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慷慨”的主題,《基督剛經過》中 ,一共有3個點。

又​一​個​禮儀年度​開始​了。​彌撒進台詠​邀請​我們​思考​一​個​與​開始​實踐​基督徒​生活​有​着密切​關係​的​問題,​即​我們​各​人​所​領受​的​召叫。​「上主,​求​祢使​我​認識祢​的​法度,​並​求​祢教​訓​我​履​行祢​的​道路。​」​  ​我們​懇求​上主​引導​我們,​指示​我們​祂​的​芳蹤,​讓​我們​步步跟隨,​好能​圓滿​地​遵​守祂​的​誡命​——​也​就是​要​實踐​愛德。

​你們​若​回顧​一​下​自己​決心​全力​以​赴,​實踐​信仰​的​種​種​光景,​也​必會​像​我​一樣,​連聲​感謝主。​這​不​是​故作​謙虛,​這​感恩​之心​必然​會​使​你​們​進一步​瞭解到,​在​實踐​信仰​上,​我們​實​在​無功​可居。​通常,​我們​自幼年​時,​便​從​信仰​基督​的​父母​那裏,​學會​祈求​天主。​此​後,​老師​朋友​相識​的​人等,​又會​在​各​方面​幫助​我們,​使​我們​不致​把​天主忘掉。

​你們​可以​暢​開心靈,​向​耶穌​傾訴​自己​的​經歷,​我​不​想​作​任何​概括​的​結論。​不過,​或許有​一天,​一​名​像​你們​這樣​的​普通​基督徒,​會​使​你們​大​開​眼界,​讓​你們​豁然​看到​一​片​嶄新​的​領域,​既深遠​新穎,​又​如​同​福音​那樣​古​老​悠久。​他​提示​你們​要​熱切地、​認真地​追隨​基督,​成為​宗徒​中​的​宗徒。​然​後,​你們​或​許會​張惶失措,​一時​未​能​平靜​下來。​你們​的​安於​現狀,​還​沒有​被​真正​的​平安​取代,​直到​你們​慷​慨地​向​天主​說:​「是​!」​心甘​情願,​自覺​自願​地​承行​主旨,​那是​最​超性​的​動機。​隨它​而來​的,​必​是​強烈​而​持久​的​喜悅。​這​喜悅,​只有​在​你們​背​棄​天主​的​情況​下​才​會​失落。

​我​不​愛​指着​某人,​說​他​是​特別​蒙選​的​一員,​因為​基督才​是​發言人、​揀選者。​正如​聖經​所載,​聖保​祿​告訴​我們:​「祂於​創世​以​前,​在​基督​內​已​揀選​了​我們,​成為​聖潔​無​瑕疵​的。​」​  ​我​明白​你們​不會​因​這​思​想自​以​為了​不起,​或​高人​一​等。​這​抉​擇正​是​我們​召叫​的​來由,​應​是​我們​謙遜​的​基礎。​難道​我們​會​替畫​家​手​中​的​畫筆​去​建造​頌功碑嗎?​儘管​畫​筆​在​創作​名畫​的​過程​中​曾​經​參與​其事,​但​我們​只會​歸功於​畫家。​我們​基督徒,​不過​是​世界​造物​主​和​人類​救​主手​中​的​工具​而​已。

四​旬期​是​為​紀念​耶穌​在​曠野​度​過四十天,​為​以後​數​年​的​傳道​生活,​受難​釘死​在​十字​架​上,​和​勝利​的​復活​做​準備。​教會​在​今天​禮儀​的​福音​中​提醒​我們,​耶穌​做​了​四十天​的​祈禱​和​補贖​以後,​受到​試探。

​天​主願​意​接受​誘惑,​讓​惡魔​試探。​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奧蹟,​對​人來​說​是​無法​理解​的。​但是​我們​可以​從​默想​中,​懇求​我​主​幫助​我們​瞭解​這​個​教訓​的​真諦。

​耶穌​基督​受到​試探,​聖傳解釋​這​情​景時​指出,​上主來​到​這​世​上​是​為了​在​一切事​上​給​我們​樹立​榜樣,​所以​祂願​意​接受​誘惑。​基督​是​真人,​除了​罪惡​之​外,​祂​和​我們​人​類​完全​一樣 ,​所以​在​四十天​的​齋戒​以後,​除了​吃些​野草​樹根​和​喝點水之​外,​耶穌​就​像​我們​任何​人​一樣​感到​飢餓,​一​種​真正​的​飢餓。​當魔​鬼慫恿祂​把​石頭​變成​麵​包時,​我主不​但​拒絕​了​祂身體​渴望​的​食物,​祂甚​至​抗拒​了​一​個​更​大​的​誘惑,​就是​利用​自己​神聖​的​力量​去​解決​一​個​可算​是​個人​的​問題。

​你​一定​留意到,​在​福音​中,​耶穌​從​未​為​祂​個人​的​利益​而​行​任何​奇蹟。​祂為了​加納​的​新婚​夫婦​把​水變成​美酒​ ;祂為了​飢餓​的​群眾,​行​了​增餅​分魚​的​奇蹟 。​但是,​多​年​來,​祂以​勞力​賺取​自己​的​生活。​隨後,​當祂​走遍​以色列​時,​祂​依​靠跟​隨祂​的​人​的​幫助​來​過​活 。

​聖若望​敘述​耶穌​如何​在​一​次​長途​跋​涉​之後,​來​到​息哈爾​的​一​口​井旁,​他​打​發門​徒到​鎮​上​去​買些​吃​的​東西。​正巧祂​看見​一​位​撒瑪黎​雅婦​人​到​井旁來​打水,​祂向​她​要​一​點水,​因為​祂沒有​取水​的​工具 ,​祂​的​身體​在​長​久奔波​以​後,​不禁​感到​疲乏。​在​另​一​場合,​祂​又​因​體力​不足​而​熟睡​了​ 。​祂謙卑​自下,​完全​接受​了​人性​的​局限,​我主​是​多麼​的​慷慨​!祂​沒有​濫用祂​的​神力​來​躲​避​困難​或​勞力。​讓​我們​祈求​天主,​請祂教​我們​學習​堅忍,​熱愛​工作,​品嚐​自​我​犧牲​所​帶來​的​人性​和​神性​高貴​的​甘苦​!

​當魔鬼​第二​次​試探​耶​穌​時,​牠建議​祂​從​聖殿​的​頂上​跳​下來,​基督​再度​駁斥​了​利用​祂天​主大​能​的​建議。​基督​並​非​在​追求​虛榮​或​炫耀,​祂教導​我們​不要​利用​天主,​把祂當​做​人生舞台​的​背景​和​諧劇來​表現​自我​的​偉大。​耶穌​基督​熱​衷於​實踐​天父​的​聖意,​但​祂​不願​預測​天主​的​計劃,​或​提前​施行​奇蹟。​相反地,​祂一​步​一步​地​走過​人​生險峻​的​道路​和​可愛​的​十字​苦路。

​在​第三​次​試探​中,​魔鬼​使用​了​類似​的​技倆​;​以​王國,​權力​和​榮耀​來​引誘​耶穌。​牠企圖​把​只屬​於​天主​的​敬禮​變成人​類野心所​追求​的​對象,​牠許諾給​我們​安逸​的​生活,​只要​我們​俯伏​在​牠跟前,​在​偶像​前面。​我主​強調天​主乃​是​惟一​值​得​受​崇敬​的,​祂​也​確認​了​祂​服務​的​意願:​「去吧​!撒旦​!​因為​經上​記載:​『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獨​事​奉​祂!』」

讓​世界​充滿​光明,​作​世界​的​鹽​和​光 。​這​就​是​主對​祂​的​門徒​的​使命​所作​的​描述。​也​就是​說,​要​把​天​主聖愛​的​喜訊,​傳遍​大地​四極。​所有​基督徒​都​應​當以​各​種​方式,​為​實行​這​一​使命而​貢獻​一生。

​我​還​要​加上​一點,​那​就是,​我們​不該​孤軍​作戰,​要​動員​大眾,​齊心​協力,​一起來​做好​這​項​把​喜樂​與​平安帶給​人心​的​神聖​工作。​正如​聖​大額​我略所​說:​「無論你​的​進展​如何,​你​應​當吸引志​同​道合​的​人,​以期​在​追求​天主​的​道路​上​結伴​同行。​」

​請​你​們​牢記,​主曾​用​一​個​比喻​提醒​我們:​撒播​莠子​的​傢伙​是​「在​人​睡覺​的​時候」​ ​ 來​的。​我們​很易於​陷入​自私​和​淺薄​的​昏昧​中,​為​許多​轉瞬​即逝​的​空虛​沉浮​而​煩惱,​但​對​世界​與​人生​的​真諦​卻​反​而​避不​正視。​這樣​的​懵懂​恍惚​是​件​壞事。​它​窒息人性​的​尊嚴,​置人於​悲觀​愁悶​的​奴役​之​下。

​有​一​件​事​應​會​讓​我們​感到​特別​遺憾​的,​就是​有些​基督徒本​來​能​作出​更多​貢獻,​卻​縮手​裹足,​躲在​後面​;​他們​原​可以​充分​實​踐​天​主兒​女​召叫​的​要求,​卻​因​缺乏​慷慨​犧牲​的​氣魄​而​沒有​發揮​作用。​我們​也​該​負部分​責任,​因為​我們​蒙​受​信德​的​恩寵​是​為​叫​我們​與​他​人​分享,​而​不​是​要據​為​私有,​把​它​隱藏​起來​的。​  ​我們​不可​忘記,​他們​今生​與​來世​的​幸福,​正處​於​危急​關頭。​基督徒​可​生活​得​像​奇蹟般​美​好​——​只要​我們​承擔​起​我們​聖召​的​職責,​我們​便馬上會​體驗​到​滿足​和平安。​問題​在​於​我們​如何辨​認​天主​的​恩賜 ,​並​且​無​條件​地​慷慨​地​作出​回應。

​因此,​我們​應​當喚​醒沉睡於​夢魘​中​的​人,​提醒​他們​人生​不​是​兒戲​;生命​是​神聖​的​寶藏,​是​應該​開花​結果​的。​我們​必須​指點​具有​才​幹​和​志願​的​人,​教​他們​在​生活​中實踐​正道。​基督​催促着​我們。​我們​要​做使​徒​中​的​使徒,​不僅​要​引導​他​人回​歸​天​主;​也​要​使​他們​也​去鼓​勵​別​人,​讓​所有​人​都​能​認識​耶穌​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