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召叫

又​一​個​禮儀年度​開始​了。​彌撒進台詠​邀請​我們​思考​一​個​與​開始​實踐​基督徒​生活​有​着密切​關係​的​問題,​即​我們​各​人​所​領受​的​召叫。​「上主,​求​祢使​我​認識祢​的​法度,​並​求​祢教​訓​我​履​行祢​的​道路。​」​  ​我們​懇求​上主​引導​我們,​指示​我們​祂​的​芳蹤,​讓​我們​步步跟隨,​好能​圓滿​地​遵​守祂​的​誡命​——​也​就是​要​實踐​愛德。

​你們​若​回顧​一​下​自己​決心​全力​以​赴,​實踐​信仰​的​種​種​光景,​也​必會​像​我​一樣,​連聲​感謝主。​這​不​是​故作​謙虛,​這​感恩​之心​必然​會​使​你​們​進一步​瞭解到,​在​實踐​信仰​上,​我們​實​在​無功​可居。​通常,​我們​自幼年​時,​便​從​信仰​基督​的​父母​那裏,​學會​祈求​天主。​此​後,​老師​朋友​相識​的​人等,​又會​在​各​方面​幫助​我們,​使​我們​不致​把​天主忘掉。

​你們​可以​暢​開心靈,​向​耶穌​傾訴​自己​的​經歷,​我​不​想​作​任何​概括​的​結論。​不過,​或許有​一天,​一​名​像​你們​這樣​的​普通​基督徒,​會​使​你們​大​開​眼界,​讓​你們​豁然​看到​一​片​嶄新​的​領域,​既深遠​新穎,​又​如​同​福音​那樣​古​老​悠久。​他​提示​你們​要​熱切地、​認真地​追隨​基督,​成為​宗徒​中​的​宗徒。​然​後,​你們​或​許會​張惶失措,​一時​未​能​平靜​下來。​你們​的​安於​現狀,​還​沒有​被​真正​的​平安​取代,​直到​你們​慷​慨地​向​天主​說:​「是​!」​心甘​情願,​自覺​自願​地​承行​主旨,​那是​最​超性​的​動機。​隨它​而來​的,​必​是​強烈​而​持久​的​喜悅。​這​喜悅,​只有​在​你們​背​棄​天主​的​情況​下​才​會​失落。

​我​不​愛​指着​某人,​說​他​是​特別​蒙選​的​一員,​因為​基督才​是​發言人、​揀選者。​正如​聖經​所載,​聖保​祿​告訴​我們:​「祂於​創世​以​前,​在​基督​內​已​揀選​了​我們,​成為​聖潔​無​瑕疵​的。​」​  ​我​明白​你們​不會​因​這​思​想自​以​為了​不起,​或​高人​一​等。​這​抉​擇正​是​我們​召叫​的​來由,​應​是​我們​謙遜​的​基礎。​難道​我們​會​替畫​家​手​中​的​畫筆​去​建造​頌功碑嗎?​儘管​畫​筆​在​創作​名畫​的​過程​中​曾​經​參與​其事,​但​我們​只會​歸功於​畫家。​我們​基督徒,​不過​是​世界​造物​主​和​人類​救​主手​中​的​工具​而​已。

上面​所​講​的,​早​有​成文​的​先例。​每​次​想到​它,​我​總​是​深受​鼓舞。​我們​在​福音​關於​最初​十二​位​宗徒​蒙召​的​記述​中,​可逐步​地​看清​這​點。​現在,​讓​我們​慢慢地​默想​一​下,​並​祈求​我主​這些​聖善​的​見證​者,​幫助​我們​效法​他們,​跟隨​基督。

​我​對​這​首​批​宗徒,​備極​愛戴​敬仰。​但​從人性​而言,​他們​並​沒有​甚麼​可​誇耀​之處。​只有​瑪竇​可算​是​個​例外。​瑪竇​掙得​了​一份​小康​的​家業,​後來​因​追​隨​耶穌而​放棄​了。​其餘​的​宗徒​只是​漁夫。​他們​過​着​貧窮​的​生活,​通宵​捕魚,​勉強​糊口。

​然而,​社會​地位​並​不​重要。​他們​沒有​受過​教育,​甚至​相當​愚魯,​只要​看​他們​對​超性​事理​的​遲鈍​反應​便顯而​易見。​他們​往​往連​最​基本​的​例子​和​對​比​都​搞​不​清楚,​常要​問師傅:​「請​把​這​比​喻給​我們​講解一​下​ !」​ 當耶穌​使用​法利​塞人​的​「酵母」​這​個​圖​像​時,​他們​竟​誤以​為​耶穌​在​責備​他們​忘記帶餅。

​他們​是​貧窮​的​;​他們​是​愚昧​無知​的。​他們​既​不​單純,​又​不​虛心,​卻​野心​勃勃。​他們​經常​爭論:​在​基督​最​終​復興​以色列​王國​時​——​按照​他們​的​理解,​誰該​官​居​首席。​到​了​依​依​惜別​的​最後​晚餐,​在​耶​穌行​將​為​全​人​類​自​我​奉獻​之際,​我們​看到​他們​仍​在​激烈​地​爭論着。

​信德​嗎?​他們​也​沒多少。​耶穌​曾​親自​指出​這​一​點。​  ​雖然​他們​親眼目睹死​者​復活、​病者​痊癒、​分餅​增魚、​風浪​平息、​邪魔​逐盡,​但是​只有​被​選為​宗徒​之長​的​伯多​祿​一​人,​能​迅速​地​回答:​「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  然​而,​這​只​是​一​種​有限​的​信德,​以​致於​伯多​祿​在​聽到​耶穌​為​救贖​人​類要​受苦​和​被​殺​時,​他​竟​諫​責​耶穌。​耶穌​不得​不責斥​他​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你​是​我​的​絆腳石,​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

​金口​聖​若望​詮釋道:​「伯多祿​的​想法,​是​人性​的​想法。​因此​他​的​推論​是:​那​種​事情​(基督​的​苦難​與​死亡),​悲慘​恐怖,​為​祂​不宜。​故此​引起​耶穌​的​訓斥:​不!苦​難絕​不會​使​我​有​失​身分。​你​所​以​有​這​種​看法,​是​由於​你​的​思想​只局​限於​人​的​思維。​」​  ​不過,​這些​小信德​的​人對​基督​的​熱愛​不​是​很​突出​嗎?​毫無疑問​他們​是​愛祂​的,​至少​在​口頭​上​如​是。​有​時​他們​甚​至​激昂​慷慨,​熱情​地​說:​「我們​也​去,​同祂​一起​死吧!」​  然而,​臨到​真實​考驗​的​關頭,​卻​個​個​逃​之​夭夭。​只有​若望​一​人​例外。​若望​是​真正​以​行動​去愛​的​人。​只有​這​個​青年,​宗徒​中​最​年輕​的​那位,​獨自​佇立​在​十字​架下。​其餘​的​宗徒​心​中,​就是​缺少​這​丁​點兒​「猛如​死亡」​的​愛。

​這​一​幫人,​便​是​我主​召喚​的​宗徒,​便是​基督​挑選​的​材料。​他們​繼續​停滯​在​這​種​狀況,​直到​聖神​降臨​那天,​在​充滿​聖神​後​方​才​轉化​成​教會​的​柱石。​  ​他們​都​是​普通人,​渾身​缺​點毛病,​空話​多​於​行動。​但是,​儘管​如此,​耶穌​卻​召叫​他們​做​漁人​的​漁夫,​  ​做祂​的​協同​贖​世者,​做天​主聖寵​的​分施​人。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從​家庭、​摯友​和​朋輩​中​——更​不用​說​從​世界萬民​中,​發現​許多​更​相稱​的​人,​值得​基督​的​召選,​的​確,​那些​更​樸​實明智​的​人,​那些​更​有​影響力​和​重要​的​人,​那些​更​知​恩​慷慨​的​人。

​順着​這​思​路想​下去,​我​深​感慚​愧;​同時​也​認識​到​人​的​邏輯​不可能​解​釋​天​主恩寵​的​領域。​天​主往​往揀選​不​完善​的​工具,​好讓​人​看得​更​清楚​是​祂​在​工作。​聖保​祿​想起​他​的​召叫​時​戰戰​兢兢地​說:​「最後,​也​顯現​了​給​我​這​個​像​流​產兒​的​人。​我原​是​宗徒​中​最​小​的​一​個,​不配稱​為​宗徒,​因為​我迫害​過​天主​的​教會。​」​   ​這​就是​塔爾索​的​掃祿​所​寫​的。​他​的​人格​和​業績,​使​歷史為​之​肅然​起敬。

​我​在​前面​講過,​我們​本​身​無功​可居。​我們​在​天主​召選​之前,​除了​可憐,​一​無​可取。​我們​應該​知道:​我們​心​中閃耀​的​光​(信德),​我們​賴以​相愛​的​愛​(愛德),​支持​我們​向​上​的​渴望​(望德),​無一​不​是​天主白白​的​恩賜。​我們​若​不​培養​謙遜​之德,​遲早會​忘​記天​主召選​我們​的​緣由:​就是​為了​我們​個人​的​成聖。

​如果​我們​常​保謙遜,​便​能​明​瞭天​主召喚​的​奇妙。​基督​親手​把​我們​從​麥田裏摘​下​來​;撒​種​人​用​受傷​的​手掌,​緊揑着​一​把​麥粒;​基督​的​血沐​浴着​種籽,​浸透​了​種籽​;然​後,​我​主​把​麥粒​迎風​揚播,​使​之​葬於​土中,​死而​復活,​繁榮​孳生。

今天​彌撒​中​的​書信​提醒​我們,​要​以​嶄新​的​精神​承認​宗徒​的​使命,​滿腔​熱情,​保持​清醒。​「現在​已經​是​由​睡夢​中​醒來​的​時辰​了,​因為​我們​的​救恩,​現​今​比​我們​當初信​的​時候​更​臨​近​了。​黑夜​深​了,​白日​已​近,​所以​我們​該​脫去​黑暗​的​行為,​佩戴​光明​的​武器。​」

​你們​會​對​我​說:​談何​容易。​說得​不錯。​人​的​大敵,​人​成聖​的​大敵,​會千方百計來​摧​毀​他​這​個​新生命,​阻撓​他​穿上​基督​的​精神。​我​發現​聖​若望​對​阻撓​基督徒​保持​忠誠​的​障礙​作出​了​最為​精闢​的​概括。​他​說:​「原來​世界​上​的​一切:​肉身​的​貪慾,​眼目​的​貪慾,​以及​人生​的​驕奢。​」

所​謂​肉身​的​貪慾,​並​不​只​限於​感官​的​一般性​的​越軌​傾向,​也​不​只​限於​性慾,​性慾​本身​並​不壞,​只是​應​予導​引規範,​因為​它​是​可​聖化​的​一​種​崇高​的​人性​現實。​因此,​我​向​來​不談​邪淫,​只談​貞潔。​因為​基督​對​我們​每​一​人​說:​「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 ​天主​的​召叫​因人​而異:​有​的​被​召​在​婚姻​中​實行​這​潔​德;有​的​被召徹​底​放棄​一​切​人​類​愛情,​專一​摯情​地​仰​報​天主​的​聖愛。​無論​結婚​的​或守​獨身​的,​都​要​擯絕​色情​的​奴役,​做靈魂​和​肉身​的​主人,​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交付給​他​人。

​每​當​我​談到​潔德​時,​我​總​愛用​「聖潔」​來​形容。​基督徒​的​潔德​是​聖潔​的。​它​與​自我​感覺​「純潔」、​「清白」​的​自豪感截然​不同。​我們​要​有​自知​之明:​儘管​天主​的​恩寵,​一天​一​天​地​把​我們​從​大敵​壓境​的​危險​中拯救出來,​但​我們​自己​所有​的,​只是​一​對​泥足​而​已。​  ​依​我​之見,​專以​這​話題​進行​寫作​和​講道​的​人,​難免​有​歪曲​基督​教義​之嫌,​因為​他們​忘記​了​基督徒​生活​與​社會​生活​的​其他​重要​德行。

​潔德​並​不​是​基督徒​僅​有​的​德行,​也​不​是​首要​的​德行。​然而,​如果​我們​真​的​要​在​日常​聖化​中​堅持​到底​的​話,​潔德​是​一​個​不能​缺少​的​德行。​若​不​實踐​潔德,​便​沒有​忠貞​可言。​潔德乃​是​催迫​我們​把​整​個​心身、​感官、​能力,​完全​獻給​基督​的​愛所​產生​的​必然​後果。​它​不​是​消極​陰沉,​而​是​積極​愉快​的​信物。

​我​在​前面​講過:​肉身​的​貪慾,​不​只​限於​放任​的​情慾。​它​還​意味着​懶惰、​軟弱、​一觸​即潰;貪圖​享受、​苟且​偷安、​甚至​不惜​出賣​對​天主​的​忠誠。

​這​種​棄甲​曳兵​而逃,​無異於​向​罪惡​之法​的​暴政​投降。​聖保​祿告誡​我們​說:​「我​願意​為​善​的​時候,​總有​邪惡​依​附着​我。​因為​照我​的​內心,​我​是​喜悅​天主​的​法律​;​可​是,​我​發覺​在​我​的​肢體​內,​另​有​一​條​法律,​與​我理​智所​贊同​的​法律​交戰,​並​把​我​擄去,​叫​我​隸屬於​那​在​我肢​體​內​的​罪惡​的​法律。​我​這​個​人真不幸呀!誰​能​救​我​脫離​這​該​死​的​肉身​呢?」​ ​ ​現在,​讓​我們​再​聽一​聽保祿​宗徒​的​回答:​「感謝​天主,​藉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我們​不但​能夠,​而且​應該​時常​與​肉身​的​貪慾​作戰,​因為​只要​我們​保持​謙遜,​天主總會​把​恩寵​賜給​我們​的。

聖​若望​告訴​我們,​第二​個​大敵​是​眼目​的​淫慾。​這​個​根深​蒂固​的​貪慾,​引誘​我們​去​貪婪​那些​可以​觸覺​的​東西。​眼目盯​住世​上​的​事物​不放,​對​超性​的​現實​則​盲目​無視。​因此​我們​可用​「眼目​的​淫慾」​這​聖​經用詞,​來​形容​那些​在​我們​時代​中,​只用​人性​目光​看​待​事物,​對​世物​無序​的​貪婪,​和​那些​對​周​遭​事物、​對​他​人、​對​我們​的​生活​處境​和​時代​扭曲​的​看法。

​其​結果​便是:​我們​的​神目日​益​昏瞶。​理智​自命​能​理解​一切,​無​需​天​主幫忙。​這​個​誘惑​的​狡詐​之處,​即​在​於​利用​天​主父​給​我們​用來自由​認識祂、​愛慕祂​的​理智作為​掩護,​進行​招搖​撞騙。​在​這​誘​惑勾​引下,​人​的​理智​被​那​所​謂​「你們​將​如​同​天​主一樣」​  ​的​騙局​沖昏​頭腦,​被​越軌​的​私愛迷​住心竅,​猖狂​跋扈,​竟狂妄​自詡為​宇宙​的​中心,​拒絕​天主​的​愛。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存在​便無​條件​地​墮入​第三​個​大敵​的​陷阱:​人性​的​驕奢。​這​裏​所​指​的,​不​是​一念​之差​的​虛榮心​或私​愛心,​而​是​自以​為​是、​驕傲​自大​的​習性。​讓​我們​千萬​不要​自欺​欺​人,​因為​這​正​是​萬惡​之​最,​萬詐​之本。​向​驕傲​宣戰​是​一​場​永不​休止​的​戰爭。​有​人​甚至​說:​人斷氣​二十四​小時​之後,​他​的​驕傲​自​大才​會​消聲​匿跡。​連天​主​也​無法​感化​法利​塞人​的​傲慢,​因為​他們​心​中​有​着自滿​自足​的​屏障。​驕傲​使​人​作威​作福,​蔑視​他​人,​凌虐​他​人。​因為​「傲慢​來到,​恥辱​隨後​而​至」​ 。

今天​標誌着​將​臨期​的​開始。​思考一​下​靈魂​的​仇敵​所​慣用​的​技倆,​不無​裨益。​諸如:​情慾​的​蠢動,​輕浮​的​淺薄,​理性否​認​天主​的​荒謬,​驕傲​狂妄扼殺​愛​主愛人​之心​等​等。​所有​這些​真實存在​的​障礙,​給​我們​造成​極其​嚴重​的​禍害。​因此,​進台詠​的​禱文​號​召我們​呼籲​天主​的​仁慈:​「上主,​我向​祢​把​我​的​心舉​起,​我​的​天主,​我​全​心​要​倚​靠祢。​懇求​祢不要​使​我​蒙受​羞恥,​也​不要​容​許我​的​仇人​歡喜。​」​  ​到​唸奉​獻​詠​時,​我們​將​再​次​重溫​這​同​一​意念:​凡期望祢​的​人絕​不會​蒙羞。

​現在​救恩​的​時刻​已經​臨近。​聽到​聖保祿​的​金口​玉言,​令​人​振奮:​「當​我們​的​救主​天​主​的​良善,​和​衪​對​人​的​慈愛​出現​時,​衪救​了​我們,​並​不​是​由於​我們​本​着義德​所立​的​功勞,​而​是​出於​衪​的​憐憫。​」

​如果​你​們​逐​頁​翻閱​聖經,​必會​發現​當​中到​處​提到​天主​的​慈愛。​「祂​的​慈愛​瀰​漫​大​地 。​上主​的​憐愛,​恩澤子子​孫​孫 」,​「我們​必​有​慈愛​圍​護 。​祢​是​天主,​是​我​的​堡壘 。​」​為​援助​我們,​上主​「的​慈愛​高達​青天」​ ,​祂​的​仁愛​不斷​「厚加於​我們」​  。​天主憐​愛​我們,​猶如​慈​父 ,​祂​的​仁愛​「善良 ,​有如​大旱時​的​雲雨」​ 。

​耶穌​基督​的​一生,​是​天​主仁慈​的​綱領​和​摘要:​「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我​主​在​另​一​場​合又​說:​「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  ​福音​其他​情節,​例如:​憐憫​淫婦、​浪子、​亡羊、​欠債​的​惡僕​等​比喻,​以及​復活納​因​城​寡婦​的​獨子,​  ​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影響。​基督​大​有理​由​復活納​因​城​可​憐​寡婦​之子,​因為​他​是​那​個​寡婦​的​獨生子,​他​給​她​的​生命​帶來​意義,​他​能​在​她​晚年​奉​養​她。​但是,​耶穌行​這​個​大奇蹟,​並​不​是​出於​公義,​而​是​出於​仁慈,​因為​祂​的​聖心,​被​人​間​疾苦​深深​感動。

​有​天主​的​仁慈,​我們​的​保障​是​多麼​穩​固!​「他​若​向​我​呼號,​我​必​俯聽,​因為​我​是​仁慈​的。​」​  ​這​是​一​個​邀請,​也​是​一​個​許諾,​天主保證​做到,​絕不​食言。​「所以​我們​要​懷着​依恃​之心,​走近​恩寵​的​寶座,​以​獲得​仁慈,​尋到​恩寵,​作​及​時​的​扶助。​  」​有​天主​的​仁慈​為​我們​開路​對​付成聖​的​敵人,​牠們​必然​束手​無策,​無能​為害。​我們​若​因​自己​的​過失​和​人性​的​軟弱​而​跌倒,​主必會​前來​救助,​把​我們​攙扶​起來。​「你們​已​學會​躲避怠惰,​力戒​驕橫,​日進於​德,​不​做​世俗物慾​的​奴囚,​嚮往​永生​而​輕視​流光。​然​而​由於​人性​的​軟弱,​在​這​處​境​艱險​的​世途​上,​保持​堅定​的​步伐​並​不​容易。​為此,​良​醫早​已​開下​妙方,​使​你們​不​致迷路;​那​位​仁慈​的​審判​者,​絕不會​使​你​們​因​得​不​到​赦免而​失望。​」

基督徒​的​生活,​應當​在​天主仁慈​的​「保護​傘」​下​成長​發展;應​當念念不​忘​天​主仁慈​的​恩澤,​檢點​行為,​循規蹈矩,​力求​符合​天​主兒女​的​身分。​那麼,​使​我們​的​召叫​深深扎根​的​主要​方法​是​甚麼​呢?​這些​方法,​是​我們​生活​的​支柱。​今天,​我想​談談其中​兩​種:​內​修​生活​與​教理​培育,​即​我們​對​信理​的​深刻​認識。

​先談​內​修​生活。​真正​瞭解​甚麼​是​內​修​生活​的​人,​真是​鳳毛麟​角!​人們​一聽到​談論​內​修生活,​腦海​裏馬​上​聯想到​陰森森​的​寺廟​殿堂。​足足​有​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我​不斷​地​重複,​內​修​生​活​不​是​那麼​一​回事。​我所​說​的​內修​生活,​是​普通​基督徒​的​內修​生活。​他們​大​都​生活​在​喧嚷​的​鬧市​中,​生活​在​光天​化日​下,​在​街道​上,​在​工作​中,​在​家庭裏,​甚至​在​娛樂​休憩中。​只是,​他們​整天​的​生活,​時刻​都​以​耶穌為​中心。​這​若​不​是​持續​的​祈禱​生活,​那又​是​甚麼​呢?​你們​不​是​真​的​要​做​一​個​祈禱​的​靈魂​嗎?​不​是​要​與​天主​建立​親密​的​關係,​使​自己​得​以​聖化​嗎?​亞歷山​大里​亞城​的​聖克​萊孟​寫道:​「人變成​天主,​因為​他​愛​天​主之​所愛。​」​  ​這​就是​祈禱​的​靈魂​一​貫​領悟​的​基督徒​信念。

​開始​時​是​比較​困難​的。​非​下​苦功去尋​覓​天​主不可,​要​感謝​祂慈​父​般​切實​的​關懷。​這​並​不​是​甚麼​感情​用​事,​而​是​天主​的​慈愛​在​靈魂​深處,​使​你​們​逐​漸察覺​出來,​心心​相印,​自​有​靈犀​一​點通。​事實​上,​是​基督​在​深情​地​尋​找​我們:​「看,​我立​在​門口​敲門。​」​  ​你們​的​祈禱​生活​怎樣​呢?​在​白天,​你們​有​要​與​祂暢​談​心曲​的​衝動​嗎?​那麼,​你們​有​沒有​向​祂輕輕​耳語,​請​祂稍​候​片刻,​然​後​誠​懇地​與​祂密​談​呢?

​在​專為​我​主保留​的​談心​時間裏,​你們​的​胸懷​擴大​了,​你們​的​意志​加強​了,​你們​的​思想,​在​恩寵​的​輔助​下,​給​人間​的​現實​注滿​超性​的​內涵。​結果​是​你​們​定​下明確​切實​的​善志,​你們​決心要​改善​自己​的​行為,​要​以​更​大​的​愛德​待​人​接物,​要​像​優秀​運動員​那樣,​全力​以赴,​勇往​直前,​在​這​場​基督徒仁愛​與​和平​的​鬥爭​中奮鬥​到底。

​於​是​祈禱​持續​不斷,​如同​我們​的​心跳,​我們​的​脈博。​若沒有​天主​的​臨在,​便​無默​禱​生活。​若​無默​禱​生活,​我們​為​基督​所​做​的​工作,​便毫​無​價值。​因為​「若​不​是​上主興​工建屋,​建築​的​人​是​徒然​勞苦」。

普通​基督徒​——​他​不​是​修會​會士——為了​修德​成聖,​他​無須​遁離​世俗,​因為​世界​正​是​他​尋獲​基督​的​場所;​也​無須​甚麼​外表​的​標記,​例如​會​服​徽章​之​類​的​東西。​他​獻身​事主​的​全部​標記,​都​是​內​在​的。​這​就是:​天主恆常​的​臨在​和克己​自律​的​精神。​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事,​因為​克己​自律​也​不外​是​感官​的​祈禱。

​基督徒​的​召叫​是​犧牲、​賠補​和​贖罪。​我們​必須​為​自己​的​罪過​做​補贖​(然而,​我們​多​少​次​掉頭​他​顧,​避開​天主​的​視線?),​也​必須​為​世人​賠補​罪過。​我們​應該​師法​基督,​「身上​時​常​帶着​耶穌​的​死狀 ​(祂棄絕​自己,​死於​十字​架​上),​為​使​耶穌​的​生活​也​彰顯​在​我們​身上」​ 。​我們​的​道路,​是​一​條​獻身​犧牲​的​道路。​在​這​克己​自律​中,​我們​尋獲​喜樂​與​平安​(gaudium cum pace)。

​面對​世界,​我們​不會​愁眉​苦臉。​過去,​有些​聖​人​傳記​的​作者​只強調​天​主忠​僕們​一生​中​的​奇事,​這些​異事​記載甚​至​始自​他們​的​襁褓​時期。​他們​這樣,​無意​中給​基督​的​真理​幫​了​倒忙。​他們​甚至會​說​有​些​聖人​在​嬰兒​時代,​不哭​不啼;​每​逢​星期五,​為了​做​補贖,​也​不吮飲​母親​的​乳汁。​然而,​你們​和​我​一​出世,​便​沒頭​沒腦​地​大哭​大叫,​而且​保管​大吃​其奶,​根本​不​管甚麼​禁食​或​四季​齋期​那​一套。

​現在,​我們​在​天主恩​寵輔佑​下,​在​一​連​串​雷同​的​日子裏,​發現​了​真正​做​補贖​的​時刻。​在​這些​時​機​中,​我們​決心克己​自律,​改善​生活,​使​我們​的​靈魂​作​好​準備,​以​迎接​聖神恩寵​啟迪​的​到來。​隨着​這​恩寵​而​來​的,​我​再​重複​一遍,​便​是​gaudium cum pace ——​喜樂、​平安​和​堅持​不懈​的​奮鬥。

​克己​是​我們​生活​的​調味料。​最好​的​克己​莫​過於​整天​之​中​在​小事​上​約​束​自己,​俾能​克服​肉情​的​淫慾,​眼目​的​淫慾​和​生活​的​驕奢。​克己​自律​的​對象​是​我們​自己,​而​不​是​他​人。​克己​自律​應​當使​我們​在​待人​接物​中​更​加細緻​周到,​體貼​諒解,​開誠​相見。​誰若​是​粗​暴易怒,​遇事處處​只顧​自己,​常常​觸犯​凌辱​他​人,​不知​放棄​不​必要​的​東西​—​—甚​至​必要​的​東西,​事不​稱心​便形​之​於色,​那麼​他​便​是​沒有​做到​克己​自律。​反之,​誰若​懂得​怎樣​獻身​為​人,​「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 ,​那麼​他​便​是​實踐​了​克己​自律。

祈禱​補贖​的​生活,​加上​意識到​自己​身​為​天主兒女​的​覺悟,​能​把​我們​轉化成​真正​有​深度​的​虔誠​基督徒。​在​天​主膝​下,​我們​都​是​小孩。​小孩​的​德性​就是​虔誠。​如果​小孩​偎​依​在​父親​懷抱​中​尋求​安全,​他​必然​是,​而且​也​知道​自己​是​渺小​的,​可憐​的。​我​經常​默想​這​種​神嬰​小道​的​生活。​它​與​剛​毅果斷​的​德性​不​相矛盾,​因為​它​要求​有​堅強​的​意志,​有​經得​起​考驗​的​成熟,​有​坦誠​穩定​的​素質。

​我們​應​當虔誠,​如同​小孩​那​般​虔誠。​然而,​不​是​蠢蠢​鈍鈍,​一知​半解。​只要​可能,​我們​人人​都​必須​認真苦學​信仰​的​道理,​必須​認真苦學​神學。​我們​的​虔誠,​應​是​赤子般​的​虔誠​;​我們​的​信理,​則​應​如神​學家​般​條理​分明。

​我們​在​神學​知識​上,​在​健全​紮實​的​基督徒​信理​上,​力求​有​所​造詣​的​願望,​首先​是​由​渴望​認識​和​愛慕​天主​的​意志點​燃起來​的。​同時,​也​是​從​渴望​瞭解​天​主​創造​的​世界​所​具有​的​終極​意義​的​心田​中​萌芽​的。​忠心​虔誠​的​人靈,​自然​不乏​這​種​要求。​某些​人​常​愛老​調​重彈,​活像​一​張破舊​唱片,​單調乏味,​重複​信仰​與​科學,​以及​人​的​知識​與​天主​的​啟示​是​勢不​兩立​的​陳腔爛調。​這​種​謬論,​只能​是,​而且​顯然​是,​由於​對​問題​的​實質​缺乏​正確​認識​而​產生​的。

​既然​世界​是​來自​天主,​既然​天​主按​自己​的​肖像​與​模樣​造​了​人,​  ​並​賦予​人​天主​之​光​的​火花,​那麼​人​類理智​的​任務,​理當是​追求​天​主置​於萬物本性​中​的​神聖​意義,​苦心​孤詣,​在​所​不辭。​然則,​依​靠​信德​之光,​我們​更​能​徹悟萬物​的​超性​宗向。​因為​萬物​的​超性​宗向,​正​是​天主把​自然界​提昇​到​恩​寵界​的​結果。​我們​絕​不怕​人​類​知識​的​發展,​因為​一切理智​的​努力,​只要​是​嚴肅​認真​的,​皆以​真理​為​指標。​而​基督​曾​說:​「我​是​真理」​ 。

​基督徒​應​有​如​飢​似渴​的​求​知慾。​一切​事物,​從​最​抽象​的​知識,​到​手工​操作​的​技藝,​都​能夠​而且​都​應​當引人​歸​向​天主。​人類​從事​的​一​切​正當​活動,​無一​不能​予​以​聖化,​也​無一​不能​成為​聖化​我們,​並​與​天主​合作去​聖化​我們​的​共事者​的​機緣。​基督徒​的​光,​不該​藏於​溝壑,​而​該​置​於​峰巔,​「好使​他們​看到​你們​的​善行,​光耀​你們​在​天之​父 。​」

​這​種​工作​的​方式​便​是​祈禱。​這​種​學習​同樣​也​是​祈禱。​抱着​這​種​精神​所​做​的​研究​工作​也​是​祈禱。​我們​時​時​刻刻​都​可​按照​這​精​神​辦事。​因為​一切​事物,​都​能​化成​祈禱。​一切​正當​活動,​均​能​引導​我們​歸​向​天主,​都​能​日​以​繼夜​地滋養​我們​與​天​主間​的​親密​關係。​任何​正直​的​工作​都​能​化成​祈​禱;​而​一切​祈禱​都​是​使徒​工作。​這樣,​人靈便​發展​形成​一​種​既​樸實,​又​堅強​的​合一​生活。

在​這​將​臨期​第一​主日,​大家​都​在​計算​離救​主誕生​還​有​多​少天,​我​就​不​打算​再​多​講​了。​我們​已​探討過​基督徒​的​召叫,​即​我​主怎樣​把​引導​他​人​修德​成聖​的​使命​交給​了​我們,​要​我們​鼓勵​他們​接近祂,​要​我們​與​教會​團結​一​致,​要​我們​擴展​天主​的​國遍​及​萬眾​之心。​耶穌​要​我們​慷慨​服務,​忠貞​不二,​從善​如流。​祂要​我們​熱​愛祂。​祂​的​心願,​是​要​我們​成聖,​成為​完全​屬​於​祂​的​人。

​你們​又​看到​在​自己​內,​一​方面​是​驕傲​自滿,​喜愛​感官​享受,​心煩意懶,​自私​自利;另​一​方面,​卻​又​是​愛火​炎炎,​誓志​彌堅,​慈悲​為​懷,​謙虛​自持,​勇於​犧牲,​神樂​洋洋。​在​這​兩​者​之間,​你們​必須​作出​抉擇。​你們​被​召善​度​信望愛​的​生活,​絕不可​捨此​而求​他,​自暴​自棄,​過苟且​偷安,​甘居​中游,​掉隊​落後​的​生涯。

​前​一​段​時日,​我​看到​有​隻​老鷹​被​鎖​在​鐵籠裏,​渾身​齷齪,​羽翎​凋落​貽半,​爪下​抓着​一​塊​腐肉。​我頓​時​聯想到:​如果​我​背​棄​天主​的​召喚,​將​會​淪落​到​何​等​地步。​我為​那隻​囚鳥​惋惜,​它生來​應​是​凌空​高飛,​直上​雲霄,​瞻仰​旭日​的,​如​今​卻​鎯鐺​披身,​顧影​自憐。​我們​為了​熱​愛​天主,​服務​眾​人,​應​全力​以​赴,​更​上​一​層樓​的。​然而,​為​成​就​此​事,​我們​的​靈魂​先要​掃除​一切​死角​陰隙,​好讓​基督​之​光遍照​無遺。​只有​這樣,​基督​才​會​在​你們​的​思想,​言語​和​心靈​中,​才會​在​你們​的​一舉​一動​上,​蓋​上祂​的​印記。​你們​的​情操,​工作,​思想,​言語,​你們​的​整​個​生命,​才會​充滿​天主。

​我們​剛​在​福音​中​讀到:​你們​應​當挺​起​身來,​抬起​你們​的​頭,​因為​你們​的​救援​近​了。​  ​將​臨期​是​希望​之期。​我們​基督徒​召叫​的​廣闊​領域,​我們​奠基於​天主慈​父臨​在​的​合一​生活,​必定​能夠,​而且​應​當​在​日常​生活​實現。

​請​大家​與​我​一起​祈求​聖母​幫助​我們​實現​這​一切。​請​你​們​想​像​一​下,​在​這​幾​個​月​裏,​聖母​是​怎樣​期​待​聖子​誕生​的。​我們​的​聖母​瑪利亞,​將​使​你​們​成為​另​一​基督,​成為​基督​本人​(alter Christus, ipse Christus)​!

另一種語言的這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