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的超性目的
讓我在開始時即提醒你們,聖西彼廉告訴我們:「普世教會呈現出:是在父、子和聖神的結合中聚集而成的民族。」 因此,在今日天主聖三慶節宣講教會是適合的。教會紮根於我們天主教信仰這個基本的奧蹟,即天主三位一體的奧蹟裡。
教父們都看到教會以天主聖三為中心。注意聖奧思定如何清楚地指出:「天主住在祂的聖殿裡。不但聖神,還有聖父和聖子……因此,聖教會是天主的聖殿,聖三的聖殿。」
當我們下個主日再聚會的時候,將思考教會另一個奇妙的層面,我們將集中注意教會的標記。我們待一會高歌對聖父,聖子和聖神的信仰,然後便會誦唸信經中教會的標記:我信唯一,至聖,聖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
凡真正愛上教會的人,已經知道如何把教會的這四個標記跟聖三的信理連繫在一起,因為聖三是我們信仰最高深莫測的奧蹟。「我們信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因為我們在教會內領受信德。在她內,我們認識父子和聖神,並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領洗。」
我們需要時常默想教會是個深邃而偉大的奧蹟,才永不會忘記這個事實。在現世裡,我們不能完全了解教會。如果人只運用理智來分析教會,那麼,他們所看到的,不過是一群被某些規條所束縛著,而且思想方式相似的人,但那不是教會。
在聖教會內,我們公教徒找到自己的信仰,我們行為的準則,我們的祈禱,我們的手足之情。透過教會,我們與所有已經離開人世,正在煉獄——受苦的教會——中潔淨的弟兄,也與那些已經獲享榮福直觀,並永遠愛慕天主聖三——凱旋的教會——的弟兄團結一起。教會既存在我們當中,又同時超越歷史。她在聖母瑪利亞的覆蓋下誕生,並繼續讚美她是自己在天上和人間的母親。
讓我們更堅信教會的超性特質。如需要的話,讓我們高聲宣認它,因為很多人雖身在教會之內,甚至處於高位,但已忘記這些重要的真理。他們所嘗試建立的教會形象既不是至聖的,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從宗徒傳下來的,因為這樣的教會不是建立在伯多祿的磐石上。他們提出的代替品不是至公的,因為它充滿不必要的派系之爭,只是出於人的任性。
這不是什麼新穎的事。自從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建立了聖教會以來,我們這位慈母不斷承受迫害。過去,人們公開地向教會發動攻擊。現時,在很多情況下,迫害已被掩飾起來。但是,今天正如昨天一樣,教會繼續受到四面八方的打擊。
讓我再說一遍,不論在習慣上或在性情上,我不是個悲觀的人。如果我們的主已應許與我們在一起,直至世界的終結(參閱瑪 28:20)的話,我們怎麼還可以悲觀呢?當門徒們聚集在晚餐廳的時候,聖神便降臨在他們身上,為教會首次公開展現作準備。
我們的天主父是慈愛的父親。為幫助我們瞭解這一點,聖經以生動的筆觸告訴我們,天主照顧我們如同「自己的眼珠」(申 32:10)。祂不停透過聖神聖化祂愛子所建立的教會。但是,教會正在經歷艱辛的時刻。這些年頭確令人感到十分失望。令人困惑的叫囂不絕於耳,所有歷來曾經出現過的謬誤又大吹大擂地重現。
信德。我們需要信德。倘若我們以充滿信德的眼光觀看事物,便會見到「教會內涵著她自己存在宗旨的詮釋。誰默觀教會,以充滿愛慕真理的目光看著她,必會承認,她雖由人組織,也透過種種具體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卻不受制於這一切,因為她本身攜帶著唯一而普遍的光明的訊息,就是釋放的,必要的,和神聖的訊息。」
每當聽到周圍異端論及我們的聲音,便不禁感到哀傷正侵入我們的靈魂。它們正是如此,因為我說話從不喜歡轉彎抹角。我們看到人們肆無忌憚攻擊婚姻和司鐸生活。我們見到人們否認我們的聖母瑪利亞始胎無染原罪和她的終身童貞,還有天主賜給她的其他一切特恩。我們看到人們懷疑:耶穌基督真實臨現聖體聖事的永恆奧蹟,伯多祿的首席權,甚至我們的主的復活等。這怎能不教人感到哀傷?但是,你們要保持信心,因為聖教會是不朽的。「如果教會的基礎轉移,她便會動搖,但是,基督可以被動搖嗎?只要基督一直是她不可動搖的基礎,教會將保持穩固,直至時間的終結。」
正如基督同時具有人性和神性,如此類推,在教會內也存在著人性和神性的成份。沒有人看不到人性的部份。在現世裡,教會是為人的,而人就是教會的原料。當我們談論人的時候,我們就是談論自由,因為自由容許偉大與微賤並存,英勇與失敗並存。
如果我們只集中於教會人性的一面,我們將永不理解她。我們仍遠離那進入她中心奧蹟的門檻。聖經運用各種源於日常生活的說法來描述天主的國,以及天國在教會之內而臨於我們中間。聖經把教會比作羊棧、羊群、屋子、種子、葡萄樹、田園,而天主在這些地方種植或建設。但是,有一個很突出的措詞綜合了其餘的說法:教會是基督的身體。
「就是基督賜與這些人作宗徒,那些人作先知,有的作傳福音者,有的作司牧和教師,為成全聖徒,使之各盡其職;為建樹基督的身體」(弗 4:11–12)。聖保祿也寫道:「我們眾人在基督內,也都是一個身體,彼此之間,每個都是肢體」(羅 12:5)。我們的信仰是何等光耀!「祂又是身體——教會的頭」(哥 1:18)。
這是基督徒常常宣認的信仰。請與我一起聆聽聖奧思定對我們說:「整個基督是由頭和身體組成,這是我肯定你們早已知道的真理。頭就是我們的救主自己;祂曾在班雀比拉多執政時受苦,祂從死者中復活以後,現今坐在聖父的右邊。祂的身體是教會。不是這個或那個教會,而是廣揚於世界各地的教會。不但存在活人當中,還有那些先我們而去的,以及那些直至世界終結才來的,也屬於教會。整個教會由全體信徒組成,因為他們眾人都是基督的肢體,而基督則是教會的頭。祂從天上管治祂的身體。儘管身體看不到頭,但也因著愛而與它結合。」
你們現在應該明白,為什麼可見的教會不能與不可見的教會分割。教會既是奧妙的身體,又是司法的團體。教宗良十三世告訴我們:「教會是一個身體,所以,教會為肉眼所看見。」 在教會可見的團體中,在那些建構現世教會的人的言行裡,我們發現軟弱、遲疑,甚至背叛的行為。但是,這不是整個教會,也不要把教會跟這種卑劣行為混為一談。另一方面,此時此刻,仍不乏慷慨、英勇、聖潔的生活;這一切都是寂靜的,透過服務同一信仰的弟兄和眾人而分享喜樂。
我亦希望你們想一想,即使人性的缺點多於英勇的行為,但教會清晰而不可否認的奧秘事實仍繼續存在,儘管感覺不到。教會依然是我們的主基督的身體,聖神的行動,和聖父摯愛的臨在。
因此,教會的人性和神性是密不可分的。「她從起初就是一個神聖的社團,她在目標和方法上是超性的,因為這些方法直接指向這目的。但是,她既由人組成,所以也是人的團體。」 她在世上生活和行動,但她的目標和力量並不在此,而是在天上。
「神恩性的」教會大概是基督精神的唯一追隨者,而司法性的或「結構性的」教會則是人的手工,受制於歷史的盛衰。如果企圖把兩者分割,將犯了嚴重的錯誤。只有一個教會。基督建立了教會,既可見又不可見的教會。它擁有基督親自賦予的聖統制,是有組織的團體,以及基本的架構,亦擁有一個隱密的超性生命;這生命激勵維持教會,並給予活力。
我們必須回想,當基督建立祂的教會時,「並未構想這樣的一個教會:包含著許多類似但不同的團體,它們之間並無使它們互相連繫成單一不可分的一個教會團體……因此,當耶穌基督論及建立祂的奧體——教會時,祂無非是念及祂的教會,並稱它為自己的教會:『我要建立我的教會』(瑪 16:18)。除此以外,誰若想建立另一個非由耶穌基督所創的教會,自然不可能是個真教會。」
我再說一遍,信德。我們今天慶祝天主聖三的節日,就讓我們更相信,祈求天主聖三賜予更大的信德。無論發生什麼事,三位一體的天主總不能遺棄祂的淨配。
聖保祿在致厄弗所人書第一章裡斷言,基督所宣佈的天主的奧跡,是在教會內實現的。天主父「將萬有置於祂的腳下,使祂在教會內作至上的元首,這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就是在一切內充滿一切的圓滿。」(弗 1:22)「天主的奧蹟是當時期一滿,就使天上和地上的萬有,總歸於基督元首。」(弗1:10)
這是一個深不可測的奧蹟,完全出於無償的愛。「祂於創世以前,在基督內已揀選了我們,為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瑕疵的。」(弗 1:4)天主的愛是無限的。聖保祿也告訴我們,我們的救主「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2:4)
這是教會唯一的目標:拯救人靈,一個一個地拯救。因此,聖父派遣祂的聖子,而「我也派遣你們」。(若 20:21)教會由此領受教授祂的信理和施洗的命令,好使至聖聖三寓居於在那些處於恩寵中的人靈裡。「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18–20)
聖瑪竇福音以這些簡單卻美妙的話語作總結,我們在此發現宣講信仰真理的義務,聖事生活的需要,基督繼續助佑教會的許諾。如果你們忽視這些超性的要求,就不能忠於我們的上主:遵守基督徒信仰和倫理道德的指示,並使聖事成為我們超性的營養品。基督在建立教會授予這命令。別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我們不可忘記,教會不僅是救恩的其中一個方法,而是唯一的方法。這不是人的意見,而是基督清楚表達的意願。「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谷 16:16)因此,我們斷言教會是救恩的必要途徑。在第二世紀左右,奧利振指出:「誰願意獲得救恩,就讓他來到這屋,好使他能得救……不要讓任何人自欺欺人:在這座屋以外,便沒有教會,沒有人會得救。」 聖西彼廉在論及洪水時,說:「如果曾有人已逃離諾厄的方舟,那麼,我們得承認,離棄教會的人也許能逃離譴責。」
教會之外無救恩。這是教父們不斷提出的警告。聖奧思定承認:「在公教會以外,你可找到一切,但救恩除外。你可以擁有榮譽和聖事;可以歌詠『亞肋路亞』,和回答『亞孟』。你可以持守聖經,相信聖父、聖子,和聖神,並宣講那份信仰。但是,除了在公教會外,你永不能找到救恩。」
然而,正如庇護十二世在二十多年前婉惜的說:「為了獲得永恆的救恩,便需要屬於教會,然而,有人把這個需要貶低為空洞的信條。」 這端教義紮根於教會的共同救贖工作,詳細解釋基督徒所肩負重大的使徒責任。在基督各項明確的命令中,有一項是絕對的:我們須藉著聖洗而與祂的奧體結合。「我們的救主不但命令眾人進入教會,也建立了教會,作為人得救的方法;若不用這個方法,沒有人能夠進入天主榮耀的王國。」
誰不屬於教會便不會得救,誰不領洗便進不了教會,這是關乎信德的事。特倫多大公會議確定,「在傳播福音之後,若無洗禮,或若不願意領洗,那就不能成義。」 這是教會持續提出的要求,一方面激勵我們懷有更大的使徒熱誠,另一方面清楚展現天主對其受造物的無限仁慈。
聖多瑪斯這樣解釋:「沒有領洗的情況可分為二。首先,在現實和意願上都沒有領洗,即那些人既沒有領洗又不願意領洗:這現象清楚顯示,那些具有理性的人輕視聖事。結果,那些沒有聖洗的人便不能獲得救恩,因為唯有透過基督才可得救,但他們不論在聖事或心靈上,都沒有與基督結合。其次,任何人可能在現實中沒有領洗,但在意願方面則不然:例如:有一個人希望領洗,但是基於某些不幸,他在領洗前已死去。這樣的人雖然實際上沒有領洗,卻可以獲得救恩,因為他對於領洗的渴求,是出於『信德,而信德是靠愛德而運作的,』而天主從內在聖化人,因為祂的權能並不束縛在可見的聖事裡。」
我們的主、天主從不拒絕賜予人超性的永福,儘管這是完全白白的恩賜,因為人尤其在犯罪後,就沒有權利得到的。天主是無限寬宏的。「眾所周知,有些人由於極端的無知而不認識我們至聖的宗教,但是恪守天主刻在眾人心裡的自然法律與規誡,願意服從天主,度正直的生活。這種人,在天主的光輝及其恩寵助佑之下,能夠獲得永生。」
唯有天主洞悉每個人的心;祂不會一起拯救全體靈魂,而是一個一個地拯救。在這世上,沒有人能判斷任何人會得到永遠的救恩或永遠的懲罰。
我們不要忘記,在罪惡中,良心被錯誤扭曲,變得冷酷無情,抗拒天主的救恩行動。這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傳播基督的信理,信仰的真理,和基督徒倫理的準則。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聖事,因為所有聖事都是耶穌基督建立的,作為施與恩寵的工具因, 也醫治因軟弱而產生的墮落的本質。 最後,這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常領告解和聖體聖事。
教會所有成員,尤其是教會的牧者,都肩負著令人敬畏的責任,而聖保祿也清楚指出:「我在天主和那要審判生死者的基督耶穌前,指著祂的顯現和祂的國,懇求你:務要宣講真道,不論順境逆境,總要堅持不變;以百般的忍耐和各樣的教訓去反駁,去斥責,去勸勉。因為時候將到,那時人不接受健全的道理,反因耳朵發癢,順從自己的情慾,為自己聚攏許多師傅;且掩耳不聽真理,偏去聽那無稽的傳說。至於你,在一切事上務要謹慎,忍受艱苦,作傳揚福音的工作,完成你的職務。」(弟後4:1–4)
我不能說,宗徒的預言有多頻繁地實踐了,但除非你們是瞎了眼,才看不見在我們這時代裡,它們幾乎徹底地實踐了。人們不接受包含在天主和教會法律中的信理。他們扭曲真福八端的內容,把它們改變成社會政治的信理。他們攻擊那些嘗試著成為謙遜的,溫柔的,和心靈潔淨的人,認為他們是無知的,或不合時宜的,只盲目跟從過去的事物。他們拒絕承擔貞潔的軛,並編造千萬個藉口來躲避基督的神聖教訓。
有一個症狀可綜合這整個狀況:就是試圖改變教會的超性目標。當他們談及「正義」的時候,有些人不再了解聖德的生活,而解釋為一種特別的政治鬥爭,或多或少被馬克斯主義所影響,但是,這並不符合基督徒信仰。為他們而言,「解放」並不暗示個人逃離罪惡的戰爭,而不過是一項人性的任務而已。這任務本身也許是高尚的和公義的,但如果它意味著輕視一件必要的事(參閱路 1:42),即靈魂個別的獲得永遠的救恩的話,那麼,為基督徒來講就毫無意義了。
有些人因與天主割離而瞎了眼睛——「這民族用嘴唇尊敬我,他們的心卻是遠離我,」(瑪15:8)他們所「編造」的教會形象,與基督所建立的教會毫無關係。甚至在祭台上舉行的聖事,即重新奉獻的加爾瓦略山的祭獻,都被褻瀆或被貶為他們所稱的人與人彼此共融的象徵。如果我們的主沒有為我們而犧牲自己,甚至傾流了祂最後的一滴寶血,我們的靈魂將變成怎樣?他們怎麼可以輕視這個基督真實臨在聖體櫃裡的永恆奧蹟?祂一直留下來與我們一起,好讓我們向祂傾訴,並愛慕祂。祂與我們一起,讓我們預嘗未來的光榮,好使我們決定永遠追隨祂的芳表。
這些日子是考驗的日子,我們須以不斷呼求上主(參閱依 58:1)縮短這些日子,求祂憐視祂的教會,並再次把祂的超性真光賜給教會的牧者和眾信徒的靈魂。教會沒理由要企圖迎合人,因為厄娃子孫,不論是個人或團體,都不能拯救自己。唯有天主才能拯救。
今天,我們須大聲呼喊,須一再呼喊,聖伯多祿昔日勇敢地向耶路撒冷顯要所講的話:「這耶穌就是為你們『匠人所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除祂以外,無論憑誰,決無救援,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的。」(宗4:11–12)
首位教宗——基督在這磐石的上面,建立祂的教會——如此說了。由於他孝愛上主,也關懷上主託付給他的小小羊群所以這樣做。初期教會的基督徒從他和其他宗徒身上,學習溫和地愛慕教會。
相比之下,你們有沒有看到,今天人們無情地談論我們的慈母教會?閱讀初期教父對教會的熱情和愛慕的說話,多麼令人安慰!聖奧思定寫道:「讓我們愛上主我們的天主;讓我們愛祂的教會!讓我們愛祂有如我們的父親,愛她有如我們的母親。不要讓人們說,『的確,我仍朝拜偶像,也詢問附魔的和巫師,但我沒有擯棄教會。我是教友。』你也許仍與你的母親結合,但你已冒犯你的父親。也許有別的人說:『天主禁止我,不可問巫師或鬼神。也不可從事褻聖的占卜,也不可崇拜魔鬼或石像。但是,我屬於多那忒派。』如果他的父親為他所冒犯的母親而報復,那麼,即使他沒有冒犯他的父親,又有什麼用處呢?」 至於聖西彼廉則更簡略地描寫:「誰不把教會視為他的母親,也不能擁有天主作為他的父親。」
在我們的日子裡,很多人拒絕聆聽有關我們慈母教會的真理。有些人希望重新設計教會的制度,愚蠢地把某些民間社會的民主模式引入基督的奧體裡。或者,更糟糕的是,他們強烈要求教會團體的所有成員在每一方面都同等。他們拒絕相信教會因天主建立,由教宗,偕同主教、執事,和平信徒組成。基督就是意願這樣的教會。
按照天主的旨意,教會是一個聖統制的機構。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形容教會是一個「有聖統組織的社團」, 在此,「職員秉有神權」。 聖統制不但符合自由,也服膺天主子女的自由(參閱羅8:21)。
我堅持,在教會內,民主一詞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教會的聖統制是由天主的旨意而建立的。但是,聖統制的意思是天主的管理和聖神的秩序。它從不暗示純人性的專制秩序,或沒有人性的暴制。我們的主在教會內建立聖統制,不應淪為專制,因為權威是服務和服從的召喚。
在教會內有平等,因為我們一旦領洗,彼此就是平等的,眾人都是同一天主、我們天父的子女。基督徒彼此之間沒有分別,教宗與剛加入教會的人之間沒有區別。但是,這種根本的平等,並不表示我們可以在那些基督已建立的事物裡,改變教會的結構。藉著天主明確的旨意,不同的職務意味著不同的能力,即透過聖秩聖事所賦予聖職人員不可磨滅的「神印」。這聖秩的最高峰,就是伯多祿的繼承人,所有主教偕同他,並從屬他,負起聖化、治理,和訓導的三重使命。
請原諒我如此堅持,但我必須再次提醒你們,信仰的真理是不能由大多數投票表決的。信仰的真理構成「信仰的寶庫」,即基督留給眾信徒,並託付教會訓導當局保管的多項真理,必須真實地教授和流傳。
如果我們以為,隨著人似乎越來越意識到彼此是團結一致,互相連繫的,就應改變教會的建構,好像它需要更新一樣,這想法是錯誤的。時間不屬於人,不論是教士與否。時間是天主的,祂才是歷史的主。只有當教會在制度和訓導上,包括教義的和倫理的,忠於基督,她才可把救恩帶給人。
因此,讓我們拒絕教會漠視山中聖訓,在世上尋求完全人性的幸福的建議,因為我們知道,教會的唯一任務,就是帶領人走向天堂的永恆光明。讓我們拒絕任何完全出於自然主義的觀點,因為它們不重視天主恩寵的超性作用。讓我們拒絕唯物主義的觀點,因為它們排斥人生屬靈的價值觀。讓我們同樣拒絕任何世俗化的理論,因為它們企圖把教會的目標看成是現世國家的目標,使教會的本質、制度,和活動變成屬於現世社會的事物。
記住我們今天所誦讀聖保祿在書信對我們的講話:「啊,天主的富饒、上智和知識,是多麼高深!祂的決斷是多麼不可測量!祂的道路是多麼不可探察!有誰曾知道上主的心意?或者,有誰曾當過祂的顧問?或者,有誰曾先施恩於祂,而望祂還報呢?因為萬物都出於祂,依賴祂,而歸於祂。願光榮歸於祂至於永世!阿們。」(羅 11:33–36)根據天主的聖言,如果利用人類的計劃來削弱我們的主所建立的一切,看來是多麼心胸狹窄!
但是,我不想你們忽略一個事實,就是我們獲得種種證據,證明人的行為已被扭曲了。人不能親近天主,轉而向別人報復。當我們同時代的人促使別人犯罪,或誘導別人犯罪,散播混亂的訊息,使人們完全投身於邪惡的行為,還誇耀這些行為是正當的,那麼,他們便成了邪惡的工具。
愚昧無知總是存在。但今天,最糟透的是關乎信仰和倫理的無知,有時還以虛誇的字眼,好像是神學的字眼所掩飾。這是為什麼我們剛才聽到基督昔日命令祂的宗徒「往訓萬民」(瑪 28:19),如可能的話,比以前更加迫切。我們不可以漠不關心。我們不可以袖手旁觀。讓我們向前邁進,為了天主而打一場和平、寧靜,和信理的戰爭。
我們必須通情達理,給一切事物蓋上愛德的仁慈外衣。但是,愛德必須加強我們的信德,增加我們的望德,並使我們堅強,能清楚大聲說明教會並非如某些人所假想的。教會屬於天主,而且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拯救靈魂。讓我們走近上主,在祈禱中與祂面對面地交談。讓我們祈求祂寬恕我們個人的軟弱,並讓我們補贖自己的罪過,也補贖其他人因處身在這困惑的思潮中,而不知道自己嚴重地違犯了天主的罪。
在這個主日的彌撒中,在重新以不流血方式舉行的加爾瓦略山的祭獻裡,既是司祭又是祭品的耶穌基督,將為人的罪過而奉獻自己。我們不要留下祂獨自一人。讓我們心中洋溢熱切的渴望,在十字架旁與祂在一起。願我們的呼聲上達仁慈的天主父,使世界回復平安,使教會回復平安,眾人的良心回復平安。
如果我們這樣做,便會在十字架旁找到天主之母、我們的母親榮福瑪利亞。而我們在聖母的親手帶領下,來到耶穌面前,並透過祂,在聖神內走向天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