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聖瑪竇在福音中敘述這些事件時一再強調若瑟的忠誠:他一絲不苟地執行天主的命令,不管那些命令多麼晦澀曖昧,不管看起來跟天主總體的計劃多麼格格不入。教父們和一些靈修作者經常強調若瑟的信德。金口聖若望在註釋天使命令他逃避黑落德而遠走埃及 一事時說:「一聽到這命令,若瑟既沒有驚慌,也沒有詫異說:多麼奇怪!你自己不久前才說過,祂要拯救祂的子民。現在你卻救不了祂的命,非要我們遠走他鄉去長期流亡,這不是與先前的應許互相矛盾嗎?若瑟沒有這樣想。因為他是一個信賴天主的人。他也沒有追問到何時才可回鄉,儘管天使只是含糊其辭說:住在那裏,直到我再通知你。若瑟沒有異議,從命照辦,堅信不疑,高高興興地承擔起一切磨難。」
若瑟的信德堅不可摧,毫不動搖。他從命如流,字字照辦。要進一步瞭解這教訓,我們應當牢記若瑟的信德是積極主動的。他的柔順馴服絕不是聽任事態演變擺佈的消極被動。因為基督徒的信德與隨波逐流,無所事事或缺乏創見,完全是風牛馬不相關的。
若瑟毫無保留地信賴天主的眷佑,然而他也時時反省事態的發展變化,從而力求對天主的工程,取得一定程度的理解。天主的工程就是智慧。所以他逐漸悟出一個推理,超性計劃往往相左人的計劃。
在他一生的各種境遇中,聖若瑟從未疏於反省思考,從未怠於職守本分。反之,他利用一切人事經驗來為信仰服務。當他從埃及回鄉途中,「一聽說阿爾赫勞繼他父親黑落德作了猶太王,就害怕到那裏去。」換言之,他學會了怎樣在天主計劃的前提下盡人事,做工作。為了證實他做得對,若瑟接到了指示,繞道返回加里肋亞去。
聖若瑟的信德就是這樣的不折不扣,堅信不疑,無所不包。這信德,具體表現於忠於天主聖意及明智的服從之中。他的愛德與信德相輔相成,並駕齊驅。天主已在實現當初對亞巴郎,雅各伯和梅瑟所許的承諾。若瑟的信德,滋養了他對天主的愛,滋養了他對淨配瑪利亞及其聖子的愛。這信德、望德和愛德推動了天主藉一名加里肋亞木匠(以及其他人),在世界上發起的偉大壯舉,即人類的救贖。
在聖神的神恩中,我認為有一件是我們特別需要的,就是智慧之恩。它使我們認識天主,並因祂的臨在而歡樂,使我們能正確地衡量生命中事物的輕重。倘若我們放眼四周,縱觀世界,回顧歷史,我們的信仰總是堅定一致的,我們會感受到內心浮現出昔日曾充滿耶穌聖心的情操:「祂一見到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慈心,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像沒有牧人的羊。」
基督徒不該忽視人類中一切的美善,不該低貶正當的娛樂,不熱心參與具高尚目標的工作。相反的,真正的信友應從靈魂深處回應,分享和特別地投入生活中的一切,因為他比任何人更清楚人心靈的底蘊與內涵。
基督徒的信仰不會貶低他的氣魄,或抑制他靈魂的高尚情操,相反的,信仰使它們滋長,並能體會它們的真正意義。我們的存在並不是為了隨便追逐任何一種快樂,因為我們受召是為進入天主的內在生命,去認知和愛慕天主聖父、天主聖子和天主聖神,並以愛天主聖三的心去愛所有天使和世人。
這就是基督信仰偉大果敢之處,宣揚人性的價值和尊嚴,肯定人的受造是為了獲得天主子女的尊嚴,藉着聖寵把我們提昇到超性的境界。如果不是紮根於救恩的許諾,這種果敢是未必可能成就的。而這許諾,是天主聖父所賜予,且由基督的聖血證實,並藉天主聖神持續不斷的行動而得以成就的。
我們必須按信仰而生活,在信仰中成長,直到每一位基督徒都匹配一位偉大的東方教會聖師所描繪的那樣:「有如透明體受到光的直射時變得光芒四射,金碧輝煌。得到天主聖神的提攜和光照的靈魂也變得神化,並能把聖寵的光芒帶給他人。聖神使人得知那要發生的事,洞察奧秘,瞭解隱藏的真理、賜予的恩典及天國的席位,並與天使對話。從聖神那裏得到永恆的喜樂,堅信天主,肖似天主,達至想像中最崇高的境界——變得如同天主一樣。」
人性尊嚴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我們謙遜地體認到聖寵使我們成為天主子女的事實。救贖我們,賦予我們生命的,並非我們自身的力量,而是天主的恩寵,我們絕不能忘記這一真理,否則我們對生命得以「神化」的理解將本末倒置,並因而變得武斷自大。遲早有一日,當我們靈魂得面對自己的軟弱和卑劣時,便會造成神修生活的崩潰。
聖奧思定自問:「我敢說『我是神聖的嗎?』如果『神聖』是指個人修來的聖德,而不需外力使自己成全,那我就是一個妄自尊大的騙子。但是,如果『神聖』是指一個被天主聖化而得以成全的人,正如肋未紀中所述的:『你們應該是聖的,因為我,上主,是聖的。』那麼,整個基督的奧體,直到居住在世界盡頭的最後一人,都敢於連同教會的頭,並在祂之下,異口同聲地說:『我是聖的』。」
讓我們愛慕天主聖三的第三位,在你心靈深處細聽祂給你的鼓舞或責備,在這世上,你要在充滿了你靈魂的光明中行走。帶給我們希望的天主會使我們平安滿盈,使望德藉着聖神的德能,在我們內心日漸增長。
身懸十字架上,心中漾溢着愛人之情的耶穌,是一篇語言無法表達的雄辯證詞,指出人和物的崇高價值。人,人的幸福,人的生命,竟如此重要,以致於天主聖子不惜犧牲自己來救贖和濯淨他們,把他們復活起來。有一位默觀者對此感慨地問道:「誰能不熱愛這顆重創的心呢?面對這顆如此純愛的心,誰不會以愛還愛,以心體心呢?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們豈有不以愛報愛之理?我們要擁抱這位遍體鱗傷的親人,祂的手足被褻瀆神明的惡人釘穿。我們要偎依在祂的肋旁,偎依在祂心頭,虔誠祈禱,使我們能無愧於與祂心心相印,祂被長矛刺傷,因為我們的心還是硬如鐵石,拒不悔改。」
這些思想,柔情和話語,是熱愛耶穌的人靈從一開始便向祂奉獻的。但是,我們若要懂得這語言,懂得人心,懂得基督的心與天主的愛,我們就必須有信德和謙德。我們需要有促使聖奧思定寫出此語的信德和謙德:「主啊,我們是為了祢而受造,除非安息在祢內,我們的心將得不到安寧。」
人若無謙德,便會恬然以天主自居,卻不按基督遵行的天主之道行事,不會說:拿去吃吧,「這是我的身體」 。驕傲的人把天主的偉大局限於庸人的框框裏。於是乎理性,冷酷盲目的理性,使人妄想把一切事物納入其個人狹隘經驗範疇之中,蛻變為非理性;與有信德的人的思想截然不同,甚至與那些指導得當,能享受和熱愛事物的人大相逕庭。超凡脫俗的真理因此衰竭,人心被一層硬殼禁錮,變得麻木不仁,失去回應聖神感召的能力。若不是天主仁慈的德能,突破我們罪惡的壁壘,我們有限的理智真會喪失殆盡。「我還要賜給你們一顆新心,在你們五內放上一種新的精神,從你們的肉身內取去鐵石的心,給你們換上一顆血肉的心。」 惟有天主的助佑,才能使靈魂重見光明,一聽到聖經的許諾便充滿喜樂。
「我知道我對你們所懷的計劃,是和平而不是災禍的計劃。」 這是天主藉先知耶肋米亞所作的許諾。禮儀把這話應用到耶穌身上,因為在祂身上,我們清楚看到,天主確實是這樣愛我們的。祂並不是來審判我們,並不是來控訴我們的卑鄙惡劣。祂是來拯救我們,寬赦我們,給我們和平與喜樂的。如果我們真能意識到天主恩待祂兒女的盛情,我們的心必會幡然改變。我們會看到一片嶄新的天地在我們前方展開,縱橫深遠,光華燦爛。
文檔打印自 https://escriva.org/zh-hant/book-subject/es-cristo-que-pasa/57032/ (2025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