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瑪利亞,奔向耶穌
在這五月時分,環看世界各地,我們會看到「天主的子民」 ,以無數新舊紛陳的敬禮形式,向聖母表達同一的孝愛之情,這讓我感到萬分欣慰。因為,這些充滿生氣的敬禮,喚醒基督徒的超性意識,願以「天主的家人 」的姿態行事。
當你看到無數基督徒,以萬紫千紅的不同形式表達他們對童貞瑪利亞的熱情時,你一定會更親切地感到自已也是教會的一分子,與主內的兄弟姊妹們更加親密。大家來到聖母身邊,猶如家庭團聚。通常孩子長大後都離家外出,各奔前程。但是每逢佳節,孩子們都要重返家中,侍奉在母親身旁。即使手足之間有時難免發生感情不夠融洽的情況,但是到了這一天,大家都能和睦相處,分享同一親情。
瑪利亞使教會不斷成長,使教會日趨團結和鞏固。我們敬禮聖母,便自然同時與基督奧體——教會及其成員,更加親密;與教會可見的元首——教宗,更加團結。因此,我喜歡一再重複這句至理名言:「全體偕同伯多祿,通過瑪利亞,奔向耶穌![Omnes cum Petro ad Iesum per Mariam!]」我們一旦認識到自己是教會的一分子,認識到我們都是信仰內的兄弟姊妹,便會更深刻地體會我們也是全人類的兄弟姊妹,因為教會正是基督為世上萬民而建立的。
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經驗都能印證敬禮聖母的超性神效。我還記得,我在1933年到西班牙松索雷斯(Sonsoles)聖母聖所朝聖的經驗。
那次朝聖不是一般的朝聖,沒有喧嚷,沒有鋪張,只有我們一行三人。我尊重並喜愛公開遊行式的敬禮。但是我不得不承認我更喜歡私自出行,或與兩三個人同行,前去拜望聖母瑪利亞。同樣的溫情熱誠,但更親密。
那次到松索雷斯朝聖途中,得知這座聖所名稱的來源。雖然是個微不足道的小節,但足以說明當地人對聖母的孝愛。這座聖殿所敬禮的聖母像,在西班牙基督徒與回教徒交戰時曾被隱藏起來。多年後,一群牧羊人偶然發現了這尊聖母像。據傳說,當他們看到這座聖母像時,不禁驚歎說:「多美的眼睛啊!像太陽一樣!」(西班牙語:Son soles!)
從1933年起,當我多次到聖母聖所朝聖時,總會反思默想無數基督徒對耶穌的母親所懷的,美好親切的愛。我認為這溫情為一份愛的回應,是孺子對慈母的孝愛和感恩之情。因為瑪利亞與天主慈愛最顯著的標記——那降生成人,背負了我們的罪過和我們的軟弱的天主聖言,有着密切的連繫。瑪利亞忠誠地履行了她神聖的使命,竭盡心力,不斷為世人,其聖子耶穌的手足服務。天主之母確實也是人類的慈母。
這是天主的聖意。為了使後世明瞭,聖神啟示聖若望記載道:「在耶穌的十字架旁,站着祂的母親和祂母親的姊妹,還有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和瑪利亞瑪達肋納。耶穌看見母親,又看見祂所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女人,看,你的兒子!』然後,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就從那時起,那門徒便把她接到自己家裏。 」
若望,耶穌最鍾愛的門徒,便接納了瑪利亞,把她迎接到自己家裏,迎接到自己的生命中。靈修作者們把福音的這段話,看作是一個邀請,叫所有基督徒把瑪利亞迎接到自己的生命中。瑪利亞當然希望我們向她呼籲,充滿信心地投奔到她身旁,像對親生母親一樣地懇求她,祈求她:「請顯示妳是我的母親!」
其實,聖母瑪利亞是一位不需我們請求,便已先知道我們的需要而主動幫助我們的慈母。她深知我們需要甚麼,也願意盡快協助我們。如果我們回顧自己的一生,細看天主藉聖母向我們顯示仁慈的情景,我們必會發現千萬種理由來確認:聖母瑪利亞,就是我們最卓越的母親。
福音在提到聖母時,總會展示出她是耶穌的母親,她步步緊隨她的聖子,在聖子的救贖使命中與祂同甘苦,共患難,她愛耶穌之所愛;以母愛關懷她周圍的人。
讓我們回憶一下加納婚宴的情景,那是一個人聲嘈雜的鄉村婚宴。參加的人大多來自不同的村落。聖母也是客人之一。但是,她卻是惟一察覺到婚宴快要缺酒的人。 基督在世生活的情景,一幕幕展現在我們眼前,十分親切,十分熟悉。因為天主的偉大,往往是通過平凡的事物表現出來的。一個女人,一個家庭主婦,發覺缺少了某些日用品;或是專注照料某些瑣事細節是很自然的事。聖母瑪利亞正是這樣。你們也要注意記述加納婚宴一事的是若望。若望是惟一在福音中記載這些慈母關懷照料細節的聖史。聖若望願意我們牢記:聖母瑪利亞在我主公開傳教之初就已經出現了。惟獨他意識到這事實的重要性。耶穌知道要把祂的母親交託給誰,祂要把聖母交託給一個疼愛她,懂得瞭解她,懂得愛她如同親生母親一樣的門徒。
現在讓我們來懷念耶穌升天之後,與期待聖神降臨之間的那段時期。由於基督的光榮復活,以及對聖神降臨的許諾熱切的期盼,門徒們都充滿信德。他們聚首一堂。我們看到他們是「同耶穌的母親瑪利亞」 團聚在一起的。門徒們的祈禱,伴隨着聖母瑪利亞的祈禱,形成一個團結之家的祈禱。
這一次記述此事的是聖路加。他就是為我們詳細記述耶穌童年生活的聖史。他似乎有意要我們認識到瑪利亞既在聖子降生成人奧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基督奧體——教會的誕生中,聖母瑪利亞同樣也密切地參與其中。
自教會之初,所有尋求天主聖愛的基督徒,即尋求那份藉耶穌基督揭示的愛的基督徒,都曾與聖母相遇,並體驗到她慈母的關懷。至聖童貞瑪利亞確實堪稱基督徒之母。聖奧思定以清晰的筆觸闡述:「她以愛德的合作,使信友在教會內得以誕生,作為以基督為首的身體的各肢體,而她也確是(基督)肢體的母親。」
難怪對聖母瑪利亞最古老的敬禮,是一篇充滿信心的禱詞:「天主聖母,我們投奔到妳的庇佑之下,當我們在危難中,請勿棄絕我們的祈禱。榮福的童貞女,求妳拯救我們於危難之中。」
我們自然都渴望與聖母親密來往,因為她也是我們的母親。我們對待聖母,像對待活着的人一樣。因為死亡並沒有勝過她。她的靈魂和肉身現在就與天主聖父,她的聖子,以及聖神同在一起。
若我們想瞭解瑪利亞在基督徒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若想體驗她的愛撫提攜,若想以孺子孝愛之情沐浴在她的慈佑中,我們並不需要鑽研甚麼神學理論。雖然這「天主之母」的神聖奧蹟,確是有着豐富的內容,是我們永遠不能透徹理解的奧蹟。
天主教信仰視瑪利亞為天主聖愛的殊恩標記。天主稱我們為朋友;祂的恩寵在我們身上行動,把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使我們在某程度上反映出基督的特徵,儘管我們仍然是卑微軟弱的塵土。我們不僅是天主許諾要拯救的遇難者,而且祂的救恩實際已在我們身上發生效力。我們與天主的關係,不像渴望光明的瞎子那樣,在黑暗中憤懣哀怨;而是像孩子一般,對天父的愛深信不疑。
瑪利亞向我們傾訴這份溫情,這份信心和安全感。所以,她的聖名直達我們心中。我們與自己生母的關係,可以向我們示範,怎樣與享有至甘飴聖名的聖母瑪利亞相處。我們應以愛父母、愛兄弟姊妺、愛親人好友的心去愛天主。我們應當以同一顆心,與聖母瑪利亞來往;用同一顆心來愛聖母瑪利亞。
子女通常是怎樣對待自己母親的呢?當然有千種萬種不同的方式。但是總離不了充滿熱情和信賴之心,絕不會是冷淡無情的;他們會以一些親密的方式,通過生活習慣和細節表露他們的愛。當孩子疏忽關懷時,例如:離家時的親吻,回家時的擁抱,一點點的關懷,一些溫暖的叮嚀等,母親也會感到受傷的。
我們與天上慈母的來往也該如此。不少基督徒習慣佩戴聖母聖衣;習慣向家中的聖母像,或向公共場所的聖母像行注目禮以示敬意;或是通過唸玫瑰經,重溫基督生平的重大奧蹟,在誦唸默想玫瑰經的過程中,猶如戀人耦耦情語,不厭其煩地熱心重複同樣的禱詞;或是每週規定一天——星期六——專誠敬禮聖母,獻給聖母一些小克己,特別默想聖母慈母之愛。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敬禮聖母瑪利亞的方式,那就無需在此贅述了。基督徒並不是非要在生活中穿插所有敬禮。基督徒超性生命的成長,並不是要忙於操練一大堆各式各樣的敬禮。然而,我認為,誰若不實踐一些敬禮,誰若不以某種適當的方式,向聖母瑪利亞表示孝愛之心,他的信德便不夠完整了。
那些認為對聖母的敬禮已是過時的人似乎並未明白這些敬禮所包含的深厚的基督徒義蘊;他們似乎忘記了這些敬禮的淵源,所指的是對天主聖父救贖世界旨意的信德;忘記了對天主聖子降生成人,生於女人的愛;忘記了對天主聖神沛賜恩寵聖化我們的信德。瑪利亞是天主恩賜給我們的慈母,我們不僅無權排斥她,而且更該以子女的孝愛與喜悅去靠近她。
現在讓我們來好好默想一下這個道理。這對我們理解一些重要問題會大有幫助,就是通過聖母瑪利亞靠近天主的道理。這個秘訣,使我們懂得若想接近天主,就必須變成小孩。正如基督對門徒們所說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子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入天國。」
若要變成小孩,我們就必須拋棄驕傲和自滿,必須承認自己一無所能,必須承認我們對天父恩寵協助的依賴;必須學習堅持走上正道。若要變成小孩,你就必須像小孩那樣捨棄自己,對天主深信不疑;必須像小孩那樣誠實坦白地向天主乞討。
這一切,我們都能從聖母瑪利亞那裏學到。敬禮聖母不是愚鈍,也不是感情用事,它能讓喜樂和安慰充滿我們的靈魂;尤其是在加深信德,完善信德的苦功上,使我們能超脫自我,寄望於天主。有一篇聖詠這樣寫道:「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祂使我臥在青綠的草場,又領我走近幽靜的水旁,還使我的心靈得到舒暢。祂為了自己名號的原由,領我踏上了正義的坦途。縱使我走過陰森的幽谷,我不怕凶險,因祢與我同在。」
由於瑪利亞是我們的母親,所以對聖母的敬禮,能使我們成為她真正的兒女,使我們的愛無限摯誠,返璞歸真,不為私心所困;使我們能樂觀愉快,知道任何事物都不能摧毀我們的希望。「路的終點,始於起步。你會發現自己被耶穌的聖愛徹底感化;其實,這正是對聖母瑪利亞的信賴之愛。」 這是我在多年前寫在《玫瑰經》前言中的一句話。之後,我屢次切身經驗到它的真實性。其中義蘊,在這裏就不再詳述了。我邀請你們自己去探索體驗對聖母瑪利亞的孝愛之情;請你們向她暢開心門,把一切喜怒哀樂都交託給她,求她幫助你認識耶穌,跟隨耶穌。
你若尋找瑪利亞,你便會遇見耶穌。你將能更瞭解蘊藏在天主心中的情意。這是一位屈尊紆貴,捨權能而取了奴僕形體的天主。 從人的觀點看,天主大可不必如此,因為祂的作為,遠遠超過救贖我們所需的程度。祂愛我們之情,深不可測。這般瘋狂的愛情竟使祂取了我們人的肉軀,承擔起我們的罪惡。
我們怎麼能理解這一切呢?體會到天主這樣愛我們,豈不足以使我們也要愛得瘋狂嗎?我們必須讓這些信仰的真理時刻充滿自己的靈魂,以期潛移默化,幡然更新。天主愛我們!創造天地萬物的全能者愛我們!
天主關懷祂創造的萬物,無微不至。祂關懷你和我的一切。祂用我們的名字,召喚我們每一個人。 信德使我們對此深信無疑,使我們能以新觀點去察看周圍的一切。所以,表面上原封不動的萬物,實質上已迥然不同,它們全都成了天主聖愛的體現。因此,我們的生活也隨之而轉變成不間斷的祈禱。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漾溢着無限會心的情趣與平安,都變成貫穿朝夕,無時無刻的感恩之心的表現。瑪利亞讚頌道:「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因為祂垂顧了祂婢女的卑微,今後萬世萬代都要稱我有福;因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
我們應以聖母的這篇禱詞為榜樣,伴隨她的祈禱,效法她的祈禱。像聖母一樣,心神歡樂,謳歌天主的偉大奇妙,使全人類和受造萬物,都能分享我們的喜樂。
如果我們只考慮個人得失,只關心自己的困難,我們就不可能與聖母瑪利亞建立情同骨肉的關係。如果我們只為自私自利操心,也不可能與聖母親密來往。瑪利亞是要把我們領到「眾多兄弟中作長子」 的耶穌那裏,使我們認識耶穌。一旦認識了耶穌,我們就會明白,我們的生活只能是捨己忘我,為人服務。基督徒不能只為個人操心,他應當胸懷普世教會,為萬民靈魂的得救而生活。
由此可知,生活中的一切,即使是所謂個人私事,例如改進個人的靈修生活,實際上並不是個人私事,因為修德成聖與使徒工作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必須努力培養內修生活,修德務善,還應着眼於整個教會的益處。我們若不努力認真實踐福音的訓誨,就不可能行善立功,就不可能廣揚基督的聖名。
一旦接受了這精神的感召,我們的祈禱,表面上似乎仍從個人利益出發,但最終還是會歸結於為眾人服務。只要我們牽着聖母的手,她便會引導我們,使我們逐步深入地領會全人類都是我們的兄弟,因為我們都是天主的子女。聖母本人,正是天主的愛女、慈母、淨配。
我們應當憂近人之憂,一如是自己的憂急。我們心靈深處應當充滿基督內的兄弟情誼,促使我們去關心所有的人。瑪利亞撫養耶穌成人,伴隨耶穌的一生,如今與耶穌同在天上。她會幫助我們認出從我們身旁經過的耶穌——隱藏於需要我們幫助的人身上的耶穌。
在前往剛才所講的松索雷斯朝聖的途中,我們經過一片麥田。隨風搖曳的麥穗,在陽光煦照下閃閃發光,使我想起福音中的一段。一天,耶穌對祂的門徒們說:「你們不是說:還有四個月才到收穫期嗎?看,我給你們說:舉起你們的眼,細看田地,莊稼已經發白,可以收割了。」 我意識到天主想把這份渴望放在我們心中,猶如祂對自己的門徒所說的那樣。於是,我在路邊摘了一把麥穗,留作紀念。
我們應當睜大眼睛,環顧四週,體會天主怎樣藉周圍的人來召喚我們。我們不能把自己關閉在小我的圈子裏,拒絕他人,冷待他人。耶穌的生活不是這樣的。福音中到處記載祂的仁愛慈悲,記述祂分擔眾生疾苦,解決眾生急需。祂安慰納因城喪子的寡婦 ,祂為拉匝祿之死而痛哭 ,祂為跟隨祂而飢餓的人群難過 ,祂還憐憫一切罪人,憐憫那些終身不見光明,不知真理的人們。「耶穌一下船,看見一大夥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遂開口教訓他們許多事。」
只要我們真正成為聖母瑪利亞的兒女,我們就會瞭解主的這種態度,就會暢開胸懷,充滿仁愛,對我們兄弟們所受的艱難、困苦、誤解、孤獨、憂悶和痛苦都會感同身受。於是,我們便會迫不及待地要去幫助他們,向他們宣講天主的事,使他們也能認天主為父,使他們也能體驗聖母瑪利亞給他們帶來的慈母般的溫情。
讓世界充滿光明,作世界的鹽和光 。這就是主對祂的門徒的使命所作的描述。也就是說,要把天主聖愛的喜訊,傳遍大地四極。所有基督徒都應當以各種方式,為實行這一使命而貢獻一生。
我還要加上一點,那就是,我們不該孤軍作戰,要動員大眾,齊心協力,一起來做好這項把喜樂與平安帶給人心的神聖工作。正如聖大額我略所說:「無論你的進展如何,你應當吸引志同道合的人,以期在追求天主的道路上結伴同行。」
請你們牢記,主曾用一個比喻提醒我們:撒播莠子的傢伙是「在人睡覺的時候」 來的。我們很易於陷入自私和淺薄的昏昧中,為許多轉瞬即逝的空虛沉浮而煩惱,但對世界與人生的真諦卻反而避不正視。這樣的懵懂恍惚是件壞事。它窒息人性的尊嚴,置人於悲觀愁悶的奴役之下。
有一件事應會讓我們感到特別遺憾的,就是有些基督徒本來能作出更多貢獻,卻縮手裹足,躲在後面;他們原可以充分實踐天主兒女召叫的要求,卻因缺乏慷慨犧牲的氣魄而沒有發揮作用。我們也該負部分責任,因為我們蒙受信德的恩寵是為叫我們與他人分享,而不是要據為私有,把它隱藏起來的。 我們不可忘記,他們今生與來世的幸福,正處於危急關頭。基督徒可生活得像奇蹟般美好——只要我們承擔起我們聖召的職責,我們便馬上會體驗到滿足和平安。問題在於我們如何辨認天主的恩賜 ,並且無條件地慷慨地作出回應。
因此,我們應當喚醒沉睡於夢魘中的人,提醒他們人生不是兒戲;生命是神聖的寶藏,是應該開花結果的。我們必須指點具有才幹和志願的人,教他們在生活中實踐正道。基督催促着我們。我們要做使徒中的使徒,不僅要引導他人回歸天主;也要使他們也去鼓勵別人,讓所有人都能認識耶穌基督。
有人或許會問:那麼該怎樣去做,才能使別人認識基督呢?我的答覆是:以自然而真誠的態度,在日常生活的處境中,忠於自己的工作和職業,照顧好家庭,與眾人分享高尚的志趣,尊重每個人的自由。
三十多年來,天主在我心裏激起一份強烈的願望,就是要使經歷不同,工作不同,背景不同的大眾都能明白到即使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他們也可以修德成聖,都可以充滿天主。天主召喚我們去聖化日常平凡的工作。因為日常平凡的工作,正是基督徒修務成全之德的場所。
讓我們藉默想聖母瑪利亞的一生,再來領會這個道理。
我們不要忘記,瑪利亞像其他千千萬萬普通婦女一樣,忙忙碌碌地照顧家庭,教育子女,整理家務。她的一生,幾乎天天如此。聖母瑪利亞所聖化的,正是許多人錯認為不足掛齒、毫無價值的瑣碎小事。諸如:日常的事務;細心勤懇地照料親人生活上的細節;走訪親友,跟他們談心,等等。就是這種平凡的生活,但在這平凡之中寓有天主的愛心;是一種多麼有福的平凡啊!
在這裏,可以找到對瑪利亞一生的解釋,對聖母瑪利亞那份母愛的解釋。一種無限圓滿的慈愛,促使聖母忘記自我,一心喜從天主的聖意,竭盡心力地完成天主要她做的一切。這正是我們應當注重細節的道理,其中義蘊充實。瑪利亞是我們的慈母,是我們的典範,我們的道路。我們應當向她學習,因為天主要我們像她一樣,在世上過平凡的生活。
如果我們能這樣做,便能給周圍的人,立下一個簡樸自然的生活榜樣,雖然仍不免帶有人性的限制與缺陷。當人們看到我們過着與他們同一樣的生活時,他們會問:「你們為甚麼這樣快樂呢?你們從哪裏獲得力量,能克服自私自利和好逸惡勞呢?是誰教導你們體諒別人,度美善的生活,並為他人服務而忘我犧牲呢?」這樣,就到了為他們揭開基督化生活秘訣的時刻了。我們與他們談天主,談基督,談聖神,以及談聖母瑪利亞的事理。這時,我們要以笨拙的言辭,去通傳那由聖寵注入我們靈魂深處的天主聖愛。
聖若望在福音中記載了一句聖母的至理名言。在加納婚宴中,她轉身向僕役說:「祂無論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 這就是引導人靈到耶穌面前的秘訣,我們要問祂:主,我當作甚麼呢?
我們談論的基督徒使徒工作,是指普通的基督徒,有男有女,他們生活於處境相似的同儕中間,通過個人接觸來往;以自然、高尚、忠實的友誼,以真摯誠懇的態度;以交織於生活的信德,以充滿愛德的言語,以神聖真理的力量,去喚醒他們所接觸的人對天主的飢渴,去幫助他們發現新的人生里程碑。這樣做,不愧為傳授教理的一種真正偉大的實踐。
要勇敢!信賴聖母瑪利亞,「諸宗徒之后」(Regina Apostolorum)的助佑。聖母以慈母的身分,幫助她每一個子女正視自己的責任。瑪利亞對凡懂得靠近她,瞻仰她生活的人,無不給予無限的助佑,親自領他們到十字架下,把他們置於作為榜樣的天主聖子之前。這面對面的接觸,使我們下定決心要像基督一樣地生活。在十字架下,瑪利亞為我們轉求聖子,使我們的生活言行,幡然更新歸正;使你和我成為天主聖父首生者的小兄弟。
無數的皈依,無數獻身服務天主的決定,都是通過瑪利亞,並藉着與瑪利亞相遇而實現的。聖母激勵我們去尋找天主,引導我們去追求更新,追求新的生活。聖母的那句話:「祂無論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便在我們身上,成為真心誠意的自我獻身,成為啟發引導我們生活的基督徒聖召。
在這與主談心的時間裏,我們默想了對天主之母,我等之母的敬禮與孝愛之情,為我們的信德,提供了真正的活力。現在,五月剛開始。天主願意我們善加利用,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天主要我們通過與祂母親的來往,培養我們對祂的愛。讓我們嘗試每天藉着一些小事,藉着專注於她,從而表示我們對她的愛,表現出我們是她的孩子,把自己的修德成聖,把自己的使徒工作,轉化為實際行動。也就是說,努力不斷地作出貢獻,把基督的救恩帶給世界。
聖瑪利亞,我等希望,上主之婢女,上智之座,為我等祈!(Sancta Maria, spes nostra, ancilla Domini, sedes Sapientiae, ora pro nob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