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修的鬥爭

我們​今天​慶祝​的,​如同​所有​基督徒​的​節日,​是​和平​的​節日。​帶有​古​傳象​徵意義​的​棕櫚枝,​使​我們​回憶​起​創世紀​中​的​一幕:​「再​等​了​七天,​他​由​方舟​中​又​放出​一​隻​鴿子,​傍晚​時,​那隻​鴿子​飛回​他​那裏,​看,​嘴裏​啣着​一​根綠​的​橄欖​樹枝;諾​厄於​是​知道,​水​已​由​地上​退去。​」​今天,​我們​要​緊記​天主​與​祂​的​子民​的​盟約,​就是​在​基督​內​立定​的,​因為​「基督​是​我們​的​和平」​ 。​我們​聖​教會​的​禮儀,​奇妙​地​結合​並​總結古​教​禮儀,​推陳出新;​今天​我們​所​讀到​的​喜氣​洋洋​的​經文,​使​我們​想起​耶穌​誕生於​白冷​時​所​受​的​恭賀:​「希伯來​兒童,​手拿橄​欖​樹枝,​出來​歡迎​救主,​向祂​高聲歡呼:​『賀​三納於​至​高​之​天。​』」​  聖路​加告訴​我們:​「前行​的​時候,​人們​把​自己​的​外衣舖​在​路上。​當祂​臨近​橄​欖山​的​下坡​時,​眾門徒為了​所​見​過​的​一切​奇能,​都​歡欣​的​大聲​頌​揚​天​主​說:​『因​上​主之​名​而來​的​君王,​應​受​讚頌!​和平​在​天上,​光榮於​高天。​』」

​「和平​在​天上。​」​讓​我們​且​看一​看​人間。​為​何​世界​上​沒有​平安?​是​的,​沒有​平安,​只有​平安​的​一​種​假象:​一​種​由​恐懼​和​妥​協構成​的​不​穩定​的​平衡。​甚至​在​教會​內​也​沒有​平安:​緊張​關係​把​她​弄得​四​分​五裂,​猶如​把​基督​淨配​的​白袍​扯得​支離​破碎。​在​眾人​的​心中​也​沒有​平安,​他們​徒然力圖​以​持續​不斷​的​活動​和​物質​享​受​來​彌​補​心靈​的​不安,​但​這​一​切​並​不能​填滿​他們​的​空虛,​只會​帶來​愁悶​痛苦​的​回味。

​聖奧​思定​寫道:​「棕櫚​枝象徵​崇拜,​因為​它​代表​勝利。​我主即將​以祂​十​字​架​上​的​死亡克​敵​制勝。​在​十字架​的​旗幟​下,​祂即​將​戰勝​死亡​之​王魔鬼。​」​  ​基督​是​我們​的​平安,​因為​祂​是​勝利者。​祂​贏得​了​勝利,​因為​祂​曾奮​不​顧身​地​戰勝人​類心靈​纍纍​的​罪孽​邪惡。

​基督​是​我們​的​平安,​也​是​道路 。​我們​若想​尋求​平安,​必須​步武祂​的​芳蹤。​平安​是​戰爭​的​結果,​鬥爭​的​結果,​是​個人​內心靈​修鬥​爭​的​結果。​每​位​基督徒,​都​必須​堅持​這​種​鬥爭,​好能​清除​自己​生活​中​一切​不屬​於​天主​的​東西。​每​位​基督徒​都​被​召戰​勝驕傲、​情慾、​自私、​淺薄​和​心地​卑劣。​只求​外表​的​安逸,​而​在​良心​深處,​在​靈魂​中心​沒有​安寧,​豈非​枉然,​「因為​由​心裏​發出來​的​是​惡念、​凶殺、​姦淫、​邪淫、​盜竊,​妄證,​毀謗。​」

然​而,​這樣​的​說法​是​不​是​過於​迂腐​陳舊呢?​它​不​是​被​一​種​更​時​髦​的​語言,​一​種​把​個人​的​缺點裹上​一​層​偽科​學術語​的​糖衣​語言​取代​了​嗎?​人們​不​是​早​已​轉彎​抹角地​一致​公認,​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能​買到​一切​的​金錢,​是​權勢,​是​穩佔​上風​的​老奸​巨猾,​是​自命​「老成」,​甚於​賢哲​的​飽經​世故,​老練​圓​滑嗎?

​我​並​不​是,​而且​從來​不​是​悲觀​者,​因為​信德​使​我​領悟到​基督​已經​一​次​而​永遠地​贏得​了​勝利。​祂給​了​我們​一​個​勝利​的​保證,​給​了​我們​一​條​誡命,​也​是​一​個​承諾,​就是​要​「奮鬥」。​我們​基督徒​有​着​一​個​甘心​接受​的,​對​天​主聖​寵​召喚​所作​的​愛​的​承諾,​一​個​催迫​我們​奮戰​的​義不​容辭​的​使命。​我們​自知​軟弱,​一如​他​人,​但​我們​要​牢記,​若​能​善用​我們​所​具備​的​條件,​我們​將​成為​地​上​的​鹽,​世界​的​光,​成為​世界​的​酵母。​我們​將​成為​天主​的​欣慰。​我們​這樣​力行​愛德​的​雄心​壯志,​其實​更​是​正義​的​職責。​這​一​全體​基督徒​共有​的​職責,​意味着​一​場​持續​不斷​的​戰役。​教會​的​傳統​一​貫稱​基督​信徒為​milites Christi ​(基督​的​精兵)​;既​為​他​人​帶來​安寧,​同時​也​向​自身​不良​的​傾向​作​連續​鬥爭​的​戰士。​有​時,​由於​我們​缺乏​超性​觀念,​實際​上​也​由於​缺乏​信德,​我們​往往​不願​把​塵世​生活​比​作​戰爭。​我們​蓄意加以​歪曲,​認為​自詡milites Christi會​造成​妄用​信德​以​服務​世俗​目標​的​危險,​會​造成​壓力,​並​有​產生​各​自​為政​的​小​集團​的​危險。​這​是​完全​不​合​邏輯​的​幼稚​思維,​而且​常​與​懦弱​和​貪圖​安逸​聯袂​起來​的。

​沒有​比狂​熱​主義​與​基督徒​信仰​更​背道​而​馳​的​事。​狂熱​主義,​不管​它​披​上​甚麼​偽裝,​無非​只是​神聖​與​凡俗​的​庸俗​同盟。​我們​若​明白,​我們​的​鬥爭,​正如​基督所​教導​的,​乃​是​人向​自我​發動​的​戰爭,​那麼,​上述​危險便​不會​存在。​這​鬥​爭,​乃是​時刻​更​新​愛主深情​的​努力,​時刻​更​新​根除​自私​的​努力,​時刻​更​新​服務​大眾​的​努力。​在​這​場​衝突​中臨陣逃​脫,​不管​有​何​藉口,​都​意味着​未​經交鋒​就​先​投降。​誰若​這樣​做,​是​自甘​墮落,​缺乏​信德,​灰心​喪志,​聽憑​苟且​偷安來​擺佈​命運。

​我們​面​對​天主​及​一眾​信德​中​的​兄弟​所​進行​的​這​場​靈修戰鬥,​乃​是​我們​身為​基督​信徒​的​必然​結果。​誰若​逃避​這​場​戰鬥便​是​出賣​耶穌​基督,​便​是​出賣祂​的​奧體​——​整​個​教會。

基督​信徒​的​鬥爭​必須​是​不​休止​的,​因為​內​修生​活即​在​於​不斷​地​始步​更​新。​這樣​能​防止​我們​自滿​自大、​自以​為​十全​十​美而​故步​自封。​在​我們​的​征途​上,​碰到​困難​是​無可​避免​的。​若​無​阻礙,​我們​就​不​是​血肉​之軀​的​凡人​了。​我們​的​私慾​偏情,​總會​拖着​我們​的​後腿。​我們​必須​時​刻​警惕那​些​導致​自​我​毀滅​的​衝動。

​在​我們​的​肉體​和​靈魂​中​發現​有​驕傲、​情慾、​妒嫉、​懶惰​和​企圖​控制​他​人​之​類​的​芒刺,​是​不足​為​奇​的。​這​是​被​我們​個人​經驗​所​證實​的​生活​現實,​是​我們​起步​的​出發點,​是​我們​奔​向​天父​之​家​的​競賽​中​奪標​的​標準​環境。​聖保祿​說:​「我​總是​這樣​跑,​不​是​如同​無定向​的​;我​這樣​打拳,​不​是​如同​打​空氣​的​;我​痛擊​我身,​使​它​為奴,​免得​我​給別​人​報捷,​自己​反而​落選。​」

​基督​信徒為了​要​開始​或​持續​這​場​鬥爭,​不應​等​待​外​在​的​信號​或​內心​的​美好​感受。​內​修生​活​並​不​建築​在​感覺​之​上,​而​是​植根於​恩寵、​意志​和​愛。​在​耶穌​榮進耶路​撒冷​時,​所有​門徒​都​能​隨​從祂。​但是,​當祂​被​釘​在​十字​架​上​飽​受​凌辱​時,​他們​差​不多​全​都​離開祂​了。

​你​若​要​真誠​地愛,​就​必須​堅貞​不屈,​就​必須​擲錨​於​信、​望、​愛。​只有​善變​浮淺​的​人才​朝秦​暮楚,​愛​無定​向,​那根本​不​是​愛,​那​是​自私,​是​自我​追求。​愛​必定​是​健全​的,​具有​自​我​奉獻,​克己​犧牲​的​能力。​在​這​克己​自制​與​艱難​痛苦​中,​我們​卻​有​着​任何​事物、​任何​人​都​無法​剝奪​的​喜悅​和​幸福。

​在​這​愛​的​冒險​經歷​中,​即使​跌​倒​了,​甚至​嚴重​跌​傷​了,​我們​也​無須​心灰​氣餒,​只要​滿懷痛​悔定​改之​心去辦​懺悔​聖事。​基督徒​並​不​是​神​經質​的,​專事​搜集善​功錄​的​人。​我​主耶穌基督既為​若望​的​純潔​忠貞而​歡心,​也​為​伯多​祿​失足​後​的​痛悔定​改而​感動。​耶穌​瞭解​我們​的​軟弱,​祂願​意​扶助​我們​向​祂攀登。​祂要​我們​努力​不懈,​日​有​所進。​祂親​自來​尋找​提攜​我們,​一如​祂去​尋​找厄瑪烏​兩​位​門徒,​與​他們​會晤​那樣。​祂找到​了​多默,​向​他​顯示​自己​的​聖傷,​叫​他​用手​指撫​摸祂​雙手​與​肋旁​洞開​的​聖傷。​耶穌​基督​時​刻​都​在​等​待​我們​回到​祂身邊,​因為​祂​瞭解​我們​的​軟弱。

聖​保祿​對​我們​說:​「應​如同​基督​耶穌​的​精兵,​與​我​共​受​勞苦。​」​  ​基督徒​的​生活​就是​戰鬥,​是​戰爭,​是​一​場​美好​的​和平​之​戰,​與​世人​因​分裂​和​仇恨​所​引發​的​戰爭​是​截然​不同​的。​天​主子女​的​戰爭​是​針對​自身​私心​的​戰爭。​它​的​基礎​是​團結​與​仁愛。​「我們​固然​是​在​血肉​中​行事,​卻​不​是​按照​血肉而​交戰,​因為​我們​作戰​的​武器,​不​是​屬於​血肉​的,​而​是​憑天​主​有力​的​武器,​足以​攻破​堅固​的​堡壘:​攻破人​的​詭辯,​以及​一切​為​反對​天主​的​智識​所​樹立​的​高寨。​」​  ​保祿​宗徒​在​此​所​指​的,​正​是​反對​我們​本​身傾​向​作惡,​妄自​尊大​的​殘酷​鬥爭。

​今天​是​聖枝​主日,​是​我​主救​贖人​類​工程​中​具有​決定性​的​一​週​的​開始。​讓​我們​把​次要​問題​擱​在​一旁,​好好​地​自​我​鞭策,​直接​探​討​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為得​升​天堂,​我們​要​全力​以​赴​做些​甚麼。​否則​其他​一切​都​是​不值​一​提​的​了。​若要​升​天堂,​忠於​基督​的​教義​是​絕對​必要​的。​若​要​忠於​基督​的​教義,​堅持​不懈地​對​抗通​向​永福途​中​的​各​種​障礙,​則​是​絕對​必要​的。

​我​知道,​只要​一談​起​戰鬥,​我們​馬上會​想到​自身​的​軟弱,​預見​自己​的​挫折​和​錯誤。​天主​也​會​考慮到​這​一​點​的。​我們​一​走路,​便難免會​揚起​塵土。​我們​身為​受造物,​渾身​充滿​缺點。​我​甚​至​可以​說,​我們​總會​有​缺點​的。​缺點​是​陰影,​可以​烘托​出​天​主恩寵​的​光明,​可以​烘托出​我​們​響​應​天​主仁慈​的​決心。​這​明暗​的​對比​將​使​我們​富於​人性、​謙卑、​體諒、​慷慨。

​讓​我們​切勿​自欺。​在​我們​的​生活​中,​固然​常​有​振奮​與​勝利,​但是​也​總會​有​沮喪​與​失敗。​這​是​基督徒​塵世征途​上​的​實際​狀況,​甚至​連​那​些​榮膺​聖品,​登上​祭台​的​聖人們,​也​不例外。​還​記得伯​多祿、​奧思定、​方濟​嗎?​我​向​來​不喜​歡某些​聖人​傳記,​把​聖人​單純​地描​寫得​幾乎​自​母胎​已​確實​領受​了​恩寵。​這樣​的​寫法​有​欠健全​的​信理​觀念。​實際​情況​並​不​如​此。​基督徒​英雄​人物​的​生活​故事,​與​我們​本身​的​經驗​並​無迥異,​他們​戰鬥,​勝利​了​;再​戰鬥,​失敗​了,​悔改​之後,​又​再​重新​投入​戰鬥。

​我們​常​常​失敗,​甚至​經常​失足於​不足​稱道​的​小事。​但​我們​往​往​把​它們​看得​很​嚴重。​假若​我們​真​的​愛天​主,​且​謙卑​自下,​假若​我們​真​的​堅持​不懈,​百折​不撓,​那麼,​失敗本​是​兵家​常​事,​不足​為​奇。​只要​事事​本​着​純正​的​動機,​專務​天主​的​聖意,​依​靠​天主​的​恩寵,​意識​到​自我​的​虛無,​那麼​天​下便​無​失敗​可言,​有​的​卻​是​琳瑯​滿目​的​勝利,​大悅​天主​的​青睞。

然而,​確有​強敵​潛伏,​伺機​反撲,​破壞​我們​在​生活​中貫徹​基督​的​教義。​這​敵​人​就是​驕傲。​每​次​失敗​挫折​之後,​如果​我們​不馬​上抓​住天​主仁慈​的​援手,​這​敵​人​便會​氣燄囂​張​起來。​在​這​境況​下,​人靈便會​陷於​陰霾​之​中,​陷於​悲觀​失望​的​黑暗​中,​以​為​一切​都​完了。​它​的​想象力​會​製造出​實際​上毫​無​根據​的​種​種​障礙。​但​只要​謙虛​一點,​正視​一下​這些​虛構​的​障礙,​它們​便會​煙消​霧散,​一​無​蹤影。​在​驕傲​自大​的​狂野​想象力​的​慫恿​下,​人靈​有​時會​為​自己​製造​一​座​痛苦​的​加爾​瓦略山。​但是​基督​並​不​在​這​種​加爾​瓦略山​上,​因為​即使​人​靈陷於​緊張​恐慌,​被​黑暗​所​包圍,​我主​也​總是​在​喜樂​與​平安​中​的。

​在​修德務聖​中,​還​有​一​種​偽善​的​敵人,​就是​認為​內​修鬥​爭​的​對象​必須​是​不同​尋常​的​特殊​障礙,​必須​與​噴火​吐燄​的​巨龍​對​抗。​這​是​驕傲​的​另​一​標誌。​我們​荷​槍持​彈準備​作戰,​但​我們​非​要​大吹​大擂,​搖旗​吶喊,​殺聲​震天,​方​才​出兵。​我們​必須​清楚​明白,​岩石​最​險惡​的​敵人​並​不​是​利斧​鋒刀,​而​是​點點滴滴​持續​不斷​滲入​岩縫​的​涓涓​細流,​它們​最​終​使​整塊​岩石​的​結構​瓦解。​基督徒​最​危險​的​敵人,​是​低估​戰​鬥​中​小規模​戰鬥​的​重要​性。​不急於​打​小仗,​會​逐​漸​導致​他​對​天​主​召喚​的​戰鼓,​表現出​反應​軟弱,​鬆弛​麻木。

​且​聽我​主怎樣​訓導:​「在​小事​上​忠信​的,​在​大事​上​也​忠信;​在​小事​上​不義​的,​在​大事​上​也​不義。​」​  ​祂似乎​是​在​對​我們​說:​要​不斷​在​看似​不​重要​的​小事​上​奮戰,​這些​事​在​我眼​中​都​是​重要​的。​要​準時​完成​任務​;​儘管​你們​自己​心​有​憂苦,​對​需要​鼓勵​的​人,​要​笑容​可​掬;要​撥出​必要​的​時間​善事​祈禱,​切莫​苟且​敷衍;去​幫助​任何​有求​於​你們​的​人;​要​力行​正義,​並​超越​正義,​輔之​以​愛德​的​聖寵。

​凡此​一切,​以及​其餘​種​種,​都​是​每​天​激勵​我們​的​靈感,​都​是​鼓舞​我們​在​戰勝​自​我​的​超性​競賽​中力​爭​上游​的​悄悄​的​警語。​但​願​天​主​的​光明​啟示​你​們​領​悟祂​的​教誨​;願祂​協助​你們​作戰,​並​與​你們​一​同​取得​勝利​;​願祂​在​你們​失​足跌​倒時​不離​左右,​並​扶助​你們​站​起來,​重投戰鬥。

​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我​主願​意​我們​勤於​出擊,​擴大​戰線,​加強​火力。​我們​有​責任力​爭​上游,​因為​這​競賽​的​惟一​目標,​是​奪得​天堂​的​光榮。​如果​我們​到​不​了​天堂,​那麼​我們​便​功虧​一簣,​前功​盡棄​了。

任何​人要​戰鬥​就​必須​使用​裝備​器械。​經過​二十​個​世紀​的​征塵,​基督​信仰​的​裝備​器械​並​沒有​改變,​依然​是​祈禱、​克苦​和​勤領​聖事。​既然​克苦​是​祈禱——​感官​的​祈禱​——​我們​可以​用​兩​個​詞​語​概括​我們​的​裝備​器械:​就是​祈禱​和​聖事。

​現在,​我請​大家​一起​默想​聖事。​聖事​是​天主聖寵​的​泉源,​是​天​主仁慈​眷顧​的​奇妙​證據。​讓​我們​先​靜心​默想​一​下​特倫多​教理​關於​聖事​的​定義:​「聖事​是​特定​的,​可​感知​的​標記,​能​產生​聖寵,​同時​置於​我們​眼前,​予以​頒佈。​」

​我​主天​主是​無限​的​;祂​的​愛是​無窮​無盡​的​;祂​對​我們​的​慈祥​寬仁​是​無邊​無際​的。​祂藉​其他​許多​方式​賜予​我們​聖寵,​但是​卻​明白​無誤,​不受​制​約​地​建立​了​七​個​有效​的​標記,​而且​惟​有​祂能​做到​的,​為​使​世人​能​以​穩定​的、​簡單​的、​易於​領受​的​方式,​來分享​祂​救贖​的​功勞。

​如果​聖事​被​荒廢,​真正​的​基督徒​生活​也​會​隨之​而​消失。​但是​我們​應​當​看到,​特別​是​今日,​有​許多​人​似乎​已經​把​聖事置​之​度​外,​甚至​輕視​這​基督聖寵​救贖​的​洪流。​在​一​個​號稱​信奉​基督​的​社會​裏​談論​這樣​的​弊病,​實在​是​令​人​痛心​的。​但​我們​必須​大談​特談,​為​能​激勵​我們​更​感恩​知情,​更滿​腔​熱​愛地​趨赴​這​聖化​人靈​的​泉源。

​有​人毫​無顧慮地​決定​推遲​新生​嬰兒​的​聖洗​聖事。​但​這樣​做法​是​嚴重​違背​了​公義​和​愛德,​剝奪​了​孩子​們​領​受​信德​的​聖寵,​剝削​孩子們​濯除​與​生俱有​的​原罪​的​機會,​從​而​剝奪​他們​迎​接​天​主聖​三居於​心中​的​無價​寶藏。​他們​還​妄圖篡​改堅​振​聖事​的​真諦。​教會​傳統​一​貫​認為,​通過​堅振​聖事,​天主聖神​的​聖寵​靜謐​而​有效​地傾​注於​人靈,​堅固​精神​生活。​堅振​聖事使​基督徒,​在​攻克​自身​的​自私心​和​各​種​情慾​的​內修戰​役​中,​能​像​milites Chris​ti​(基督​的​精兵)​般地奮勇​戰鬥。

​人若​喪失​對​天​主事物​的​敏感性,​就難​以​領會​懺悔​聖事​的​重要性。​聖事性​的​告罪​不​是​與​人,​而​是​與​天主​對話。​告解​聖事​是​天主​公義​的​法庭,​尤其​是​天主仁慈​的​法庭。​它​的​法官​仁​愛寬大,​「我決​不​喜​歡惡人​喪亡,​但​卻​喜​歡惡人​歸正,​離開​邪道,​好​能​生存。​」

​我主​的​仁慈確實​是​無窮​無盡​的。​且​看,​祂​對祂​的​子女們​是​何​等​慈​愛​溫柔。​祂奠立​婚姻​為​神聖​的​結合,​媲美​基督​與​祂​的​教會​之間​的​結合,​  ​把​它定為​一​件​偉大​的​聖事,​作為​基督徒​家庭​的​基礎,​使​之​在​天主聖​寵​中成為​平安​和​諧​的​居所,​聖德​的​學校。​父母​是​天主​的​合作者。​這​就​是​子女​之​所以​有​責任​孝​愛​父母​的​原因。​像​我​幾​年​前​所​寫​的,​把​第四​誡​譽為​最親​切​甘飴​的​誡命,​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你​們​按​照​天​主​囑望​的​神聖​方式​善度​家庭​生活,​你們​的​家庭​必會​充滿​天倫​之樂,​充滿​光明,​平安​和​歡樂。

在​聖秩​聖事​中,​天主聖父,​藉聖​神​進一步​神奧​的​溝通,​使​信徒​中​某些​成員​的​靈魂​能​領有​不可​磨滅​的​神印,​使​能​分享​大司祭​基督​的​司鐸職,​因​耶穌​基督,​基督​奧體​元​首​之​名,​施行​聖事。​  ​這​份​公務​司​祭職,​與​一般​信徒​的​普通​司​祭職,​不僅​在​程度​上,​而且​在​本質​上​有​着​根本​的​不同。​  ​藉此​公務​司​祭職,​領受​聖秩​的​司鐸​能​祝聖​基督​的​聖體​聖血,​向​天​主奉​獻​聖祭。​他們​能​在​告解​聖事​中​赦罪,​並​負​有​使​命訓誨萬民​「關於​天主​的​事」​ —​—​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司鐸​必須​完全​地​是​屬​於​天主​的​人。​在​其他​基督徒​不​需要​他​的​領域​內,​他​應​當謝絕拋頭​露面。​司鐸​不​是​心理​學家,​不​是​社會​學家,​不​是​人類​學家。​司鐸​是​另​一​位​基督,​是​基督​本​人。​司鐸​必須​照顧​他們​的​兄弟​姊​妹們​的​靈魂​大事。​如果​司鐸​自​以​為​可​在​某​種​人​文​科學​的​基礎​上,​使​自己​成為​信理​和​倫理​神學​方面​的​權威,​那真是​一件​可悲​的​事。​即使​他​把​那些​人文科學用​於​司鐸​工作,​充其量​也​只能​是​個業餘​愛​好​者,​或​是​局外​的​觀察員,​這樣​做,​只能​表現​他​的​雙重​無知,​既不​懂​人​文​科學,​又​不​懂​神學,​儘管​一​種​浮淺​的​智者​風度,​或​許會​騙過​幾​個​天真​的​讀者​或​聽眾。

​今日​某些​教會​人士,​似乎​想​創立​一​個​新教會。​他們​這樣​做就是​背叛​基督,​因為​他們​把​教會​救靈​的​精神​目標,​一​個​個​地篡​改成​世俗​的​目標。​如果​他們​不​抵抗​這​種​引誘,​他們​的​聖職​便會​荒​廢;​他們​便會​失去​人們​的​信任​和​尊敬;​並​會​在​教會​內部​造成​災禍,​他們​對​基督徒​和​其他​人士​的​政治​自由​的​橫加干​預,​會​在​世俗​社會​上​種​下​混亂​的​種籽,​使​他們​自己​變成​危險​有害​的​人。​聖秩​聖事​是​為​信德​中​的​兄弟​姊妹們​提供​超性​服務​的​聖事。​某些​人​似乎企圖​把​它變為​獨裁​專制​的​世俗​工具。

讓​我們​繼續​默想​聖事​的​奧妙。​為​病人​傅油,​舊稱​臨終聖事​的,​乃​是​為​前​赴​天父​之​家​的​旅程​所​作​的​親切​準備。​而​聖體​聖事​可​謂​天​主大​事舖​張豪宴​的​聖事。​在​這​聖​事中,​天主竟​把​祂本​身​和​聖寵​一起​賜​予​世人:​耶穌​基督,​連同祂​的​體血、​靈魂​和​天​主性,​不僅​在​舉行​彌撒​之際,​而且​一直​真實地臨於​聖體​聖事​中。

​我常​想到​司鐸們​負有​為​天下​基督徒,​常​保天​主聖​事渠​道​暢通​的​職責。​天主賜​予恩寵來​幫助​每​一​個​人靈,​因為​各​人​都​有​其​特殊​而​個別​的​需要。​人靈​不能​成​批地​處理​的。​要​幫助​人靈而​不​分​個​人​特殊​的​需要,​是​對​人​類尊嚴​的​褻辱,​是​對​天​主子​女尊嚴​的​褻辱,​這​是​不對​的。​司鐸​必須​謙虛地為​每​個人​的​個別​需要​服務,​意識到​自己​不過​只是​一​件​工具,​是​基督​聖愛​的​運載​工具​而​已。​每​一​個​人靈,​無不​都​是​一座​珍奇​的​寶庫。​每​一​個​人,​無不​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每​一​個​人,​無不​是​基督滿腔​熱血所​付出​的​代價。

​我們​已經​談​過​奮鬥​的​必要​性。​但​要​戰鬥​就​必須​要​有​訓練;要​有​適宜​的​糧草;​在​患病​受​傷​時,​要​有​應急​的​醫藥。​聖事便​是​教會​提供​的​應急​的​醫藥,​而​不​是​奢​侈品。​如果​你​自動​放棄​聖事,​你便​不​可能​在​征途​上​前進,​不可能​跟​隨​耶穌​基督。​我們​需要​聖事,​一如​需要​呼吸​的​空氣,​循環​的​血液,​以及​賴以​識別​我​主​每​時​每​刻​對​我們​有何​要求​的​光明。

​基督徒​的​靈修​需​要​力量,​而​這​力​量​是​從造物​主得​來​的。​我們​是​黑暗,​而​祂​卻​是​光明​燦爛。​我們​是​病夫,​而​祂​卻​是​健康​強壯。​我們​是​渺小,​而​祂​卻​是​無限​豐裕。​我們​是​軟弱,​而​祂​卻​支持​我們,​「天主,​祢​是​我​的​勇力」​ ,​世上​任何​事物​都​無法​遏止​基督​為​我們​迫不​及​待地​傾​流​救贖​的​聖血。​但是,​人​的​局限性​能​蒙蔽人​的​眼睛,​使​人​看不​到​天主​的​偉大。​因此,​一切​信徒,​尤其​那些​在​精神​上​對​天​主子​民身負​指導、​服務​之職​的​人,​有​責任絕​不堵塞​聖寵​的​源流,​有​責任絕​不以​基督​的​十字​架​為​恥。

在​基督​的​教會​內,​各​人​都​有​責任​堅持​不懈​地忠於​基督​的​教導,​無​一​例外。​信德​教理​與​倫理​訓導​是​教會​信德​的​寶庫​及​公有​的​遺產。​如果​牧​者​本身​不​努力​維持​敏銳​的​良知,​不忠於​信德​教理​和​倫理​訓導,​那​就​印證​了​厄​則​克耳​先知​的​預言:​「人子,​你​應​說​預言​攻斥​以色列​的​牧者,​向​他們​講​預言​說:​吾主​上​主​這樣​說:​禍哉​以色列​的​牧者​!你們​只​知​牧養​自己​;牧​人​豈​不​應該​牧養​羊群?​你們​吃​羊奶,​穿羊​毛衣,​宰肥羊,​卻​不​牧養​羊群:​瘦弱​的,​你們​不​扶養​;患病​的,​你們​不​醫治​;​受傷​的,​你們​不​包紮​;迷路​的,​你們​不​領回;​遺失​的,​你們​不​尋找,​反而用​強力​和​殘暴去​管治​他們。​」

​這​是​相當​強烈​的​譴責。​但是​當身​負促進​大眾靈性​福祉​的​人​反去​糟蹋​靈​魂​時,​他們​對​天主​的​冒犯​則​更​嚴重。​他們​剝奪人​們​領受​再生​的​聖洗​靈泉、​強化​的​堅振​聖油、​告解​赦罪​的​法庭,​以及​賦予​永生​的​神糧。

​甚麼​時​候會​發生​這​種​事情​呢?​無一​不​是​放棄​和平​之​戰​的​後果。​誰若​不​堅持​戰鬥,​便會​把​自己​暴露​在​形形色色鐐銬​人心​的​奴役​之下。​例如:​純人性​觀點​的​奴役,​癡心​追逐​名利、​權力​及​虛榮​的​奴役,​縱情​恣慾​的​奴役,​等​等​……。

​如果​天​主允​許你​經歷​這​種​考驗,​如果​你​碰到​不​稱職​的​牧者,​切勿​失掉​信心。​基督​曾​許下​教會​不能​犯錯,​許下​教會​常​有​祂​的​保佑,​但是​祂​從​未​保證​過組​成​教會​的​人們​永​不​變節。​但​他們​不會​缺乏​聖寵,​只要​他們​善​守天​主​要求​的​小​小​本分,​只要​他們​依​靠天​主恩寵​的​助佑,​努力​排除​成聖路​途​上​的​障礙,​他們​必會​獲得​豐霈​的​恩寵。​假若​他們​不​奮鬥,​儘管​他們​貌似​高超,​出人​頭地,​在​天​主眼​中​他們​或​許不過​是​侏儒​而​已。​「我​知​道你​的​作為,​也​知道​你​有​生活​之​名,​其實你​是​死​的。​你​該​儆醒,​堅固​其餘​將​要​死​的​人,​因為​我​沒有​發現你​的​作為,​在​我​天​主面​前​是​齊全​的,​所以​你​應​回想​當初你​是​怎樣​接受​了,​是​怎樣聽​了​天主​的​道:​你​該​遵守,​又​該​悔改。​」

​這​段​訓誨,​引自​聖​若望於​第一​世紀​向​撒爾德教會​負責人​所寫​的​書信。​可見​牧​者​缺乏​責任感​並​非現代獨有​的​現象,​甚至​在​宗徒​時代,​在​主耶穌基督​現世​生活​的​同一​世紀經​已​發生。​很​明顯,​誰若​停止​自​我​鬥​爭便​不能​倖免。​無人​能​靠​自己​的​力量​救​自己​的​靈魂。​教會​內​的​每​一​個​人,​無不​需要​加強​堅固​自己​的​措施。​謙遜​—​—​使​我們​虛心​受教,​接受​幫助​;克苦​—​—​使​我們​錘鍊心靈,​好讓​基督​君臨​統治;學習​純正​的​教義​——​使​我們​的​信德​得​以​保全​並​加以​廣傳。

在​聖枝​主日​禮儀​中有​這樣​一段​聖詠:​「城門,​請​提高​你們​的​門楣,​古老​的​門戶,​請加​大門扉,​因為​光榮​的​君王​要​進來。​」​  ​誰​若​把​自己​禁錮於​自私​的​城堡,​便永遠​不會​下來​奔​赴​戰場。​但​他​若​高吊​城門,​歡迎​和平​君王​進入​城堡,​便能​與​君王​一​同​出征,​大戰​模​糊​視線,​麻痺​良知​的​禍殃。​「古老​的​門戶,​請加​大​門扉。​」​基督​宗教​要求​我們​戰鬥,​並​不​是​新奇​的​事,​而​是​一貫​如此。​若​不​戰鬥,​我們​便​無​從​取勝,​若​不​取勝,​我們​則​不會​獲享​和平。​沒有​和平,​人​的​福樂​不過​是​幻影,​一無​所​獲​;既​不能​造福​人群,​樂善​好施,​伸張​正義,​也​不能​寬大​為​懷,​慈悲​惻隱,​侍奉​天主。

​今天,​教會​內​內​外外,​上​上​下​下,​許多​人​似乎​已​放棄​了​克服​自​我​缺陷​的​戰鬥,​棄甲​曳兵,​他們​玷污​靈魂,​甘當奴隸。​因此,​我們​必須​投奔​天​主聖三,​苦求​天主可​憐​我們。​談到​這​個​主題,​我​躊躇​不​敢論​及​天主​的​公義,​我​只​呼求​天主​的​仁慈​和​憐憫,​請​祂​忽視​我們​的​罪惡,​但​看​基督​及​祂​的​至​聖​母​親——​我​等​慈母​——​的​功勞,​祂​的​養父​聖​祖​大聖​若瑟​的​功勞,​以及​眾聖人​聖女​的​功勞。

​基督​信徒​可以​確信,​只要​他們​敢於​戰鬥,​天主必​會​用​右​手​扶持​他們​衝​鋒​陷陣,​正如​我們​在​今日​彌撒​中​讀到​的。​騎着​一頭​可憐​的​驢駒,​進入​耶路​撒冷​的​和平​君​王​耶穌​說道:​「天國​是​以​猛力​奪取​的,​以​猛力​奪取​的​人,​就​攫取​了​它。​」​  ​這​暴力​不​是​針對​他​人​的。​這​是​惟獨​戰勝​我們​本​身缺點軟弱​的​暴力​;​是​避免​我們​掩飾​自身​不忠​的​那份​剛​強;​是​激勵​我們​在​困境​逆流​中​堅持​信德​的​那份​勇毅。

​現今一​如​往昔,​基督​信徒​應​展現出​那份​英雄​氣慨。​在​大戰​鬥​中,​如​有​必要,​展現​那份​不畏​赴​湯​蹈火​的​英雄​氣慨。​但​在​通常​的​情況​下,​在​日常​生活​的​小規模​戰鬥​中持​之​以恆,​時刻​發揚​英雄​氣慨。​當你​們​在​看來​不足​稱道​的​小事情​上​滿腔​熱​愛​地​持續​作戰,​上主必​會​像善牧​那樣,​時刻​在​你們​身旁:​「我​要​親自​牧​放我​的​羊,​親自​使​他們​臥​下​——​吾主​上​主​的​斷語​——​失落​的,​我​要​尋找​;​迷路​的,​我​要​領回​;​受傷​的,​我​要​包紮​;​病弱​的,​我​要​療養​;​肥胖​和​強壯​的,​我​要​看守​;​我​要​按正​義​牧放​他們。​……​他們​將​安居​在​本鄉。​當我​打斷​他們​所​負​的​軛,​由​奴役​他們​者​的​手中​救出​他們​時,​他們​必​承認​我​是​上主。​」

另一種語言的這一章