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貞聖母——吾樂之緣
「瑪利亞被接升天,天使歡欣鼓舞,歌頌讚美上主」 ,天使普天同慶,萬民舉世歡騰。我們今天為甚麼心中激情盪漾,靈魂裏充滿平安,深深感受到這份親切的喜悅之情呢?因為我們在慶祝聖母的蒙召升天。看到天主聖三如此光榮聖母,我們身為她子女的,怎能不興高釆烈呢!
基督,聖母的愛子,我們的長兄,在祂身懸十字架上對聖若望說:「看,你的母親!」 之時,把聖母賜給了我們作母親。就是在這加爾瓦略山悲慘痛苦的時刻,我們與基督的愛徒一起,接受了聖母作為我們的慈母。在這古先知預言:「要有一把利劍刺透妳的心靈」 應驗之時,聖母在她的萬般痛苦中擁抱我們,收納我們作她的子女,她成了全人類的母親。如今,全人類都在紀念她玄妙的蒙召升天。聖母瑪利亞榮登天國,被尊為天主聖父的愛女,天主聖子的母親,天主聖神的淨配,位居天主之下,萬有之上。
在這裏,我們面對着一個愛的奧蹟。人的理智是無法理解的,惟有信德才能予以光照啟示:一個受造物竟被提升到如此高位,成為天主聖三垂青屬愛的對象。我們知道這是天主的奧秘。但是,既然這端奧蹟涉及我們的母親,我們覺得(如果允許這樣說的話),我們對它的認識,必會勝過對其他信理的奧蹟。
假設我們可以挑選各自的母親,我們會怎樣做呢?我敢斷言大家一定會選擇我們現有的母親,一定會盡一切可能,以一切恩寵來裝飾打扮她。基督就這樣做了。祂是全能全智的。祂就是愛。 祂的德能實現了祂的意願。
且看歷代基督信徒是怎樣顯示這一思路的。聖若望·達瑪森寫道:「這位分娩時始終保持童貞的淑女,理當在現世生命結束後,肉身永不腐朽。這位胎孕造物主的淑女,理當安居於天主的府第。天主的淨配,理當被迎進天上的家鄉。這位目睹聖子身懸十字架上,心中飽受分娩時所免受的痛苦的母親,理當有幸瞻仰聖子坐於聖父右邊的光榮。天主之母,理當享有聖子的一切產業,理當被受造萬物尊為母親,尊為天主的忠僕。」55
神學家們經常以類似的理由,來解釋聖母瑪利亞所承受的,及在她蒙召升天時所達至高峰的圓滿恩寵。他們這樣說:「這是理所當然的。天主能這樣做,所以就這樣做了。」 這理由是最明確不過的了,因此我主從聖母始胎無玷時起,已賜給了她一切可能的殊恩異寵。她脫免了撒殫的權勢。她的靈魂肉身美麗絕倫,純潔無瑕,纖塵不染。
但是切勿忘記:若天主顯揚了聖母,同樣千真萬確的是,祂也沒有免去她的痛苦,沒有免去她工作的辛勞,或信德的考驗。有一次,一位村婦大聲讚揚耶穌喊道:「懷過祢的胎,及祢所吮吸過的乳房,是有福的!耶穌卻說:可是那聽天主的話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的!」 這是耶穌對聖母的「主旨承行」(fiat) 的褒揚。聖母一心一德,毫不躊躇地貫徹天主聖意的每一細節,她承擔由此而引起的一切後果,毫不張揚,而是隱藏在日常靜默的犧牲中。
默想這些真理,使我們對天主的邏輯有更好的認識。我們認識到我們生活的超性價值,並不取決於建樹好高騖遠的豐功偉績。相反地,卻在於忠實地接受天主的聖意,慷慨地接受日常細小犧牲的機會。
要效法天主,要聖化自己,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地從做人開始,接受天主給我們凡人的現狀,承認自己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人,並努力聖化我們的平庸卑微。聖母瑪利亞便是這樣生活的。她身為天主特寵的對象,滿被聖寵,超越一切天使聖人,卻過着平凡的生活。
瑪利亞是受造物,與我們亳無二致。她有一顆與我們一樣的心,喜怒哀樂,百感叢生。在加俾厄爾天使傳報天主計劃之前,聖母並不知道自己已在永恆中被擢選為默西亞的母親。她視自己不過是個可憐的受造物。 所以她能謙虛地承認,在她身上「全能者行了大事 」。
瑪利亞的純潔,謙遜和慷慨與我們的卑劣自私,形成鮮明的對照。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會奮起效法她的德表。我們同樣是天主的受造物,我們若能努力師法她的忠誠,天主也會在我們身上行大事。我們雖了無價值,這並非障礙,因為天主選用沒有價值的工具,為使祂愛的力量益形昭彰。
我們的母親是回應恩寵的典範。我們若默觀她的生活,我主必會賜予我們所需的神光,使我們能聖化日常的生活。一年到頭,我們教友可以在聖母的慶日和其他日子,常常緬懷聖母。我們若能善用這些時機,想像一下她若處於我們的境況,她將會怎樣做,我們將因此而大有進步。如同孩子們越長越相似他們的母親,我們最後也會更肖似聖母。
首先,讓我們師法她的愛。愛德不能僅僅滿足於感覺良好,愛德必須滲入我們的言談說話,更要滲入我們的一舉一動。童貞聖母並不是單單嘴上說「承行主旨」,她在每時每刻都堅定不移地實踐這一不可動搖的決定。我們也應如此。當天主的聖愛感召我們,使我們明白祂的渴望時,我們應當矢志忠誠堅貞,並付諸實踐。因為「不是凡向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天國;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
我們還必須師法聖母本性和超性的修養。聖母是救恩史上特蒙殊寵的受造物,因為在她身上,「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 。但是,她是一位含蓄靜默的見證人。她從不表功揚名,因為她從不追逐榮譽。聖母瑪利亞臨於聖子孩提時期的奧蹟,不過這些奧蹟可說是「普通尋常」的奧蹟。但當那些大奇蹟赫然發生,群眾歡呼驚奇時,她卻銷聲匿跡,不知去向。當基督騎着驢駒榮進耶路撒冷,被民眾擁戴為王時,我們找不到聖母瑪利亞的蹤影;但在眾叛親離,人人逃之夭夭之際,她卻在十字架下重新出現。如此行為,足以證明她人格的偉大,品性的精深,靈魂的聖德。
步武她服從天主的芳蹤,我們能學會周到地服務,而又不失之於盲從。在聖母瑪利亞身上,我們找不到絲亳愚蠢貞女瞎隨盲從,亳無頭腦的憨態。聖母細聽天主的要求,思索未能領會的疑團,詢問沒有弄懂的問題,然後全力以赴,履行天主的聖意:「看!上主的婢女,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吧!」 這是何等明智!至聖童貞,我們行事的導師,在這裏向我們顯示服從天主不等於奴顏婢膝,不忽視我們的良知;而是情發於中,探求天主子女的自由 。
上主會讓你們有能力,去發現聖母忠實回應聖寵的許多其他特點。發現她生活中的這些特點,目的是為了要仿效她:仿效她的潔德,她的謙德,她的剛毅,她的慷慨,她的忠信……但是現在我要向你們談的,是一個包含了其他所有一切的一面,因為它是內修生活成長的條件。我所要談的是聖母的祈禱生活。
善用聖母今天分施給我們的恩寵,並隨時響應人靈的善牧天主聖神的啟迪,我們應嚴肅認真地與天主相處。我們不能老是躲在無名無姓的群眾後面,苟且偷安。內修生活若沒有讓個人與天主相遇,它便不存在,就是這麼簡單。基督徒生活的大敵,莫過於膚淺浮泛。株守常規,撞鐘度日,就是排除成為默觀靈魂的可能性。天主把我們逐一找出來,我們也應該逐一回答衪:「你叫了我,我在這裏。」
我們都曉得,祈禱就是與天主談話。有人或許會問:「我們談些甚麼呢?」談些甚麼嗎?大有可談,你可以談談祂會感到興趣的事情,談談你一天之中發生了甚麼事情,談談耶穌的誕生、祂在世的時光、祂的隱居生活、祂的宣講、祂的奇蹟、祂贖罪的苦難與死亡,以及祂的復活。在三位一體的天主面前,我們請求中保聖母瑪利亞,請求聖若瑟,我父我主,護守我們。我們還可以談談日常的工作情況,我們的家庭親友,我們的志願理想,我們的缺點過失。
我祈禱的主題就是我生活的主題。這便是我與天主談話的方式。回顧反省自己的生活境況時,自然會意識到有哪些地方應當作出具體而堅決的改進,有哪些地方應當更好地順從天主的聖愛,從而作出誠懇而具體的決定。我們不能忘記向聖神懇切祈求,請祂不要拋棄我們,因為「天主,你是我的勇力」 。
我們是普通基督徒,來自各行各業。我們的活動無非是日常事務。我們的生活有着習慣的節奏,天天如是,甚至有些單調。但是不要忘記,儘管我們的生活條件大同小異,但在天主眼中卻有着超性的價值。天主對我們的一切作為無不深感興趣,因為基督願在我們的事務中降生成人,從內部來聖化我們最平凡的行動。
這思想是一個清晰客觀的超性現實。絕不是熱心的空想,用來安慰一下我們這些名不經傳的人。基督關注我們的工作,不管是一次或是千百次;不管是在辦公室或是在工廠;不管是在店舖裏、教室裏,或是在田野間;不管是體力勞動或是腦力勞動,祂一概都深表關切。祂同樣關心我們為了克服不佳情緒,抑制發火暴躁而暗自所作的克己犧牲。
在祈禱中重溫這些善思。善用這些時機向耶穌說你欽崇祂。這樣做,你便有了一個方案,身在世俗,置身鬧市,時時處處,都可成為默觀祈禱的人。這是我們在學習與基督契合的學府中應學的第一課。在這學府裏,聖母瑪利亞是最好的導師,因為童貞聖母不管周圍發生甚麼,總是保持着這種信德的態度和超性的觀點:「祂的母親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
讓我們懇求聖母幫助我們成為默觀的人,教導我們辨識天主時刻在敲我們的心門。現在就讓我們向她祈禱:我們的母親,妳把啟示聖父的愛的聖子帶到世上來,求妳幫助我們,在每天的煩惱憂慮中認出基督;激勵我們的思想和意志,好使我們能聆聽天主的聲音和恩寵的呼喚。
不過,讓我們不要只想到自己,要開擴胸懷,容納全人類。首先,我們應當想到近人、親戚朋友同事等等,看看能否幫助他們嚮往與我主建立更親密的友誼。如果他們為人高尚正直,秉性接近天主,就把他們託付給聖母。也要為所有你不認識的靈魂祈禱,因為我們都是四海之中同舟共濟的遊子。
要忠誠,要慷慨。我們是基督奧體聖教會惟一軀體的組成部分。一切追求完整真理的人們都被召參加其中。所以我們身負重任,要把基督聖愛的精湛深厚昭示他人。基督徒不能自私自利。否則,他便是背叛了自己的召叫。只求保守自己靈魂的平安,不管他人利益的人,不僅得不到真正的平安,他們實際上是遠遠地背離了基督。
我們若真的接受信德啟示的人生真諦,我們就絕不能袖手旁觀而心安理得。我們若沒有以實際具體的行動把別人引向天主,就絕不能心滿意足。
使徒工作的一大障礙是一種虛偽的尊重心,惟恐談論靈修話題會引起對方不愉快和傷害他們自尊的危險,並因而裹足不前。其實這種想法,往往是自私自利的假面具而已。問題並不是有傷情感,而是濟世救人。儘管我們本身有着種種缺陷,但天主的恩寵能把我們轉化成助人的工具。儘管我們身上有着種種缺點,我們都被召與人分享祂的喜訊,「因為祂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
不過,我有甚麼權利去干預別人的生活呢?答案是:因為他們有這個需要。基督並沒有先徵求我們的許可,而進入我們生活。祂對祂的首批門徒,便是這樣做的:「當耶穌沿着加里肋亞海行走時,看見西滿和西滿的兄弟安德肋,在海裏撒網,他們原是漁夫。耶穌向他們說:『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 我們固然有自由拒絕天主的召叫(這是妄用自由,是偽自由),就像聖路加提到的那位富少年那樣。 但是,本着服從基督「往訓萬民」 的精神,我們有權利,也有責任大談而特談天主,大談而特談人類的這一偉大話題,因為在人心的最深處,湧流着對天主的渴望。
聖瑪利亞「宗徒之后」,一切志在宣揚妳聖子聖愛的人們的母后,妳深知我們的可憐可悲。求妳懇求耶穌寬恕我們的卑劣的生活,寬恕我們原可充滿熾熱的心火,卻變得灰冷燼熄;原可燭照環宇,卻變得黯然無光;原可作世界的鹽,卻變得索然寡味。天主之母,妳的轉禱力大無邊。請妳為我們轉求寬恕與力量,使我們能虔度信德和愛德的生活,俾能與他人分享我們對基督的信仰。
要在使徒工作上敢作敢為,我們要有為大眾服務如飢似渴的願望。喪失這種雄心壯志的惟一救藥,就是要充盈信望愛三德。簡而言之:聖德,即個人的聖化。除此以外,並無其他靈單妙方。
今天,我們聯同整個教會結合在一起,歡慶聖母的凱旋升天,歡慶聖母榮膺天主的愛女,天主的淨配。就如我們我主死後第三天復活而歡恩。聖母瑪利亞從白冷直到十字架,一生伴隨着耶穌,如今靈魂與肉身永遠榮居聖子的身旁,我們也為之歡騰喜慶,神樂洋洋。
且看奧蹟的神聖工程,聖母身為救贖我們的工程的直接參與者,緊隨着她的聖子:從白冷的貧窮起,經過納匝肋隱居生活的勤勞,在加里肋亞加納婚宴上耶穌彰顯祂的神聖性,苦難的酷刑,十字架上的神聖祭獻,直到天堂的永恆福樂。
凡此一切,都直接與我們有關。因為這超性的旅世計劃,正是我們應當亦步亦趨的。聖母瑪利亞向我們指出,我們能滿懷信心地在這條道路上邁進。在效法基督的道路上,她是我們的嚮導,她的榮召升天是我們得救的堅定希望。因此,我們稱呼她:「我等之望」,「吾樂之緣」。
對於修德成聖,對於承行主旨,對於恆心到底,我們切不可灰心失望。天主既在我們身上開始了個人聖化的工程,就必予以完成 。因為若是天主「偕同我們,誰能反對我們呢?祂既然沒有憐惜自己的兒子,反而為我們眾人把祂交出了,豈不也把一切與祂一同賜給我們嗎?」
值此佳節,普天同慶,舉世歡騰。我們個人成聖的堅定希望固然是天主的恩賜,但在我們人事方面也該勤奮努力。要牢記基督的話:「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 看到沒有?每天背着十字架:沒有一日是沒有十字架的,天天都要背着主的十字架,天天都要接受祂的軛。藉此機會,讓我們再次牢記:復活的喜樂正是十字架痛苦的結果。
但是,不要害怕。我主親口告訴我們:「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吧!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得你們靈魂的安息,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 」金口聖若望註譯道:「來吧!不是來算賬交代,而是來勾銷罪債。來吧!因為我不需要你給我光榮,卻要你獲得救恩……你若聽見我談到軛,切勿害怕,因為它是甘飴的;你若聽見我談到擔子,不要害怕,因為它是輕鬆的。」
個人成聖的道路該引領我們奔向十字架。這條道路並不是悲傷的,因有基督親自來扶助我們。與祂結伴同行,豈有甚麼苦楚可談!我願喜樂洋洋地再說一遍:無一日沒有十字架,主的十字架。
讓我們重新回到教會向我們提出的這個主題,聖母靈魂肉身榮召升天,天使們歡欣雀躍。我也可想像在天堂上等待着她的至潔淨配聖若瑟有多麼高興。但我們這些留在世上的人又怎樣呢?信德告訴我們在此塵世,我們是朝聖者,是旅客。我們的命運就是要犧牲受苦,貧困匱乏。雖然如此,我們步履的節奏依然是喜氣洋洋的。
「要興高彩烈地事奉上主」, 這是侍奉上主的惟一方式。「天主愛樂捐的人」, 祂歡喜那徹底獻身作全燔祭的人,因為確實沒有沮喪氣餒的理由。
或許我們會認為那未免有些過分樂觀了吧。我們不是對自己的缺點和失敗都一清二楚嗎?我們並不是從未經歷過痛苦困頓,薄情負義,甚至嫉憤仇恨的人。如果我們基督徒也是凡人,與別人無異,那麼叫我們怎樣擺脫人性與生俱來的悲慘狀況呢?
對在人生旅途出現的痛苦,悲傷和沮喪,孤寂的冷酷現實視而不見未免過於天真幼稚。但是,我們的信仰確鑿地告訴我們:人生的陰暗面絕不是命運使然。人類的命運絕不是要放棄追求幸福的願望。信德告訴我們:我們周圍的一切,我們內的一切,無不滲透着天主定下的目標;一切事物,無不回響着天主的呼喊,叫我們要回到聖父之家。
這種對現世生活的超性認識,恰恰向我們保證:人生的複雜性能以天主的愛加以透視,在醜惡的表層下,我們能發現現世生活與天堂永生之間那份堅不可摧的聯繫。
聖母升天節促使我們承認這份樂觀希望的基礎。是的,我們還是朝聖者,但是我們的母親已在前面開路,向我們指示出征途勞頓的賞報。她告訴我們,我們也能做到的。只要我們忠信努力,我們必能安抵天鄉。至聖童貞女既是我們的模範,又是教友的助佑。當我們向她苦求不止:「請展示妳是我們的母親」 ,她一定會情不自禁地以慈母的情懷來照顧她的子女。
對基督信徒來說,喜樂是一座寶庫。惟有得罪天主時,我們才會失掉它,因為罪是自私的結果,而自私則是悲傷的根源。但儘管如此,在人靈的殘灰堆裏,還有着一些喜樂的餘燼。因為我們深知天主與祂的母親絕不會忘記我們。只要我們痛悔,只要我們從心底發出真心痛悔,只要我們在告解聖事中滌淨罪污,天主必會親自來迎接我們,寬恕我們。我們就再也不會有任何悲傷,我們只會歡欣,「只因為你這個弟弟死而復生,失而復得,應當歡宴喜樂!」
上面摘引的這句話,是浪子回頭比喻精闢的結語。這個比喻應百讀不厭,反復默想。「且看,[天父]出來迎接你。祂屈身來迎接你。祂要親你吻你,漾溢着慈父的恩情。祂要命令僕役為你拿來簇新的衣裳、戒指、鞋子。你心有餘悸,惟恐受責,祂卻恢復你的尊嚴。你怕受罰,祂卻親吻你。你怕祂會喝斥你,祂卻為你大擺盛宴。」
天主的愛是難以想像,深不可測的。如果祂對待罪人尚且如此寬大厚道,那麼祂對一向忠信的至聖童貞無玷聖母,豈不更要不遺餘力地顯揚她嗎?
我們的心常忤逆天主,儘管所作的回應微乎其微,天主聖愛卻使之結果纍纍。聖母瑪利亞從沒有在任何最微小的事情上違抗過天主的聖意,在她的聖心中,天主豈不更要完成無與倫比的偉績嗎?
「天上出現了一個大異兆:有一個女人,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榮冠。因為君王戀慕你的美艷雅麗。……公主穿戴齊備,姍姍來迎,她的衣服全是金絲繡成。」 看,今天節日禮儀如何表明單靠人的理智,根本無法明白天主仁慈的浩瀚無限。這禮儀與其說是解釋,不如說是頌揚。它激起我們的想像力,使我們熱情激昂地歌頌讚美。但是,儘管我們且歌且頌,仍未免猶感不足。
最終禮儀以聖母瑪利亞的話語作結。此語在最偉大的謙虛中,寄寓最偉大的光榮:「今後萬世萬代都要稱我有福;因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祂的名字是聖的。」
Cor Maria dulcissimum, iter para tutum:瑪利亞至甘飴之心,請為我開拓穩妥的路徑,引領我們的步伐,使它滿有力量安行征程,作我們前進的康莊大道,因為惟有妳的愛心才是通向耶穌基督之愛的通途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