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讓我們再向我主獻上向祂繚繞上升的乳香吧——這就是我們一心善度充滿「基督的馨香」的崇高生活的願望。滿溢「基督的馨香」 的言行,就是到處播種諒解和友誼,與人為友,使他人不致被冷落遺棄。我們的愛德,務必熱情漾溢,務必充滿着溫暖的人情。
這就是基督給我們的教導。數世紀以來人類期待着救主的降臨。先知們以千百種方式預告祂的來臨。甚至遠在天涯地角,不管天主大部分啟示淹沒於人的罪惡和無知中,人類渴望天主,憧憬救恩的願望,常存不滅。
當時期一滿,既不是哲學天才柏拉圖或蘇格拉底之輩,來完成救贖的使命;也不是叱吒風雲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之流,來接管世界。相反,卻是一個誕生於白冷的嬰孩。對,正是祂前來救贖世界。在祂開口說話之前,祂早已先用行動愛了世界。祂沒有帶來甚麼神奇秘訣,因為祂知道祂所要提供的救恩,必須滲透人心而來。那祂開宗明義,首先做了些甚麼呢?祂嘻笑啼哭睡覺,毫無自衛能力,雖然祂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卻與嬰兒無異。祂這樣做,正是為了讓我們能愛祂,讓我們能學習把祂抱在懷裏。
於是我們再次恍然大悟,基督教義的精髓正在於此。基督徒若是不以行動來愛,便不能成為基督徒,也沒有成就為人之道。你不能把人看作數字;你不能把人當作梯子上的一根橫檔,讓你踏在腳下拾級而上;你也不能隨形勢的需要,把他們當作愚化洗腦,批鬥打擊,表揚吹捧或抹黑醜化的群眾。你要留神注意別人,特別是你周圍的人——他們究竟是誰?他們首先是天主的兒女,擁有這莊嚴稱號所賦予的全部尊嚴。
我們應該以合乎天主兒女身分的舉止行為對待所有天主的子女。我們的愛,自然應該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應該做到朝乾夕惕,謹小慎微,體諒關懷,無微不至,克己為人,不求人知。這就是「基督的馨香」。這就是當年生活在初期教會兄弟姊妹周圍的人所作的評語:「看,他們彼此多麼相親相愛!」
這個理想並不是高不可攀的。基督徒不是《塔拉斯孔的塔塌林》(Tartarin of Tarascon),這部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一心要在自己家的走廊裏捕獵獅子。當然在那裏是不會找到獅子的。我一貫所講的,是實實際際的日常生活,是怎樣聖化我們的工作,怎樣聖化我們的家族關係和社交友誼。在這些方面若有失基督徒本色,那麼到哪去做基督徒呢?芬芳的乳香,是從藏身於爐炭熾烈火焰中的晶粒散發出來的。同樣,感人的「基督的馨香」並不是突然爆綻的火花,而是從德性熾烈的火燼中,徐徐散發出來的。這些德行是:正義、忠誠、信實、體諒、慷慨、和靄。
文檔打印自 https://escriva.org/zh-hant/es-cristo-que-pasa/36/ (2025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