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司鐸

前​幾天,​在​一​台彌​撒​中,​我暫​停片​刻​默​想領​主詠​中​的​聖詠:​「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詠 22:1)​這​讓​我想​起​晉鐸​典禮​中另​一​段​聖詠:​「上主​是​我​產業、​我​的​杯爵。​」​(詠15:5)​基督​把​自身​交託​在​司鐸​手​中,​使​他們​成為​「天​主奧秘​的​管理​人。​」​(格前 4:1)​天主​的​化工,​多麼​神奇!

​明年​夏天,​約​有​五十​位​主業​團員​將​領受​聖秩​聖事。​一九四四​年​迄今​已​有些​許信友​晉鐸,​每​次​的​晉鐸​都​是​天主​的​聖寵​與​主業​團為​教會​服務​的​見證。​然而​每​年​還是​有些​人​感到​驚訝,​他們​問道:​「那些​三、​五十​位​有​成就​和​前途​光明​的​人,​為何​甘願​做​神​父?」​或許​這​問題​也​困惑​各​位,​我​今天​的​講道​將​選擇​這​為​主題。

​為何要​成為​司鐸?

即​將​領受​聖秩​聖事​的​這些​主業​團​信友,​在​醫學、​法律、​工程、​建築​及​其他​許多​專業​領域​上,​有​多​年​的​豐富​經驗。​他們​的​工作​能​讓​他們​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他們​晉鐸​的​目的​是​為了​服務​;​不​是​為了​管理​別人​或​吸引​別​人​的​注意,​而​是​為了​在​神聖​持續​不斷​的​靜默​中捨棄​自我、​服務​眾生。​當​他們​成為​神父​之後,​雖然​可以​完全​勝任​他們​原有​的​事業,​但是​他們​不會​陷入​繼續​從​事平信徒​職業​的​誘惑。

​他們​在​各​種​知識​學科​上​具有​深度,​例如​在​歷史、​自然​科學、​心理學、​法律​和​社會學,​這​是​他們​過去​身​為​平信徒​的​特色。​但是​不會​因為​這樣,​讓​他們​成為​心理​學家​神父,​生物​學家​神父​或​社會​學家​神父。​他們​領​受​聖秩​聖事​是​要​成為​完完​全​全​的​神父​—​—徹徹​底底​的​神父。

他們​對於​世俗​的​知識,​或許比​同行​的​平信徒多,​然而​一旦​成為​神父,​他們​欣然​地​隱藏​這​方面​的​能力,​把​注意力​集中​在​鍛鍊​自​我​——​恒切​地​祈禱,​只談​天主,​只做​傳播​福音​和​舉行​聖事上。​我們​可以​這麼​說:​神職​成為​他們​新​的​專業​工作。​即使​他們​奉獻​了​整天​的​時間,​卻​發現​仍然​自己​欠缺​足夠​的​時間​完成​該​做​的​事。​他們​必須​不斷​地​研讀​神學:​給人​神​修​指​引,​聽告解,​不停地​傳教​及​祈禱。​他們​的​心必須​專注於​聖體​龕—​—​耶穌​基督​真正臨​在​的​地方。​雖然​他們​如同​其他​人​一般,​會​遭​遇​種​種​困難,​生活​上​卻​是​忘記​自我,​充滿​了​喜樂。

​正如​我​所​說​的,​這些​或​許會​更​增加​人們​的​驚訝。​或許​他們​仍然​會問:​為何要​捨棄​世上​這​麼​多​美好​高貴​的​事物?​這些​人​可以​有​成功​的​職業​生涯,​透過​他們​的​榜樣,​可以​在​文化、​教育,​及​其他​許多​層面​影響​社會。

​有些​人會​說,​神職​的​觀念,​在​今天​的​社會​中​有​點混淆。​他們​說​我們​須​尋找​神父​的​真實​「身份」。​而且​他們​質疑​在​現​今世​上奉​獻​天主,​成為​神父​的​價值。​更​有​些​人會​問​說,​在​現世​如​此​缺乏​司鐸​聖召​的​時候,​為何​這些​聖召,​會出​自​功成​名​就,​在​社會​中​已​尋到​自己​地位​的​教友​呢?

我​能夠​瞭解​這​種​驚訝,​但是​我​自己​卻​無​此​感受。​這些​人​成為​神父,​是​出於​自願,​因為​他們​想​做​神父,​而且​有​非常​超性​的​理由。​他們​知道棄絕萬事,​絕非​信口​之言。​為​回應​主業團​的​召叫,​他們​將​自己​奉獻給​教會​和​所有​靈魂。​這​完​美​召叫​引領​他們​聖化日​常​工作,​在​工作​中​聖化​自己,​在​職業​關係​之​中聖化​他​人。​無論​是​神父​或​平信徒,​主業​團​成員​皆​為​普通​信徒,​正如​其他​天​主教徒​一樣,​聖伯​多​祿​曾​如​此​說:​「你們​卻​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為​叫你​們​宣揚​那​由​黑暗​中​召叫​你們,​進入​他​奇妙​之​光者​的​榮耀。​你們​從​前​不​是​天主​的​人民,​如​今​卻​是​天主​的​人民​;​從​前​沒有​蒙受​愛憐,​如​今​卻​蒙受​了​愛憐。​」​(伯前​2​:9​–​10)

​身​為​天主教徒,​神父​與​平信徒​的​情況​相同,​因為​天主​我們​的​上主​召叫​所有​信徒​走向​完全​的​愛,​也​就是​成聖。​「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天主聖​父受​讚​美!​他​在​天​上,​在​基督​內​以​各​種​屬神​的​祝福,​祝福​了​我們,​因為​他​於​創世​以​前,​在​基督​內​已​揀選​了​我們,​為​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瑕疵​的。」​(弗1​:3​–​4)

​成聖​的​工作,​絕不可​馬虎,​我們​要​努力​奮戰回​應​天主​的​恩寵,​效法​我們​的​典範​基督,​不然​就​等​於​放棄​聖戰​一途。​天主​邀請​了​每​一​個​人,​所以​每​一​個人​都​能​在​生活​中成聖。​雖然​個人​會​有​錯誤​和​失敗,​但是​在​主業​團​裡​面,​平信友​和​神父​追求​成聖​的​熱情​完成​一樣​;況​且​神父​在​全體​信友​中​只佔​一​小​部份。

​所以​如果​用​信德​的​眼光​來​看,​成為​司鐸​並​非​捨棄​任何​事物​;成為​司鐸​也​沒有​在​主業團​的​召叫​上​加冕。​成聖​並​非​因​生活​狀況​(已​婚​或​單身,​鰥寡​或​神職)​有所​差異,​僅​在​於​個人​回​應​聖寵​的​方式。​這​聖​寵​教導​我們​擺脫​黑暗​的​行為,​戴​上​光明​的​武器,​也​就是​以​寧靜、​和平​及​對​全​人​類​喜樂​的​服務​而​全然​奉獻。​(參閱羅1​3:12)

以​神職​的​身份​服​事​天主,​並​非​比​其​它​服事​天主​的​方式​較​好​或​較差,​只是​不同​而​已。​司鐸​聖召​的​崇敬​與​偉大,​世間​無可​比擬。​聖佳琳​曾​以​耶穌​的​口吻​說:​「我​不​願見​到​司鐸​的​尊敬​有​任何​減損,​這​種​尊敬​不​是​給​司鐸,​而​是​給​我​的,​藉​著​聖血​我​賜予​他們​牧養​之​責。​若非​如此,​你們​對​他們​的​尊敬​應該​像​對​平信友​一樣​……​你們​不可​冒犯​他們​;​若​冒犯​他們​就是​冒犯​了​我。​所以​我​再​三​強調,​不准​冒​犯​我​的​基督們。​」

​有​些​人​仍​不斷​尋求​所​謂​司鐸​的​身份,​雖然​聖佳琳​這​麼​清楚地​表達​過​!​司鐸​的​身份​是​什麼?​他們​屬於​基督。​所有​的​基督徒​不能夠​也​不該​當滿於​做另​一​位​基督alter Christus,​而​應該​是​作基督​自己​ipse Christus。​然​而​藉由​聖事,​在​司鐸身​上​成為​事實。

「為​完成​如​此​偉大​的​工作」,​救贖​的​工作,​「基督​時​刻臨​在​祂​的​教會,​特別​是​在​彌撒​祭典​中,​祂親​臨​彌撒​的​祭典​中,​不只是​在​祭者​之​中。​這​位​曾奉獻​自己​於​十字​架​上​者,​透過​司鐸​不斷獻​上​自己,​特別​是​在​麵餅​酒形​之​內。​」​ ​聖秩​聖事​真正地​將​司鐸​的​聲音,​雙手​以及​全人​借給​我們​的​上主。​在​彌撒​中,​藉由​祝聖詞語,​耶穌​基督​改變​麵餅​與​酒​的​本質,​成為​祂​的​身體、​靈魂、​寶血​與​神性。

​這​是​司鐸​受​人​崇敬​的​源頭,​偉大​是​來自​天主,​完全​可以​與​我​的​卑微​相容。​我​祈求​天主​我們​的​上主,​賜給​司鐸​恩寵,​以​神聖​的​方式​執行​神聖​的​事務,​在​生活​的​各​方面​默​想​天主​的​偉大。​「所有​恭祭​吾​主受​難​奧蹟​之​人,​都​當師法​奧蹟​中​之​一切。​如果​我們​將​自己​獻於​聖體,​也​將​領​我們​至​天主​台前。

​如果​你​遇到​一​位​司鐸,​他​很​明顯地​未​按照​福音​而​生活,​不要​判斷​他:​讓​天​主去​判斷。​謹記​在​心,​儘管​他​多麼​不配,​如果​他​誠心​地祝​聖​聖體​寶血,​有效​地​舉行​彌撒,​吾主​仍​將​降臨​在​他​的​雙手。​在​那​裡​可以​找到​比​耶​穌​更​高貴​的​忘我​與​棄絕​呢?​是​在​聖體​之​內,​而​非​在​白冷城​或​加利​肋亞。​為​什麼?​因為​耶穌​的​心充滿​救贖​的​渴望,​祂​不​願​意​任何​人​未​被​召叫​而​抱怨,​基督​主動地會見​那些​未​曾​尋求​祂​的​人。

​這​是​真正​的​愛!​沒有​其它​的​解釋。​談到​基督​之​愛時,​我們​無法​以​言語​表達。​祂是​如​此​降卑​自己,​毫無​抗拒地​承受​每​件​事:​無數​人​對祂​的​冒犯、​褻瀆​和​冷漠,​即使​只是​為了​不​讓​任何​人​失去​聆聽祂​傷口​之​內心跳​的​機會。

司鐸​的​身份​是​做​一​個​基督​救贖​恩寵​的​第一​手​工具,​這​恩​寵基督​為​我們​而​贏得。​如果​你​瞭解​這​端​道理,​如果​你​在​靜觀​的​祈禱​中​默想,​你​怎麼​會​認為​神職​是​種棄​絕?​其實,​是​難以​衡量​的​收穫。​我們​的​母親​瑪利亞,​最​神聖​的​受造物,​只有​天​主​比​她​更​為​神聖,​但​祂​只有​將​耶穌​基督​帶​到​世上來​一​次,​司鐸​卻​能​每​天​將​耶穌​帶​到​世上,​帶到​我們​的​靈魂​和​身體​裡:​使​基督​成為​我們​的​食糧,​給予​我們​生命​以及​來世​的​允諾。

​司鐸同​其他​一般​信徒​一樣,​是​人、​也​是​基督徒。​因此​對​司鐸​而​言,​保持​謙卑​是​非常​重要​的。​他​必須​特別​瞭解到,​聖保祿​的​話,​也​應用​在​他​身上:​「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格前4:7)​他​所​領受​的​……​是​天主!​他​領受​權​柄​舉行​彌撒​聖祭​(祝聖司鐸​最​主要​的​目的​)、​赦罪、​施行​其他​聖事,​以​天主​之​言​的​權威​傳教,​以及​在​關於​天國​的​事上​管理​信徒。

「所以,​假定​司鐸​雖​已​領過​基督徒​入門​聖事,​進一步​由​另​一​項​特殊​聖事​而​授予​其​司​祭職,​使​司鐸​因​聖神​的​傅油,​獲得​特殊​神印​的​標記,​並​且​肖似​基督​司祭,​好能​以​基督​元​首​的​身份​行事。​」​ ​這​就是​教會。​她​不​是​建立​在​人​的​反覆​無常​上,​而​是​根據​耶穌​基督​的​明白​意志而​創立。​「按​兩​種​法律︱​新約​與​舊約,​藉​由​天主​的​祝聖,​奉獻​與​司鐸​兩​者​結合​一體。​經​由​天主​設立,​新約​中​的​天主教​會​領受​了​可見​的​聖體​祭獻,​我們​必須​瞭解到,​教會​擁有​新​的​司鐸,​外​在​明顯​可見,​取代​了​古老​司祭​的​地位。​」

​祝聖​時,​在​接受​聖秩​者​普通司​鐸​身份​上,​加上​施行​聖事​的​司鐸​身份。​因此,​有​人​爭論​司鐸​比​平​信徒​更​像​一​位​基督徒,​雖然​這​是​種​嚴重​的​錯誤,​但​另​一​方面,​我們​卻​可以​說,​司鐸​比​平​信徒​更​具​司鐸​身份。​像​所有​基督徒​一樣,​司鐸​亦​屬於​基督​救贖​的​群體,​並​且​他​具有​司鐸​職務​的​特色,​因此​「不僅​在​程度​上,​而且​在​本質​上」​ ​與​平信徒​的​普通​司祭​職務有​所​區別。

我​很​難​瞭解​為​什麼​有​些​司鐸​急切​地​想要​和​其他​教友​認同​;​忽略​了​他們​在​教會​中​的​特定​使命,​忘記​自己​是​為​著​這​個​特定​使命​而​被​祝聖​的,​他們​似​乎害​怕​被​信徒視​為​另​一​種​人,​事實​並​非​如​此,​教友​只是​想​在​司鐸​身​上,​找到​一些​適於​每​個​基督徒​及​可敬​人士​的​美德:​諒解、​公義、​勤勞​的​生活​(在​此​指司​鐸​工作)​和​良好​的​舉止。

​然​而​信徒​也​想要​能夠​清楚​地知道​司鐸​的​特質,​他們​期望​司鐸​祈禱,​不拒絕​實行​聖事;​他們​期望​司鐸向​每​個​人​敞開​大門,​不要​因​私利而​管理眾​人,​或成為​派系​的​領導者。​ ​他們​期望​司鐸​在​舉行​彌撒、​耹聽告解、​安慰​病患​憂苦者、​教導​孩童​或成人​堅振​教義、​傳講​天​主​聖言​的​時候,​都​能​注入​愛心​與​奉獻,​並​指出​為​人​所​創​的​科學,​是​無法​帶來​救贖​與​永生​的​;​他們​期望​司鐸​能​安慰​並​善待​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總​而​言之,​他們​要求​司鐸​能​積極​地​默想​基督​的​臨在,​特別​在​奉獻​聖體​寶血​的​祭獻​時,​並且​在​個人​秘密​的​告解​聖事​中,​以​天主之​名寬恕​罪過。​施行​這​兩​種​聖事,​是​司鐸​最​重要​的​使命,​其他​任何​事​都​以​這​為​基礎。​如果​司鐸​不​教導​人們​關於​基督​的​道理,​不​在​愛德​的​補贖​和​加爾​瓦略山​的​祭獻​——​彌撒​中​和​基督​相遇,​那麼諸如​傳教​或​講道​等​其它​司鐸​工作,​就​缺乏​穩固​基礎。

​關於​神聖​的​祭獻,​請容​我​再​多​補充​一​點。​如果​對​我們​基督徒​而言,​彌撒​是​生命​的​中心​與​根源,​在​司鐸​生​命​裡,​更​是​如此。​一​位​司鐸​如果​沒有​正當​的​理由,​而​不​天​天​奉獻​彌撒,​ ​對​天​主毫​無​愛意​可言。​可以​說​是​藐視​基督,​拒絕​與​祂分享​對​救贖​的​神聖​渴望,​這樣​的​司鐸​無法​瞭解耶​穌心甘​情​願​地​捨棄​自己,​做​為​眾人​靈魂​的​食糧​的​愛心。

我們​必須​記住​當​我們​司鐸​做​彌撒​時​,​不論​自己​是​聖人​或​罪人,​我們​不再​是​我們​自己。​我們​是​在​祭台​上​重演加爾​瓦略山​的​祭獻​的​基督。​「司鐸​應​在​聖體​聖事​的​奧蹟​中,​履行​他們​主要​的​職責。​在​聖體​聖事​中,​不斷​實現​救贖​的​工作。​職責所​在,​我們​鼓勵​司鐸​每​日​做​彌撒,​即使​全​無​教友​參與,​這​是​基督​與​教會​所​規定​的。​」

​特倫​多​大​公會議​教導:​「在​彌撒​中,​司鐸​以​不流血​的​方式​舉行​奉獻,​而​同​一​位​基督​曾​為​眾人​在​十字​架​上,​以​流血​的​式​奉獻​了​自己。​因此​犧牲者​只有​一​位,​而且​是​同​一​位​;透過​司鐸​職權​而​被​奉獻​的​那位,​與​十字​架​上​奉獻​自己​的​那位​完全​相同;​只是​奉獻​的​方式​不同。​」

​事實​上,​有​無教友​參與​彌撒,​都​不能​改變​這​項​信仰​的​真理。​當我​做​彌​撒​時,​如果​周圍​有​人,​我會​覺得​很​快樂,​但是​我​不​認為​自己​是​什麼​聚會​的​主席。​在​某方面​來​說,​我像​其他​人​一樣,​只是​其中​一​名​教友,​但​最​重要​的​是,​在​祭台​上​我成​了​基督​!​我​以​不流血​方式,​重演加爾​瓦略山​的​聖祭,​以​基督​的​身份​祝聖酒餅;​我​真正​代表​耶穌​基督,​因為​我借​給​祂我​的​身體、​聲音、​雙手​和​一​個​我​可憐​的​心,​雖然​常​被​玷污,​卻​也​想淨化它。

​有​時候,​在​彌撒​中,​雖​只​有​輔祭​一​個人​在​旁邊,​我​覺得​好像​還​有​其他​人​在​場。​我​感覺到​所有​的​天主教徒、​基督徒​以及​無信仰​的​人都​與​我同​在。​天主​的​受造物​都​在​那兒—​—​陸地、​海洋、​天空、​動物​和​植物​——​整​個​宇宙​都​將​榮耀歸於​天主。

特別地,​我​想用​梵二​大​公會議​的​話來​告訴​大家:​「我們​便​密切地​與​天​上​的​教會​相連接,​首先​和​榮​福童​貞瑪利亞,​也​和​聖若瑟、​聖宗徒、​殉道者​及​諸聖​人,​彼此​相通,​並​尊敬​他們。​」

​我​請求​所有​教友​熱切地​為​我們​司鐸​祈禱,​讓​我們​學習​以​神聖​的​方式​來​舉行​彌撒​聖祭。​我請求​你們​對​彌撒​聖祭​表示​深刻​的​愛意,​這樣​會​鼓勵​我們​司鐸​以​神性​與​人性​的​尊嚴​舉行​彌撒,​使​我們​保持​祭衣,​與​其它​彌撒​用品​的​潔淨,​舉止​虔敬,​避免​急躁。​為​什麼要​那麼​匆忙呢?​戀愛​中​的​人會​急​著​道別​嗎?​他們​似​乎想走,​卻​又​留​了​下來。​他們​不​停地回​首​顧盼。​他們​重複​著​極​普通​的​話語,​好像​剛剛​才​瞭解​那​些話​的​真正​含義。​人類​高貴​美善​的​愛,​同樣​也​可以​應用​在​天主​的​事上。​如果​我們​全心​全意​愛​天主,​我們​一定​不會​急​著​結束​這​場​聚會​——​一​次​難忘​的​約會。

​有些​司鐸​對​彌撒​非常​冷淡,​他們​可以​不厭​其​煩​地​讀經​或​宣佈​事項,​直到​教友們​感到​不耐。​可​是​到​了​彌撒​的​主要​部份​——聖祭禮​儀;​他們​卻​匆匆​帶過,​這​使​得​教友​無法​熱心​地尊敬​基督​——​永恒​的​司鐸​和​犧牲​者​;​他們​也​沒法​學著​在​彌撒​之後,​安靜​虔敬​地​感謝祂​再度​來​到​我們​心​裡。

​在​彌撒​中,​基督徒​的​感情​和​需要​找到​最佳​的​管道,​藉著​基督,​彌撒​領​我們​到​聖父面​前,​沉浸於​聖神​之​內。​司鐸​應​盡力​讓​教​友​知道​這​端​道理,​並​能​奉行​不渝。​沒有​其它​活動​比​教導​信眾​愛慕​和​敬重聖體​聖事​更​為​重要。

「司鐸行使​兩​項​職權:​主要​的​一​項​是​成聖體;​第二​項​是​關於​基督​奧體。​第二​項​職權​仰賴​第一​項,​反過​頭來​說​卻​不​盡然。​」​因此,​司鐸​最​為​重要​的​工作,​在​於​促使​教友​以​純潔、​謙遜​和​虔敬​的​態度,​接近​聖體​聖事。​如果​一​位​司鐸​盡力​做到​這​一​點,​他​不會​自欺,​也​不會​欺騙​其他​基督徒​的​良知。

​在​彌撒​中,​我們​所​要​做​的​事是​崇敬;​我們​充滿​愛意​地​履行​受​造物​對​創造者​的​首要​責任:​「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獨​事​奉​他。​」​(申6:​13,​瑪 ​4:10)​不​是​像僕​人​般​冷淡,​虛有​其表​的​尊崇,​而​是​像​孩子​一​般​溫柔​的​愛,​表現出​孺慕​之​情​和​依戀。

​在​彌撒​中​我們​找到​最佳​的​機會,​為​自己​和​眾人​的​罪惡​而​痛悔,​能夠​和​聖保祿​同​說,​我們​可​在​自己​肉身​上,​補充​基督​的​苦難​所​欠缺​的。​(參哥 1:24)​在​世界​上​沒有​人​是​被​隔離​的​個體,​也​沒有​人​能​自認毫​無​罪惡,​這​世界​的​罪惡​乃​由​原罪​以及​無窮​的​本罪​而來。​讓​我們​熱愛犧牲、​尋求​悔改。​怎麼​做​呢?​在​彌撒​上​與​基督​——​司祭​和​和​祭品​—​—​親密​地​結合。​祂​繼續​承受​著人類​(包括​你​和​我)​背棄祂​的​沈重​負擔。

彌撒​的​奉獻​表達​了​基督​的​慷慨。​我們​每​個​人​都​很​為​自己​著想,​然​而​天​主​我們​的​上主​並​不​介意,​即使​我們​在​彌撒​中,​將​所有​的​需要​全部​放​在​祂​的​面前。​誰沒有​想求​的​事情​呢?​上主,​這​個​病痛​……​上主,​這​個​憂傷​……​上主,​我​是​如​此​卑微,​似乎​無法​為​愛你​而​承受​那委屈​……。​我們​渴望​自己​的​家人​擁有​幸福​快​樂;​我們​為​那些​渴求​食物​與​正義​的​人們​感到​哀傷,​對於​寂寞​而​痛苦​的​人,​以及​日復​一日​缺乏​親切微笑​和​援手​的​人,​我們​也​同樣​感到​悲憐。

​然​而​真正​讓​我們​受苦​的,​人類​最​大​的​失敗​是​罪惡,​它​使​我們​與​天主​分離,​使​靈魂​遭到​永遠​失落​的​危險。​我們​舉行​彌撒時​的​渴望,​和​基督​在​加爾​瓦略山​犧牲時​一樣:​就是​要​帶領​人​類​以​愛心達到​天​主永恒​的​榮耀。

​當我​主—​—​無辜​的​受難​者,​藉著​司鐸​的​雙手,​降臨​在​祭台上,​讓​我們​養成​習慣,​以​真誠​的​態度​和祂​說話。​相信​通過​天主​的​助佑,​會​讓​我們​靈魂​敏銳,​勸於​行善,​也​會​讓​我們​擁有​慈愛、​體諒​和​同​情心,​善待​受苦​之​人,​及​佯裝​快樂、​沈溺於​虛幻​之​樂​中​的​人。

最後​我們​要​感謝​天​主​我們​的​上主,​因為​祂​將​自己​賜給​我們。​想想:​聖言化​成肉身​做​為​我們​的​食糧​!…​…​天地​的​創造​者​竟然​在​我們​卑微​的​身軀​之​中!……為​預備​基督​的​到​來​聖母​始胎​無染​原罪。​如果​感恩要​和​主​的​恩賜​與​自己​功勞​之間​的​差異​相稱,​我們​豈​不​應​整日​神領​聖體、​感謝​不絕​嗎?​領​完聖​體​後​不要​立刻離開​教堂。​沒有​任何​比​這​更​重要​的​事使​你​不能​耽擱​十​分鐘​的​時間​向​天主​說​聲​「謝謝」。​讓​我們​不要​吝嗇,​愛必須​以​愛償報。

一​位​司鐸若​是​以​敬拜、​痛悔、​求恩、​感謝​和​效法​基督​的​方式​舉行​彌撒、​並且​教​導眾​人,​以​彌撒​作為​基督徒​生活​的​中心​和​根基,​那麼​他​將​真正​地​顯露出​自己​聖召​的​寶貴。​神印​的​價值,​永遠​不會​失落。

​你​們​現​在​領悟到,​那些​好像​後​悔成​為​天主代​理人​的​司鐸,​是​人類​的​和​基督徒​的​失敗,​徹底​的​失敗,​真是​最​不幸​之事。​他們​放棄​神職​而​去仿​效​平信徒,​尋找另​一份​工作,​逐漸​取代​原先​的​聖召​和​使命。​當​他們​逃​避神​修​指導​的​工作​時,​通常​他們​會​去​找另​一​項​職業,​擠進平常人​的​圈子​裡,​諸如​從事​社會​工作​或​涉及​政治。​司鐸​的​使命便​誤入​歧途。

我​不​願用​灰暗​的​語調​做​總結,​這​似​乎​有​些​悲觀。​真正​的​基督徒​聖職​並​未​從​天主​的​教會​消失。​我們​從​耶穌​那​領受​的​教導​也​未​曾​改變,​全​世界​有數​以​千計​的​司鐸,​真正​地​以​安靜​及​平凡​的​方式​回應​他們​的​聖召。​他們​從​未​陷入​誘惑,​而​丟棄​起初​就​存在​教會​內​的​神聖​和​恩寵​的​寶藏。

​我​很​溫馨​地​想起​那些​散居​全​世界​的​弟兄們,​他們​默默地​工作,​在​人性​和​超性​上​都​值得​敬仰。​他們​應該​能​感​受到,​自己​被​許多​基督徒​的​友誼、​幫助​和​情感​所​包圍。​當​他們​有​幸得​見​天主​的​聖容​時,​耶穌​必定​親自出來​迎接​他們,​祂​將​永遠​光榮​那些​在​世以​祂​的​身份​與​名號​行事​的​人。

​讓​我們​為​所有​將​被​祝聖​的​主業​團信友​祈求,​讓​他們​是​永遠​忠實、​虔敬、​博學、​敬業​和​快樂​的​司鐸。​將​他們​託​付​給童​貞聖​母​瑪利亞,​請​她​特別​照顧​這些​人,​使​他們​終其​一生,​服侍​她​的​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永恒​的​司鐸。

另一種語言的這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