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信德生活是奉獻的生活。我們基督徒的召喚,不是叫我們逃避人間的崗位,而是要我們擯棄一切阻礙我們實踐天主旨意的事物。乍見的光明,只是開端。要它由星星般閃亮,變成燦爛的陽光,我們必須步步緊跟它的引導。金口聖若望寫道:「賢士在波斯所看到的,不過是一顆星。但當他們追隨星光,離鄉別井,踏上漫漫征途時,他們便看到了義德的太陽。我們可以斷言:他們若是留在家中按兵不動,那就連那顆星都看不到了。因此,讓我們急起直追,不怕道路險阻,奔向聖嬰的家鄉。」
「我們在東方見到了祂的星,特來朝拜祂。黑落德王一聽說,就驚慌起來,全耶路撒冷也同他一起驚慌。」 這一幕景象,今天仍在重演。有些人面對天主的莊嚴偉大,或看到別人胸懷壯志,看到基督徒忠心耿耿,踐行信仰,便會覺得奇怪,感到驚訝,甚至嗤之以鼻,嘖有非議。他們好像無法容忍別人,有任何不符合他們庸規俗矩的生活方式。他們奚落響應天主召叫的人所表現的慷慨行動。他們害怕這種獻身精神,有時竟到了失魂落魄,畸型病態的地步。他們竭盡全力,阻撓甘願徹底獻身天主的人所作的神聖抉擇。
在某些場合中,我曾親眼看到,針對獻身服務天主和人靈者所發動的攻勢。某些人竟認為:我主在召選他人為祂服務之前,該先徵求他們的許可。顯然地,他們認為人是沒有自由對天主聖愛的召叫作出任何自主明確的回應,無論「是」,抑或「否」的。對於持此看法的人來說,人靈的超性生命是次要的。他們對救靈魂倒不是不信,不是不要考慮,但必須先考慮滿足人的舒適享受和自私自利。請問要是果真如此,那麼基督教義的真諦還剩下些甚麼?難道耶穌仁慈而又嚴格的教悔,只是講給我們聽聽而已的嗎?還是要我們在聽了之後去身體力行的呢?難道祂沒有講過:「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 嗎?
我主召叫所有人來同祂會晤,來做聖人。祂不僅邀請賢士們、大智者、當權者,卻在此之前,首先派遣祂的天使,而不是一顆星,去邀請了白冷的牧童們。 貧富智愚,天下所有人都應當在內心培養虛懷若谷的謙遜心,以便能聆聽領悟天主的聖訓。
且以黑落德為例。他位尊王侯,有群儒智士供他差使。「他便召集了眾司祭和民間的經師,仔細考問他們:默西亞應當生在那裏」。 然而,他的權勢知識並沒有引他承認天主。在他的鐵石心腸裏,權勢知識反成了作惡的工具,他竟妄想殲滅天主,甚至草菅無辜嬰兒的生命。
讓我們再看看福音:他們對他說:「在猶太的白冷,因為先知曾這樣記載:『你猶太地白冷啊!你在猶大的郡邑中,決不是最小的,因為將由你出來一位領袖,他將牧養我的百姓以色列。』」 我們要注意天主這個仁慈的表現。祂身為救世之主,卻寧願誕生在一個沒沒無聞的小村落。箇中原因,正如聖經反覆所述,乃是在於天主不是慕人名利之輩。 祂召叫人靈來踐行信仰,不以財富、地位、血統或學識為準。天主的召喚總是先於人的功績。「他們在東方所見的那星,走在他們前面,直至來到嬰孩所在的地方,就停在上面。」
召叫總是先行的。甚至在我們懂得要皈依天主之前,祂早就先愛了我們,早就把我們賴以回應召喚的愛,播種在我們心田裏了。天主以慈父之愛來迎接我們。 我主不僅是公義的,而且更是仁慈的。祂不是坐等我們登門拜訪,而是採取主動,向我們發出不容置疑的訊號,叫我們認清祂的慈父心腸。
最後,讓我們同賢士一起獻上沒藥——即基督徒生活必不可少的犧牲精神。沒藥令人緬懷基督的苦難。祂身懸十字架上時,有人「拿沒藥調和的酒給祂喝」 。埋葬時,又身抹沒藥。 不過,請不要誤會:今天默想犧牲克己,不是要給大家歡慶的這個大喜佳節,平添悲愴。
克己既不是悲觀,也不是辛酸。然而,克己若無愛德,那就一無功德了。所以,我們一定要修務這樣的克己之德,它一方面幫助我們適當地主宰世物,另一方面也幫助我們對人寬厚,絕不刻薄。基督徒沒有權利行同刑吏,然而也不應讓人視同懦夫。基督徒者,如許人也,他既深明大義用行動來愛,又敢於在痛苦的試金石上,證實他的愛。
但我在這裏要提醒大家注意一點。那就是:克己功夫,在通常情況下,並不涉及巨大的犧牲,因為生活中要求重大犧牲的機會不多。克己功夫一般是由小克己組成的。例如:對不順眼的人藹然一笑;對肉體上某些不必要的嗜好加以克制;對他人的嘮叨耐心傾聽,以及善用天主賜給的時間等等,多不勝舉。每天生活中沒有料到的許多小問題,小困難和小憂小慮,對我們來說,都是克己犧牲的好機會。
文檔打印自 https://escriva.org/zh-hant/book-subject/es-cristo-que-pasa/57037/ (202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