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因此,在緬懷基督之死的同時,我們要誠懇地檢討自己的日常生活,要認真對待我們所宣誓的信仰。聖週不應只是一種「宗教插曲」,不應只是從俗務瑣事糾纏的紛擾生活中抽出來的片暇。聖週應是加深認識天主聖愛的時機,好使我們能通過自己的言行,把天主的愛顯示給他人。
不過我主對此定下了一些條件。我們不能忽略聖路加為我們紀錄下來的話語:「如果誰來就我,而不惱恨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生命,不能做我的門徒。」 這可是嚴厲的話。固然,「惱恨」一詞,不能恰當地表達耶穌所說的意義,但祂確實用了很強烈的措辭,因為祂的意思並不只是「愛得少些」,就如有些人想沖淡原語的涵義而這樣詮釋的。這強烈的措辭所包含的分量,並不在於暗示一種消極或者毫無惻隱之心的態度,因為說這嚴厲措辭的耶穌,正是那命令我們要愛人如己的耶穌,正是那為人類捐軀殞命的耶穌。祂的話無非是表示在愛天主的問題上,絕不能半心半意。基督的話可以譯作:「愛得更多,愛得更好。」祂的意思是說自私的或不完全的愛是不足夠的。我們必須以天主的愛去愛人。
這便是關鍵。耶穌還說,我們必須嫌惡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靈魂。這是祂所要求於我們的。我們若是淺薄自私,只顧自己個人的享受,只求他人甚或整個世界圍繞着我們的小我旋轉,就沒有權利自命為基督徒,或以基督的門徒自詡。我們必須真正地交付自己,「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動和事實」 。對天主的愛邀請我們背起十字架,肩負起人性的重擔。它導引我們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種境遇中,履行聖父的旨意,執行祂那個明確的仁愛計劃。在我們方才讀到的那段福音中,耶穌還繼續說道:「不論誰,若不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後面走,不能做我的門徒。」
讓我們接受天主的聖意,立定志向按照信仰的教導和要求生活。我們可以肯定這樣必會為我們帶來掙扎、困難和痛苦,但是我們若能真正持守信仰,就絕不會感到自己會喪失天主的寵愛。在悲痛憂苦,甚至詆毀中傷之中,我們將會經驗到喜樂,而這份喜樂敦促我們要博愛眾人,幫助他人去分享我們的超性喜樂。
文檔打印自 https://escriva.org/zh-hant/es-cristo-que-pasa/97/ (202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