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生活
我們偶然會聽到人說,現在這世上的神蹟越來越少了。其實,是不是因為今天過著信德的生活的人越來越少呢?「你向我請求,我必將萬民賜你作基業,我必將八極賜你作領地。」(詠2:8)上主不會食言祂自己所應許的。我主是真理,一切存在的基礎,沒有任何事情在違反祂全能的旨意下得以完成。
「起初如何,今日亦然,以至永遠,及世之世」(光榮經)上主是永恆不變的。祂不需要追求祂所沒有的,因為祂就是全動力、全美好、全偉大的,今天如同永遠。「縱然諸天將如煙雲消散,大地要像衣服破舊……然而我的救恩永遠長存,我的正義決不廢除。」(依51:6)
在耶穌基督內,天主與人類建立了一個新而永久的盟約,以祂的大能來救贖我們。當祂所創造的子民失去信心,當他們因缺乏信心而畏懼時,我們會再次聽到依撒意亞先知以上主的名所說的:「難道我的手短小而不能施救?或者我再無救助之力?我一怒喝,大海便變成涸竭,江河便成為曠野,其中的魚因無水而萎縮渴死。我可使黑暗籠罩諸天,使麻衣掩蔽天際。」(依50:2—3)
信德是一超性的德行,它開啟了我們的智慧來接受啟示的真理,使我們對基督說聲:「是的」,祂使我們充份了解天主聖三的救贖計劃:「天主在古時曾多次,並以多種方式,藉著先知對我們的祖先說過話;但在這末期內,祂藉著自己的兒子對我們說了話。天主立了祂為萬有的承繼者,並藉著祂造成了宇宙。祂是天主光榮的反映,是天主本體的真像,以自己大能的話支撐萬有;當祂滌除了罪惡之後,便在高天上坐於『尊威』的右邊。」(希1:1─3)
我寧願讓耶穌親自為我們講解信德,給我們信德的教訓。所以現在讓我們翻開福音,和祂一起重溫祂在世上的一些插曲。祂從不輕視教導門徒的工作,反而循循善誘,使他們能充滿信心地奉獻自己、履行天父的旨意,祂以言以行教導了他們。
看看聖若望福音第九章:「耶穌前行時,看見一位生來瞎眼的人,門徒問祂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還是他的父母呢?』」(若9:1─2)這些人雖然那麼接近耶穌,卻仍舊對那可憐的瞎子心懷惡意。所以當你們在日常生活中事奉教會時,如果遇到某些基督徒以相似的行為對待你們時,不用擔憂,就和那瞎子一樣,不理會它,只要將你們自己放在基督的手中;因為祂從不指控,只有寬恕;祂從不譴責,只有原諒。當面對病痛時,祂不會漠不關心,相反,祂會以神聖的勤奮醫治它。
我們的主「吐唾在地上,用唾沬和了些泥,把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對他說:『去,到史羅亞水池裏洗洗罷!』(史羅亞解說「被差遣的」)。瞎子去了,洗了,回來就看見了。」(若9:6─7)
這瞎子給我們一個信德多麼堅強的榜樣!活生生、付諸行動的信德。當你面對天主的命令;當你感到盲目;或是當你心靈憂慮、亮光消失時,你有同樣的反應嗎?瞎子的雙眼受到水的浸潤就被治好了,藏於水裏的是什麼力量呢?一定有些神奇的眼藥,或一些精明的化學家在實驗室內製出的珍貴藥品也許更有功效,但是,那瞎子深信不疑,他將天主的命令付諸行動,祂的話語變成他的行為,所以他回來時,眼睛便充滿了光明。
聖奧斯定評論這一節時寫道:「福音的作者給這水池的名字作解釋,說它的意思是『被差遣的』,現在你們明白被差遣的是誰了,如果主沒有被差遣到我們之中,那麼,我們中間便沒有一個人能從罪惡中被拯救出來。」 註一 我們必須以堅定的信德相信拯救我們的主,深信這位專程被派遣來醫治我們的神聖醫師。我們所患的病愈重、愈無希望時,我們的信德亦愈須加強。
我們該領悟到萬物的超性價值,永遠不要失去那超性觀點,同時,相信耶穌利用我們的軟弱突顯祂的光榮。所以,當你的良知受到自愛、疲憊、失望、情慾重担的挑釁時,立刻採取行動,聆聽我主,不讓這悲哀的事實嚇唬我們,因為我們只要活著,個人的軟弱總是牢牢地跟著我們。
這就是基督徒的道路,我們必須以堅強而謙卑的信德,不停地祈求:「主啊!不要信任我,而我卻要信任你。」當我們的靈魂感受到耶穌的至愛、憐憫和溫柔的垂視時,因祂從不遺棄我們,我們就會明瞭聖保祿的話的真義:「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因為我的德能在軟弱中才全顯出來。virtus in infirmitate perficitur.」(格後12:9)如果我們對主有信心,縱使我們有缺失之處——其實正是藉著我們的缺失——我們仍會對我們的天父忠心耿耿,神聖的力量會在我們的內心閃耀,在軟弱中支撐我們。
現在讓聖馬爾谷告訴我們另外一個瞎子被治癒的故事:「他們來到了耶里哥。耶穌和祂的門徒及一大群人從耶里哥出來的時候,有一個瞎眼的乞丐,即提買的兒子巴爾提買坐在路旁。」(谷10:46)在聽到人群的喧嘩聲,這瞎子就問道:「發生了什麼事?」其他的人回答他:「是納匝肋的耶穌。」頓時這瞎子的靈魂被基督的信仰燃燒起來,大聲喊叫:「耶穌,達味之子,可憐我吧!」(谷10:47)
你不是有同感想大聲喊叫嗎?特別是當你也在這短暫生命的路旁等待時?當你缺乏光明、恩寵來定志追尋聖德時?你沒有感到急切的需要大聲喊叫:「耶穌,達味之子,可憐我吧?」多麼美麗的短誦,時常重複誦唸它!
我奉勸你們仔細的默想這件神蹟發生之前的情況,把這個清楚的觀念刻骨銘心:我們可憐的心和耶穌仁慈之心有天壤之別啊!特別是當你面對考驗和引誘時,或須慷慨履行瑣碎的職務時,或須表現英勇氣概時,這觀念會對你很有幫助的。
「有許多人責怪他,不許他作聲。」(谷10:48)當你感受到耶穌正經過時,其他的人也會這樣對待你,你的心跳加快,內心深處的飢渴激動你呼喊,但是你的朋友、趕時髦、好逸惡勞、周圍的環境,都異口同聲地勸你:「安靜,不要呼喊。你算什麼叫喚耶穌呢?不要騷擾祂!」
但是可憐的巴爾提買非但不聽他們,更大聲的繼續喊叫:「達味之子,可憐我吧!」我主一開始就已經聽見他了,卻讓他持續祈求。祂也同樣的對待你,耶穌早已聽到我們靈魂的第一聲喊叫,但祂卻等待著,祂要讓我們信服自己對祂的需要;祂要我們向祂祈求、要固執,像耶里哥路邊的瞎子那樣:「讓我們模仿他,即使主不會馬上賜予我們所求的,即使有許多人阻止我們祈禱,讓我們不停地祈禱。」 註二
「耶穌就站住說:『叫他過來!』群眾中比較好心的人就叫那瞎子說:『放心! 起來罷!祂叫你呢。』」(谷10:49)這就是基督徒的召喚!但是天主不只呼喚我們一次,記住,我主時時刻刻都在尋找我們:「起來,」祂對我們說:「把你的懈怠、好逸惡勞的生活、無謂的自私、愚蠢的小問題置之度外吧。不要賴在地上,懶散無為,站起來吧!去尋求那有高度、重量、體積和超性的目光。」
「那人扔下自己的外衣,跳起來,走到耶穌跟前。」(谷10:50)丟下了他的外衣!不知道你曾否到過前線,多年前我有機會去一個戰事剛結束的戰場上,遍地遺棄的有大衣、水瓶,以及裝滿家庭紀念品、信件、愛人相片的背包……這些東西並不屬於戰敗者的,而屬於勝利者的!這些物品對他們都是多餘的;因在衝刺時他們只想加速跨越敵人的防線,就像巴爾提買一樣,急忙地奔向基督。
不要忘記,一定要有犧牲才能到達基督那裏;拋掉所有的障礙物──外衣、背包、水瓶等。在榮耀主的的戰場上;在擴展基督王國的愛與和平的鬥爭中,你得做同樣的。在事奉教會、教宗及眾靈魂時,你得準備摒棄一切多餘的東西;在刺骨的寒夜,沒有可禦寒的外衣;沒有家人鍾愛的紀念品;也沒有水使你恢復精神。這是信德、愛德的教訓,這是熱愛基督的途徑。
跟著就開始了一段感人、點燃心火的神聖而奇妙的對話,因為你和我現在就是巴爾提買了。基督打開了祂神聖的口唇問道:「你要我為你做什麼?Quid tibi vis faciam?」瞎子答說:「師傅!讓我看見罷!Rabboni, ut videam!」(谷10:51)多麼合乎邏輯的一句話啊!你呢,你真看得見嗎?你難道沒經驗過發生在耶里哥那瞎子身上的事嗎?我無法忘記,許多年前,當我默想這一段福音,又察覺到耶穌對我有一些期望時——連我自己都還不知道是什麼——我編寫了這些短誦:「主啊,你要什麼?你要求我作什麼?」我有一種預感,祂要我從事一件新的工作,所以這句:「師傅!讓我看見!」激勵我持續不斷的祈禱,懇求基督:「主啊,願照你所要的成就吧!」
和我一起向上主祈禱:「求你教導我去承行你的旨意,因為你是我的天主。doce me facere voluntatem tuam, quia Deus meus es tu.」(詠142:10)總而言之,我們的口唇應流露真誠的欲望,有效地回應造物主的邀請,盡己所能,以堅定的信德遵照祂的旨意,更堅信祂是不會失敗的。
如果我們如此地熱愛天主的聖意,我們就會明白,信德的價值不僅在於我們表達得多清楚,更在於我們以行動堅決地護衛它,使其付諸實踐。
不過,讓我們再回到耶里哥城外的那一幕。現在基督對你說話:「你要我為你做什麼?」「讓我看見罷!主啊,讓我看見!」「而耶穌說:『去罷!你的信德救了你。』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著耶穌去了。」(谷10:52)跟隨耶穌的道路,你已瞭解主要求你什麼,你也已決心要跟隨祂,跟隨祂的足跡,披上基督的外衣,成為基督自己:那麼,你的信德,主賜給你的信德之光,必須是活生生和充滿犧牲的,不要欺騙自己,不要指望發現新途徑,祂要求的信德就是這樣:我們必須跟上祂的腳步;慷慨地工作;同時連根拔除路上的障礙物。
現在再看聖瑪竇給我們描述的另一個令人感動的景象:「看,有一個患血漏十二年的女人,從後面走近,摸了祂的衣服繸頭。」(谷9:20)她是多麼的謙卑啊!「因為她心裏想:『只要我能觸摸到祂的衣服,我的病就會好了。』」(瑪9:21)像巴爾提買一樣,以極大的信德,毫無疑懼地高聲宣揚自己信仰的病人向來都不少,但是請留意:沒有兩個遇到基督的靈魂是一樣的。這位婦女也有極大的信德,但是沒有喊叫,她不動聲色地接近耶穌,心想只要能輕輕觸摸到耶穌的衣服就足夠了,因為她十分肯定自己會被治好的,她這樣做了之後,我主立刻轉身凝望著她,祂已經洞察她內心深處、也透視她的信心:「女兒,放心吧!妳的信德救了妳。」(瑪9:22)
「她細膩地觸摸外衣的邊緣,懷著信德去接近祂,她相信了,亦確知她已經痊癒了。我們亦應該如此,如果我們意願得救,就該懷著信德去觸摸基督的衣服。」 註三 現在你明白信德該當是怎樣的嗎?該當謙遜。你是誰,而我又是誰,竟值得基督這般的召喚?我們是誰,竟能如此接近祂?就像那個在人群中的可憐婦女一樣,基督亦已給予我們一個機會,我們不僅可以摸一下祂的衣服,在一瞬間碰到祂的外衣邊緣,我們實際上擁有基督自己,祂把自己完整地給了我們:祂的肉身、祂的寶血、祂的靈魂及祂的神性,我們每天領受祂,我們和祂親密的談話,像和父親或心上人一樣,而且這是真實的,並非幻想。
讓我們加強自己的謙遜,只有謙遜的信德才會使我們能夠以超性的眼光觀看事物,除此之外便無他法了,因為在這世界上只有兩種可能的生活方式:過超性生活,或過獸性生活,而你我只能依天主的生命來生活。「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瑪16:26)世上的一切、人的智力、意志所激發的渴求,對人又有什麼用處呢?這些東西有什麼價值,如果一切都會消失結束;如果世上的財富只不過是舞台上的道具;如果在一切的背後存有那永無止境的永遠?
「永遠的」這個副詞使聖女大德蘭不朽。在她童年,有一天和弟弟羅君國穿過亞味拉城的阿達加門,動身去尋找摩爾人的住處,意願在那兒為基督犧牲斷頭,途中她向疲倦的弟弟不斷耳語:「直到永遠、永遠、永遠。」 註四
對世上的事物說:「永遠的」是謊言,只有天主是「永遠的」。你該如此過活:當你嚮往「永遠的」永恆生命時,信德會使你嘗到天堂的甜蜜、甘飴。
讓我們回到福音,看一下聖瑪竇第二十一章,聖史形容耶穌怎樣在「回城時,餓了,見路旁有棵無花果樹,就走到跟前。」(瑪21:18─19)主啊,真高興看見你餓了!也看見你在息哈爾的井旁渴了!(參閱若4:7)我默想你:真天主,也是真人perfectus Deus, perfectus homo 註五 ,和我一樣有血有肉,「祂反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斐2:7)好讓我毫無懷疑:祂了解我、愛我。
「他餓了,」當我們感到疲乏——在工作、學業、使徒工作中——當我們的視線被烏雲遮蔽而暗淡時,讓我們將目光轉向基督:美善的耶穌、疲憊的耶穌、飢渴的耶穌。主啊,你向我們解釋得多麼的清楚!你是多麼令人敬愛的啊!你表示出和我們完全一樣,除了犯罪之外,這使我們絕對肯定,和你在一起我們就能克服一切邪惡的傾向和過犯,因為疲勞、饑餓、口渴、眼淚都不關緊要……基督也曾疲倦,也曾挨饑,也曾乾渴,也曾哭泣。關鍵在於我們要努力奮鬥去實現天父的旨意(參閱若4:34),全力以赴地奮鬥,因上主常在我們身邊。
祂走近無花果樹;祂也走近你,走近我,耶穌為靈魂的得救飢渴,在十字架上祂喊:「我渴!Sitio!」(若19:28)祂飢渴我們、我們的愛、我們的靈魂、那些我們應該帶到祂跟前的靈魂,沿著祂的十字苦路,也就是通向不朽的天堂的光榮。
祂走到無花果樹跟前,「但在樹上除了葉子外,什麼也沒找到。」(瑪21:19)多麼令人悲嘆!同樣的事在我們的生命中也會發生嗎?是不是我們很可悲地缺少信德、謙遜的動力?沒有犧牲,沒有善行可表現呢?我們是不是只有基督的外貌而內心空無一物呢?這真可怕,耶穌遂下令:「『你永遠不再結果子了!』那無花果樹立即乾枯了。」(瑪21:19)這段福音使我們難過,但同時也激勵我們加強信德,以信德生活,這樣我們可以經常為基督結果實。
讓我們不要欺騙自己:上主決不依賴我們人為的努力,我們野心勃勃的計劃,對祂不過是兒戲。祂要的是靈魂,祂要的是愛;祂要所有的人能永遠地享受祂的王國。我們在世上必須賣力工作、把它做好,因為我們要聖化日常工作,但切勿忘記,凡事都是要為祂而做的,如果我們只為了自己、驕傲而工作,那麼我們只長葉子罷了,在這株茂盛的樹上,上主和他人都找不到任何果實。
看看這棵乾枯的樹,「門徒一見,就驚異說:『怎麼這無花果樹立即乾枯了?』(瑪21:20)這第一批的十二位宗徒,雖已看過基督的許多奇蹟,仍舊大吃一驚,他們的信德仍非火熱的,因此我主向他們保證:「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如果有信德,不疑惑,不但能對無花果樹做這件事,即使你們對這座山說:起來,投到海中!也必要實現。」(瑪21:21)耶穌基督給我們定下一個條件:我們要靠信德生活,這樣,我們也可以移山,需要移走許多東西……太多的世物及心中的障礙,阻擋我們獲得聖寵!一定要有信德:信德與行動、信德與犧牲、信德與謙遜,因信德使我們變成全能的:「不論你們在祈禱懇求什麼,只要信,就必獲得。」(瑪21:22)
有信德的人知道怎樣衡量人生的問題,也知道人在世上的日子——引用聖女德蘭的話:「在一間破舊的客棧裏過了惡劣的一夜。」 註六 這個想法更堅固他的信念:我們在世上日子是工作和奮鬥的時間,煉淨的時間,為償還我們欠天主公義帶來的罪。他也知道世上的財物不過是個工具而已,要慷慨的、英勇的使用它們。
信德不僅是傳道用的,特別是要用行動來實踐的,也許我們時常都缺乏力量,在這情形下,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福音裡,學習那個患精神病的兒子的父親,他最盼望的就是兒子的痊癒,期待基督能夠治好他,但是卻不能相信這喜事是可能的,常常要求我們有信德的耶穌,看清他靈魂的困擾,自願幫助他而說:「『你若能』,為信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谷9:23)只要有信德,一切都是可能的,我們是全能的!那個人的信德依舊動搖,害怕因為自己缺乏信心而防礙了兒子的治癒,所以哭泣起來,不要讓我們以這樣的淚水羞恥,是我們愛主的果實,痛悔的祈禱和謙遜的果實:「小孩子的父親立刻喊說:『我信!請你補助我的無信吧!』」(谷9:24)
當我們結束這默想時,讓我們重複這些話:「主,我信!我在信德的培養中長大,我已決定要牢牢的追隨你,我一生曾經屢次懇求你的仁慈,也曾經屢次目睹你在你的孩子心中所行的妙蹟,而難以置信。主,我信,但是請幫助我信得更深、更多!」
讓我們也向聖母瑪利亞,天主之母,我等之母,信德之師祈求:「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路1:45)
文檔打印自 https://escriva.org/zh-hant/amigos-de-dios/xin-yang-sheng-huo/ (2025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