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圣心内寻求平安
天主圣父愿意在圣子的圣心中,赐给我们一份仁慈,宠眷和「伟大的爱情」 。我们若想寻求天主爱人的证据,只须沿着圣保禄的思路去探索:”祂既然没有怜惜自己的儿子,反而为我们众人把祂交出了,岂不也把一切与祂一同赐给我们吗﹖” 天主爱世人,不仅俯听我们的祈祷,而且在我们祈祷之前,早已把恩惠赐给了我们。
圣宠使人洗心革面,焕然更新;使罪人皈正,使他成为一个善良忠信的仆人。 天主对我们的爱是一切恩宠的泉源。祂不仅用言语揭示了这一点,也以行动。天主的爱促使至圣圣三的第二位圣言,圣父之子,取了我们的肉躯,进入我们人性的处境,除了罪之外,与我们毫无两样。这圣言,这天主的圣言,便是由天主圣爱所发的圣言。
天主圣爱就藉着圣子降生成人,藉着耶稣基督在世上,以十字架卓绝的牺牲而成就的救赎之旅,揭示给我们。祂在十字架上藉着一个新的标志昭示天下:”有一个兵士用枪刺透了祂的肋旁,立时流出了血和水。”这耶稣的血和水,向我们宣告:祂的自我祭献已大功告成。”完成了!” 一切都是为爱而成就的。
今天,当我们重温信德的中心奥迹时,目睹人的动作行为被用来表现这最深邃的真理,即圣父的圣爱之交付圣子,圣子的圣爱之从容赴义,走上加尔瓦略山,我们不禁愕然起敬。天主没有用霸权与我们打交道。没有。祂”取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 耶稣从不是疏远冷淡,高高在上的。虽然在宣讲时,偶然会流露出愤懑感慨的心情,因为恶人的罪行伤了祂的圣心。但是,我们若仔细观察,马上会发现祂的悲愤实在是出于爱,是再次向我们发出邀请,敦促我们悔罪改过,矢志忠诚。我主天主说:”我岂能喜欢恶人的丧亡?——吾主上主的断语——我岂不更喜欢他离开旧道而得生存?” 这话一语道破基督一生行实的原委;使我们恍然领悟,祂为何怀着一颗血肉的心,一颗与我们一样的心,降临我们人间。这便是祂的圣爱的铁证,是天主仁爱奥迹万古常新的见证。
我必须向你们吐露,有一件事常使我痛心不已,并让我奋发行动,那便是想到天下所有尚未认识基督,所有从未希冀天堂上为我们保留的褔祉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就像瞎子迷路,他们在远离真褔的歧途上,探索莫名的「幸福」。圣保禄宗徒在特洛阿,梦见异象那晚的感受并不难理解:”有个马其顿人站着,请求他说:’请往马其顿去,援助我们吧!’保禄既见了这异象,我们便推知是天主召叫我们给他们宣传福音,便立即设法往马其顿去。
” 你们难道没有感觉到天主正在召叫你们吗﹖祂通过我们周围所发生的事物,正在催迫我们去宣讲耶稣降临的喜讯。但是,有时我们基督信徒却把自己的召叫贬为糟粕。我们变得庸俗浮浅,把大好时光浪费于倾轧纷争,妒贤忌才。更糟的是,有人竟对他人选择实践真理的某些方面妄加责难,无风兴浪。他们不仅没有竭力相助,反加滥肆诋毁。的确,你有时会在基督徒身上发现严重的缺陷。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本身,不在于我们的缺点。惟一关系重大的是耶稣。我们应当宣讲的是基督,而不是自己。
这些反思是由于对耶稣圣心敬礼正陷于危机而激发的。其实危机并不存在。耶稣圣心的真诚敬礼一直健在,而且依然充满活力,并具有人性和超性的意义。它一贯而且依然激发人们皈依献身,承行主旨;激发人们亲切领悟救赎奥迹的底蕴。
然而,我们应当把真正的敬礼与无用的多愁善感,与缺乏信理,华而不实的表面虔诚,区别开来。我并不欣赏那些媚人的塑像,也不欣赏粗制滥造的,对具有常识与超性观念的基督徒丝毫起不了感召作用的圣心像,而且不欣赏的程度不逊于你们。但是,把这些个别的,并正在消失的弊端,曲解为信理或神学问题,则未免是一种糟糕透顶的逻辑。
若说有危机的话,那便是人心的危机。人的目光短浅,自私自利,思想狭隘。他们不能领悟基督爱人之心的伟大深度。教会自建立圣心节以来,在庆日礼仪读经中,取用了一段保禄书信,来培育我们真正的虔诚敬礼。圣保禄在其中向我们提出了一整套默观生活的规划,包括知识与爱情,祈祷与生活,且始于耶稣圣心敬礼。天主藉宗徒的话,亲自邀请我们遵循这条道路:”使基督因着你们的信德,住在你们心中,叫你们在爱德上根深蒂固,奠定基础,为使你们能够同众圣徒领悟基督的爱是怎样的广、阔、高、深,并知道基督的爱是远超人所能知的,为叫你们充满天主的一切富裕。”
天主的充盈富足是在基督内,在基督的圣爱内,在基督的圣心内,启示给我们,赐予我们的。因为,正是在祂的圣心内,”真实地住有整个圆满的天主性” 。谁若无视天主这一伟大计划——即藉降生成人,赎罪救世,圣神降临,向世界倾注祂的圣爱——便无法体会我主对我们的体贴入微。
让我们充分认识寓于「耶稣圣心」一词的全部宝藏吧。当我们说到某人的心时,我们不只是指他的情感,而是涉及他与人友爱交往中的整个人格。圣经为了帮助我们明白天主的事理,采用充满人性意味的词语「心」,来表示思言行动的总结与根源,表现与基础。人的价值即其心的价值……。
心乃是喜乐之所由生:”我心欢愉祢的救援。” 心乃是痛悔之所由生:”我的心好像是蜡,在我内脏中溶化。” 心乃是赞颂天主之所由生:”我的心灵涌溢优雅的言辞。” 心乃是矢志从主之所由生:天主,我的心已准备妥当。 心乃是爱慕不懈之所由生:”我身虽睡,我心却醒。” 心也生疑惧惶恐:”你们心里不要烦乱,你们要信赖我。”
心不仅有感觉,它也认识、了解。”祢的法律常存于我的心怀 ,刻在心上 。”圣经也引证道:”心里充满什么,口里就说什么。” 我主训斥经师道:”你们为什么心里思念恶事呢?” 祂又列举人的罪过加以概括说:”因为由心里发出来的是恶念、凶杀、奸淫、邪淫、盗窃、妄证、毁谤。”
圣经论到心时,所指的不是喜怒哀乐瞬息消逝的感情,而是指引导整个人的灵魂肉体,趋向其善的人格。正如耶稣所指出的:”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必在那里。”
因此,当我们谈到耶稣圣心时,我们强调天主圣爱的确凿无疑,强调天主对我们忠贞负责的真理。当我们提倡敬礼耶稣圣心时,我们是在提倡彻底献身于耶稣,献身于整个耶稣——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感觉和思想,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我们的喜乐。
这就是真正敬礼耶稣圣心的真谛;是认识天主,认识我们自己;是瞻仰耶稣,趋向耶稣,让祂来鼓励、教育和引导我们。使这敬礼流于浅薄的最大弊病,莫过于缺乏人情,莫过于无视这位降生成人的天主的存在。
身悬十字架上,心中漾溢着爱人之情的耶稣,是一篇语言无法表达的雄辩证词,指出人和物的崇高价值。人,人的幸福,人的生命,竟如此重要,以致于天主圣子不惜牺牲自己来救赎和濯净他们,把他们复活起来。有一位默观者对此感慨地问道:「谁能不热爱这颗重创的心呢?面对这颗如此纯爱的心,谁不会以爱还爱,以心体心呢?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岂有不以爱报爱之理?我们要拥抱这位遍体鳞伤的亲人,祂的手足被亵渎神明的恶人钉穿。我们要偎依在祂的肋旁,偎依在祂心头,虔诚祈祷,使我们能无愧于与祂心心相印,祂被长矛刺伤,因为我们的心还是硬如铁石,拒不悔改。」
这些思想,柔情和话语,是热爱耶稣的人灵从一开始便向祂奉献的。但是,我们若要懂得这语言,懂得人心,懂得基督的心与天主的爱,我们就必须有信德和谦德。我们需要有促使圣奥思定写出此语的信德和谦德:「主啊,我们是为了祢而受造,除非安息在祢内,我们的心将得不到安宁。」
人若无谦德,便会恬然以天主自居,却不按基督遵行的天主之道行事,不会说:拿去吃吧,”这是我的身体” 。骄傲的人把天主的伟大局限于庸人的框框里。于是乎理性,冷酷盲目的理性,使人妄想把一切事物纳入其个人狭隘经验范畴之中,蜕变为非理性;与有信德的人的思想截然不同,甚至与那些指导得当,能享受和热爱事物的人大相径庭。超凡脱俗的真理因此衰竭,人心被一层硬壳禁锢,变得麻木不仁,失去回应圣神感召的能力。若不是天主仁慈的德能,突破我们罪恶的壁垒,我们有限的理智真会丧失殆尽。”我还要赐给你们一颗新心,在你们五内放上一种新的精神,从你们的肉身内取去铁石的心,给你们换上一颗血肉的心。” 惟有天主的助佑,才能使灵魂重见光明,一听到圣经的许诺便充满喜乐。
“我知道我对你们所怀的计划,是和平而不是灾祸的计划。” 这是天主藉先知耶肋米亚所作的许诺。礼仪把这话应用到耶稣身上,因为在祂身上,我们清楚看到,天主确实是这样爱我们的。祂并不是来审判我们,并不是来控诉我们的卑鄙恶劣。祂是来拯救我们,宽赦我们,给我们和平与喜乐的。如果我们真能意识到天主恩待祂儿女的盛情,我们的心必会幡然改变。我们会看到一片崭新的天地在我们前方展开,纵横深远,光华灿烂。
但是请注意,天主没有说:「为了换取你的心,我将给你一个纯精神的意志。」没有。祂给了我们一颗心,一颗人性的心,与基督的心一模一样。我并没有一颗专门爱天主的心和另一颗专门爱人的心。我用同一颗心去爱基督,爱圣父,爱圣神,爱圣母,爱我的父母亲友。我愿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这一点:我们必须有十足的人性,否则就不能分享天主性。
人性的爱,我们在世上经验的爱,只要是真正诚挚的,便会帮助我们尝到天主圣爱的滋味。我们在天主内享受的爱,以及在天堂上享见”万物之中的万有” 的天主,究竟是怎样的福乐便可从个中领略一二。如果我们开始领略天主的爱,我们便会情不自禁地越来越富有同情心,越来越慷慨大度,越来越全心全意地献身服务。
我们必须施舍自己所领受的,教授自己所学习的。简单平易,不骄不矜,我们必须帮助他人分享天主圣爱的知识。当你们执行任务,在社会上工作时,你们各人应该把各自的职务转化成真正的服务。你们的工作应该精益求精,关心他人的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文化方面的先进成果。如此工作,只要动机是忘我无私,舍己为人,充满基督徒生活的精神,便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整个人类带来裨益。
通过你们的工作,通过整个人际关系的网络,你们应当展示出基督的爱德和祂在友谊,谅解,友爱与和平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正如基督巡行巴勒斯坦各地时,到处”施恩行善” ,你们也该在家庭、社会、工作岗位、文娱场合,散播平安。这是天国临于你们心中的最好证据。正如圣若望所写的:”我们知道,我们已出死入生了,因为我们爱弟兄们。”
但是,除非先到耶稣圣心这所学校接受教育,没有人能够实行这份爱。惟有当我们默观瞻仰耶稣圣心,我们才能够把自己的心从嫉恨冷淡中解放出来。惟有这样,我们才会体谅他人的疾苦,并以基督徒的方式作出响应。
你们记得圣路加所描绘的,耶稣到达纳因城的景象吗? 耶稣再一次穿街越巷,迎向人群去会合他们。祂本来可以径自走过,或是让他们来请求祂的。但是祂没有这样做。祂采取了主动,因为祂被一个寡妇的哀伤所感动。她刚刚失去了她所有的一切,她的儿子。
圣史解释说耶稣受了感动。甚至像在拉匝禄墓前那样,祂还流了感动的泪。耶稣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对发自挚爱的哀伤无动于衷。看到子女与父母生离死别,祂痛如身受。祂克服死亡,正是为了赋予生命,使相爱的人再次相聚。但与此同时,祂要求我们首先承认天主圣爱至高无上的地位。惟有天主的爱才能激发真正的基督徒生活。
基督知道周围的人群对那奇迹必会肃然起敬,会把这事传遍乡里。但祂不愿故作姿态,哗众取宠。祂只是被那位妇人的哀伤所感动,情不自禁地前去安慰她。所以祂走上前,对她说:”不要哭了” 。祂仿佛是在说:「我不要看到妳哭。我到世上来是为传播喜乐与和平的。」于是接踵而来的便是那个奇迹,那是基督真天主德能的标志。但首先来的是祂的同情心,是基督真人仁爱之心的明征。
我们若不向耶稣学习便永远不会懂得爱。如果照某些人的想法,以为要保持心灵洁净,保持一颗相称于天主的心,就意味着与人性的爱「不相混淆,不受它污染」,变得对他人的痛苦和哀伤麻木不仁。我们只能摆出一付「官样文章的爱德」,干巴巴的,没有灵魂的。但这种爱德绝不是耶稣基督的真爱德。耶稣基督的真爱德是富于情感和人情的温暖的。这样说,并不表示我支持某种错误的理论——其实是一种可怜的借口——把人的心引向背离天主的方向,引向犯罪和死亡的机会。
在今天这庆节,我们该恳求我主赐予我们一颗善良的心,一颗能够同情他人疾苦的心。惟独有这样的一颗心,我们才能认识到世上痛苦疾患的灵膏妙方就是爱,即是爱德。其他所有的处方都只是暂时性的,只会遗留遗憾与绝望。
我坚持,如果我们要帮助别人,就必须爱他们,必须以体贴谅解,献身服务,热情友爱和自甘谦和等态度为外衣的爱德来爱他们。这样,我们才会懂得为何我主把全部法律,归纳成那条双重的诫命,其实是二而为一的诫命,即全心,全灵,全意爱天主,爱近人 。
你们或许会这样想:有时连基督徒本身,包括你和我,还有他人,往往都忘记了实践这条最基本的诫命。在你们脑海里,或许会呈现那一件件呼吁平反的冤案,那一桩桩横行霸道的暴政,那代代相袭永世不得翻身的歧视。
我无法向你们提出一个解决这类问题的具体方案,也没有理由这样做。但是,身为耶稣基督的司铎,我有责任提醒你们圣经的教训。请默想一下耶稣亲自描述的公审判的光景:”可咒骂的,离开我,到那给魔鬼和牠的使者预备的永火里去吧!因为我饿了,你们没有给我吃的;我渴了,你们没有给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没有收留我;我赤身露体,你们没有给我穿的;我患病或在监里,你们没有来探望我。” 一个人或一个社会,面对痛苦和不义却袖手旁观,不予纠正,必定离基督圣心的爱情甚远。基督徒有充分自由去寻求并应用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应当团结于服务人类这个共同愿望之上。否则,他们的基督信仰便不是耶稣的教诲和生活,而只会是冒牌货,是欺骗天主,欺骗人的行为。
不过,我还想向你们提出一点。正因为对我们人来说,下定决心成圣成贤极不容易,所以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修德务善。人际关系要因爱德而受启发,而不是以仇恨和冷漠为主导,还是遥遥无期。我们必须意识到财富的分配即使能做到合理均匀,社会的组织即使能和谐健全,人间还会有痛苦疾患、误会纠纷、生离死别、孤苦伶仃,以及我们本身种种局限性的苦恼经验。
面对所有这些重担,基督徒只能找到一个真正和肯定的答案,即十字架上的基督,一个受难而死的天主,一个博爱众人以致于祂的心被长矛所刺透的天主。我主对不义深恶痛绝,对犯不义之罪的人备加痛斥。但是祂尊重每一个人的自由。祂允许不义存在,因为不义是原罪造成的后果,是人类状况的组成部分。然而祂的心充满着对人类的爱。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悲伤,我们的苦恼,我们对公义的饥渴……所有这一切残酷折磨,祂无不藉十字架而加诸自己身上。
基督信仰对有关痛苦的教诲并不是花言巧语,自圆其说。它开宗明义首先呼吁我们接受与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痛苦。我不会隐瞒在我的一生中常常存在着痛苦;有许多次我真想放声痛哭。我可以喜悦地告诉你们这一点,因为我经常宣讲,并力图实践真理,那只有在十字架上才能找到的基督,祂就是「爱」。还有些时候,我对现实存在的不义和邪恶深恶痛绝。尽管抱定志向,并尽了自己的努力,但对未能纠正不义境况的局面,苦闷万分。
我向你们谈论痛苦时,并不只是空谈理论。我告诉你们面临痛苦,心寒胆颤之时,补救的办法就是要仰望基督,这并不只是他人的经验之谈。加尔瓦略山的景象向每一个人宣布,痛苦是必须圣化的,我们的生活必须与十字架结合。我们若能像基督徒一样忍受艰难困苦,我们的艰难困苦便会转化为赔补和补赎,使我们分享耶稣的命运,参与祂的生命。祂由于爱人,甘愿忍受种种酷刑折磨。祂生于贫困,活于贫困,死于贫困。祂受尽责难侮辱,毁谤中伤,诬告陷害。祂被门徒负卖,众叛亲离,孑然一身,祂经历惩罚的苦涩,最终被判死刊。如今,这同一位基督,身为人类的首生者与赎罪者,继续在祂的肢体身上受苦,继续在普世人类身上受苦。
痛苦是天主计划的一部分。这是真理,尽管我们难以理解。连耶稣自己在承受祂的苦难时也表现出相当困难:”父啊!祢如果愿意,请给我免去这杯吧!但不要随我的意愿,惟照祢的意愿成就!” 在这恳求和接受圣父旨意的张力之中,耶稣平静地走向死亡,宽恕那些钉死祂的人。
这种抱着超性态度接受痛苦的壮举,正是最伟大的胜利。耶稣藉着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一举征服了死亡。天主从死亡中带出生命。天主子女的态度,并不是对可能发生的悲惨命运无奈接受,而是一份预尝胜利滋味者的成就感。因基督凯旋之爱的名义,我们基督徒应走向世界,通过我们的言行,播种和平与喜乐。我们应当战斗,和平地战斗,向一切邪恶、不义、罪恶开战。这样我们才能唤醒世人,人类遭遇的厄运,不是注定不变的。惟有天主的圣爱,天主藉耶稣圣心所显示的圣爱,才能为人类赢得光荣的精神凯旋。
刚才我们提到纳因城发生的事件。我们还可举出其他例子,因为福音中这类情景不胜枚举。每一例子,都不仅说明耶稣忧人之忧的赤诚,更特别指出我主爱德的博大精深。耶稣圣心是天主降生成人的血肉之心,是厄玛奴耳之心,即天主与我们同在之心。
「与基督结合的教会,诞生于一颗受伤的心。」 从这颗伤口洞开的心,涌流出生命,通传到我们身上。在这里,且让我们默想一下圣事,特别是圣体圣事。天主藉着圣事在我们身上工作,使我们能分享基督救赎的德能。我们怎能不以感恩的心情缅怀加尔瓦略山的圣祭,以及在我们的弥撒中不断地以不流血的方式更新的祭献呢?耶稣实际上把自己给了我们作神粮。由于祂降临我们心中,一切都有了改变。我们的存在获得了新的力量,就是圣神的辅助。圣神充满我们的灵魂,影响我们的行动,思想和感觉的方式。基督的圣心就是基督信徒的和平。
我主要求我们献身。献身的根源,并不只是我们自己的愿望或努力。我们的愿望和努力往往是软弱无常的。这生命,主要是由真天主真人耶稣的圣爱之心为我们赢得的圣宠所支撑的。因此,我们能够,而且应当像天主儿女一般,坚持内修生活,不为灰心丧志所挫败。我喜欢请人们设想一个基督徒,应怎样在普通日常生活中,在最平凡具体的境况中,实践信望爱三德。依靠天主的助佑而修身操行的精义就在于此。基督信徒在实践这三个超性的德行时,必会找到喜乐、力量和平安。
这便是基督平安的果实,是祂的圣心带给我们的平安。让我们再说一遍:耶稣对世人的爱,是天主奥迹的一个奥妙难测的侧面,是圣子热爱圣父圣神之爱的一个奥妙难测的侧面。圣神,即圣父圣子之间的爱的联系,在圣言内与一颗人性的心会合。
谈到我们信仰的这些核心现实,不可能不痛感我们理智的穷困匮乏,不可能不惊奇天主启示的伟大深奥。尽管我们不能充分理解这些使我们的理智瞠目结舌的真理,我们坚决谦恭地深信不疑。基于基督的见证,我们深知这些都是真实的。我们深知圣三深邃的爱,是藉着基督圣心的爱倾注到人类身上的。
为此,生活在基督圣心中,与祂密切结合,意味着我们要成为天主的居所。我主告诉我们说:”谁爱我,我父也必爱他。” 圣父偕同基督在圣神内,来到他的灵魂内,并在那里住下 。
即使对这些基本观念只是稍加思索,我们的整个态度也必会改变。我们必会渴慕天主,把圣咏的话化作我们的心声:”我的天主,我急切寻觅祢;我的灵魂渴慕祢,我的肉身切望祢,我有如一块干旱涸竭的无水田地。” 耶稣鼓励我们怀有这种空虚感。祂必会迎上前来对我们说:”谁若渴,到我这里来喝吧!” 祂把自己的心赐给我们,让我们从那里找到安息和力量。我们若接受祂的邀请,必会发现祂的话是千真万确的。我们便会感到更渴,甚至渴望天主真在我们灵魂内住下,永远不再从我们心中拿走祂的光与热。
“我来是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么切望它已经燃烧起来!” 我们已接近天主圣爱的烈火。我们要让这烈火燃烧我们的生命。让我们一心盼望把天主圣爱的烈火传播到世界,让我们周围所有的人都亲炙其爱。他们同样能体验基督的平安,并在祂那里获得幸福。一个在生活中与基督心心相印的基督徒的惟一目标就在于此,就是让平安临于社会,平安临于教会,平安临于人灵,当基督神国来临时,天主的平安将达到其高峰。
圣母玛利亚,妳是「和平之后」。因为妳的信德,坚信天使向妳所宣报的一切必会实现。求妳帮助我们滋长信德,并具有坚定的望德,深挚的爱德,因为这就是妳的圣子今天所期望于我们的,是祂所以把圣心展示给我们的缘由。
Document printed from https://escriva.org/zh-hans/es-cristo-que-pasa/zai-ji-du-sheng-xin-nei-xun-qiu-ping-an/ (2025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