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在這個基督信徒傳統稱為聖週的一星期內,我們再次有機會默想並重溫耶穌在世生命的最後時刻。這幾天特有的虔誠敬禮,無不讓人嚮往那將要來的復活。如聖保祿所說:復活乃是我們信仰的基礎 。然而,我們不應倉促急進,以免錯過一件極易忽略的簡單事實:除非先同祂的苦難與死亡結成一體,我們不能分享我主的復活。 我們若要在聖週結束時伴隨光榮的基督,就必須在祂死於加爾瓦略時與祂結合,參與祂的全燔祭。
基督慷慨的自我祭獻是對罪惡的挑戰。儘管罪惡的存在是不容否認的,我們仍不免難以接受這現實。罪是邪惡的奧蹟(mysterium iniquitatis),是受造物荒誕難喻的邪惡,受造物驕傲自大竟起來反對天主。這故事與人類歷史一樣古舊,始於原祖的墮落,接踵而來的是無休止的腐化墮落,充斥着人類的生活,直到今天。最後,還有我們個人的背叛忤逆。要認識罪可惡到甚麼程度,信德的真諦是甚麼,似乎並不容易。但我們不應忘記,即使在人的情況下,冒犯他人的嚴重性,往往取決於被冒犯者有着怎樣的重要性,即他有着甚麼社會地位和身分。然則,人冒犯天主,就是受造物拒絕承認其造物主的表現。
然而,「天主是愛 」。罪惡所造成的惡意的深塹,已被天主無限的愛的橋樑接通。天主沒有拋棄人類。祂的計劃預見到舊約律法的祭祀並不足以彌補我們的罪,不足以重建那份失落了的團結。為此,必須有一位身為真天主的真人挺身而出,甘作自我犧牲。為幫助我們多少窺探一下這個深不可測的奧蹟,我們不妨設想天主聖三在無限相愛的交往中共同商議,結果在永恆的決定中,天主聖父的獨生子要來俯就我們的人性,肩負我們罪惡憂患的重擔,而最後被釘死於刑架的橫木之上。
基督整生從誕生在白冷起便充滿了熾烈的激情,志在實現天主聖父救世的旨意。在三年傳教生活中,祂的門徒與祂朝夕相處,他們經常聽到祂說,祂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祂者的旨意 。事實的確如此,祂貫徹始終,直到首個受難日下午,祂的血祭大功告成之時,祂便「低下頭,交付了靈魂」 。聖若望宗徒便是這樣描述基督的死亡的。耶穌在人類全部罪惡的重壓下,被我們罪孽的暴力和邪惡壓得粉身碎骨,死在十字架上。
讓我們緬懷追念我主,祂為愛我們,竟至於從頭到腳,遍體鱗傷,體無完膚。借用一句古代作者的話,雖不能表達全部現實,卻比較接近實情,我們可以這樣說:「基督的軀體是疼痛的寫照。」只見基督傷痕斑斑,肢體破碎,只剩一具毫無生氣的屍體,從十字架上卸下,交給了祂的母親。眼看基督被摧殘到這般地步,我們或許會以為祂是徹底慘敗了。那些曾追隨祂的人在哪裏呢?祂曾宣佈過將會來臨的王國在哪裏呢?然而,這便是勝利,絕不是失敗。我們從未如此接近復活;我們即將目睹祂以服從贏得的凱旋。
我們剛剛重溫了加爾瓦略的一幕慘劇。我不揣冒昧,稱之為第一台由耶穌基督主祭的原始彌撒。天主聖父把聖子交給死亡。耶穌,天主惟一聖子,擁抱被判釘死其上的十字架,祂的血祭蒙聖父悅納。藉此血祭的功勞,聖神得以傾注在人類身上。
這苦難的悲劇把我們的生命和整個人類的歷史帶至圓滿的實現。我們不能把聖週僅僅視作一種悼念。聖週意味着默觀耶穌基督的奧蹟,把它作為繼續在我們靈魂中工作不息的現實。基督徒有義務成為另一位基督,成為基督本人(alter Christus, ipse Christus)。我們藉着聖洗聖事都被召成為自已生命的司鐸,「以奉獻因耶穌基督而中悅天主的屬神的祭品」 。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成為服從天主聖意的表現,從而使真天主亦真人的大司祭的使命,綿延不絕,常存於世。
我們一旦意識到這一點,便馬上會想到自己的卑劣和過失。但我們不應為此而氣餒,不應悲觀失望,放棄理想。我主號召我們在我們的現有境況中分享祂的生命,努力修德成聖。我知道,修德成聖聽來有些空泛。人們大多以為這是高不可攀,是靈修神學的一套東西,是脫離生活現實,而不敢問津。然而初期的基督徒並不這樣想。他們常常很自然地彼此以「聖徒」相稱,例如:「問候……眾聖徒。 在基督耶穌內問候各位聖徒」。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加爾瓦略的情景,耶穌已死了,但仍沒有任何祂光榮凱旋的跡象。這正是讓我們來省察一下自己的大好時機:我們究竟是否真正要像基督徒那樣生活,是否要成聖?現在正是讓我們宣發信德,克服自己的軟弱的時機;我們能信賴天主的大能,決心每天所做的一切無不是為了愛而做的。犯罪的經驗應使我們痛心疾首。我們要樹雄心,立壯志,忠心耿耿,力求真正肖似基督;不惜任何代價,堅持祂授予每一位門徒的司鐸使命。這使命應鞭策我們勇往直前,成為地上的鹽,世界的光。
我們現在所處的境況往往連帶着很多的限制,因為罪惡某程度上仍滯留在我們當中。但是,當我們察覺到自己因為實踐天父的工作而變得完全自由,因為沒有人能奪走我們的希望而使我們歡樂無比時,我們基督徒會特別清楚地看到我們身為天父義子的寶貴。就在那時,我們才能同時讚歎世上一切事物的偉大和美麗,欣賞天主一切創造的富裕和美善,並能以人心與生俱有的力量和純潔去愛。那時,對罪過的痛悔便永不會流於悲澀、絕望的心情,或傲慢的憤怒,因為懺悔和對人性軟弱的認識能使我們再度與基督的救贖工程認同,並更深入地感受到我們與他人是團結一致的。
最後,我們基督徒才能在自己的生命中體會到天主聖神可靠的能力,以致我們自身的失敗不但不會拖垮我們,反而邀請我們重新開始,鼓勵我們時時刻刻繼續做基督忠實的見證。儘管我們非常軟弱(而這軟弱一般只不過是細微的缺失,不會煩擾靈魂的安寧的),即使所犯的罪過是嚴重的,如果我們真心痛悔,領受和好聖事,我們就能恢復與天主的友誼,再度為祂的慈愛作美好的見證。
這是一個扼要的總結,倘若我們讓自己接受天主聖神的指引,我們的信仰和基督徒生活的豐盛,是難以用人類語言來表述的。所以,我只能以一種方式來結束這篇講道:誦唸聖神降臨節禮儀中的讚美詩,那是整個教會不絕的祈禱的迴響:「求造物主聖神降臨,眷顧祢的信眾之心,使祢所造的眾靈魂,充滿上天聖寵甘霖。……使能藉祢獲識聖父,與其惟一所生聖子,祢是父子共發之神,我虔信祢畢生不渝。阿門。」
文檔打印自 https://escriva.org/zh-hant/book-subject/es-cristo-que-pasa/56987/ (2025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