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性尊嚴”的主題,《基督剛經過》中 ,一共有4個點。

祈禱​補贖​的​生活,​加上​意識到​自己​身​為​天主兒女​的​覺悟,​能​把​我們​轉化成​真正​有​深度​的​虔誠​基督徒。​在​天​主膝​下,​我們​都​是​小孩。​小孩​的​德性​就是​虔誠。​如果​小孩​偎​依​在​父親​懷抱​中​尋求​安全,​他​必然​是,​而且​也​知道​自己​是​渺小​的,​可憐​的。​我​經常​默想​這​種​神嬰​小道​的​生活。​它​與​剛​毅果斷​的​德性​不​相矛盾,​因為​它​要求​有​堅強​的​意志,​有​經得​起​考驗​的​成熟,​有​坦誠​穩定​的​素質。

​我們​應​當虔誠,​如同​小孩​那​般​虔誠。​然而,​不​是​蠢蠢​鈍鈍,​一知​半解。​只要​可能,​我們​人人​都​必須​認真苦學​信仰​的​道理,​必須​認真苦學​神學。​我們​的​虔誠,​應​是​赤子般​的​虔誠​;​我們​的​信理,​則​應​如神​學家​般​條理​分明。

​我們​在​神學​知識​上,​在​健全​紮實​的​基督徒​信理​上,​力求​有​所​造詣​的​願望,​首先​是​由​渴望​認識​和​愛慕​天主​的​意志點​燃起來​的。​同時,​也​是​從​渴望​瞭解​天​主​創造​的​世界​所​具有​的​終極​意義​的​心田​中​萌芽​的。​忠心​虔誠​的​人靈,​自然​不乏​這​種​要求。​某些​人​常​愛老​調​重彈,​活像​一​張破舊​唱片,​單調乏味,​重複​信仰​與​科學,​以及​人​的​知識​與​天主​的​啟示​是​勢不​兩立​的​陳腔爛調。​這​種​謬論,​只能​是,​而且​顯然​是,​由於​對​問題​的​實質​缺乏​正確​認識​而​產生​的。

​既然​世界​是​來自​天主,​既然​天​主按​自己​的​肖像​與​模樣​造​了​人,​  ​並​賦予​人​天主​之​光​的​火花,​那麼​人​類理智​的​任務,​理當是​追求​天​主置​於萬物本性​中​的​神聖​意義,​苦心​孤詣,​在​所​不辭。​然則,​依​靠​信德​之光,​我們​更​能​徹悟萬物​的​超性​宗向。​因為​萬物​的​超性​宗向,​正​是​天主把​自然界​提昇​到​恩​寵界​的​結果。​我們​絕​不怕​人​類​知識​的​發展,​因為​一切理智​的​努力,​只要​是​嚴肅​認真​的,​皆以​真理​為​指標。​而​基督​曾​說:​「我​是​真理」​ 。

​基督徒​應​有​如​飢​似渴​的​求​知慾。​一切​事物,​從​最​抽象​的​知識,​到​手工​操作​的​技藝,​都​能夠​而且​都​應​當引人​歸​向​天主。​人類​從事​的​一​切​正當​活動,​無一​不能​予​以​聖化,​也​無一​不能​成為​聖化​我們,​並​與​天主​合作去​聖化​我們​的​共事者​的​機緣。​基督徒​的​光,​不該​藏於​溝壑,​而​該​置​於​峰巔,​「好使​他們​看到​你們​的​善行,​光耀​你們​在​天之​父 。​」

​這​種​工作​的​方式​便​是​祈禱。​這​種​學習​同樣​也​是​祈禱。​抱着​這​種​精神​所​做​的​研究​工作​也​是​祈禱。​我們​時​時​刻刻​都​可​按照​這​精​神​辦事。​因為​一切​事物,​都​能​化成​祈禱。​一切​正當​活動,​均​能​引導​我們​歸​向​天主,​都​能​日​以​繼夜​地滋養​我們​與​天​主間​的​親密​關係。​任何​正直​的​工作​都​能​化成​祈​禱;​而​一切​祈禱​都​是​使徒​工作。​這樣,​人靈便​發展​形成​一​種​既​樸實,​又​堅強​的​合一​生活。

這​種​醜化​一切​的​態度​一旦​變成​第二​本性,​便​很​難​幫助​人​看到​從善處​去​設想​他​人​是​更​符合​人性,​更​符​合​真實​的。​聖奧​思定​推薦​這​一​條​經驗法​則:​「努力​修務​你​認為​你​的​兄弟​所​缺乏​的​德行。​這樣,​你便​不會​再​看到​他們​的​缺點,​因為​你​自己​也​不​再​有​那些​缺點​了。​」​  但​有​人​卻​不以​為然,​認為​這​種​做法​太​天真,​他們​自​以​為​更​「明智」,​更​「現實」。​他們​以​自己​的​偏見​作​準​則,​而且​往往​批評​得快,​聆聽得慢。​之後,​他們​或​許以​「豁達」​或​「公平」​的​美名,​給​那些​已​被​毀謗​的​人​一​個​辯護​的​機會,​然而​這​做​法​卻​違反​了​最​基本​的​正義​和​道德準​則​——​因為​指控​者​有​提供​舉證​的​義務​—​—竟​飛揚​跋扈,​「賞給」​無辜​的​被控​者​提供​他​無罪​證據​的​「特權」。

​我​必須​聲明,​這些​想法​並​不​是​從​法律​課本​或​倫理​神學​中​借引的,​而​是​以​許多​身受​其害者​的​切身​經驗為​基礎​的。​這些​人​就​像​其他​許多​人​一樣,​長期​一​再​被​當作​靶眼,​讓​那些​專事​造謠詆毀​中傷​的​人作​練靶​之用,​然​而​因​着​天主​的​恩寵​和​不圖​報復​的​本性,​他們​並​無絲​毫​怨恨​之心。​他們​可以​與​聖保祿​一起​說︰​「受​你們​的​審斷,​為​我​都​是​極小​的​事。​」​  ​援​引一​句​俗語,​他們​還​可以​補充​說,​這​整​個​事件​不過​是​茶杯裏​的​風浪​而​已。​這​話​一點​不假。

​儘管​如此,​我​不得​不​承認,​我為​那些​詆毀​他​人​人格​的​人感到​哀傷,​因為​他們​中​傷別​人正​是​毀​了​自己。​對​那些​身受​攻訐,​蒙冤​受辱​而​無處​申訴​的​人,​我​也​深為​悲痛。​他們​受到​威脅,​難以​理解,​宛如​一​場​噩夢。

​幾​天​前,​我們​在​彌撒​的​書信​中讀到​蘇撒納​的​故事。​那位​貞嫻​的​淑女​被​兩​名​好色​的​老頭​反唇​誣告。​蘇撒納​歎息​說:​「我​真​是​左右​為​難!​因為​我​若​作​了​這​事,​我​是​必死​無疑;​我​若​不作​這​事,​我​也​難逃​你們​的​手。​」​  ​那些​嫉恨​與​陰謀​勢力​的​走卒​所​玩弄​的​詭計​曾​多​少​次​把​多少​高尚​的​基督徒​逼入​同樣​的​死胡​同?​他們​只​能​有​一​種​選擇:​不​是​得罪​天主,​便​是​身敗​名裂。​同時,​那惟​一​可取​的​正當​抉擇,​則​是​無比​的​痛苦。​但​你​必須​作出​抉​擇︰​「我​不如​不作,​寧可​落​在​你們​手裏,​也​不願​在​上​主面​前​犯罪。​」

身懸​十字​架上,​心​中漾溢着​愛人​之情​的​耶穌,​是​一​篇​語言​無法​表達​的​雄辯​證詞,​指出​人​和物​的​崇高價值。​人,​人​的​幸福,​人​的​生命,​竟如​此​重要,​以​致於​天主聖子​不惜​犧牲​自己​來​救贖​和​濯淨​他們,​把​他們​復活​起來。​有​一​位​默觀者​對​此​感慨​地​問道:​「誰能​不​熱愛​這​顆​重創​的​心呢?​面對​這​顆​如​此​純愛​的​心,​誰不會​以愛​還​愛,​以​心體​心​呢?​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們​豈​有​不​以​愛報愛​之​理?​我們​要​擁抱​這​位​遍體​鱗傷​的​親人,​祂​的​手足​被​褻瀆​神明​的​惡人​釘穿。​我們​要​偎依​在​祂​的​肋旁,​偎依​在​祂心頭,​虔誠​祈禱,​使​我們​能​無愧於​與​祂心心​相印,​祂​被​長​矛​刺傷,​因為​我們​的​心還是​硬如​鐵石,​拒不​悔改。​」

​這些​思想,​柔情​和​話語,​是​熱愛​耶穌​的​人靈​從​一​開始​便​向​祂​奉獻​的。​但是,​我們​若​要​懂得​這​語言,​懂得​人心,​懂得​基督​的​心​與​天主​的​愛,​我們​就​必須​有​信德​和​謙德。​我們​需要​有​促​使​聖奧思定​寫出​此​語​的​信德​和​謙德:​「主啊,​我們​是​為了​祢而​受造,​除非​安息​在​祢內,​我們​的​心​將​得​不​到​安寧。​」

​人​若​無​謙德,​便會​恬然​以​天主​自居,​卻​不按​基督​遵行​的​天主之​道行事,​不會​說:​拿去​吃吧,​「這​是​我​的​身體」​ 。​驕傲​的​人​把​天主​的​偉大局​限於​庸人​的​框框裏。​於​是​乎理性,​冷酷​盲目​的​理性,​使​人​妄想​把​一切​事物​納入​其​個​人​狹隘​經驗​範疇​之​中,​蛻變為​非理性;​與​有​信德​的​人​的​思想​截然​不同,​甚至​與​那些​指導​得當,​能​享受​和​熱愛​事物​的​人大​相逕庭。​超凡​脫俗​的​真理​因此​衰竭,​人心​被​一​層​硬殼​禁錮,​變得​麻木​不仁,​失去​回​應​聖神​感召​的​能力。​若​不​是​天主仁慈​的​德能,​突破​我們​罪惡​的​壁壘,​我們​有限​的​理智​真會​喪失​殆盡。​「我​還​要​賜給​你們​一​顆​新心,​在​你們​五​內放​上​一​種​新​的​精神,​從​你們​的​肉身​內取​去​鐵石​的​心,​給​你​們​換​上​一​顆​血肉​的​心。​」​  惟​有​天主​的​助佑,​才​能​使​靈魂​重見​光明,​一聽到​聖經​的​許諾​便​充滿​喜樂。

​「我​知道​我​對​你們​所​懷​的​計劃,​是​和平​而​不​是​災禍​的​計劃。​」​  ​這​是​天主藉​先知​耶肋米亞​所​作​的​許諾。​禮儀​把​這​話​應用​到​耶穌​身​上,​因為​在​祂身​上,​我們​清楚​看到,​天​主確​實是​這樣​愛​我們​的。​祂​並​不​是​來​審判​我們,​並​不​是​來控訴​我們​的​卑鄙​惡劣。​祂​是​來拯救​我們,​寬赦​我們,​給​我們​和平​與​喜樂​的。​如果​我們​真​能​意識​到​天​主恩​待祂​兒女​的​盛情,​我們​的​心必會​幡然​改變。​我們​會​看到​一​片​嶄新​的​天地​在​我們​前方​展開,​縱橫​深遠,​光華​燦爛。

基督徒​工作​時,​不可​避重​就​輕,​不可​降​低​世俗​事務​本​身​固有​的​價值。​如果​把​「祝福​一​切​人類​活動」​一​語理解為​糟塌​或​忽視​它​們​內​在​的​品質,​我​就​寧可​不​再用​這​句子​了。​我​個​人素​不欣​賞​給人​的​普通​活動掛​上​一​個​招牌,​或貼上​一​張​說明​標簽。​儘管​我​尊​重相​反​意見,​但是​還是​感到​這​種​貼標簽​的​做法,​未免​是​妄用​信德​神聖​的​名義。​有​證據​指出,​「天​主教」​這​個​標簽,​竟​被​人用​來​合法化​某些​不合人​之​常情​的​活動​和​行徑。

​除了​罪​以​外,​世界​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因為​那​是​我​主天​主所​創造​的。​因此,​力求​戒​避​罪惡,​力求​取​悅​天主​的​基督徒,​應當​與​其他​公民​肩​並​肩​一起,​獻身於​一切​人間​的​工作​;​應​捍衛​由​人​類尊​嚴衍生​的​一​切​價值。

​其中​有​一​項​價值,​尤其​應​當特別​珍惜​的,​就是​個人​的​自由。​基督徒惟​有​捍衛​他​人​的​個人​自由​——​連同​必須​承擔​的​個人​責任​——​才​能​以​人性​和​基督徒​的​誠實​正​直​保衛​自己​的​個人​自由。​我要​不厭​其​煩地​說:​我​主白​白地​賜給​了​我們​一份​超性​恩典,​就是​神聖​的​恩寵;​又​賜給​我們​一​份​本性​的​奇恩,​就是​個人​的​自由。​為了​避免​把​這​個​奇恩​被​貶抑​成​放縱,​我們​必須​培養​完整​的​品格,​力求​使​自己​的​行為​符合​天主​的​法律,​「因為​主​的​神在​那裏,​那裏​就​有​自由。​ 」

​基督​的​神國​是​自由​的​國。​那裏​只有​一​種​奴隸,​就是​為了​愛天​主而​自由​地​約​束​自己​的​人。​這​是​多麼​有福​的​自由​奴役啊​!​它​使​我們​獲得​自由。​若​沒有​自由,​我們​就​無​從​回應​聖寵。​若​沒有​自由,​我們​就​不能​為​最​超性​的​理由​——​因為​我們​願意​——​而​自由​地獻身於​我主。

​你們​中​有​些​人​認識​我​已​有​多年。​你們​可以​證明:​我​一生​都​在​宣講​個人​自由,​宣講​帶​有​個人​責任​的​個人​自由。​天涯​海角,​踏破​鐵鞋,​我到​處尋找​自由,​而且​仍​繼續​在​尋找,​就​如​狄​奧根尼​試圖​尋找​一​位​正人​君子​一樣。​我​一​天​比​一​天​更​愛它。​世間萬物​中,​我​惟它​最愛。​它​是​一​座​寶藏,​我們​還​遠遠​不​夠​領悟它​的​價值。

​當我​談論​個人​自由​時,​我​並​不​是​以​它​來藉故​討論​其他​正當​的​問題​——那​一​類​問題​不屬​於​我​的​司鐸​專長​的​範圍。​我​知道​討論​世俗​時事​是​俗權​民政​方面​的​事,​我​不​宜插​嘴置啄。​這​一​類​問題,​我​主留​給​世人​自己​自由​而心平氣​和​地去​討論。​我​也​知道:​司鐸​開口​說話,​不應​當涉​及​人群​政黨​之間​的​分歧​糾紛。​司鐸​開口​說話​只是​為​引導​人靈歸​向​天主,​引導​人​靈接受​天主​的​救世​教義,​引導​人​靈勤領​耶穌​所​建立​的​聖事,​引導​人靈善度​靈​修​生活,​好能​更接​近​天主,​從而​使​我們​意識到,​我們​都​是​祂​的​兒女,​因此,​四海​之​內皆​兄弟,​無​一​例外。

​今天​我們​慶祝​基督​君​王節。​若​有​人​以​政治​規劃​的​眼光​來​看​基督​的​神國,​那麼​他​便​是​對​信德​的​超性​目標完全​無​知;​他​的​良心​便​會​有​背上​與​耶穌毫​不​相干​的​重擔​的​危險,​因為​耶穌​的​軛是​柔和​的,​耶穌​的​擔子​是​輕鬆​的。​  ​我​這樣​講,​並​沒有​僭越​我​身​為​司鐸​的​職責。​讓​我們​真心​熱愛​所有​人​吧;​讓​我們​愛基督於​萬有​之​上吧。​這樣,​我們​就​不得​不珍​愛​他​人​的​自由,​不得​不​與​人​和平​相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