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天主的臨在”的主題,《基督剛經過》中 ,一共有3個點。

基督徒​的​生活,​應當​在​天主仁慈​的​「保護​傘」​下​成長​發展;應​當念念不​忘​天​主仁慈​的​恩澤,​檢點​行為,​循規蹈矩,​力求​符合​天​主兒女​的​身分。​那麼,​使​我們​的​召叫​深深扎根​的​主要​方法​是​甚麼​呢?​這些​方法,​是​我們​生活​的​支柱。​今天,​我想​談談其中​兩​種:​內​修​生活​與​教理​培育,​即​我們​對​信理​的​深刻​認識。

​先談​內​修​生活。​真正​瞭解​甚麼​是​內​修​生活​的​人,​真是​鳳毛麟​角!​人們​一聽到​談論​內​修生活,​腦海​裏馬​上​聯想到​陰森森​的​寺廟​殿堂。​足足​有​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我​不斷​地​重複,​內​修​生​活​不​是​那麼​一​回事。​我所​說​的​內修​生活,​是​普通​基督徒​的​內修​生活。​他們​大​都​生活​在​喧嚷​的​鬧市​中,​生活​在​光天​化日​下,​在​街道​上,​在​工作​中,​在​家庭裏,​甚至​在​娛樂​休憩中。​只是,​他們​整天​的​生活,​時刻​都​以​耶穌為​中心。​這​若​不​是​持續​的​祈禱​生活,​那又​是​甚麼​呢?​你們​不​是​真​的​要​做​一​個​祈禱​的​靈魂​嗎?​不​是​要​與​天主​建立​親密​的​關係,​使​自己​得​以​聖化​嗎?​亞歷山​大里​亞城​的​聖克​萊孟​寫道:​「人變成​天主,​因為​他​愛​天​主之​所愛。​」​  ​這​就是​祈禱​的​靈魂​一​貫​領悟​的​基督徒​信念。

​開始​時​是​比較​困難​的。​非​下​苦功去尋​覓​天​主不可,​要​感謝​祂慈​父​般​切實​的​關懷。​這​並​不​是​甚麼​感情​用​事,​而​是​天主​的​慈愛​在​靈魂​深處,​使​你​們​逐​漸察覺​出來,​心心​相印,​自​有​靈犀​一​點通。​事實​上,​是​基督​在​深情​地​尋​找​我們:​「看,​我立​在​門口​敲門。​」​  ​你們​的​祈禱​生活​怎樣​呢?​在​白天,​你們​有​要​與​祂暢​談​心曲​的​衝動​嗎?​那麼,​你們​有​沒有​向​祂輕輕​耳語,​請​祂稍​候​片刻,​然​後​誠​懇地​與​祂密​談​呢?

​在​專為​我​主保留​的​談心​時間裏,​你們​的​胸懷​擴大​了,​你們​的​意志​加強​了,​你們​的​思想,​在​恩寵​的​輔助​下,​給​人間​的​現實​注滿​超性​的​內涵。​結果​是​你​們​定​下明確​切實​的​善志,​你們​決心要​改善​自己​的​行為,​要​以​更​大​的​愛德​待​人​接物,​要​像​優秀​運動員​那樣,​全力​以赴,​勇往​直前,​在​這​場​基督徒仁愛​與​和平​的​鬥爭​中奮鬥​到底。

​於​是​祈禱​持續​不斷,​如同​我們​的​心跳,​我們​的​脈博。​若沒有​天主​的​臨在,​便​無默​禱​生活。​若​無默​禱​生活,​我們​為​基督​所​做​的​工作,​便毫​無​價值。​因為​「若​不​是​上主興​工建屋,​建築​的​人​是​徒然​勞苦」。

普通​基督徒​——​他​不​是​修會​會士——為了​修德​成聖,​他​無須​遁離​世俗,​因為​世界​正​是​他​尋獲​基督​的​場所;​也​無須​甚麼​外表​的​標記,​例如​會​服​徽章​之​類​的​東西。​他​獻身​事主​的​全部​標記,​都​是​內​在​的。​這​就是:​天主恆常​的​臨在​和克己​自律​的​精神。​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事,​因為​克己​自律​也​不外​是​感官​的​祈禱。

​基督徒​的​召叫​是​犧牲、​賠補​和​贖罪。​我們​必須​為​自己​的​罪過​做​補贖​(然而,​我們​多​少​次​掉頭​他​顧,​避開​天主​的​視線?),​也​必須​為​世人​賠補​罪過。​我們​應該​師法​基督,​「身上​時​常​帶着​耶穌​的​死狀 ​(祂棄絕​自己,​死於​十字​架​上),​為​使​耶穌​的​生活​也​彰顯​在​我們​身上」​ 。​我們​的​道路,​是​一​條​獻身​犧牲​的​道路。​在​這​克己​自律​中,​我們​尋獲​喜樂​與​平安​(gaudium cum pace)。

​面對​世界,​我們​不會​愁眉​苦臉。​過去,​有些​聖​人​傳記​的​作者​只強調​天​主忠​僕們​一生​中​的​奇事,​這些​異事​記載甚​至​始自​他們​的​襁褓​時期。​他們​這樣,​無意​中給​基督​的​真理​幫​了​倒忙。​他們​甚至會​說​有​些​聖人​在​嬰兒​時代,​不哭​不啼;​每​逢​星期五,​為了​做​補贖,​也​不吮飲​母親​的​乳汁。​然而,​你們​和​我​一​出世,​便​沒頭​沒腦​地​大哭​大叫,​而且​保管​大吃​其奶,​根本​不​管甚麼​禁食​或​四季​齋期​那​一套。

​現在,​我們​在​天主恩​寵輔佑​下,​在​一​連​串​雷同​的​日子裏,​發現​了​真正​做​補贖​的​時刻。​在​這些​時​機​中,​我們​決心克己​自律,​改善​生活,​使​我們​的​靈魂​作​好​準備,​以​迎接​聖神恩寵​啟迪​的​到來。​隨着​這​恩寵​而​來​的,​我​再​重複​一遍,​便​是​gaudium cum pace ——​喜樂、​平安​和​堅持​不懈​的​奮鬥。

​克己​是​我們​生活​的​調味料。​最好​的​克己​莫​過於​整天​之​中​在​小事​上​約​束​自己,​俾能​克服​肉情​的​淫慾,​眼目​的​淫慾​和​生活​的​驕奢。​克己​自律​的​對象​是​我們​自己,​而​不​是​他​人。​克己​自律​應​當使​我們​在​待人​接物​中​更​加細緻​周到,​體貼​諒解,​開誠​相見。​誰若​是​粗​暴易怒,​遇事處處​只顧​自己,​常常​觸犯​凌辱​他​人,​不知​放棄​不​必要​的​東西​—​—甚​至​必要​的​東西,​事不​稱心​便形​之​於色,​那麼​他​便​是​沒有​做到​克己​自律。​反之,​誰若​懂得​怎樣​獻身​為​人,​「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 ,​那麼​他​便​是​實踐​了​克己​自律。

我​實​在​不能​理解,​身為​基督徒​者,​怎麼​能​不​在​聖經​中,​在​聖體​中,​在​祈禱​中,​在​感恩​祭​中​時​刻感到​要​與​耶穌​締結友誼。​我​能​完全​瞭解信友們​代代​相傳敬愛​聖體,​他們​以​種​種​敬禮​方式,​比如:​信德​宣認​及​公開​朝拜​聖體,​或​在​幽靜​的​聖堂​內,​或​在​親密​契合​的​心靈​裏​悄悄​進行​質樸​虔誠​的​善功。

​我們​應​當熱​愛​彌撒,​把​彌撒​作​為​我們​一天​的​中心,​這​一點​是​極為​重要​的。​我們​要​是​熱心​參與​彌撒,​在​一天​其餘​時間​便自然​會​念念​不忘​我主,​渴望​時​刻置​身於​祂​的​鑒臨​之​下,​準備​像祂​工作​那​般地​工作,​像祂愛​那​般​地愛。​所以,​我們​要​學習​感謝​我主,​因為​祂沒有​把祂​的​臨在​局​限於​舉行​彌撒​聖祭​的​那段​時光,​卻​決心​停留​在​聖體​櫃​中,​好​與​我們​同​在。

​就​我​個人​而言,​聖體​櫃​就是​伯達尼,​是​個​恬靜​愉快​的​好去處,​在​那裏​基督​可以​安憩​休息;​在​那裏​我們​可以​向​祂傾訴​我們​的​憂慮、​痛苦、​渴望、​喜樂,​無拘​無束,​如話​家常,​一如​當年​瑪爾大、​瑪利亞​和​拉匝祿​那般。​所以​每​逢​我​在​城鎮鄉村​偶然​發現​一​座​教堂,​即使​只是​從遠處​看到​一​個​輪廓,​總是​不由​得喜從​中來:​又​是​另​一​座​聖體櫃,​另​又​一​個​機緣,​讓​我​遠遁​塵囂,​一心​與​聖體​中​的​我主​親​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