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普通基督徒——他不是修會會士——為了修德成聖,他無須遁離世俗,因為世界正是他尋獲基督的場所;也無須甚麼外表的標記,例如會服徽章之類的東西。他獻身事主的全部標記,都是內在的。這就是:天主恆常的臨在和克己自律的精神。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事,因為克己自律也不外是感官的祈禱。
基督徒的召叫是犧牲、賠補和贖罪。我們必須為自己的罪過做補贖(然而,我們多少次掉頭他顧,避開天主的視線?),也必須為世人賠補罪過。我們應該師法基督,「身上時常帶着耶穌的死狀 (祂棄絕自己,死於十字架上),為使耶穌的生活也彰顯在我們身上」 。我們的道路,是一條獻身犧牲的道路。在這克己自律中,我們尋獲喜樂與平安(gaudium cum pace)。
面對世界,我們不會愁眉苦臉。過去,有些聖人傳記的作者只強調天主忠僕們一生中的奇事,這些異事記載甚至始自他們的襁褓時期。他們這樣,無意中給基督的真理幫了倒忙。他們甚至會說有些聖人在嬰兒時代,不哭不啼;每逢星期五,為了做補贖,也不吮飲母親的乳汁。然而,你們和我一出世,便沒頭沒腦地大哭大叫,而且保管大吃其奶,根本不管甚麼禁食或四季齋期那一套。
現在,我們在天主恩寵輔佑下,在一連串雷同的日子裏,發現了真正做補贖的時刻。在這些時機中,我們決心克己自律,改善生活,使我們的靈魂作好準備,以迎接聖神恩寵啟迪的到來。隨着這恩寵而來的,我再重複一遍,便是gaudium cum pace ——喜樂、平安和堅持不懈的奮鬥。
克己是我們生活的調味料。最好的克己莫過於整天之中在小事上約束自己,俾能克服肉情的淫慾,眼目的淫慾和生活的驕奢。克己自律的對象是我們自己,而不是他人。克己自律應當使我們在待人接物中更加細緻周到,體貼諒解,開誠相見。誰若是粗暴易怒,遇事處處只顧自己,常常觸犯凌辱他人,不知放棄不必要的東西——甚至必要的東西,事不稱心便形之於色,那麼他便是沒有做到克己自律。反之,誰若懂得怎樣獻身為人,「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 ,那麼他便是實踐了克己自律。
要活出彌撒聖祭的意義,即意味着要持續地祈禱,深信這是我們本人與天主個別的會晤。我們朝拜祂,讚頌祂,感謝祂;我們痛悔自己的罪過,淨化自己的靈魂;我們體驗在基督內與所有基督徒的結合。
或許我們不時會反躬自問:我怎樣才能相稱於天主偉大的聖愛呢?或許我們想看到一個清楚說明基督徒生活的程序表。答案很簡單,而且是所有信友能力所及的,就是要熱心參與彌撒聖祭,並在這概括基督全部囑望的祭獻中,學習加深自己與天主之間的個人關係。
讓我向你們重溫一下彌撒中常見的連串祈禱和行動:當我們一步一步跟隨彌撒的規程時,我主會把我們每人生活中有待改善的地方,有待克服的罪過,有待培養待人手足友愛的態度一一顯示給我們。
司鐸走近天主的祭台,走近「使我悅樂、青春煥發的天主面前」。彌撒聖祭是在歡樂曲中開始的,因為天主親臨於此。司鐸親吻祭台,漾溢着歡樂、愛慕和感恩之情。祭台是基督的象徵,它也提醒我們要緬懷先聖。這小小的祭台得以聖化,因為這是給我們呈現無價的聖事的地方。
懺悔禮的禱詞使我們意識到自身的不配。這並不是對個人罪過空洞的回憶,而是要確實地陳列我們的罪行和軟弱。為此,我們再三口誦心維:上主,求祢垂憐;基督,求祢垂憐。假若我們需要的赦免,須由我們自己去立功爭取,那麼我們必會淒然失望。但是,由於天主的美善,我們的赦免因祂的仁慈而來。因此,我們以Gloria!光榮頌來讚頌祂:「因為只有祢是聖的,只有祢是主,只有祢是至高無上的。耶穌基督,祢和聖神,同享天主聖父的光榮。」
文檔打印自 https://escriva.org/zh-hant/book-subject/es-cristo-que-pasa/57024/ (2025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