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神學”的主題,《基督剛經過》中 ,一共有3個點。

祈禱​補贖​的​生活,​加上​意識到​自己​身​為​天主兒女​的​覺悟,​能​把​我們​轉化成​真正​有​深度​的​虔誠​基督徒。​在​天​主膝​下,​我們​都​是​小孩。​小孩​的​德性​就是​虔誠。​如果​小孩​偎​依​在​父親​懷抱​中​尋求​安全,​他​必然​是,​而且​也​知道​自己​是​渺小​的,​可憐​的。​我​經常​默想​這​種​神嬰​小道​的​生活。​它​與​剛​毅果斷​的​德性​不​相矛盾,​因為​它​要求​有​堅強​的​意志,​有​經得​起​考驗​的​成熟,​有​坦誠​穩定​的​素質。

​我們​應​當虔誠,​如同​小孩​那​般​虔誠。​然而,​不​是​蠢蠢​鈍鈍,​一知​半解。​只要​可能,​我們​人人​都​必須​認真苦學​信仰​的​道理,​必須​認真苦學​神學。​我們​的​虔誠,​應​是​赤子般​的​虔誠​;​我們​的​信理,​則​應​如神​學家​般​條理​分明。

​我們​在​神學​知識​上,​在​健全​紮實​的​基督徒​信理​上,​力求​有​所​造詣​的​願望,​首先​是​由​渴望​認識​和​愛慕​天主​的​意志點​燃起來​的。​同時,​也​是​從​渴望​瞭解​天​主​創造​的​世界​所​具有​的​終極​意義​的​心田​中​萌芽​的。​忠心​虔誠​的​人靈,​自然​不乏​這​種​要求。​某些​人​常​愛老​調​重彈,​活像​一​張破舊​唱片,​單調乏味,​重複​信仰​與​科學,​以及​人​的​知識​與​天主​的​啟示​是​勢不​兩立​的​陳腔爛調。​這​種​謬論,​只能​是,​而且​顯然​是,​由於​對​問題​的​實質​缺乏​正確​認識​而​產生​的。

​既然​世界​是​來自​天主,​既然​天​主按​自己​的​肖像​與​模樣​造​了​人,​  ​並​賦予​人​天主​之​光​的​火花,​那麼​人​類理智​的​任務,​理當是​追求​天​主置​於萬物本性​中​的​神聖​意義,​苦心​孤詣,​在​所​不辭。​然則,​依​靠​信德​之光,​我們​更​能​徹悟萬物​的​超性​宗向。​因為​萬物​的​超性​宗向,​正​是​天主把​自然界​提昇​到​恩​寵界​的​結果。​我們​絕​不怕​人​類​知識​的​發展,​因為​一切理智​的​努力,​只要​是​嚴肅​認真​的,​皆以​真理​為​指標。​而​基督​曾​說:​「我​是​真理」​ 。

​基督徒​應​有​如​飢​似渴​的​求​知慾。​一切​事物,​從​最​抽象​的​知識,​到​手工​操作​的​技藝,​都​能夠​而且​都​應​當引人​歸​向​天主。​人類​從事​的​一​切​正當​活動,​無一​不能​予​以​聖化,​也​無一​不能​成為​聖化​我們,​並​與​天主​合作去​聖化​我們​的​共事者​的​機緣。​基督徒​的​光,​不該​藏於​溝壑,​而​該​置​於​峰巔,​「好使​他們​看到​你們​的​善行,​光耀​你們​在​天之​父 。​」

​這​種​工作​的​方式​便​是​祈禱。​這​種​學習​同樣​也​是​祈禱。​抱着​這​種​精神​所​做​的​研究​工作​也​是​祈禱。​我們​時​時​刻刻​都​可​按照​這​精​神​辦事。​因為​一切​事物,​都​能​化成​祈禱。​一切​正當​活動,​均​能​引導​我們​歸​向​天主,​都​能​日​以​繼夜​地滋養​我們​與​天​主間​的​親密​關係。​任何​正直​的​工作​都​能​化成​祈​禱;​而​一切​祈禱​都​是​使徒​工作。​這樣,​人靈便​發展​形成​一​種​既​樸實,​又​堅強​的​合一​生活。

在​聖秩​聖事​中,​天主聖父,​藉聖​神​進一步​神奧​的​溝通,​使​信徒​中​某些​成員​的​靈魂​能​領有​不可​磨滅​的​神印,​使​能​分享​大司祭​基督​的​司鐸職,​因​耶穌​基督,​基督​奧體​元​首​之​名,​施行​聖事。​  ​這​份​公務​司​祭職,​與​一般​信徒​的​普通​司​祭職,​不僅​在​程度​上,​而且​在​本質​上​有​着​根本​的​不同。​  ​藉此​公務​司​祭職,​領受​聖秩​的​司鐸​能​祝聖​基督​的​聖體​聖血,​向​天​主奉​獻​聖祭。​他們​能​在​告解​聖事​中​赦罪,​並​負​有​使​命訓誨萬民​「關於​天主​的​事」​ —​—​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司鐸​必須​完全​地​是​屬​於​天主​的​人。​在​其他​基督徒​不​需要​他​的​領域​內,​他​應​當謝絕拋頭​露面。​司鐸​不​是​心理​學家,​不​是​社會​學家,​不​是​人類​學家。​司鐸​是​另​一​位​基督,​是​基督​本​人。​司鐸​必須​照顧​他們​的​兄弟​姊​妹們​的​靈魂​大事。​如果​司鐸​自​以​為​可​在​某​種​人​文​科學​的​基礎​上,​使​自己​成為​信理​和​倫理​神學​方面​的​權威,​那真是​一件​可悲​的​事。​即使​他​把​那些​人文科學用​於​司鐸​工作,​充其量​也​只能​是​個業餘​愛​好​者,​或​是​局外​的​觀察員,​這樣​做,​只能​表現​他​的​雙重​無知,​既不​懂​人​文​科學,​又​不​懂​神學,​儘管​一​種​浮淺​的​智者​風度,​或​許會​騙過​幾​個​天真​的​讀者​或​聽眾。

​今日​某些​教會​人士,​似乎​想​創立​一​個​新教會。​他們​這樣​做就是​背叛​基督,​因為​他們​把​教會​救靈​的​精神​目標,​一​個​個​地篡​改成​世俗​的​目標。​如果​他們​不​抵抗​這​種​引誘,​他們​的​聖職​便會​荒​廢;​他們​便會​失去​人們​的​信任​和​尊敬;​並​會​在​教會​內部​造成​災禍,​他們​對​基督徒​和​其他​人士​的​政治​自由​的​橫加干​預,​會​在​世俗​社會​上​種​下​混亂​的​種籽,​使​他們​自己​變成​危險​有害​的​人。​聖秩​聖事​是​為​信德​中​的​兄弟​姊妹們​提供​超性​服務​的​聖事。​某些​人​似乎企圖​把​它變為​獨裁​專制​的​世俗​工具。

身懸​十字​架上,​心​中漾溢着​愛人​之情​的​耶穌,​是​一​篇​語言​無法​表達​的​雄辯​證詞,​指出​人​和物​的​崇高價值。​人,​人​的​幸福,​人​的​生命,​竟如​此​重要,​以​致於​天主聖子​不惜​犧牲​自己​來​救贖​和​濯淨​他們,​把​他們​復活​起來。​有​一​位​默觀者​對​此​感慨​地​問道:​「誰能​不​熱愛​這​顆​重創​的​心呢?​面對​這​顆​如​此​純愛​的​心,​誰不會​以愛​還​愛,​以​心體​心​呢?​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們​豈​有​不​以​愛報愛​之​理?​我們​要​擁抱​這​位​遍體​鱗傷​的​親人,​祂​的​手足​被​褻瀆​神明​的​惡人​釘穿。​我們​要​偎依​在​祂​的​肋旁,​偎依​在​祂心頭,​虔誠​祈禱,​使​我們​能​無愧於​與​祂心心​相印,​祂​被​長​矛​刺傷,​因為​我們​的​心還是​硬如​鐵石,​拒不​悔改。​」

​這些​思想,​柔情​和​話語,​是​熱愛​耶穌​的​人靈​從​一​開始​便​向​祂​奉獻​的。​但是,​我們​若​要​懂得​這​語言,​懂得​人心,​懂得​基督​的​心​與​天主​的​愛,​我們​就​必須​有​信德​和​謙德。​我們​需要​有​促​使​聖奧思定​寫出​此​語​的​信德​和​謙德:​「主啊,​我們​是​為了​祢而​受造,​除非​安息​在​祢內,​我們​的​心​將​得​不​到​安寧。​」

​人​若​無​謙德,​便會​恬然​以​天主​自居,​卻​不按​基督​遵行​的​天主之​道行事,​不會​說:​拿去​吃吧,​「這​是​我​的​身體」​ 。​驕傲​的​人​把​天主​的​偉大局​限於​庸人​的​框框裏。​於​是​乎理性,​冷酷​盲目​的​理性,​使​人​妄想​把​一切​事物​納入​其​個​人​狹隘​經驗​範疇​之​中,​蛻變為​非理性;​與​有​信德​的​人​的​思想​截然​不同,​甚至​與​那些​指導​得當,​能​享受​和​熱愛​事物​的​人大​相逕庭。​超凡​脫俗​的​真理​因此​衰竭,​人心​被​一​層​硬殼​禁錮,​變得​麻木​不仁,​失去​回​應​聖神​感召​的​能力。​若​不​是​天主仁慈​的​德能,​突破​我們​罪惡​的​壁壘,​我們​有限​的​理智​真會​喪失​殆盡。​「我​還​要​賜給​你們​一​顆​新心,​在​你們​五​內放​上​一​種​新​的​精神,​從​你們​的​肉身​內取​去​鐵石​的​心,​給​你​們​換​上​一​顆​血肉​的​心。​」​  惟​有​天主​的​助佑,​才​能​使​靈魂​重見​光明,​一聽到​聖經​的​許諾​便​充滿​喜樂。

​「我​知道​我​對​你們​所​懷​的​計劃,​是​和平​而​不​是​災禍​的​計劃。​」​  ​這​是​天主藉​先知​耶肋米亞​所​作​的​許諾。​禮儀​把​這​話​應用​到​耶穌​身​上,​因為​在​祂身​上,​我們​清楚​看到,​天​主確​實是​這樣​愛​我們​的。​祂​並​不​是​來​審判​我們,​並​不​是​來控訴​我們​的​卑鄙​惡劣。​祂​是​來拯救​我們,​寬赦​我們,​給​我們​和平​與​喜樂​的。​如果​我們​真​能​意識​到​天​主恩​待祂​兒女​的​盛情,​我們​的​心必會​幡然​改變。​我們​會​看到​一​片​嶄新​的​天地​在​我們​前方​展開,​縱橫​深遠,​光華​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