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父母教育子女,主要是在於身教,以身作則。子女期望於父母的,不只是某程度上豐厚的知識,或某種可以取得一定效果的指示,而是比這些更重要的東西,他們期望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看到生活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他們期望看到活生生的證據。他們期望於父母的,是父母通過具體實踐所表現出來的,並在不同處境和境況中,長期堅持而肯定的人生價值和人生意義。
如果要我向父母們進一忠言的話,我願對他們說:首先要讓你們的孩子們看到你們是竭力按照信德生活的。不要自己騙自己以為孩子不懂事。他們從幼年起就把一切都看在眼裏,並且對一切作出他們的判斷。所以要讓孩子們清楚看到,天主不只是在你們嘴上說說而已的,而是確確實實體現在你們的一言一行中。讓他們看到:你們竭盡全力,誠心誠意地忠於天主。讓他們看到你們彼此相親相愛,並且真心真意地愛他們。
這就是造就子女成為真正基督徒的上策,使他們成為品德完善的人;使他們敢於正視生活中的任何遭遇;使他們能為人群服務,為大眾造福,在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中,作基督的見證人。
父母應當傾聽子女的心聲。父母應把時間用在與子女相處之上,甚至不惜把自己專用的時間也用上。父母應讓子女看出你們對他們的信任,要相信他們所說的一切,儘管他們有時會試着蒙騙你們。不要害怕他們反叛。因為你們在他們這樣的年齡時,何嘗不是也有些倔頭倔腦的嗎?你們應當讓步,與他們妥協,並為他們祈禱。如果你們用這種基督化的態度與子女打交道,他們必然會一片丹心,純真質樸地向你們求教,也不會為滿足他們合理的好奇心而求助於一些粗俗卑劣的朋友。你們對子女的信任,與子女們的友好交往必有好報,他們也會以同樣的態度來回報你們。這樣,即使偶有爭吵或誤會,也不致釀成禍患。這就是所謂家庭詳和,所謂真正基督徒生活的真諦。
教會早期的一位作家寫道:「叫我怎樣來描繪婚姻所帶來的喜悅呢——即由教會所結合,由夫妻恩愛所鞏固,由天主降福所締結,由眾天使所宣佈,並為天主聖父所俯納的婚姻所帶來的喜悅呢?……丈夫與妻子相親如兄妹,相敬如僕役,沒有任何事物能分隔他們的心身,因為他們確實已經合而為一了,一個肉體,一個精神……看到這樣的家庭,基督必然歡心,祂會賜他們平安。哪裏有兩人同在,基督也在那裏;哪裏有基督的臨在,那裏必然災除禍消。」
假如若瑟由耶穌那兒學到如何過聖善的生活,我敢大膽地說,他在人事方面也教會天主聖子不少東西。有人稱呼聖若瑟為耶穌的「養父」。我不太喜歡這個稱呼。因為它給人一種印象,彷彿若瑟與耶穌之間的關係,不過是冷冷淡淡,表面浮淺的。當然,信德告訴我們,若瑟不是耶穌的親生之父,但父子關係並不只限於血緣關係而已。
我們在聖奧思定的一篇講道詞中讀到這麼一段說話:「若瑟不僅對父親這個稱呼當之無愧,而且比任何人更當之無愧。」他接下去又說:「他怎樣成為父親的呢?他越貞潔,他為父的職能便越有效。有人錯誤地以為若瑟之所以成為我主耶穌基督的父親,與常人之父無異。也就是說只在肉體上生殖其子,而沒有把兒子作為自己精神之愛的果實來加以領嗣。所以難怪乎路加會這樣敘述:『人都以祂為若瑟的兒子』。路加為何只說他們『以為』呢?因為這個想法是人的判斷,反映人的常規。我主不是由若瑟所生的後代。但是,由若瑟的虔誠和愛德,有一子為他而生——是童貞瑪利亞之子,也是天主之子。」
若瑟之愛耶穌,一如父之愛子。他把自己最好的一切都獻給耶穌以表示他的愛。若瑟遵照給他的命令去愛護耶穌,把自己的技藝傳授給耶穌,使祂也有一門手藝。所以,納匝肋的街坊鄰里都稱呼耶穌為木匠(faber),或稱呼他為木匠之子(fabri filius) 。耶穌在若瑟的工作坊工作,而且就在若瑟的身旁工作。試想聖寵藉若瑟完成了何等偉大的奇勳——若瑟竟在人事人性方面,勝任完成養育天主聖子的使命。他該是一位何等卓絕的奇聖大賢啊!
若瑟的確是一位卓絕的奇聖大賢。因為耶穌肖似他,肖似他工作的技藝,肖似他為人的作風性格,肖似他談吐的音容笑貌。耶穌的現實主義風格,耶穌巨細無遺的觀察力,耶穌坐席擘餅的姿態,耶穌愛用日常生活、家常景況來譬喻信理的習慣——這一切,莫不反映祂的童年,莫不反映若瑟對祂的影響。
還有一端高深的奧蹟是不容忽略的,耶穌是真人。祂的說話帶着以色列某地區特有的鄉音,祂肖似一個名叫若瑟的木匠。耶穌同時是天主聖子。但誰能教天主聖子甚麼東西呢?不錯,祂雖是天主聖子,但同時是真人;過着正常人的生活:最初是嬰孩;後來是兒童,在若瑟的工作坊裏幫忙;最後,祂成了一個年富力強的成年人。「耶穌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
文檔打印自 https://escriva.org/zh-hant/book-subject/es-cristo-que-pasa/56876/ (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