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友誼”的主題,《基督剛經過》中 ,一共有4個點。

又​一​個​禮儀年度​開始​了。​彌撒進台詠​邀請​我們​思考​一​個​與​開始​實踐​基督徒​生活​有​着密切​關係​的​問題,​即​我們​各​人​所​領受​的​召叫。​「上主,​求​祢使​我​認識祢​的​法度,​並​求​祢教​訓​我​履​行祢​的​道路。​」​  ​我們​懇求​上主​引導​我們,​指示​我們​祂​的​芳蹤,​讓​我們​步步跟隨,​好能​圓滿​地​遵​守祂​的​誡命​——​也​就是​要​實踐​愛德。

​你們​若​回顧​一​下​自己​決心​全力​以​赴,​實踐​信仰​的​種​種​光景,​也​必會​像​我​一樣,​連聲​感謝主。​這​不​是​故作​謙虛,​這​感恩​之心​必然​會​使​你​們​進一步​瞭解到,​在​實踐​信仰​上,​我們​實​在​無功​可居。​通常,​我們​自幼年​時,​便​從​信仰​基督​的​父母​那裏,​學會​祈求​天主。​此​後,​老師​朋友​相識​的​人等,​又會​在​各​方面​幫助​我們,​使​我們​不致​把​天主忘掉。

​你們​可以​暢​開心靈,​向​耶穌​傾訴​自己​的​經歷,​我​不​想​作​任何​概括​的​結論。​不過,​或許有​一天,​一​名​像​你們​這樣​的​普通​基督徒,​會​使​你們​大​開​眼界,​讓​你們​豁然​看到​一​片​嶄新​的​領域,​既深遠​新穎,​又​如​同​福音​那樣​古​老​悠久。​他​提示​你們​要​熱切地、​認真地​追隨​基督,​成為​宗徒​中​的​宗徒。​然​後,​你們​或​許會​張惶失措,​一時​未​能​平靜​下來。​你們​的​安於​現狀,​還​沒有​被​真正​的​平安​取代,​直到​你們​慷​慨地​向​天主​說:​「是​!」​心甘​情願,​自覺​自願​地​承行​主旨,​那是​最​超性​的​動機。​隨它​而來​的,​必​是​強烈​而​持久​的​喜悅。​這​喜悅,​只有​在​你們​背​棄​天主​的​情況​下​才​會​失落。

​我​不​愛​指着​某人,​說​他​是​特別​蒙選​的​一員,​因為​基督才​是​發言人、​揀選者。​正如​聖經​所載,​聖保​祿​告訴​我們:​「祂於​創世​以​前,​在​基督​內​已​揀選​了​我們,​成為​聖潔​無​瑕疵​的。​」​  ​我​明白​你們​不會​因​這​思​想自​以​為了​不起,​或​高人​一​等。​這​抉​擇正​是​我們​召叫​的​來由,​應​是​我們​謙遜​的​基礎。​難道​我們​會​替畫​家​手​中​的​畫筆​去​建造​頌功碑嗎?​儘管​畫​筆​在​創作​名畫​的​過程​中​曾​經​參與​其事,​但​我們​只會​歸功於​畫家。​我們​基督徒,​不過​是​世界​造物​主​和​人類​救​主手​中​的​工具​而​已。

我們​剛剛​在​彌撒​聖祭​中讀到​聖​若望​福音​中​有關​胎生​瞎子​被​治癒​的​奇蹟。​我想​我們​再​一​次​被​天主​的​德能​和​仁慈所​感動,​因為​天主​對​人​的​不幸​是​不會​置若​罔聞​的。​然而,​我想​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方面,​我們​尤其​要​明白,​只要​有​天主​的​愛,​基督徒​就​絕​不能​對​他​人​的​命運置​之​不理,​他​必須​在​待人​接物​上​把​持尊​重​他​人​的​態度。​因為​他​知道​仁愛​之​心​一旦​萎縮,​殘暴侵犯​他​人​良心​的​危險​便會​滋長。

​福音​記述:​「耶穌​前​行​時,​看見​了​一​個​生來​瞎眼​的​人。​」​  ​耶穌​從​旁​經過。​對​天​主仁慈如​此​質樸​的​描述,​使​我​屢次​大感驚​異!​耶穌​在​前進,​卻​仍​可​立​刻察​覺​到​人​的​疾苦。​可是,​想想​看,​祂​的​門徒​的​反應​是​多麼​迥然​不同。​他們​竟​問​祂道:​「辣彼,​誰犯​了​罪?​是​他,​還是​他​的​父母,​竟使​他​生來​瞎眼​呢?」

​我們​不​應​感到​奇怪,​許多​人,​甚至​自詡為​基督徒​的​人,​都​以​同樣​的​方式​行事。​他們​遇​人​遇事​的​第一​個​念頭​總​是​從惡處​去想。​他們​不​需​任何​證據,​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們​不單​只想,​更到​處​傳​播​捕風​捉影​的​武斷​臆測。

​門徒們​的​行徑,​厚道​地​說,​可謂​目光​短淺。​過去​如​此,​如​今​亦然,​少​有​改變。​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人,​法利​塞人​就​固​執​把​持​這​種​態度。​記得​耶穌​怎樣​指責​他們​嗎?​「若​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他們​便​說:​他​附​了​魔;​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他們​卻​說:​看哪!​一​個​貪吃​嗜酒​的​人,​稅吏​和​罪人​的​朋友!」

​耶穌​的​名譽​曾​受到​連串​的​污衊​攻擊,​祂光​明​正大​的​言行​曾​遭到​詆毀、​中傷、​曲解。​某些​人​對​此​卻​不​以​為怪,​他們​同樣​以​此​道​施於​那些​一心​追隨​耶穌​的​人身​上,​又​同時​充​分​意識到​自己​因​人性​軟弱​而​難免​有​其​自身​的​缺點​和​錯誤。​但是,​我們​所​經驗到​的​人性​局​限,​不應​使​我們​姑息​這些​毀人​美譽​的​不義​罪行,​縱使​流言​蜚語​的​「作者」​只是​以​「疑問」​的​形式​來​掩飾​他們​的​行徑。​耶穌​說​︰​倘若​一​家​之​父​被​戴​上​貝耳​則​步 ​(魔鬼)​的​帽子,​那麼​家庭​成員​的​待遇​也​好​不​到​那​裏去。​但是,​祂又​說:​「誰若​向​自己​的​弟兄​說​「瘋子」,​就​要​受​火獄​的​罰。​」

​這​種​不​公義​和​吹​毛求​疵​的​態度,​究竟​是​從哪​裏來​的​?似乎​有​些​人​總戴着​了​一​副醜化​形象​的​眼鏡。​原則​上,​他們​否​認道​德​生活​的​可能性,​或​至少​不​可能​持續​地​修德務善。​他們​的​所見​所​聞​無​不​帶有​先入​為​主醜化​的​色彩。​在​他們​看來,​即使​是​最崇​高無私​的​行為,​無非​只是​為了​嘩眾​取寵​的​假貌​偽善而​已。​聖​大額​我​略​寫​道︰​「當​他們​真正​發現​一些​美好​的​事物​時,​他們​就​會​吹​毛求​疵,​希望​找到​甚麼​暗藏​的​缺點。​」

祂​是​我們​的​君王。​祂​切​願​君臨​我們​心​中來​統治,​因為​我們​都​是​天主​的​兒女。​然而,​我們​不​應​當以​為​那​是​人為​的​統治。​基督​絕不​專制,​絕不​強人​從己,​因為​祂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25。​祂​的​王國​是​和平、​喜樂、​正義​的​王國。​我們​的​君王​基督​不要​我們​浪費​時間​作​抽象​的​說理,​祂所​期望​的​是​實際​行動,​因為​「不​是​凡向​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入​天國;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

​祂​是​我們​的​醫生。​祂治​愈​我們​的​自私心,​只要​我們​讓​祂​的​聖寵​滲入​我們​靈魂​的​深處。​耶穌​曾​教導​我們,​最惡劣​的​疾病​是​偽善,​是​使​我們​隱瞞​自己​罪過​的​驕傲。​我們​必須​對祂​徹底​地​坦誠,​必須​說​真話,​然後​對​祂​說:​「主!​祢​若​願意」,​祢總​是​願意​的,​「就​能​潔​淨​我。​」​  ​祢​知​道​我​的​軟弱,​我有​這些​徵狀,​我有​這些​過失。​我們​把​瘡痍​直截地給​祂​看。​如果​傷口​潰瘍,​把​膿血​也​給​祂​看。​主,​祢治癒​這​麼​多​的​靈魂,​當我​領受​祢到​我心​中​時,​當我​在​聖體​櫃​前​默​想祢​的​臨​在​時,​請祢​幫助我,​求​祢​作​我​的​醫生。

​祂​是​導師,​掌握​着惟祂​獨有​的​知識,​即無限熱​愛​天主​的​知識,​以及​在​天​主內​熱​愛眾人​的​知識。​在​基督​的​教導​中,​我們​學到​我們​的​存在​並​不​是​屬於​自己​的。​祂​為​眾人​捨掉​了​自己​的​生命,​我們​若​要​跟​隨祂,​就​應​當明白​我們​不能​再​自私地​把​生命據​為己有,​而​是​應當憂​天​下人​之憂,​與​天下​人​共​憂患。​我們​的​生命​是​屬​於​天主​的。​我們​在​世上​生活​度日​是​為祂​服務,​捨己​忘​我​地救​靈魂,​用​實際​言行​表現​基督徒​應​有​的​獻身​精神。

​耶穌​期望​我們​培養​那份​雄心壯志去​學會​這​種​知識。​祂向​我們​重複​說:​「誰​若渴,​到​我​這​裏​來​喝吧!」​  ​而​我們​會​回答:​請祢​教導​我們​忘記​自己,​一心​一意​為​祢​和​眾人靈​服務。​這樣,​我​主必會​以祂​的​聖寵​引導​我們​一步​一步​地​前進,​如同​教​我們​一​筆​一劃​地​寫字。​你們​是否​還​記得​在​童年​時代,​老師​捉着​我們​的​手寫出​七歪​八倒​的​字跡?​這樣,​我們​便會​開始​嚐到​發信德​的​喜悅,​這​是​天主​的​另一​恩賜,​用​我們​基督徒​善行​挺拔​的​筆觸​表現​我們​的​信德,​從​而​使​所有​人​覺察​到​天主​的​偉大​奇妙。

​祂​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惟​一​真正​的​朋友。​祂​說:​「我​稱​你們​為​朋友。​」​  ​是​祂首先​採取​主動,​因為​祂先​愛​了​我們。​然而,​祂​並​不​把​自己​的​愛強加於​我們,​祂​只​呈​獻​給​我們。​祂以​盡​可能​清晰​的​標誌​顯示​給​我們:​「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  祂​是​拉匝祿​的​朋友。​祂​看​到​他​的​死而​揮淚痛哭​;祂​從​死者​中復活​了​拉匝祿。​祂​如果​看到​我們​冷若​冰霜,​不理​不睬,​倔強​僵硬,​猶如​一​具​內​修​生活​的​殭屍,​祂​的​眼淚​必​將​成為​我們​的​生命。​朋友,​「我​給​你​說,​起來,​行​走吧。​」​  ​離開​那​狹隘​的​生活吧,​那根本​不​是​生活。

聖​若望​在​福音​中​記載​了​一​句​聖母​的​至理​名言。​在​加納​婚宴​中,​她​轉身​向​僕役​說:​「祂​無論​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  ​這​就是​引導​人​靈到​耶穌面​前​的​秘訣,​我們​要​問祂:​主,​我​當作​甚麼​呢?

​我們​談論​的​基督徒​使徒​工作,​是​指普通​的​基督徒,​有​男​有​女,​他們​生活於​處境​相似​的​同儕​中間,​通過​個人​接觸​來​往​;以​自然、​高尚、​忠實​的​友誼,​以​真摯​誠懇​的​態度​;以​交織​於​生活​的​信德,​以​充滿​愛德​的​言語,​以​神聖​真理​的​力量,​去喚醒​他們​所​接觸​的​人​對​天主​的​飢渴,​去​幫助​他們​發現​新​的​人生​里程碑。​這樣​做,​不愧​為​傳授​教理​的​一​種​真正​偉​大​的​實踐。

​要​勇敢​!信賴聖母​瑪利亞,​「諸​宗徒​之​后」​(Regina Apostolorum)​的​助佑。​聖母​以​慈母​的​身分,​幫助​她​每​一​個​子女​正視​自己​的​責任。​瑪利亞​對​凡懂得​靠​近​她,​瞻仰​她​生活​的​人,​無不​給​予​無限​的​助佑,​親自領​他們​到​十​字​架​下,​把​他們​置​於​作為​榜樣​的​天主​聖子​之​前。​這​面​對面​的​接觸,​使​我們​下定​決心​要​像​基督​一樣​地​生活。​在​十字​架​下,​瑪利亞為​我們​轉求​聖子,​使​我們​的​生活​言行,​幡然​更​新歸正​;​使​你​和​我​成​為​天主聖​父​首​生​者​的​小​兄弟。

​無數​的​皈依,​無數​獻身​服務​天主​的​決定,​都​是​通過​瑪利亞,​並​藉着​與​瑪利亞​相遇​而​實現​的。​聖母​激勵​我們​去尋​找​天主,​引導​我們​去​追求​更新,​追求​新​的​生活。​聖母​的​那句話:​「祂​無論​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便​在​我們​身​上,​成為​真心​誠意​的​自我​獻身,​成為​啟發​引導​我們​生活​的​基督徒​聖召。

​在​這​與​主談心​的​時間​裏,​我們​默想​了​對​天主​之​母,​我​等​之母​的​敬禮​與​孝愛​之情,​為​我們​的​信德,​提供​了​真正​的​活力。​現在,​五月​剛​開始。​天​主願​意​我們​善加利用,​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天​主要​我們​通過​與​祂母親​的​來往,​培養​我們​對祂​的​愛。​讓​我們​嘗試​每​天​藉着​一些​小事,​藉着​專注於​她,​從而​表示​我們​對​她​的​愛,​表現出​我們​是​她​的​孩子,​把​自己​的​修德​成聖,​把​自己​的​使徒​工作,​轉化​為​實際​行動。​也​就是​說,​努力​不斷​地​作出​貢獻,​把​基督​的​救恩​帶​給​世界。

​聖瑪利亞,​我​等​希望,​上主之​婢女,​上智​之座,​為​我​等​祈!​(Sancta Maria, spes nostra, ancilla Domini, sedes Sapientiae, ora pro nob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