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临在于基督徒内
「基督仍活着。」这是个让我们的信仰充满意义的伟大真理。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复活了。祂战胜了死亡,征服了悲伤、痛苦和黑暗的势力。”不要惊惶。”天使就是这样招呼前往坟墓的妇女们的。”不要惊惶!你们寻找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纳匝肋人耶稣,祂已经复活了,不在这里了。 这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我们应该为此鼓舞喜欢。”
复活期是喜乐的日子。但它的喜乐并不局限于礼仪年度的这一节期,而是要经常地临于基督徒的心中。因为基督仍活着。祂不是已死去的人,不是活了一段时间,然后死去,只给我们留下美好榜样和回忆的人。
不,基督仍活着。耶稣是”厄玛奴耳”——天主与我们同在。祂的复活告诉我们,天主绝不遗弃属于祂的人。祂曾答应我们:”妇女岂能忘掉自己的乳婴?初为人母的,岂能忘掉亲生的儿子?纵然她们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啊!” 祂信守诺言,”乐与世人共处”。
基督仍生活在祂的教会内。”我将真情告诉你们:我去为你们有益,因为我若不去,护慰者便不会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了,就要派遗祂到你们这里来。” 天主的计划便是这样,死于十字架上的耶稣,赋予我们真理和生命的圣神。基督存留在祂的教会内,存留在教会的圣事、礼仪、宣讲中,在教会所行的一切中。
在每天奉献的感恩祭中,基督以特别的方式与我们同在。这就是弥撒之所以是基督徒生活的中心和泉源的原因。在每一台弥撒中,整个基督,祂的头与肢体都完整地临在。「藉着祂,偕同祂,在祂内(Per Ipsum et cum Ipso et in Ipso)。」因为基督是道路,是中保。在祂内,万有皆备;在祂外,我们的生命尽是虚无。在耶稣基督内,因祂的教导,”我们才敢说:’我们的天父。’”我们敢称呼天地之主为我们的父亲。生活的基督在圣体中的临在是祂在世界上临在的保证,是泉源和高峰。
基督活在基督徒内。信仰教导我们人在恩宠状态下,因充满天主而得以圣化。我们凡夫俗女,不是天使;我们有血肉之躯,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而这圣化的工程影响着人的一切,犹如末日复活的一种预尝。”基督从死者中实在复活了,做了死者的初果。因为死亡既因一人而来,死者的复活也因一人而来;就如在亚当内,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内,众人都要复活。”
基督的生命就是我们的生命,正如祂在最后晚餐时给宗徒们许诺那样:”谁爱我,必遵守我的话,我父也必爱他,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并要在他那里作我们的住所。” 因此,我们的生活,应当肖似基督的生活,使基督的好恶爱嫌,化为我们的好恶爱嫌,好能同圣保禄一起宣称:”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
我要简略的跟你们探讨一下,基督今天是以什么方式活着的。”耶稣基督昨天、今天、直到永远,常是一样。” 基督徒生活的基础即在于此。如果我们尝试观望四周,回顾一下人类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进步与发展。科学促使人对自己的能力有更深入的认识。现今的科技比往昔更有效地控制世界,助人实现推进文化,一体化和物质福利,达到更高水平的梦想。
但也有人并不这样乐观。他们告诫我们人类仍遭受着不公义与峰火战乱之害,甚至比往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倒也言之有理。然而,我宁愿超越并摆脱这些不同的看法,着眼于宗教范畴内的一个真理:即人依然是人,天主依然是天主。在这一领域内,进步已到顶峰。这顶峰就是基督:祂是元始(Alpha),也是终末(Omega);祂是万物的”元始”,也是万物的”终末” 。
在精神生活方面,不会再出现新纪元。在基督内,一切都已大功告成。基督曾死去,并已复活,且永远活着,并与我们同在。但我们必须藉信德与祂结合为一,让祂的生命在我们的生命中呈现闪耀,使每一个基督徒不仅是另一位基督(alter Christus),而且是基督本人(ipse Christus)。
圣保禄曾把一句座右铭赠给厄弗所的基督徒:Instaurare Omnia in Christo[万有,总归于基督元首] 。要让耶稣的精神充满一切,把基督置于一切事物的中心。”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 藉祂的降生成人,藉祂在纳匝肋的劳作,藉祂在犹太及加里肋亚地区的宣讲和奇迹,藉祂死在十字架上,藉祂的复活,基督成了宇宙的中心,万物的首生者和主。
我们基督徒的使命即在于藉着自己的言行,宣扬基督的王国。我主愿意各行各业的善男信女都属于祂。对有些人,祂召唤他们脱离社会,摆脱俗务,使之成为众人的榜样,提醒世界天主的临在。对另一些人,祂则委以司铎的职务。但祂愿意绝大多数的人留在世俗社会中,在工厂、实验室、农庄、营商、在都市的大街小巷、山区的羊肠小道、在各自岗位上各尽其责。
我喜爱思考基督与两位厄玛乌门徒回家途中的谈话。当祂走在路上时,遇到他们两人垂头丧气,几乎要绝望的样子,他们开始感到人生失去了意义。基督了解他们的悲伤,洞察他们的心事,遂把存在祂自己内的生命通传给他们。
当他们走近村庄时,祂佯装要继续赶路,但那两位门徒拦住了祂,硬要挽留祂一起歇下。当祂在席上擘开面饼的一瞬间,他们恍然认出祂来了,他们喊道:原来我主一直与我们同在!”当衪在路上与我们谈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不是火热的吗﹖” 每位基督徒都应让基督临在人间,他的一言一行都应使人觉察到”基督的馨香” ,使人能从门徒身上认出「师傅」的面容。
基督徒深知自己藉圣洗圣事已嫁接于基督;藉坚振圣事已领受力量,为基督作战,受召在世界中履行基督的君王、先知与司祭之职;藉圣体圣事——这爱与合一的圣事——与基督结合成一体。因此,一如基督,他应当为他人而生活,博爱周围的每一个人,博爱全人类。
信德帮助我们认识到基督就是天主,告诉我们祂就是我们的救主,引导我们向祂看齐,按照祂的行动而行动。当复活的基督向多默宗徒展示祂的伤痕,把他从疑惑中释放出来时,耶稣感叹地说:”那些没有看见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 圣大额我略对此评论道:”祂尤其是指我们,因为我们在精神上拥有祂,那个我们没有看过的身体。祂所指的是我们,只要我们的行为符合我们的信德,只有把信仰的道理付诸实践才算是真有信德。因此,圣保禄批评那些信仰止于空谈的人说:’这样的人自称认识天主,但在行为上却否认天主。’”
基督就是天主这一事实,不能与祂作为救赎者的身分分割。圣言成了血肉降临世上并”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 。尽管我们有着个人的缺点和局限,我们是另一位基督,是基督本人,同样被召去服务众人。我们必须再三聆听祂那个万古常新的命令。圣若望是这样写的:”可爱的诸位,我给你们写的,不是一条新命令,而是你们从起初领受的旧命令:这旧命令就是你们所听的道理。另一方面说,我给你们写的也是一条新命令——就是在祂和你们身上成为事实的——因为黑暗正在消逝,真光已在照耀,谁说自己在光中,而恼恨自己的弟兄,他至今仍是在黑暗中。凡爱自己弟兄的,就是存留在光中,对于他就没有任何绊脚石。”
我主来临,是为把和平、喜讯和生命带给所有人,不论贫富智愚,一概感受到祂的恩泽,无一或遗。的确,我们是弟兄,是同一天主圣父的子女。因此,只有一个民族,即天主子女的民族。只有一种肤色,即天主子女的肤色。只有一种语言,即发自心智,启迪我们认识天主,相互友爱的无言之语。
这就是基督的爱。我们各人都应力求把它贯彻在自己的生活中。但要成为基督本人,我们必须在祂内端正自我。对耶稣生活的精神只有一个笼统的观念并不足够,我们必须学习祂生活的具体细节,从而学习祂的态度。特别要默观祂的生命,从中吸取力量、光明、安宁、平安。
当你爱某人时,你想了解他的生活和性格等各方面的情况,以便肖似他。因此,我们应默想耶稣的生活。从祂诞生在马槽起,直到祂的死亡与复活。在我司铎生涯的初期,我会给人赠送福音书和有关耶稣生平之类的书籍。因为我们确实需要对当中的内容融会贯通,心领神会,潜移默化,以致在任何时候,不需要书籍,只要闭目凝神,便能默观祂的生活,好像看影片一般,历历在目,如见其人。这样,我主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便会在我们生活各种境遇中,念兹在兹,亲切鉴临。
这样我们便会卷入祂的生活,不再只是想到耶稣,追忆祂生命中的某些片断,而是完全卷入参与祂的生活,像祂母亲那般,亲密地伴随祂;像当初十二位宗徒、圣妇和群众那般,紧紧地围绕在祂身畔。
我们若这样做而不退缩,基督的圣言便会深入我们灵魂,真正地改变我们。因为”天主的话确实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比各种双刃的剑还锐利,直穿入灵魂和神魂,关节和骨髓的分离点,且可辨别心中的感觉和思念”。
我们若要引导其他士男淑女到我主那里去,自己首先必须走进福音,默观基督的圣爱。我们可以从祂苦难的中心事件着手,因为正如祂自己所说:”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 然而我们也可以细味祂一生中的其他事迹,看祂日常与接触的人们是怎样酬酢往来的。
为了给人带来救恩的讯息,向人展示天主的圣爱,真天主亦真人的基督以人性和天主性的方式行事。天主屈尊纡贵,俯就人类,除了罪以外,甘愿取了我们人性。
看到基督甘愿成为人,成为像我们这样有血有肉,不折不扣的人,使我倍感恩惠。想到天主竟胸怀一颗人心来热爱世人使我叹为观止,感动万分。让我们从福音中选取一些事迹来看一下,先从耶稣与十二位宗徒的关系开始。圣若望宗徒在他的记述中,投入大量第一手资料。他告诉我们他与基督首次谈话的光景:“ ‘辣彼!祢住在那里?’祂向他们说:‘你们来看看吧!’他们于是去了,看了祂住的地方;并且那一天就在祂那里住下了。那时,大约是第十时辰。”
这一席天人之间的对话,彻底改变了若望与安德肋,伯多禄与雅各伯,以及无数人的生命,使他们的心灵作好了准备去听从耶稣在加里肋亚海滨,向他们所作的权威性的训导。”耶稣沿加里肋亚海行走时,看见了两个兄弟:称为伯多禄的西满,和他的兄弟安德肋,在海里撒网,他们原是渔夫。祂就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使你们成为渔人的渔夫。’他们立刻舍下网,跟随了祂。”
此后三年,耶稣与祂的门徒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祂了解他们,答复他们的问题,解决他们的疑难。祂真不愧为辣比,不愧为说话有权威的师傅,不愧为天主派遣的默西亚。但祂同时是可亲近的,祂与他们非常亲近。一天耶稣出去祈祷,门徒们在祂近旁,或许他们睁大着眼睛在看祂,竭力想弄明白祂在祷告些什么。耶稣回来后,他们中有一人说:”主,请教给我们祈祷,如同若翰教给了他的门徒一样。”耶稣给他们说:’你们祈祷时要说:父啊!愿你的名被尊为圣,……。”
同样地,当宗徒们对首次使命取得的成果大感惊愕,急于向祂汇报工作成果时,祂以天主的权威和人的爱心迎接他们说:”你们来,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休息一会儿!”
在耶稣现世生活接近结束,在祂快要升天时,也发生过类似的一幕:”已经到了早晨,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没有认出祂是耶稣来。于是耶稣对他们说: ‘孩子们,你们有些鱼吃吗?’他们回答说: ‘没有。’耶稣向他们说:‘向船右边撒网,就会捕到。’他们便撒下网去,因为鱼太多,竟不能拉上网来。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就对伯多禄说:‘是主。’”
天主在岸边等候他们。”当他们上了岸,看见放着一堆炭火,上面放着鱼和饼。耶稣对他们说:’把你们刚纔所打得的鱼拿一些来!’西满伯多禄便上去,把网拉上岸来,网里满了大鱼,共一百五十三条;虽然这么多,网却没有破。耶稣向他们说:’你们来吃早饭吧!’门徒中没有一人敢问祂:’祢是谁?’因为知道是主。耶稣遂上前拿起饼来,递给他们;也同样拿起鱼来,递给他们。”
耶稣不仅对门徒的小团体,祂对每个人都表现体贴,爱护有加:对圣妇们;对犹太公议会的议员如尼苛德摩;对税吏如匝凯;对病人和健康的人;对法学士和异教徒;对个人或群众,无不一视同仁,关怀备至。
四部福音书都告诉我们,耶稣无枕首之处,但也告诉我们,祂有许多善良的挚友,只要祂在附近地区,总是热情接祂到家中去住宿。四部福音书都告诉我们,祂对病人充满同情之心;对无知与犯错的人忧心忡忡;对碰到的伪君子深恶痛绝;对拉匝禄之死,痛哭流涕;对亵渎圣殿兑换银钱的人,义愤填膺;对纳因寡妇丧子之哀,为之心痛。
这一切人性的行为正是天主的行为。”因为是在基督内,真实地住有整个圆满的天主性。” 基督是天主成了人,是完完全全的真人。通过祂的人性,祂向我们显示祂的天主性。
缅怀基督人性的温文尔雅,良善仁爱,终生勤劳,为人服务,我们所景仰的不仅是人格品行的典范,而是恍然悟见了天主。基督的一言一行无不具有超越的价值,能揭示天主的本性,召唤我们信仰天主的圣爱,祂创造了我们,并愿意我们亲密地分享祂的生命。”我将祢的名,已显示给那些祢由世界中所赐给我的人。他们原属于祢,祢把他们托给了我,他们也遵守了祢的话。现在,他们已知道:凡祢赐给我的,都是由祢而来的。”
耶稣的待人接物远超乎言辞或表面仪态。耶稣待人认真挚诚,祂一心要向人揭示他们生命的神圣意义。耶稣善于从严要求,善于引导我们负起自己的职责。我们若听从祂,祂便会把我们从苟且偷安之中提拔出来,指引我们认识天主圣三。耶稣深为人的饥饿忧患所感动,但最使祂感动的,莫过于人的懵懂无知。所以”耶稣一下船,看见一大伙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因为他们好像没有牧人的羊,遂开口教训他们许多事。”
我们曾涉猎福音,默观耶稣与人的酬酢往来,勉力学习去当另一位基督,力求把基督带给我们的邻人。让我们把这一教训应用到日常生活,应用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人在街坊邻里间的日常生活绝不是沉闷乏味的。正是在这日常生活的天地里,我主要祂绝大多数的子女们大显身手,修德成圣。
牢记这一点很重要,耶稣的教诲并不是专为特权人物而设的,祂来是向我们启示天主无所不容的博爱。天主博爱全人类,祂愿意所有人都来爱祂——不论个人境况怎样,社会地位怎样,工作职位怎样,祂爱所有人,无一例外。日常生活具有重大价值。世上任何一条道路都是邂逅基督的机会。祂在遇到我们的地方,就地召叫我们与祂看齐,贯彻祂的神圣使命。
天主通过我们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件,通过与我们共同生活的人们的忧苦喜乐,通过我们同事的志趣爱好,以及我们家庭生活的经纬甘苦,向我们发出召唤。祂也通过每一历史时期的重大问题、冲突和挑战,吸引多数的人类作出努力,发挥理想。
我们不难理解人们的焦燥、忧虑和不安,他们本能的基督徒灵魂 激励他们要向人心内引发的个人和社会不义斗争。多个世纪以来,人们并肩生活在一起,却仍旧充满仇恨、毁灭和狂热主义,它们遮蔽了眼睛,拒不相视;闭塞心灵,拒不相爱!
世上的好东西被一小撮人垄断;世界的文化宗派门禁森严。局外人食不果腹,文不识字,无从问津。天主赋予人的神圣生命竟被当作东西来处理,犹如一堆统计数字。我完全可以理解人们对此感到焦燥,且有同感。它激励我去注视基督,祂不断地邀请我们身体力行,认真地实践祂那条爱的新诫命。
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境遇无不带给我们一个天主的讯息,要求我们以爱和服务他人作出响应。“当人子在自己的光荣中,与众天使一同降来时,那时,祂要坐在光荣的宝座上,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祂面前;祂要把他们彼此分开,如同牧人分开绵羊和山羊一样:把绵羊放在自己的右边,山羊放在左边。
“那时,君王要对那些在祂右边的说:我父所祝福的,你们来吧!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了的国度吧!因为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了我穿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那时,义人回答祂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了祢饥饿而供养了祢,或口渴而给了祢喝的?我们什么时候见了祢作客,而收留了祢,或赤身露体而给了祢穿的?我们什么时候见祢患病,或者在监里而来探望过祢?君王便回答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
我们务必学会在我们兄弟身上,在周围人们身上,认出前来与我们会晤的基督。人的生活绝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他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的。任何男女都绝非一个单句;只有我们大家团结一起,才能编出一阙天主以我们的自由合作写成的神曲。
天下万物,无一被排斥在基督的眷顾之外。我们若跳出实用范畴,进入神学领域,我们便可断言:天下没有任何事物,不论是好的、高尚的或平平无奇的,能算是纯属世俗的。在天主圣言寓居我们人间,亲尝饥渴,亲手劳作,亲身经历友谊、服从、苦难和死亡之后,纯属世俗的东西已不复存在。“因为天主乐意叫整个的圆满居在祂内,并藉着祂使万有,无论是地上的,是天上的,都与自己重归于好,因着祂十字架的血奠定了和平。”
我们必须热爱世界,热爱工作,热爱一切人间事物。因为世界是美好的。亚当的罪破坏了受造物天赋的神圣平衡。但是,天主圣父派遣了祂的独生子,重建了和平,好让我们——祂领嗣的子女——能把受造物从无法无天的混乱中解放出来,使万物与天主重归于好。
人的境遇无一不是独特无偶的。因为它是各人独特的召叫所衍生的结果。各人都必须竭力身体力行活出他的召叫,体现基督精神。因此,当我们以基督徒的方式,在同伴伙友之间生活时,我们无形中便体现出临在人间的基督。而我们要自然而然地,以切合信德的方式承行此事。
想到天主对我们的崇高召叫,我们或许会得意忘形,自命不凡。若是真有这种情况,那就说明我们误解了基督徒的使命。我们的错误使我们看不到自己原是泥土造成的,是粪土尘埃,可怜又可悲。我们忘记了在我们的周围,甚至在我们自身之内,就在我们心灵深处,都充满着蕴藏着邪恶,唆使我们去作恶犯罪,自私自利。惟有天主圣宠才是盘石基础,而我们自己却只是浮尘流沙。
我们若追溯人类历史,环视天下大局,我们会禁不住悲从中来。眼看经过二十个世纪的漫长岁月,称得上基督徒的人区区有限;而忠贞践行圣召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多年前,有一好心有余而信德不足的人,指着一张世界地图向我说:「瞧!基督彻底失败了!经过了二十个世纪不断地向人说教,到头来,竟没有信仰基督的人。」
如今,抱这种看法的仍大有人在。但是,基督没有失败。祂的教诲,祂的生活,仍继续在丰富世界。基督受命于圣父的工作正在贯彻执行。祂的德能贯穿历史,赋以真实的生命。万物都屈伏于祂以后,子自己也要屈伏于那使万物屈伏于自己的,好叫天主成为万物之中的万有。
天主竟不惜冒着受我们的自由制约的风险,要我们与祂合作,共同完成祂在世的使命。耶稣诞生在白冷,成了手无寸铁,柔弱无力的婴儿,祂不能自卫,任人摆布,实在令人惊讶感动。天主委身于人,屈尊纡贵,俯就我们至这般凡人的地步!
“祂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为应当把持不舍的,却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 天主尊重并俯就我们的自由,我们的缺陷和卑怜,祂让神圣的珍宝藏于瓦器之中,让我们去宣扬,天主不怕把自己的神圣力量掺合于我们的软弱之中。
所以,犯罪的经验不应使我们怀疑自己的使命。的确,罪能使我们难于认出基督。因此,我们务必正视自己的不幸,并竭力净化自己。但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天主并未许诺让我们能在现世生活中彻底克胜邪恶的势力。祂要求我们要奋勇作战。当圣保禄要求把那使他屈辱的「身体上的那根刺」拔除时,我主回答他说“有我的恩宠为你够了” 。
天主的德能经常藉我们的软弱彰显出来。它激励我们奋战,克服我们的缺点,尽管我们深知在这尘世征途上,我们不会取得彻底的胜利。基督徒的生活是继续不断每天重整旗鼓的过程,周而复始,更新不已。
基督把祂复活的生命赐给我们,祂在我们内复活,只要我们分担祂的十字架,分担祂的死亡。我们应当热爱十字架,热爱自我牺牲,热爱克己自律。基督徒的乐观主义不是媚人的语言,不是苟且偷安,也不是「船到桥头自会直」的人为乐观主义。不是的!基督徒的乐观主义是根植于一个信念,就是意识到恩宠中的自由和信德。它是一种敦促我们从严要求自己的乐观主义。它鼓励我们全力以赴去回应天主的呼召。
基督并非真正鄙弃我们的可悲状况,却是要通过我们的可悲状况,通过我们的血肉之躯,粪土之身的凡人生活,通过我们改过从善的努力,守身如玉的自重,克服自私的慷慨,舍己为人的义举,以及通过生活中不懈的服务,昭然彰显祂自己。
在结束之前,我还想谈论一点。基督徒藉着成为基督本人而使基督临现人间,这并不止于做人要体贴可亲,而是要通过自己人性的爱,让人认识天主的爱。耶稣视自己的整个生命为天主的爱的启示,正如祂对其中一位门徒所说的:“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 。”
圣若望用这一教训告诫基督徒:既然他们已认识了天主的爱,就应在他们的行为中把那份爱显示出来。“可爱的诸位,我们应该彼此相爱,因为爱是出于天主;凡有爱的,都是生于天主,也认识天主;那不爱的,也不认识天主,因为天主是爱。天主对我们的爱在这事上已显出来: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独生子,打发到世界上来,好使我们藉着祂得到生命。爱就在于此:不是我们爱了天主,而是祂爱了我们,且打发自己的儿子,为我们做赎罪祭。可爱的诸位,既然天主这样爱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彼此相爱。”
所以,我们的信德必须是活的信德,是使我们真正信仰天主的信德,是使我们保持与天主不断密谈的信德。基督徒的生活应当是持续不断的祈祷,力求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地活于天主的临在之中。基督徒不可能是孤独者,因为他在生活中时刻与天主契合;天主既在天上,亦近在我们身旁。
圣保禄宗徒告诫我们要“不断祈祷” 。亚历山大的克莱孟也提醒我们这一诫命:「祂叫我们赞美钦崇圣言,即我们所认识的救主和君王;并藉祂而赞美钦崇圣父,不仅在特别的节日,像某些人所做的那样,而是要时刻持续不断地在我们整个生命中,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
基督徒在日常工作中,每当他要克服自己的自私心,或与好友愉快往来时,都应当重新发现天主的临在。通过基督,并在圣神内,基督徒能与天主圣父亲密相契。基督徒一生追求天国,这天国虽不在世上,却始于世上,并在此世作筹备。
我们必须在圣言与面饼,在感恩祭与祈祷中寻找基督。我们应待祂如心腹契友,一如祂是一个活生生的真人,因为祂已复活了。致希伯来书告欣我们:基督“因永远长存,具有不可消逝的司祭品位。因此,凡由祂而接近天主的人,祂全能拯救,因为祂常活着,为他们转求。”
基督,复活的基督,是我们的同伴和挚友。我们虽只能看到这位同伴的身影,但却实实在在地充满我们整个生命,使我们渴望与祂永远相偕。“圣神和新娘都说:’祢来吧!’凡听见的也要说:’祢来吧!’凡口渴的,请来吧!凡愿意的,可白白领取生命的水……为这些事作证的那位说:’的确,我快要来。’’阿们,主耶稣,祢来吧!’
”
Document printed from https://escriva.org/zh-hans/es-cristo-que-pasa/ji-du-lin-zai-yu-ji-du-tu-nei/ (2025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