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天主聖子降生成人,祂是Perfectus Deus, Perfectus Homo:「真天主,也是真人」 。這一奧蹟確實令基督徒激動,當時我深受感動,現在也是一樣,我多麼希望能重返洛雷托。現在我思念着那兒,回味着耶穌的童年歲月,再次咀嚼那幾個使我心動的文字:「聖言在此成了血肉」。
Jesus Christus, Deus Homo:耶穌基督,既是天主又是人。這是「天主的奇事」 之一,我們應該細心默想它,並向天主感恩。祂來到這世界,使「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不單是富有的,也不單是貧窮的,而是每一個人——所有願意把自己的意願與天主的聖意結合的人。在耶穌內,我們都是一家人,是天主的兒女,基督的兄弟,祂的母親就是我們的母親。
世界上只有一個族群:天主子女的族群。我們應該講同樣的言語,天父教給我們的言語,即基督與祂父親溝通的言語。它出自我們的心思意念,是你們現在祈禱時用的,默想的言語;也是靈修者所採用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天主的子女。這言語表達我們意志上的千變萬化,我們腦海中的千頭萬緒,我們內心的喜好,我們度修德生活的承諾,它也在美善,幸福和平安中呈現出來。
你要看看馬槽裏的聖嬰,祂就是我們的「摯愛」。望着祂,會覺悟到這真是一個奧蹟,我們需要以信德接受並深入地探索這一奧蹟,而且要具有一顆基督徒謙遜的心。我們千萬不能把天主的偉大,萎縮成可憐的我們所能理解的渺小。我們雖然懵懂不清,但讓我們試着去明白這奧蹟,它是一道指引人生的亮光。
正如金口聖若望所說:「我們看到耶穌曾經取了人的肉軀,由童貞女誕生在人世間,但是我們卻不知道這奇事是怎樣發生的。讓我們不要白費心機試着去理解它,而要謙遜地接受天主給我們的啟示,不要企圖去刺探天主所隱藏的。」 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尊敬之情,我們便能明白和敬愛這個奧蹟,它是一個寶貴的啟示,比任何推理更令人折服。
基督徒深知自己藉聖洗聖事已嫁接於基督;藉堅振聖事已領受力量,為基督作戰,受召在世界中履行基督的君王、先知與司祭之職;藉聖體聖事——這愛與合一的聖事——與基督結合成一體。因此,一如基督,他應當為他人而生活,博愛周圍的每一個人,博愛全人類。
信德幫助我們認識到基督就是天主,告訴我們祂就是我們的救主,引導我們向祂看齊,按照祂的行動而行動。當復活的基督向多默宗徒展示祂的傷痕,把他從疑惑中釋放出來時,耶穌感歎地說:「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 聖大額我略對此評論道:「祂尤其是指我們,因為我們在精神上擁有祂,那個我們沒有看過的身體。祂所指的是我們,只要我們的行為符合我們的信德,只有把信仰的道理付諸實踐才算是真有信德。因此,聖保祿批評那些信仰止於空談的人說:『這樣的人自稱認識天主,但在行為上卻否認天主。』」
基督就是天主這一事實,不能與祂作為救贖者的身分分割。聖言成了血肉降臨世上並「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 。儘管我們有着個人的缺點和局限,我們是另一位基督,是基督本人,同樣被召去服務眾人。我們必須再三聆聽祂那個萬古常新的命令。聖若望是這樣寫的:「可愛的諸位,我給你們寫的,不是一條新命令,而是你們從起初領受的舊命令:這舊命令就是你們所聽的道理。另一方面說,我給你們寫的也是一條新命令——就是在祂和你們身上成為事實的——因為黑暗正在消逝,真光已在照耀,誰說自己在光中,而惱恨自己的弟兄,他至今仍是在黑暗中。凡愛自己弟兄的,就是存留在光中,對於他就沒有任何絆腳石。」
我主來臨,是為把和平、喜訊和生命帶給所有人,不論貧富智愚,一概感受到祂的恩澤,無一或遺。的確,我們是弟兄,是同一天主聖父的子女。因此,只有一個民族,即天主子女的民族。只有一種膚色,即天主子女的膚色。只有一種語言,即發自心智,啟迪我們認識天主,相互友愛的無言之語。
我們曾涉獵福音,默觀耶穌與人的酬酢往來,勉力學習去當另一位基督,力求把基督帶給我們的鄰人。讓我們把這一教訓應用到日常生活,應用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人在街坊鄰里間的日常生活絕不是沉悶乏味的。正是在這日常生活的天地裏,我主要祂絕大多數的子女們大顯身手,修德成聖。
牢記這一點很重要,耶穌的教誨並不是專為特權人物而設的,祂來是向我們啟示天主無所不容的博愛。天主博愛全人類,祂願意所有人都來愛祂——不論個人境況怎樣,社會地位怎樣,工作職位怎樣,祂愛所有人,無一例外。日常生活具有重大價值。世上任何一條道路都是邂逅基督的機會。祂在遇到我們的地方,就地召叫我們與祂看齊,貫徹祂的神聖使命。
天主通過我們生活中每天發生的事件,通過與我們共同生活的人們的憂苦喜樂,通過我們同事的志趣愛好,以及我們家庭生活的經緯甘苦,向我們發出召喚。祂也通過每一歷史時期的重大問題、衝突和挑戰,吸引多數的人類作出努力,發揮理想。
我們該怎麼辦呢?我早說過,我不想報導甚麼社會或政治危機,甚麼文化衰落或崩潰。我是從基督信仰的觀點來觀看世界。按照邪惡即褻犯天主之罪的精確定義來討論邪惡的問題。基督徒的使徒工作既不是政治規劃,也不是文化方案,而是要傳播善良,用愛心「感染」人,播種和平與喜樂。使徒工作無疑會為大眾帶來精神上的益處,使人間更正義,更諒解,也更懂得相互尊重。
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人靈。我們沒有權利讓自己成為他們獲得永福的障礙。我們有義務善度聖善的基督徒生活,修德成聖,絕不背逆天主,絕不讓期待基督徒作出善表,指出真理根源的人失望。
使徒工作必須建築在諒解的基礎上。我堅持這一點,就是我剛才說過的,愛德不止於施捨,愛德也包括諒解。我不得不承認,我個人是從切身經驗學到甚麼叫做被誤解的。我總是千方百計力求讓別人瞭解我,但是總有人偏偏不願去瞭解。這使我更多了一個理由,一個很實用的理由,在待人接物中越發要努力抱諒解的態度。然而,我們待人心胸廣闊,四海一家,天下為公,不應該是出於這些偶然性的理由。我們應有的諒解態度,乃是天主好兒女的基督徒愛德的證明。我主願意我們處身於世上各種正當行業中,為了便於播種,不是播種稗子莠草,而是播種兄弟情誼的良種,寬恕原諒的良種,愛德和平的良種。始終不與任何人為敵。
基督徒必須隨時準備與眾人分享自己的生命,使眾人都有機會接近耶穌基督;他必須甘心為他人犧牲自己的心願;絕不把人隔離在防水的容器裏,不給人打戳印貼標簽,把他們當作商品或乾燥的昆蟲標本來處理。基督徒決不與人隔離。因為這樣他的生活便會蛻變為可悲的自私自利。基督徒必須力求成為「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為的是總要救些人」 。
要是我們都能這樣生活該多好啊!要是我們都能在言行中撒遍慷慨大度的良種,滲透諒解和平的願望,該有多好啊!我們應該鼓勵人們行使正當的獨立性,各自負起現世事務的全部責任。每一位基督徒要先捍衛他人的自由,從而也能捍衛自己的自由。基督徒的愛德應使他做到愛人不分高低優劣,接受他人的現狀而愛他。因為人皆有過失,人皆會犯錯。基督徒賴天主的恩寵,努力以身作則,幫助人克服罪惡,剷除莠草,使我們大家都能互助互濟,按照人的尊嚴和基督徒的尊嚴生活。
隨從聖神生活,意思就是遵從信、望、愛三德來生活,讓天主接管我們的生命,改變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日益相似祂。成熟、深廣和堅定的基督徒生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因為它是天主聖寵在我們內成長的結果。在宗徒大事錄中,我們找到一句簡明而富有意義的話,描述初期基督徒團體的情況:「他們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時常團聚,擘餅、祈禱。 」
這便是初期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我們也應該如此生活。默想信仰的道理,直到它成為我們的一部分;在聖體聖事中恭領我主;在祈禱中與天主個別會晤交談,不試圖掩藏冷淡的行為,而是與祂面對面交流。這一切應成為生活的重要根基。如果我們缺乏與基督的親密關係,我們也許能夠以博學的態度去思考,一種多少有點認真熱誠的活動,和奉行一些習俗和敬禮。然而,我們不會有真實的基督化的生活方式,因為與基督密切的關係才是真實地參與天主救贖工程的徵兆。
這一教導適合任何基督徒,因為我們所有人都蒙受同一成聖的召喚。世上沒有次等的基督徒,只須實行「簡易版」的福音即可。我們眾人都領受了同一的聖洗,雖然神恩和人際境遇各不相同,但只有一個分施恩典的聖神,只有一個信德,一個望德,和一個愛德。
所以,保祿宗徒提出的問題,也可以引用在我們的身上:「你們不知道,你們是天主的宮殿,天主聖神住在你們內嗎?」 我們能明白到這是一個邀請,叫我們以更個人化和更直接的態度與天主交往。很不幸地,不少人認為護慰者是位極其陌生者,是個頂偉大的無名氏,祂似乎只是掛在口邊的一個名號,而不是甚麼了不起的人物,不是可以和我們共同生活交談的,三位一體的天主的其中一位。
正如教會在禮儀中的教導,我們必須純真地信賴祂,和祂接觸,如此我們便會更認識我主,更深刻地意識到我們身為基督徒的大恩。我們能看清「天主化」的偉大和實相,也就是我較早時提到的,分享天主的內在生命。
「天主聖神不是像藝術家般,只是在我們身上畫上一份超性的特質,彷彿是與祂本身格格不入似的,但這並非祂引導我們仿效天主的方法。祂身為天主,又發自天主,祂把自己烙印在接受祂的人的心版上,如同在蠟上蓋印一樣。如此,藉着通傳自己的肖像和生命,祂按照自己神聖模樣的完美,恢復人的本性,使人類重獲天主的肖像。」
如果我們只考慮個人得失,只關心自己的困難,我們就不可能與聖母瑪利亞建立情同骨肉的關係。如果我們只為自私自利操心,也不可能與聖母親密來往。瑪利亞是要把我們領到「眾多兄弟中作長子」 的耶穌那裏,使我們認識耶穌。一旦認識了耶穌,我們就會明白,我們的生活只能是捨己忘我,為人服務。基督徒不能只為個人操心,他應當胸懷普世教會,為萬民靈魂的得救而生活。
由此可知,生活中的一切,即使是所謂個人私事,例如改進個人的靈修生活,實際上並不是個人私事,因為修德成聖與使徒工作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必須努力培養內修生活,修德務善,還應着眼於整個教會的益處。我們若不努力認真實踐福音的訓誨,就不可能行善立功,就不可能廣揚基督的聖名。
一旦接受了這精神的感召,我們的祈禱,表面上似乎仍從個人利益出發,但最終還是會歸結於為眾人服務。只要我們牽着聖母的手,她便會引導我們,使我們逐步深入地領會全人類都是我們的兄弟,因為我們都是天主的子女。聖母本人,正是天主的愛女、慈母、淨配。
我們應當憂近人之憂,一如是自己的憂急。我們心靈深處應當充滿基督內的兄弟情誼,促使我們去關心所有的人。瑪利亞撫養耶穌成人,伴隨耶穌的一生,如今與耶穌同在天上。她會幫助我們認出從我們身旁經過的耶穌——隱藏於需要我們幫助的人身上的耶穌。
文檔打印自 https://escriva.org/zh-hant/book-subject/es-cristo-que-pasa/57078/ (2025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