​了,​你們​沒有​給​我吃​的​;​我​渴​了,​你們​沒有​給​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沒有​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沒有​給​我穿​的​;​我​患病​或​在​監裏,​你們​沒有​來​探望​我。​」​  ​一​個人​或​一​個​社會,​面對​痛苦​和​不義​卻​袖​手​旁觀,​不予​糾正,​必定​離基督​聖心​的​愛情​甚​遠。​基督徒​有​充分​自由去​尋求​並​應用​各​種​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應​當團​結於​服務​人類​這​個​共同​願望​之上。​否則,​他們​的​基督​信​仰便​不​是​耶穌​的​教誨​和​生活,​而​只會​是​冒​牌貨,​是​欺騙​天主,​欺騙人​的​行為。

我​主​我​天主,​祢是​何​等​偉​大!​祢​賦予​我們​的​生命​超性​的​意義​和​神性​的​生機。​由於​祢對​聖子​的​愛,​祢竟​使​我們​全身​全靈​宣示:​「祂必​為​王統治!」​我們​雖​這樣​宣告,​但​本​身​底子​還是​十分​軟弱。​祢深知​我們​不過​是​由​塵土​造成​的​受造​物 ,​多麼​可憐​的​受造物!​不僅​是​泥足​泥腿,​而且​泥心​泥頭。​惟有​依​靠祢,​我們​才​能​有​神性​的​生命。

​基督​必須​首先​在​我們​靈魂內​為​王。​不過,​假若​祂問​我們:​「你會​怎樣​做來​讓​我​到​你心​中​為​王統治​呢?」​我們​會​怎樣​回答​呢?​我會​答道:​我​需要​祂​大量​的​恩寵。​惟有​這樣,​我​的​每​一​次​心跳,​我​的​一盼​一顧,​我​的​一言​一語,​我​最​基本​平常​的​感覺,​才會​轉化​成歌頌​基督​君王​的​賀三納​(hosanna)。

​我們​若要​擁戴​基督​為​王,​就​必須​言行​一致,​貫徹始終;​我們​必須​首先​把​整​個​心靈​都​獻​給祂。​不​這樣​做而​大談​基督​神國​只是​紙​上​談兵,​言之​無物。​我們​的​行為​就​沒有​基督徒​真正​的​實質,​不過​是​裝扮得​若​有​信德,​其實​信德​全無。​我們​不過​在​妄用​天​主聖​名​圖謀​私利而​已。

​若​耶穌​在​我​的​靈魂​以及​你們​的​靈魂​內​為​王​統治,​就是​說若​祂​在​我們​靈魂​內​找​安逸​的​居所​的​話,​那麼​我們​就​完全​沒有​理​由​感到​沮喪。​相反,​「熙雍​女子,​不要​害怕​!​看,​你​的​君王​騎着​驢​駒來​了。​」​  ​看見​沒有​?​耶穌竟​以​一頭​卑微​的​畜牲​為​御座。​我​不​知道​你​們​怎樣想。​我​個人​並​不​以​承認​自己​在​我​主眼​中​不過​是​一頭​馱重​的​畜牲​為​恥。​「在​祢面​前,​我​就​像​一​頭​蠢驢,​時刻​與​祢在​一起,​「祢​已​握住​了​我​的​右手」​ ,​」​祢牽​着我​的​轡繩。

​現在​這​時代,​驢子​剩下​不​多​了。​不過​請​你們​嘗​試​回憶​一​下牠​的​模樣。​不​是​那​種​趁你​不備​踢你​一腳​的​頑固​彆扭​和​狡猾​惡毒​的​老驢,​而​是​一頭​年幼​的​驢駒,​雙耳​像​天線​那樣​翹得​高高​的。​它​吃得​簡簡單單,​做起​工作​來​勤勤​懇懇,​跑起路來​又​快​又歡。​天下​有​成千​上萬​的​動物,​長得​更​俊俏,​更機​靈​健壯。​但是​當基督面對​群眾歡呼擁戴祂​為​王時,​祂​卻​挑選​了​一頭​驢駒​作​乘騎。​因為​耶穌​不​屑於​苛求​細算,​不屑​於​趾高氣揚,​不屑​於​心狠​手辣,​不屑於​效顰​獻媚。​祂喜愛​的​是​年​輕心靈​的​明朗​歡快,​是​向​前​跨出​的​普通​一步,​是​真情​流露​的​呼聲,​是​純潔​明淨​的​雙眸,​是​對祂​苦口​婆心​的​虛心​領教。​這​就是​基督​在​人靈內​的​統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