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天主旨意”的主題,《基督剛經過》中 ,一共有6個點。

天​主聖子​降生​成人,​祂​是​Perfectus Deus, Perfectus Homo:​「真天主,​也​是​真人」​ 。​這​一​奧蹟確實令​基督徒​激動,​當時​我​深受​感動,​現在​也​是​一樣,​我多麼​希望​能​重返​洛雷托。​現在​我​思念着​那兒,​回味​着​耶穌​的​童年​歲月,​再​次​咀嚼​那​幾​個​使​我​心動​的​文字:​「聖言​在​此成​了​血肉」。

​Jesus Christus, Deus Homo:​耶穌​基督,​既​是​天主又​是​人。​這​是​「天主​的​奇事」​  ​之​一,​我們​應該​細心​默​想它,​並​向​天​主感恩。​祂來​到​這​世界,​使​「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不單​是​富有​的,​也​不單​是​貧窮​的,​而​是​每​一​個​人​——​所有​願意​把​自己​的​意願​與​天主​的​聖意​結合​的​人。​在​耶穌內,​我們​都​是​一​家​人,​是​天主​的​兒女,​基督​的​兄弟,​祂​的​母親​就是​我們​的​母親。

​世界​上​只有​一​個​族群:​天​主子女​的​族群。​我們​應該​講​同樣​的​言語,​天父​教​給​我們​的​言語,​即​基督​與​祂父親​溝通​的​言語。​它出​自​我們​的​心思​意念,​是​你​們​現在​祈禱​時用​的,​默想​的​言語;​也​是​靈修者​所​採用​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天主​的​子女。​這​言​語​表達​我們​意志​上​的​千變萬化,​我們​腦海​中​的​千頭萬緒,​我們​內心​的​喜好,​我們​度​修德​生活​的​承諾,​它​也​在​美善,​幸福​和平​安​中​呈現​出來。

​你​要​看​看​馬​槽裏​的​聖嬰,​祂就是​我們​的​「摯愛」。​望​着祂,​會​覺​悟到​這​真​是​一​個​奧蹟,​我們​需要​以​信德​接受​並​深入​地探索​這​一​奧蹟,​而且​要​具有​一顆​基督徒​謙遜​的​心。​我們​千萬​不能​把​天主​的​偉大,​萎縮成​可憐​的​我們​所​能​理解​的​渺小。​我們​雖然​懵懂​不清,​但​讓​我們​試着​去​明白​這​奧蹟,​它​是​一道​指引​人生​的​亮光。

​正如​金口聖​若望​所​說:​「我們​看到​耶穌​曾​經取​了​人​的​肉軀,​由童​貞女​誕生​在​人​世間,​但是​我們​卻​不​知道​這​奇事​是​怎樣​發生​的。​讓​我們​不要​白費心機試着​去理​解它,​而​要​謙遜​地​接受​天​主給​我們​的​啟示,​不要​企圖​去刺​探​天​主所​隱藏​的。​」​  ​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尊敬​之情,​我們​便​能​明白​和​敬愛​這​個​奧蹟,​它​是​一​個​寶貴​的​啟示,​比​任何​推理​更令​人​折服。

因此,​在​緬懷​基督​之​死​的​同時,​我們​要​誠懇​地檢討​自己​的​日常​生活,​要​認真​對​待​我們​所​宣誓​的​信仰。​聖週​不​應​只是​一​種​「宗教插曲」,​不應​只是​從​俗務​瑣事​糾纏​的​紛擾​生活​中抽​出來​的​片暇。​聖​週應​是​加深​認識​天​主聖​愛​的​時機,​好使​我們​能​通過​自己​的​言行,​把​天主​的​愛顯示​給​他​人。

​不過​我​主​對​此定​下​了​一些​條件。​我們​不能​忽略​聖路​加為​我們​紀錄​下來​的​話語:​「如果​誰來​就​我,​而​不惱恨​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生命,​不能​做我​的​門徒。​」​  ​這​可​是​嚴厲​的​話。​固然,​「惱恨」​一詞,​不能​恰​當地​表達​耶穌所​說​的​意義,​但​祂確​實用​了​很​強烈​的​措辭,​因為​祂​的​意思​並​不​只是​「愛得​少些」,​就​如​有​些​人​想沖淡​原語​的​涵義而​這樣​詮釋​的。​這​強烈​的​措辭​所​包含​的​分量,​並​不​在​於​暗示​一​種​消極​或​者​毫無​惻隱​之心​的​態度,​因為​說​這​嚴厲​措辭​的​耶穌,​正是​那命令​我們​要​愛人​如己​的​耶穌,​正是​那為​人類​捐軀​殞命​的​耶穌。​祂​的​話無非​是​表示​在​愛天主​的​問題​上,​絕不能​半心​半意。​基督​的​話可以​譯作:​「愛得​更多,​愛得​更好。​」​祂​的​意思​是​說​自私​的​或​不​完全​的​愛是​不足夠​的。​我們​必須​以​天主​的​愛去​愛​人。

​這​便​是​關鍵。​耶穌​還​說,​我們​必須​嫌惡​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靈魂。​這​是​祂所​要求​於​我們​的。​我們​若​是​淺薄​自私,​只顧​自己​個人​的​享受,​只求​他​人甚​或​整​個​世界​圍繞​着​我們​的​小​我​旋轉,​就​沒有​權利​自命為​基督徒,​或以​基督​的​門徒​自詡。​我們​必須​真正​地​交付​自己,​「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動​和​事實」​ 。​對​天主​的​愛邀請​我們​背起​十​字架,​肩​負​起​人性​的​重擔。​它導​引​我們​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種​境遇​中,​履行​聖父​的​旨意,​執行祂​那​個​明確​的​仁愛​計劃。​在​我們​方​才​讀到​的​那段​福音​中,​耶穌​還​繼續​說道:​「不論誰,​若​不​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後​面走,​不能​做我​的​門徒。​」

​讓​我們​接受​天主​的​聖意,​立定志向​按照​信仰​的​教導​和​要求​生活。​我們​可以​肯定​這樣​必會​為​我們​帶來​掙扎、​困難​和​痛苦,​但是​我們​若​能​真正​持守​信仰,​就​絕​不會​感到​自己​會​喪​失​天主​的​寵愛。​在​悲痛​憂苦,​甚至​詆毀​中傷​之​中,​我們​將​會​經驗到​喜樂,​而​這​份​喜樂敦促​我們​要​博​愛眾​人,​幫助​他​人​去​分享​我們​的​超性​喜樂。

聖​若望​在​福音​中​記載​了​一​句​聖母​的​至理​名言。​在​加納​婚宴​中,​她​轉身​向​僕役​說:​「祂​無論​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  ​這​就是​引導​人​靈到​耶穌面​前​的​秘訣,​我們​要​問祂:​主,​我​當作​甚麼​呢?

​我們​談論​的​基督徒​使徒​工作,​是​指普通​的​基督徒,​有​男​有​女,​他們​生活於​處境​相似​的​同儕​中間,​通過​個人​接觸​來​往​;以​自然、​高尚、​忠實​的​友誼,​以​真摯​誠懇​的​態度​;以​交織​於​生活​的​信德,​以​充滿​愛德​的​言語,​以​神聖​真理​的​力量,​去喚醒​他們​所​接觸​的​人​對​天主​的​飢渴,​去​幫助​他們​發現​新​的​人生​里程碑。​這樣​做,​不愧​為​傳授​教理​的​一​種​真正​偉​大​的​實踐。

​要​勇敢​!信賴聖母​瑪利亞,​「諸​宗徒​之​后」​(Regina Apostolorum)​的​助佑。​聖母​以​慈母​的​身分,​幫助​她​每​一​個​子女​正視​自己​的​責任。​瑪利亞​對​凡懂得​靠​近​她,​瞻仰​她​生活​的​人,​無不​給​予​無限​的​助佑,​親自領​他們​到​十​字​架​下,​把​他們​置​於​作為​榜樣​的​天主​聖子​之​前。​這​面​對面​的​接觸,​使​我們​下定​決心​要​像​基督​一樣​地​生活。​在​十字​架​下,​瑪利亞為​我們​轉求​聖子,​使​我們​的​生活​言行,​幡然​更​新歸正​;​使​你​和​我​成​為​天主聖​父​首​生​者​的​小​兄弟。

​無數​的​皈依,​無數​獻身​服務​天主​的​決定,​都​是​通過​瑪利亞,​並​藉着​與​瑪利亞​相遇​而​實現​的。​聖母​激勵​我們​去尋​找​天主,​引導​我們​去​追求​更新,​追求​新​的​生活。​聖母​的​那句話:​「祂​無論​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便​在​我們​身​上,​成為​真心​誠意​的​自我​獻身,​成為​啟發​引導​我們​生活​的​基督徒​聖召。

​在​這​與​主談心​的​時間​裏,​我們​默想​了​對​天主​之​母,​我​等​之母​的​敬禮​與​孝愛​之情,​為​我們​的​信德,​提供​了​真正​的​活力。​現在,​五月​剛​開始。​天​主願​意​我們​善加利用,​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天​主要​我們​通過​與​祂母親​的​來往,​培養​我們​對祂​的​愛。​讓​我們​嘗試​每​天​藉着​一些​小事,​藉着​專注於​她,​從而​表示​我們​對​她​的​愛,​表現出​我們​是​她​的​孩子,​把​自己​的​修德​成聖,​把​自己​的​使徒​工作,​轉化​為​實際​行動。​也​就是​說,​努力​不斷​地​作出​貢獻,​把​基督​的​救恩​帶​給​世界。

​聖瑪利亞,​我​等​希望,​上主之​婢女,​上智​之座,​為​我​等​祈!​(Sancta Maria, spes nostra, ancilla Domini, sedes Sapientiae, ora pro nobis!)

不過,​我​還​想​向​你們​提出​一點。​正因為​對​我們​人來​說,​下定​決心​成聖成​賢極​不​容易,​所以​我們​必須​竭盡​全力​去​修​德務善。​人際​關係​要​因​愛德​而​受啟發,​而​不​是​以​仇恨​和​冷漠為​主導,​還是​遙遙​無期。​我們​必須​意識​到​財富​的​分配​即​使​能​做到​合理​均勻,​社會​的​組織​即​使​能​和​諧健全,​人間​還​會​有​痛苦​疾患、​誤會​糾紛、​生離​死別、​孤苦​伶仃,​以及​我們​本​身​種​種​局​限性​的​苦惱​經驗。

​面對​所有​這些​重擔,​基督徒​只​能​找到​一​個​真正​和​肯定​的​答案,​即​十字​架​上​的​基督,​一​個​受難​而死​的​天主,​一​個​博​愛眾人​以​致於​祂​的​心​被​長​矛​所​刺透​的​天主。​我主對​不義​深惡​痛絕,​對犯​不義​之罪​的​人備​加痛斥。​但是​祂尊重​每​一​個人​的​自由。​祂允許​不義存在,​因為​不義​是​原罪​造成​的​後果,​是​人類​狀況​的​組成​部分。​然​而祂​的​心充滿​着​對​人類​的​愛。​我們​的​痛苦,​我們​的​悲傷,​我們​的​苦惱,​我們​對​公義​的​飢渴​……​所有​這​一​切殘酷​折磨,​祂無​不藉​十字架​而​加諸​自己​身上。

​基督​信仰​對​有關​痛苦​的​教誨​並​不​是​花言​巧語,​自圓其​說。​它​開宗明義​首先​呼籲​我們​接受​與​人類​生活​不可​分割​的​痛苦。​我​不會​隱瞞​在​我​的​一生​中常​常存在​着痛​苦;​有​許多​次​我​真想放聲​痛哭。​我​可以​喜悅​地​告訴​你們​這​一​點,​因為​我​經常​宣講,​並​力​圖​實踐​真理,​那​只有​在​十字​架​上​才​能​找到​的​基督,​祂就是​「愛」。​還​有​些​時候,​我​對​現實存在​的​不義​和​邪惡​深惡​痛絕。​儘管​抱定​志向,​並​盡​了​自己​的​努力,​但​對​未​能​糾正​不義​境況​的​局面,​苦悶萬分。

​我​向​你們​談論​痛​苦​時,​並​不​只是​空談​理論。​我​告訴​你​們​面臨​痛苦,​心寒​膽顫​之​時,​補救​的​辦法​就是​要​仰望​基督,​這​並​不​只是​他​人​的​經驗​之談。​加爾​瓦略山​的​景象​向​每​一​個​人​宣佈,​痛苦​是​必須​聖化​的,​我們​的​生活​必須​與​十字​架​結合。​我們​若​能​像​基督徒​一樣​忍受​艱難​困苦,​我們​的​艱難​困苦便會​轉化​為​賠補​和​補贖,​使​我們​分享​耶穌​的​命運,​參與​祂​的​生命。​祂由於​愛人,​甘願​忍​受​種​種​酷刑​折磨。​祂生​於​貧困,​活於​貧困,​死於​貧困。​祂受​盡責難​侮辱,​譭謗​中傷,​誣告​陷害。​祂​被​門徒​負賣,​眾叛​親離,​孑然​一身,​祂經​歷​懲罰​的​苦澀,​最終​被​判​死刊。​如今,​這​同​一​位​基督,​身為​人類​的​首生​者​與​贖罪​者,​繼續​在​祂​的​肢體​身​上​受苦,​繼續​在​普世人​類身​上​受苦。

​痛苦​是​天主​計劃​的​一​部分。​這​是​真理,​儘管​我們​難​以​理解。​連耶穌​自己​在​承受​祂​的​苦難時​也​表現出​相當​困難:​「父啊​!祢​如果​願意,​請​給​我​免去​這​杯​吧!但​不要​隨我​的​意願,​惟照祢​的​意願​成​就​!」​  ​在​這​懇求​和​接受​聖父​旨意​的​張力​之​中,​耶穌​平靜地​走向​死亡,​寬恕​那些​釘​死祂​的​人。

​這​種​抱着​超性​態度​接受​痛苦​的​壯舉,​正是​最偉​大​的​勝利。​耶穌​藉​着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一​舉​征服​了​死亡。​天主​從​死亡​中帶出​生命。​天​主子女​的​態度,​並​不​是​對​可能​發生​的​悲慘​命運​無奈​接受,​而​是​一份​預嚐​勝利​滋味者​的​成就​感。​因​基督​凱旋​之​愛​的​名義,​我們​基督徒​應​走向​世界,​通過​我們​的​言行,​播種​和平​與​喜樂。​我們​應​當戰鬥,​和平​地​戰鬥,​向​一切​邪惡、​不義、​罪惡​開戰。​這樣​我們​才​能​喚​醒​世人,​人類​遭遇​的​厄運,​不​是​註定​不變​的。​惟​有​天主​的​聖愛,​天主藉​耶穌​聖心所​顯示​的​聖愛,​才​能​為​人類​贏得​光榮​的​精神​凱旋。

但是​切勿​忘記:​若天​主顯揚​了​聖母,​同樣千真萬確​的​是,​祂​也​沒有​免去​她​的​痛苦,​沒有​免去​她​工作​的​辛勞,​或​信德​的​考驗。​有​一​次,​一​位​村婦​大聲​讚揚​耶穌​喊道:​「懷​過祢​的​胎,​及​祢所​吮​吸過​的​乳房,​是​有福​的​!耶​穌​卻​說:​可​是​那​聽天主​的​話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的​!」​  ​這​是​耶穌​對​聖母​的​「主旨​承行」​(fiat)​  ​的​褒揚。​聖母​一心​一德,​毫不​躊躇​地貫​徹​天​主聖意​的​每​一​細節,​她​承擔​由​此​而​引起​的​一切​後果,​毫不​張揚,​而​是​隱藏​在​日常​靜默​的​犧牲​中。

​默想​這些​真理,​使​我們​對​天主​的​邏輯​有​更好​的​認識。​我們​認識​到​我們​生活​的​超性​價值,​並​不​取​決於​建樹​好​高騖遠​的​豐功​偉績。​相反地,​卻​在​於​忠實​地​接受​天主​的​聖意,​慷慨​地​接受日​常​細​小​犧牲​的​機會。

​要​效法​天主,​要​聖化​自己,​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地​從​做人​開始,​接受​天​主給​我們​凡人​的​現狀,​承認​自己​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人,​並​努力​聖化​我們​的​平庸​卑微。​聖母​瑪利亞便​是​這樣​生活​的。​她​身​為​天主特寵​的​對象,​滿​被​聖寵,​超越​一​切​天​使​聖​人,​卻​過​着​平凡​的​生活。

​瑪利亞​是​受造物,​與​我們​亳無​二致。​她​有​一顆​與​我們​一樣​的​心,​喜怒​哀樂,​百感​叢生。​在​加俾厄爾​天​使​傳報​天​主​計劃​之​前,​聖母​並​不​知道​自己​已​在​永恆​中​被​擢選​為​默西亞​的​母親。​她​視​自己​不過​是​個​可憐​的​受造物。​  ​所以​她​能​謙虛​地​承認,​在​她​身​上​「全能​者​行​了​大事 」。

​瑪利亞​的​純潔,​謙遜​和​慷慨​與​我們​的​卑劣​自私,​形成​鮮明​的​對照。​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會​奮起​效​法​她​的​德表。​我們​同樣​是​天主​的​受造物,​我們​若​能​努力​師​法​她​的​忠誠,​天主​也​會​在​我們​身​上行​大事。​我們​雖​了​無價值,​這​並​非​障礙,​因為​天主選用​沒有​價值​的​工具,​為​使​祂愛​的​力量​益​形​昭彰。

我們​的​母親​是​回應​恩寵​的​典範。​我們​若​默​觀​她​的​生活,​我​主必會​賜予​我們​所​需​的​神光,​使​我們​能​聖化​日常​的​生活。​一年​到頭,​我們​教友​可以​在​聖母​的​慶日​和​其他​日子,​常常​緬懷​聖母。​我們​若​能​善用​這些​時機,​想像​一​下​她​若處​於​我們​的​境況,​她​將​會​怎樣​做,​我們​將​因此​而​大有​進步。​如同​孩子們​越長​越​相似​他們​的​母親,​我們​最後​也​會​更​肖似​聖母。

​首先,​讓​我們​師​法​她​的​愛。​愛德​不能​僅​僅​滿足於​感覺​良好,​愛德​必須​滲入​我們​的​言談​說話,​更要​滲入​我們​的​一舉​一動。​童貞聖母​並​不​是​單單嘴​上​說​「承行​主旨」,​她​在​每​時​每​刻​都​堅定​不​移地​實踐​這​一​不可​動搖​的​決定。​我們​也​應​如此。​當天​主​的​聖愛​感召​我們,​使​我們​明​白祂​的​渴望​時,​我們​應​當矢志忠​誠堅貞,​並​付諸​實踐。​因為​「不​是​凡向​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天​國;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

​我們​還​必須​師法​聖​母本性​和​超性​的​修養。​聖母​是​救恩史​上​特蒙​殊寵​的​受造物,​因為​在​她​身​上,​「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 。​但是,​她​是​一​位​含蓄​靜默​的​見證​人。​她​從​不​表功​揚名,​因為​她​從​不​追逐​榮譽。​聖母​瑪利亞臨於​聖子​孩​提時​期​的​奧蹟,​不過​這些​奧蹟可​說​是​「普通尋常」​的​奧蹟。​但​當那​些​大奇蹟赫然​發生,​群眾​歡呼驚​奇​時,​她​卻​銷​聲​匿跡,​不知​去向。​當基督騎着驢​駒榮進耶路​撒冷,​被​民眾​擁戴​為​王時,​我們​找​不​到​聖母​瑪利亞​的​蹤影​;但​在​眾叛​親離,​人​人逃​之​夭夭​之際,​她​卻​在​十字​架​下​重新​出現。​如​此​行為,​足以​證明​她​人格​的​偉大,​品性​的​精深,​靈魂​的​聖德。

​步武​她​服​從​天主​的​芳蹤,​我們​能​學會​周到​地​服務,​而​又​不失​之​於​盲從。​在​聖母​瑪利亞身​上,​我們​找​不​到​絲亳​愚蠢​貞女​瞎​隨盲從,​亳無頭腦​的​憨態。​聖母細​聽天主​的​要求,​思索​未​能​領會​的​疑團,​詢問​沒有​弄懂​的​問題,​然後​全力​以赴,​履行​天主​的​聖意:​「看!​上主​的​婢女,​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吧!」​  ​這​是​何​等​明智​!​至​聖童貞,​我們​行事​的​導師,​在​這​裏​向​我們​顯示​服​從​天主不​等​於​奴顏​婢膝,​不忽​視​我們​的​良知;而​是​情發於​中,​探求​天​主子​女​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