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死亡是基督徒的生命
在这个基督信徒传统称为圣周的一星期内,我们再次有机会默想并重温耶稣在世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几天特有的虔诚敬礼,无不让人向往那将要来的复活。如圣保禄所说:复活乃是我们信仰的基础 。然而,我们不应仓促急进,以免错过一件极易忽略的简单事实:除非先同祂的苦难与死亡结成一体,我们不能分享我主的复活。 我们若要在圣周结束时伴随光荣的基督,就必须在祂死于加尔瓦略时与祂结合,参与祂的全燔祭。
基督慷慨的自我祭献是对罪恶的挑战。尽管罪恶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我们仍不免难以接受这现实。罪是邪恶的奥迹(mysterium iniquitatis),是受造物荒诞难喻的邪恶,受造物骄傲自大竟起来反对天主。这故事与人类历史一样古旧,始于原祖的堕落,接踵而来的是无休止的腐化堕落,充斥着人类的生活,直到今天。最后,还有我们个人的背叛忤逆。要认识罪可恶到什么程度,信德的真谛是什么,似乎并不容易。但我们不应忘记,即使在人的情况下,冒犯他人的严重性,往往取决于被冒犯者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即他有着什么社会地位和身分。然则,人冒犯天主,就是受造物拒绝承认其造物主的表现。
然而,”天主是爱”。罪恶所造成的恶意的深堑,已被天主无限的爱的桥梁接通。天主没有抛弃人类。祂的计划预见到旧约律法的祭祀并不足以弥补我们的罪,不足以重建那份失落了的团结。为此,必须有一位身为真天主的真人挺身而出,甘作自我牺牲。为帮助我们多少窥探一下这个深不可测的奥迹,我们不妨设想天主圣三在无限相爱的交往中共同商议,结果在永恒的决定中,天主圣父的独生子要来俯就我们的人性,肩负我们罪恶忧患的重担,而最后被钉死于刑架的横木之上。
基督整生从诞生在白冷起便充满了炽烈的激情,志在实现天主圣父救世的旨意。在三年传教生活中,祂的门徒与祂朝夕相处,他们经常听到祂说,祂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祂者的旨意 。事实的确如此,祂贯彻始终,直到首个受难日下午,祂的血祭大功告成之时,祂便”低下头,交付了灵魂” 。圣若望宗徒便是这样描述基督的死亡的。耶稣在人类全部罪恶的重压下,被我们罪孽的暴力和邪恶压得粉身碎骨,死在十字架上。
让我们缅怀追念我主,祂为爱我们,竟至于从头到脚,遍体鳞伤,体无完肤。借用一句古代作者的话,虽不能表达全部现实,却比较接近实情,我们可以这样说:「基督的躯体是疼痛的写照。」只见基督伤痕斑斑,肢体破碎,只剩一具毫无生气的尸体,从十字架上卸下,交给了祂的母亲。眼看基督被摧残到这般地步,我们或许会以为祂是彻底惨败了。那些曾追随祂的人在哪里呢?祂曾宣布过将会来临的王国在哪里呢?然而,这便是胜利,绝不是失败。我们从未如此接近复活;我们即将目睹祂以服从赢得的凯旋。
我们刚刚重温了加尔瓦略的一幕惨剧。我不揣冒昧,称之为第一台由耶稣基督主祭的原始弥撒。天主圣父把圣子交给死亡。耶稣,天主惟一圣子,拥抱被判钉死其上的十字架,祂的血祭蒙圣父悦纳。藉此血祭的功劳,圣神得以倾注在人类身上。
这苦难的悲剧把我们的生命和整个人类的历史带至圆满的实现。我们不能把圣周仅仅视作一种悼念。圣周意味着默观耶稣基督的奥迹,把它作为继续在我们灵魂中工作不息的现实。基督徒有义务成为另一位基督,成为基督本人(alter Christus, ipse Christus)。我们藉着圣洗圣事都被召成为自已生命的司铎,”以奉献因耶稣基督而中悦天主的属神的祭品” 。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成为服从天主圣意的表现,从而使真天主亦真人的大司祭的使命,绵延不绝,常存于世。
我们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便马上会想到自己的卑劣和过失。但我们不应为此而气馁,不应悲观失望,放弃理想。我主号召我们在我们的现有境况中分享祂的生命,努力修德成圣。我知道,修德成圣听来有些空泛。人们大多以为这是高不可攀,是灵修神学的一套东西,是脱离生活现实,而不敢问津。然而初期的基督徒并不这样想。他们常常很自然地彼此以「圣徒」相称,例如:”问候……众圣徒。 在基督耶稣内问候各位圣徒。”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加尔瓦略的情景,耶稣已死了,但仍没有任何祂光荣凯旋的迹象。这正是让我们来省察一下自己的大好时机:我们究竟是否真正要像基督徒那样生活,是否要成圣?现在正是让我们宣发信德,克服自己的软弱的时机;我们能信赖天主的大能,决心每天所做的一切无不是为了爱而做的。犯罪的经验应使我们痛心疾首。我们要树雄心,立壮志,忠心耿耿,力求真正肖似基督;不惜任何代价,坚持祂授予每一位门徒的司铎使命。这使命应鞭策我们勇往直前,成为地上的盐,世界的光。
因此,在缅怀基督之死的同时,我们要诚恳地检讨自己的日常生活,要认真对待我们所宣誓的信仰。圣周不应只是一种「宗教插曲」,不应只是从俗务琐事纠缠的纷扰生活中抽出来的片暇。圣周应是加深认识天主圣爱的时机,好使我们能通过自己的言行,把天主的爱显示给他人。
不过我主对此定下了一些条件。我们不能忽略圣路加为我们纪录下来的话语:”如果谁来就我,而不恼恨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生命,不能做我的门徒。” 这可是严厉的话。固然,”恼恨”一词,不能恰当地表达耶稣所说的意义,但祂确实用了很强烈的措辞,因为祂的意思并不只是「爱得少些」,就如有些人想冲淡原语的涵义而这样诠释的。这强烈的措辞所包含的分量,并不在于暗示一种消极或者毫无恻隐之心的态度,因为说这严厉措辞的耶稣,正是那命令我们要爱人如己的耶稣,正是那为人类捐躯殒命的耶稣。祂的话无非是表示在爱天主的问题上,绝不能半心半意。基督的话可以译作:「爱得更多,爱得更好。」祂的意思是说自私的或不完全的爱是不足够的。我们必须以天主的爱去爱人。
这便是关键。耶稣还说,我们必须嫌恶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灵魂。这是祂所要求于我们的。我们若是浅薄自私,只顾自己个人的享受,只求他人甚或整个世界围绕着我们的小我旋转,就没有权利自命为基督徒,或以基督的门徒自诩。我们必须真正地交付自己,”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动和事实 。”对天主的爱邀请我们背起十字架,肩负起人性的重担。它导引我们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境遇中,履行圣父的旨意,执行祂那个明确的仁爱计划。在我们方才读到的那段福音中,耶稣还继续说道:”不论谁,若不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后面走,不能做我的门徒。”
让我们接受天主的圣意,立定志向按照信仰的教导和要求生活。我们可以肯定这样必会为我们带来挣扎、困难和痛苦,但是我们若能真正持守信仰,就绝不会感到自己会丧失天主的宠爱。在悲痛忧苦,甚至诋毁中伤之中,我们将会经验到喜乐,而这份喜乐敦促我们要博爱众人,帮助他人去分享我们的超性喜乐。
身为基督徒并不是只是追求个人满足的一种方式,它包含着一个使命。我已说过,天主号召所有基督徒要成为地上的盐,世界的光。圣伯多禄回应这条诫命,并援引旧约经文时,以直截了当的语言指出当中的涵义说:”你们却是特选的种族,王家的司祭,圣洁的国民,属于天主的民族,为叫你们宣扬那由黑暗中召叫你们,进入祂奇妙之光者的荣耀。”
身为基督徒不是一桩偶然的巧遇,而是深深植根于我们生命的神圣现实。它赋予我们清澈的目光,坚强我们的意志,好叫我们能遵照天主的要求行事。我们由此懂得基督徒的人生历程,应当表现在持续的,因各人境遇而异的多种形式的服务上,但动机总是出于爱天主和爱近人。身为基督徒意味着要忘却个人的名望和野心这样狭小的目标,甚至是一些外表看来较高尚的目的,例如赈济贫困的慈善事业等;而是应当一心一意,力争达到耶稣基督那份圆满的爱,祂为了爱我们,竟牺牲自己的生命。
让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人若不深入了解耶稣这个奥迹会产生怎样一种态度。有些人会把基督宗教视作一整系列的虔敬习俗,却看不到这与日常生活有着什么关系;看不到满足他人需要和纠正不义的迫切性。我认为持这种态度的人尚未明白降生成人的意义。天主圣子取了人的肉躯、灵魂和声音,分享了我们的厄运,甚至身受死亡的惨苦。然而,尽管并非有心,有些人却误把基督当作人间的陌路客。
还有一些人认为,为了保持人情味,我们应把基督宗教信理的核心部分加以冲淡稀释。他们的行为似乎表明,祈祷生活,与天主保持持续的契合往来,似乎是在逃避职责,是放弃现实的表现。但他们却忘记,正是耶稣亲自教诲我们应怎样去爱人和服务,至于极限。只有力求明白天主圣爱的奥迹,我们才能为他人彻底献身,才不至于被艰难困苦吓倒,才不至于流于漠不关心。因为天主的圣爱不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绝不罢休的。
烛照我们良知的是那份对基督的信仰。基督曾死了,且已复活了,并时刻生活着。在瞬息万变的境遇中,在人类历史的问题上,信德敦促我们要当仁不让,尽好自己的一切本分。在这部历史中,从创世起直到时间的终结,基督徒都绝不是局外人。他是人间尘环的良民,但心灵却向往天主。在他客旅尘世之际,仰瞻天主的圣爱,并意识到天主圣爱是普世万民的归宿和终向。
如果我的个人经历能有所帮助的话,我可以说,我始终藉我的司铎牧灵工作,帮助他人正视生活对他的要求,发现天主对他有何具体的期望,同时又绝不限制他基督徒良知所具有的圣善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这种做法和精神是奠基于尊重启示性真理的超越性,以及对个人自由的爱护。也可以说,这种做法和精神是植根于对现实的认识,就是历史是尚待确定的,它会因人的抉择而转变,而天主尊重这一切。
追随基督并不意味着要躲到圣堂里去,推卸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否认人民或国家的成就或过失。相反地,基督徒的信仰使我们看到世界乃是天主的造化,使我们欣赏它的庄严华丽,使我们认出按天主肖像而造成的每一个人天赋的尊严,更使我们钦羡天主恩赐的自由,藉此自由的力量,我们得以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天主恩宠的帮助下,建树自己永生的目标。谁若把信仰贬为人的意识形态,谁若用政治宗教标准,用天晓得的所谓神权,在可用不同方式加以解决的问题上,对持有不同于自己意见的人妄加指摘谴责,便是在贬抑信仰。
上面这段离题的话的惟一宗旨,是要强调一个中心真理,就是要提醒你们基督徒的生活惟有在天主内才有意义。人生于世,不仅是为了建设一座地上乐园。我们生在世上,是为了一个更高超的目标,就是要与天主共融契合。耶稣并未许给我们过逍遥安逸的生活,或尘世间的丰功伟业,祂所许给我们的是在我们人生征途结束时,等候着我们的,天主圣父家中的”住处” 。
圣周五的苦难礼仪中有一曲美妙的颂歌,「忠诚的十字架」(Crux fidelis)。它邀请我们歌颂庆祝我主光荣的奋斗,十字架的胜利,基督光辉的凯旋。宇宙的救赎主牺牲了,凯旋了。万物之主天主并没有使用武力,或祂的追随者的现世权力,却惟独以祂无限圣爱的卓绝崇高,来显示祂的临在。
上主没有摧毁人的自由,赋予我们自由的,恰恰正是天主。因此,祂绝不强求我们服从。祂要我们从心灵深处作出决定。祂要基督徒度这样的生活,尽管我们会软弱、犯错和失败,祂愿意那些与我们接触的人能从我们的行为中,觉察到加尔瓦略山巅圣爱奇剧的回响。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来自天主。祂要我们成为调味的盐,成为带给世人喜讯的光,让世人都知道天主是一位无限慈爱的父亲。基督徒是地上的盐,世界的光,这并不是因为他要征服或凯旋胜利,而是因为他为天主的圣爱作证。他若失了味,便不再是盐了。他若看不到自己生活的目的,不能以言以行为耶稣作见证,便不是光了。
力求更好地体会基督死亡的意义为我们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必须超越外在的表面形象和陈腔滥调,必需真真实实地把自己置身于这几天所重温的情景中:耶稣的苦难,圣母的酸泪,门徒们的逃之夭夭,圣妇们的勇敢,若瑟与尼苛德摩敢于向比拉多索取我主遗体的胆量。
首先,让我们靠近濒临死亡的耶稣,靠近祂那个矗立在髑髅山巅的十字架的黑影。但我们必须满腔挚诚,全神贯注地走近祂,这才是基督徒成熟的标志。耶稣苦难中的天人血泪史将刺穿我们的心灵,天主向我们所说的圣言会揭露我们心底的隐秘,启示祂对我们生活的期望。
多年前,我看过一幅图画,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图上画着基督的十字架,旁边有三位天使:一位在哀伤欲绝地痛哭着,另一位手持长钉,似乎力图使自己相信确实真有其事;第三位则沉浸在祈祷中。这里,我们有着一个人人可行的规划:痛哭、坚信、祈祷。
面对十字架,我们应为自己的罪过而痛心,为世人的罪过而疾首,因为它们正是造成耶稣死亡的凶手。我们应充满信德,深入这个超乎我们理解力的卓越真理,惊叹天主圣爱的伟大。我们应当祈祷,俾能让基督的生命与死亡成为我们生命,和自我献身的典范与动力。惟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征服者的称号,因为复活的基督将在我们内得胜,死亡将转化成生命。
Document printed from https://escriva.org/zh-hans/es-cristo-que-pasa/ji-du-de-si-wang-shi-ji-du-tu-de-sheng-ming/ (2025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